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社会热点 > 向“融”而行,凝聚发展合力(连线评论员·关注中部地区崛起②)

向“融”而行,凝聚发展合力(连线评论员·关注中部地区崛起②)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04-18 17:41:39 | 点击:10658

对话人:

尹双红  本报评论员

杨兴东  湖南日报评论员

邹  沛  江西日报评论员

尹双红: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湖南和江西如何找准着力点、切入口,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破题、蓄力?

杨兴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湖南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2023年,湖南主要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超955万台(套),新增13.3万家企业上云、1.3万家企业上平台;数字经济总量突破1.7万亿元,增长15%。同时,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通过“良田+良种+良法”配套,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左右,每亩节本增效逾200元。

邹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江西传统产业占全省工业比重约七成。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壮大优势、形成更多增长点的必然要求。“数字车间”再造生产流程,“智慧矿山”安全节能,“黑灯工厂”提升效率……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上下足功夫,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前景广阔。

尹双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健全区域内省际合作机制,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同饮长江水、共枕罗霄山,湘赣两省山水相依、人缘相亲。如何把握地缘优势,实现互联互通、合作共赢?

杨兴东:区域合作,规划引领。《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将湘赣边区域打造成为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先行区、省际交界地区协同发展的样板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区。相似的产业基础让区域合作有了着力点与支撑点。比如,湖南的浏阳、醴陵,江西的上栗、万载4县(市),烟花爆竹产业历史悠久,产值和出口分别占全国的80%、90%以上,两省正致力建设全国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

邹沛:进一步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打通合作堵点。以生态领域为例,渌水发源于江西,最终注入湘江。湘赣两省签订了《渌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以生态协作,换来碧水长流。基础设施联通、民生服务共享、产业发展协同、红色文化传承、生态环境共治……如今,湘赣边区域合作“朋友圈”发展至24个县(市、区),协同发展结出累累硕果。

尹双红:向“融”而行,才能凝聚发展合力。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不是简单相加的物理过程,而是深刻相融的化学反应,既要各展优势,又要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实现“1+1>2”的整体效应。

邹沛:因地制宜、优势互补,是重要一点。江西凭借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成立萍乡(长沙)科创中心。平台运行后,累计对接引进技术创新团队12家,促成13项技术转移合作项目,实现“引才在长沙,用才在萍乡;研发在长沙,转化在萍乡;孵化在长沙,加速在萍乡”,带动萍乡科创能力显著提升,助力产业升级。

杨兴东:湘赣边区域合作中,产业协同是很重要的部分。产自江西的高端精密光学复合薄膜主要供应长株潭市场,江西鑫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为长沙三一重工提供配套;湖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异军突起,而江西正壮大发展动力电池、集成电路等产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为湘赣两省合作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加速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共享应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协作,产业协同将向更高水平进发。

尹双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推动湘赣边区域合作,不仅要立足省域谋发展,更要从中部地区在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角色来找思路、谋发展。

杨兴东:跳出中部看整体,湖南必须在锻长板、补短板上持续用力。锻长板,就是要着力构建富有湖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补短板,则需要进一步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接合部的区位优势。往北,加快长株潭城市群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向东,与长三角建立紧密联系;朝南,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这样才能进一步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提升湖南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邹沛:推进更高水平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大动力。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江西既要发挥“四面逢源”的区位优势,主动对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加快汇聚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也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巩固传统商路、积极开拓新路,务实推进各领域合作,构建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8日 05 版)

相关新闻:

向“新”而行,做强“科创+产业”(连线评论员·关注中部地区崛起①)


(责编:白宇、曲源)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文博会传统文化项目吸引“小粉丝”

    5月24日,在文博会山西展区,彩塑艺术家教儿童制作泥塑。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5月22日在深圳开幕。24日适逢周六,众多市民、游客带着孩子前往文博会参观游览。文博会上展示的传统文化、非遗...

多彩民俗迎端午

    5月24日,在位于江苏省兴化市昭阳街道的兴化书院,青年志愿者和社区居民一起包粽子。  端午节将至,各地举行包粽子、做香囊、龙舟竞渡等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人们在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喜迎端午佳节。  新华社发(周社根...

为基层培养“健康守门人”

本报讯(记者 张纯纯 蒋亦丰)前不久,浙江省嘉善县卫健局来到杭州医学院开展春季专场招聘。去年秋招,他们也曾在此举行招聘。“我们很少一年之内连续秋招和春招都去同一所学校。”该县卫健局组织人事科科长董琼说,“这些年我县基层医...

越南青年来华研学交流

    5月19日,越南青年在广西师范大学食堂展示包好的饺子。  日前,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共同主办的越南青年“红色研学之旅”首场活动暨“沿着胡伯伯的足迹”研学营在广西和广东两地举办,75名越南青年代表来到广西...

大学课堂来了AI助教_

课上,学生答题,AI实时评分,并提示能力短板;课下,AI助教随时答疑解惑;做作业,学生可以戴上VR头盔,化身电力工程师,进入虚拟世界完成电力检修任务……近日,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加入AI辅助的基础课程受到热捧。5月8...

新人集体婚礼 倡导文明新风尚

  5月20日,参加集体婚礼仪式的新人们合影。  当日,18对新人在浙江省诸暨市西施故里景区内参加以“越风有喜·诸事暨成——情定西施故里 爱在浣纱江畔”为主题的集体婚礼。本次集体婚礼旨在倡导文明简约的婚嫁理念,通过精心设...

烟台高新区“职教匠心·美育万家"职业教育进社区活动举行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郭健 刘丽宁 韩凤萍 修培榕)5月15日上午,阳光明媚,微风轻拂,烟台高新区科技文化主题教育基地广场洋溢着欢乐的氛围,由烟台高新区管委、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

一个人的缺考 一座城的温度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刘丹)5月18日上午,姜昭鹏走进只有他一个人的高考考场,顺利完成补考。出考场后,他说自己考得还可以,“这次考试最重要的意义不是分数,而是我带着更多人的期待进入了考场。我会将这份爱护继续传承下去!”在...

2025年“创青春”大赛(河北赛区)启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河北雄安5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朱洪园)5月18日至19日,第三届科技·人才·创新周暨青年人才发展大会活动专题活动——2025年“创青春”大赛(河北赛区)暨“创青春·雄安青智汇”创业营在雄安新区正...

婚恋+公益!70对新人在广东惠州幸福启航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百年围屋为证,山水龙门为媒。 5月18日,在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华镇长滩村,牵手团缘·青春偕进之“喜粤良缘 情定龙门”广东青年集体婚礼(惠州场)举行,70对新人穿着特色古风婚...

2024
04/18
17:41
浏览量: 1065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