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生态环境 > 从白茫茫的盐碱地到百鸟迁飞的世界自然遗产——黄河三角洲绘就生态画卷

从白茫茫的盐碱地到百鸟迁飞的世界自然遗产——黄河三角洲绘就生态画卷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08-09 11:11:32 | 点击:3914

新华社济南8月6日电题:从白茫茫的盐碱地到百鸟迁飞的世界自然遗产——黄河三角洲绘就生态画卷

新华社记者袁敏

7月26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山东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位列其中。曾经白茫茫的盐碱地、光板地,如今成了水草丰茂、生物多样性富集的大湿地。这得益于久久为功的修复保护措施,更遵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大河之洲迎来生态之变

5月,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口管理站副站长张树岩观测到,辖区内一巢黑脸琵鹭自然孵育出2只幼鸟。

“黑脸琵鹭是世界濒危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国际上常被作为湿地环境质量的指示性物种。这是首次在黄河三角洲发现黑脸琵鹭繁殖,意味着其繁殖分布区向南扩展了几百公里。”张树岩说。

无独有偶,一个月后,大汶流管理站又发现疣鼻天鹅繁殖成功。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入海口东营,是国际候鸟迁飞保护的关键区域,每年迁徙经过数百万只鸟类,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在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候鸟展翅飞翔。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1988年我刚入站时,这里还是荒草丛生、漫天黄沙,除了蚊子就是蚂蚱。”黄河口管理站高级工程师张希涛说,由于土壤盐渍化等原因,辖区一度植被退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1990年,旨在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的保护区成立。彼时这里的鸟类数量为187种,今日已达37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26种。

将葱翠还给大地

鱼逐水草游,鸟择良木栖。如今行走在保护区内,满目是一望无际的芦苇和荻花丛,野大豆、罗布麻、柽柳等植物夹杂其中,向阳生长。时不时有鸥鹭从水面划过,留下声声鸟鸣与阵阵涟漪。

保护区管委会副主任刘静介绍,作为退海之地,黄河三角洲大部分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只有黄河水丰沙足,才能一步步逼退海浪对土地的侵蚀。保护区实施生态补水工程,连通水系241公里,疏通潮沟76公里,引水能力由不足40立方米/秒提高到131立方米/秒。

充裕的淡水使盐碱水不再向上渗透,植物生存环境持续改善。“过去几年,这里经历了渐进式的植被演变,光板地逐渐长出了盐地碱蓬,长出芦苇,再长出柽柳。有了植被,就有了生机和希望。”张希涛说。

2019年冬,记者在保护区垦东12石碑旁,看到一米多高的互花米草密密麻麻,如同无边草原。如今,互花米草已经消失,红色的盐地碱蓬开始生长。

近年来,保护区清理互花米草13.1万亩,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恢复盐地碱蓬、海草床等本土植物5.2万亩,修复湿地188平方公里。现在区内自然植被覆盖率达55.1%,成为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

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枕鹤正在水畔栖息。新华社发(杨斌 摄)

“新住民”的幸福生活

今年5月,一只朱鹮幼鸟经过22个小时的啄壳,怯生生地探出了头。这是保护区首只人工孵化的朱鹮幼鸟。这一刻,保护区高级工程师王安东和他的同事们已经等了太久。

王安东介绍,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东方宝石”“鸟中大熊猫”之称。1981年全球仅在陕西汉中发现7只朱鹮,目前全球数量突破万只。保护区的朱鹮从陕西和河北引进,开展野化放归科学研究。

“朱鹮刚来时,我索性在笼舍边上的小屋住了2个月,每隔一两个小时就巡护一次,守护它们度过了最艰难的适应期。如今,朱鹮不仅在这里平安生活,还诞育了后代,我们心里比什么都高兴。”王安东说。

随着生态环境不断向好,保护区迎来了许多“新住民”。保护区修建了鸟类栖息繁殖岛65个、鱼类栖息地10处、植物生态岛29个,让黄河口成了温馨舒适的家。

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呈现着鸟儿们的一举一动。平台自动抓取并识别其种类和健康状态,计入鸟类数量实时监测统计,纳入本季度鸟类活动规律样本。

生态监测中心副主任赵亚杰介绍,保护区建设起“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在关键区域实现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测,利用5G、智慧感知、边缘AI等技术全天候守护鸟儿们的幸福生活。

如今,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有了新的世界级“金字招牌”。“申遗不是目的,其意义更在于加强我们的保护能力和管控水平。”王安东说,“我们将继续用一流的保护理念、管理方式和标准做好保护工作,以更多实际成果接受国际社会的监督。”

责任编辑:郑亮】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损害器官、提高患病风险 这种“厨房神器”别再用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将矿泉水瓶、饮料瓶洗干净用以储物,比如装酱油、醋等调料,大饮料瓶装米、面、粮、油等,一些人还把塑料瓶称作“厨房神器”。  然而,看起来环保节约的废物利用,却隐藏着不小的健康隐患。  不推荐重复使用饮...

黑龙江通报6起惩治诬告陷害典型案例

为推动常态化惩治诬告陷害工作走深走实,持续释放向诬告者“亮剑”、为干事者“撑腰”的强烈信号,黑龙江省纪委监委机关、黑龙江省公安厅现将6起惩治诬告陷害典型案例通报如下:  1.王某某诬告陷害他人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问题案。...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凝心聚力筑同心 团结奋进谱新篇

金秋时节,天山南北瓜果飘香,各族儿女笑脸绽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把团结稳疆作为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

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侵权!合理使用企业数据,鼓励!

近年来,全国法院审理的涉数据类案件数量增长明显。日前,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数据权益司法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积极回应数据权属认定、数据产品利用、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平台账号交付等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

懒人生活新主张:省时体验

“用更少时间,享更优生活”——当家庭整理收纳师上门规划空间、扫地机器人自主完成清洁、预制菜十分钟搞定一餐,这些曾被贴上“懒人”标签的生活方式,如今已演变为都市人群追求高效便捷的新潮流。“懒人经济”的背后并非真“懒”,而是...

学习卡丨“强教必先强师”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将于9月15日至21日举办

光明网北京9月8日电(记者 张晨昊 李政葳 赵鹏超)在8日举行的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上,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局长高林介绍了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总体情况。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将于9月...

焦点访谈|从训练场到阅兵场 他们发出中国维护和平的时代强音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继续聚焦“光荣时刻”。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阅兵盛典上,受阅部队以威武雄壮的强大阵容、整齐划一的铿锵步伐和一往无前的坚毅表情,告慰80年前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革命先辈,彰显中国人民对“正义必...

“十四五”时期民营经济促进法等一批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9月8日)上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司法部部长贺荣在会上介...

石破茂辞任 日本自民党最快明天公布总裁选举日程

  当地时间8日早间,日本自民党陆续召开临时高层会议和选举管理委员会会议,正式对实施总裁选举进行讨论。选举的具体日程及形式或最快于明天公布。  当地时间7日18时左右,日本首相、自民党总裁石破茂在首相官邸举行紧急记者会,...

2024
08/09
11:11
浏览量: 391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