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生态环境 > 兰州:黄河穿城而过 明珠焕发光彩

兰州:黄河穿城而过 明珠焕发光彩

来源:中新网 | 时间:2024-09-13 11:12:43 | 点击:3118

中新社兰州9月13日电 题:兰州:黄河穿城而过 明珠焕发光彩

中新社记者 冯志军

“中国西北游,相约在兰州。”甘肃兰州几年前的这一文旅宣推,在今年暑期人潮涌动的黄河两岸成为现实。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作为中国唯一一座被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正在努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9月10日,航拍黄河兰州段。甘肃省兰州市是中国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九美旦增 摄

传统工业重镇成为文旅新秀

据官方统计,今年上半年,兰州市文旅市场持续保持“火爆”势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逾5734万人次,同比增长42.98%,实现旅游消费超3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05%。而在暑期,兰州车站旅客发送总量、单日客流发送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客流持续高位运行,8月旅客吞吐量创通航以来历史新高。

近年来,被称为“黄河明珠”的兰州从众多网红打卡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炙手可热的丝路旅游目的地。无论是博物馆外脑洞大开的系列文创新宠,还是夕阳西下时城市广场上唱响的《黄河大合唱》,抑或美食一条街里色香诱人的佳肴,如织的外来游人,让兰州这座传统工业重镇焕发新引力。

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兰州,自古以来一直是“联络四域,襟带万里”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也是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工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节点城市。

早在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即在兰州创办机器制造局、织呢局、火药局等近代工业,西北开始走入近代工业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兰州被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之一,先后布局建设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的一批大中型企业,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制药和新材料基地。天南海北的人来援建兰州,互相听不懂对方方言,成就了这个城市普通话的普及,产生了多位著名播音员、主持人。

9月10日,航拍位于黄河兰州段的马拉松文化主题公园。甘肃省兰州市是中国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九美旦增 摄

环境保护获得国际会议肯定

兰州坐落在“两山(皋兰山、白塔山)夹一水(黄河)”的狭长地带,具有“得山独厚、得水独秀”的独特城市景观。新中国成立以来,逾150公里的黄河兰州段的桥不断增加,从只有一座铁桥——“天下黄河第一桥”的中山桥,增至23座大桥横跨两岸。

历史上城区工厂密布,加上冬季采暖,兰州空气质量多年堪忧,不少当地民众为“躲污染”甚至跑到南方过冬。2012年以来,兰州官方通过减排、压煤、除尘等一系列“铁腕治污”措施,终于摘掉“黑帽子”重现蓝天。“兰州蓝”的治污经验亦成为“范本”,众多城市派员前往当地学习。2015年在巴黎世界气候大会上,兰州获得“今日变革进步奖”。

4月23日晚,在兰州黄河畔的路边演唱会,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前来打卡。(无人机照片)九美旦增 摄

天变蓝了,水自然也要逐渐清起来。城乡污水处理设施日趋完善,入河排污口整治持续推进,重点区域开展生态修复……近年来,当地政府持续对黄河沿线科学治理,使兰州段水质稳步提升。

黄河兰州段两岸,逐渐形成百里黄河风情线绿色长廊,它是中国最长的市内滨河公园和最大的城市带状公园,现有公园21个、雕塑55座、生态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游人在此既可漫步河滨体验风情,也可休憩喝茶观景,更能泛舟畅游水上,感受自强不息的黄河精神和历久弥新的黄河文化。

为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游览体验,兰州市今年对黄河沿线公园、设施、古建筑及绿化景观进行了全面升级,以期实现“黄河很美,未来会更美”。(完)

责任编辑:吴闻达】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获多方赞誉 外资企业坚定在华持续加大投资信心

央视网消息:9月12日,以“数字时代的知识产权”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在北京闭幕。两天的议程中,人工智能赋能技术突破以及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是其中的重要议题之一。作为知识产权大国,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北京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个别地方阵风可达10级以上

央视网消息:北京市气象局9月13日15时50分发布大风蓝色预警:受强对流云团影响,预计13日17时至22时,北京市部分地区将出现7-9级短时大风,个别地方阵风可达10级以上,请注意防范。

损害器官、提高患病风险 这种“厨房神器”别再用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将矿泉水瓶、饮料瓶洗干净用以储物,比如装酱油、醋等调料,大饮料瓶装米、面、粮、油等,一些人还把塑料瓶称作“厨房神器”。  然而,看起来环保节约的废物利用,却隐藏着不小的健康隐患。  不推荐重复使用饮...

黑龙江通报6起惩治诬告陷害典型案例

为推动常态化惩治诬告陷害工作走深走实,持续释放向诬告者“亮剑”、为干事者“撑腰”的强烈信号,黑龙江省纪委监委机关、黑龙江省公安厅现将6起惩治诬告陷害典型案例通报如下:  1.王某某诬告陷害他人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问题案。...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凝心聚力筑同心 团结奋进谱新篇

金秋时节,天山南北瓜果飘香,各族儿女笑脸绽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把团结稳疆作为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

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侵权!合理使用企业数据,鼓励!

近年来,全国法院审理的涉数据类案件数量增长明显。日前,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数据权益司法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积极回应数据权属认定、数据产品利用、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平台账号交付等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

懒人生活新主张:省时体验

“用更少时间,享更优生活”——当家庭整理收纳师上门规划空间、扫地机器人自主完成清洁、预制菜十分钟搞定一餐,这些曾被贴上“懒人”标签的生活方式,如今已演变为都市人群追求高效便捷的新潮流。“懒人经济”的背后并非真“懒”,而是...

学习卡丨“强教必先强师”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将于9月15日至21日举办

光明网北京9月8日电(记者 张晨昊 李政葳 赵鹏超)在8日举行的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上,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局长高林介绍了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总体情况。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将于9月...

焦点访谈|从训练场到阅兵场 他们发出中国维护和平的时代强音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继续聚焦“光荣时刻”。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阅兵盛典上,受阅部队以威武雄壮的强大阵容、整齐划一的铿锵步伐和一往无前的坚毅表情,告慰80年前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革命先辈,彰显中国人民对“正义必...

2024
09/13
11:12
浏览量: 311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