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生态环境 > 北票往北一一是天鹅

北票往北一一是天鹅

来源:每日新闻网 | 时间:2025-04-19 09:47:32 | 点击:16124

每日新闻网辽宁讯  孙仲兴  蒋海东

      向世界讲述北票天鹅故事,以生态文旅谱写振兴北票华章。这座被誉为“天鹅之城”的城市,以生态为基石、文化为灵魂、产业为纽带,绘制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篇章,塑造了生态文旅领域中的“北票典范”。

002.jpg

      百年历史煤矿名城,近十年来,北票市对途经的大凌河流域实施生态综合治理,打造出天鹅栖息的理想家园。每年秋冬春,近万只天鹅翩跹而至,近千只选择在此越冬,白石,红村,牦牛河套成了天鹅生活的理想栖息之地,那粼粼波光与天鹅的优雅身姿交相辉映,成为“天鹅之城”最生动的生态名片。

001.jpg

      北票煤城转型之时,他们运用战略资金推动天鹅湾的蓬勃发展。2023年成功争取到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导区文化旅游项目资金2800万元,全面启动四大工程:基础设施升级、智慧服务普及、生态修复工程、文化体验拓展。2025年计划追加省级资金800万元,对红村激浪纪念馆及天鹅广场进行改造,构建“红色教育+生态观光”的文旅融合新体系。

003.jpg

      大凌河红村段因上游阎王鼻子水库与白石水库的水位差而形成的活水,全年不冻,为天鹅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河道弯道众多,水流平缓,浮游生物丰富,每日可提供约200公斤天然饵料。河面宽度适中(50-100米),配合精心设计的木栈道,游客可在10米内安全观赏天鹅的优雅身姿;冬季雾凇奇观常见,晨雾中天鹅与冰晶交相辉映,构成“天接云涛连晓雾”的迷人景致,日吸引游客超过4万人次。核心区域1.5公里范围内无居民点、农田及公路,通过700米木栈道实现人与自然的物理隔离;2023年清除23亩外来入侵植物,补种1.2万株本土树种,水体透明度从0.5米提升至1.8米,水质达到Ⅱ类标准。

004.jpg

      在守护天鹅的行动中,上千名志愿者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李海峰和王朝辉夫妇为代表的志愿者,每日凌晨四点开始投喂饲料,即使在零下30℃的严寒中也坚持巡护,一天扛运玉米高达300斤。他们每年投入150天时间守护天鹅,累计投喂玉米超过1万斤,并动员200余名村民加入保护行列。

005.jpg

      串联红村激浪纪念馆、喇嘛洞鲜卑墓群,蒙古族 著名作家尹湛纳希纪念馆,日伪时期万人坑,北票矿务局百年纪念馆等20余个景点,打造了“观鸟+历史+红色文化”的特色旅游线路;推出四季旅游产品:春季的露营烤肉、夏季的油桃采摘、秋季的慕容文化体验以及冬季的雾凇摄影。红村激浪纪念馆年均接待游客5000人次,通过重现拦河筑坝的历史场景,为红色文旅注入新活力;蒙古风情园提供骑骆驼、射箭等民俗体验,儿童民俗区则可以让孩子们参与磨豆子、搓玉米等农事活动。

006.jpg

      北票站在新的起点上,将以更高的标准推进发展:质量提升、国际协作、数字化转型。天鹅数量从2016年的4只增长到2025年的600余只;2023年景区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文旅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提升至12%;大凌河两岸的植被覆盖率达到了85%,噪声值保持在40分贝以下。

007.jpg

      3月15日、16日,辽宁省“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暨朝阳北票第三届天鹅节盛大启幕。第三届天鹅节以“天鹅律动,生态北票,朝阳花开,大美辽宁”为主题,通过“文旅+”模式释放生态价值。开幕式上,《水之灵》的曼妙舞姿、《请到北票来》的深情歌声,以及辽宁芭蕾舞团的《中外芭蕾精品荟萃》,将天鹅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北票文创产品、非遗好物、特色民俗的集中展示,更让游客感受到这片土地的深厚底蕴。

008.jpg

      天鹅节期间,红村天鹅湾化身为文旅“秀场”:游客可以漫步栈道观赏天鹅风姿,或品味传统农家美食、逛天鹅湾年货大集;招商推介会吸引域外企业考察投资,文旅宣传片《北北和票票》向世界发出邀请。数据显示,天鹅湾单日游客量最高突破4万人次,民宿、餐饮、特产销售等业态蓬勃发展。生态流量正转化为经济增量,文体旅深度融合的“北票模式”为辽宁打造高品质示范地提供了鲜活样本。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最终落脚于民生福祉。北票市以“天鹅季”为契机,推出惠民促消费活动,让百姓共享生态红利。天鹅湾大集上,朝阳苹果、非遗剪纸、东北黏豆包等特产供不应求;年货节带动农产品销售,农民增收笑颜绽放;数十家民俗客栈的兴起,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与此同时,“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通过书法绘画创作、徒步走等形式,激发公众参与热情。野保志愿者与市民携手,将保护意识根植于心。生态教育从课堂走进博物馆、走向自然,北票博物馆的科普展馆成为青少年感知生命奇迹的窗口。这场全民参与的绿色行动,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理念化为日常,润物无声地滋养着城市文明。

      从天鹅栖息地到生态旅游目的地,从资源型城市到绿色发展先行区,北票的蝶变是辽宁全面振兴的缩影。北票市近几年实现了城市品质的显著提升,曾经的荒山经过修复治理和绿化建设,如今已变身为山体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也留存了城市的工业印记。废旧的火车道被巧妙改造为北票煤城文化长廊,不仅保留了城市的历史记忆,还为市民增添了一处独特的文化景观。煤城文化博物馆的创建,更是集中展示了北票的工业成就,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地标。


【作者:孙仲兴 蒋海东】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互联网+”让旅游更有趣 旅游攻略轻松掌握

在线预约门票,扫码即可进入景区;用上景区智能导览,游玩路线大大优化;沉浸式酷炫玩法,刷新你的旅游体验……近年来,5G、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高科技在旅游行业深入应用。中国旅游研究院等发布的《全国“互联网+旅游”发展...

阿尔山初夏风光

5月19日拍摄的内蒙古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杜鹃湖(无人机照片)。初夏时节,内蒙古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草木萌发,景色宜人。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5月19日拍摄的内蒙古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初夏景色(无人机照片)。初夏时节,内蒙古阿尔...

山水游的“无压力”打开方式:轻松姿态邂逅美

5月19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主题为“锦绣山河,美好旅程”。有别于传统旅游的跋山涉水,近年文旅市场兴起“无压力”式的山岳游和水上项目,让更多人以轻松姿态邂逅山河之美。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大瑶山盘王界景区,不爬坡、...

汾河处处是新景

汾河源头。山西省宁武县委宣传部供图稷山汾河国家湿地公园,飞鸟成群。原武奎摄汾河太原城区段。王 帆摄山西省太原市市民高秋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这两年,他常去汾河景区拍摄。“这里环境好,黑鹳、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已经是常客。”...

拉萨文化旅游节文艺演出精彩纷呈

  2025年5月17日晚,2025年“雪域古城·圣地拉萨”文化旅游节“心约拉萨”专场文艺演出在西藏大剧院举行。 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责任编辑:张秋红

滹沱河“光影水秀”来了

5月16日,游客在观看“光影水秀”演出。2025年滹沱河生态区“光影水秀”首秀当晚正式开启为了给观众更好的视觉体验石家庄市园林局滹沱河生态区管护中心对系统软件进行更新完善对灯光、喷头的水形变化进行调整据悉这场视觉盛宴将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何以成为旅游“打卡”第一站

5月16日,“凝固的时光: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庞贝文物特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简称“广西博物馆”)开展,来自意大利的雕像、湿壁画、金银器等103件(套)珍贵文物集中亮相,其中超2/3展品是首次来华。今年“...

四川:旅游服务与文化服务互为表里

旅游公共服务既是游客舒适出行的“守护者”,也是现代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动力源”。近年来,四川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工作中积极探索,从雅安的美食文化盛宴到阆中的书香古韵,从朱德故里南充的非遗舞台到成都的多元...

旅游演艺提供沉浸体验 “旅游+”激发新活力

当前,旅游业正以创新为引擎、融合为路径,加速升级焕新。近日,中国旅游协会、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等主办的2025年中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在南昌举办。活动以“创新驱动 跨界融合”为主题,展示了“旅游+”融合发展的经典案...

长春近十万株郁金香竞相绽放

长春近十万株郁金香竞相绽放5月15日,在长春市长春公园内,近十万株郁金香竞相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当天,“幸福汇·郁见美好”长春公园郁金香主题观赏季系列活动正式启幕,游客在赏花观景中享受夏日清凉。中新社记者 张瑶...

2025
04/19
09:47
孙仲兴 蒋海东
浏览量: 1612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