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生态环境 > 暴雨中,他们坚守在一线——京津冀防汛现场见闻[图]

暴雨中,他们坚守在一线——京津冀防汛现场见闻[图]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8-01 15:08:39 | 点击:6087

自7月29日开始,京津冀等地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局地现特大暴雨,给城市运行带来挑战。京津冀各地防汛部门闻“汛”而动,坚守一线,全力作答防汛“考卷”。

7月31日,抢险人员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新桥大街救援抛锚的公交车。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9日11时45分,北京排水集团启动防汛特级响应。集团防汛指挥部各级人员到岗指挥,各分指相关人员到岗,所有水厂及泵站人员全部在岗值守。

“这里有树叶,咱们赶紧清掏一下。”在北京市东二环附近的春秀路上,邵松松与同事一把一把地抓起雨水篦子上的垃圾与树叶。“这处管道还是畅通的,如果遇到已经积水的情况,我们就得使用专业设备进行处理了。”邵松松说。

邵松松是北京排水集团第一管网分公司运行二班副班长,在这次降雨过程中,邵松松所在的班组被划分为数个抢险单元,他被任命为巡查小单元的单元长。除了负责巡查道路、胡同的路面情况,检查雨水口外,他还得跟辖区内的街道、社区、警察互通信息,处理各种热线反馈的积滞水任务,并随时听从分公司指挥中心调度,一旦发生积滞水险情,必须立刻出发。“从7月29日中午到7月31日中午,光是‘热线任务’我们就处理了23件,48小时的值守时间里,我的头发几乎就没干过。”邵松松说。

街道车水马龙,路人行色匆匆。由于雨情瞬息万变,邵松松和同事们始终处于值守状态,轮流安排就餐时间,雨小了就抓紧时间休息,给手机、设备充充电。“虽然很辛苦,但这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图为7月31日,邵松松与同事清掏雨水篦子。新华社记者 田晨旭 摄

日前,受暴雨天气影响,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城南庄镇当地河流水位上涨,多座桥梁受损。7月30日晚8时许,国网阜平县供电公司城南庄供电所辖区的10千伏马兰547线路故障停电。一直在供电所值守的外勤班班长李雪炜接到通知后,立即带领抢修人员驱车前往,分成两组沿线路排查故障原因。

抢修车外暴雨不停,天黑难行,一路巡查到达麻棚村附近,大家发现唯一一条通往村里的漫水桥已被暴涨的河水淹没,车辆根本无法通过。有着20多年抢修经验的李雪炜当机立断,“下车,咱背上工具走过去查找故障原因。”

李雪炜和抢修人员把抢修用的绳子绑在各自腰间,互相拉拽着前行,每一步都走得艰难。

步行约半个小时后,伴随晃动的手电光亮,李雪炜发现了山坡上的异常情况,于是迅速带着大家爬上山坡,确认线路主干141号杆附近树木倾倒导致线路被砸断。

由于事故地点地处山区,施工环境复杂,加之连日大雨山路泥泞,抢修难度陡增。顾不得湿透的衣服和满身泥泞,李雪炜指挥抢修人员经过苦战,晚上9时34分,线路供电恢复正常。在抢修完附近群众家中的供电故障后,一行人返回时已是午夜12点。

据介绍,国网保定供电公司启动24小时应急值守,2200余名值班人员、53支抢修队伍坚守在防汛应急一线。针对山区县偏远区域可能因洪水出现的风险,供电公司提前将防汛抢修物资放置29个供电所,4辆大型发电车、58台发电机、996台应急排水设备全部就位。

7月30日,王磊(左)和同事正在车站内的风井泵坑里布设临时排水泵。新华社记者 黄江林 摄

为保障广大乘客安全便捷出行,天津地铁部门闻“汛”而动,筑牢安全防线。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地铁6号线机电第一综合维修室主任王磊连日来坚守值班岗位,检查风井、室外冷却塔、站内主废水泵房,及时确认并处置监控发现的问题。

天津地铁6号线有39个车站,线路长点位多,防汛任务较重。王磊和40多名同事组成了8支抢险队,采取轮班值守的方式24小时巡查值守,随时准备进行应急抢险排水作业。

王磊说:“降雨来临前,我们就组织专业人员提前对防汛物资进行整备,协调好抢险车辆,合理安排人员,做好了长时段持续应对汛情的准备,全力保障强降雨天气下地铁线路安全运营。”

连日来,天津各区、各部门连续作战,昼夜盯守,通力协作,积极应对强降雨。天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气象、水务等部门滚动会商研判,向市、区、乡镇等各级的1万余名防汛责任人通报汛情,督促各区加大险工险段堤防加固、物资调运,落实专业力量加强巡堤查险。

【责任编辑:刘桢珂】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最美中轴线”搬进文博会

本报特派记者 袁云儿昨天,北京展区以“科技赋能 创意引领”为主题亮相深圳文博会,充分展示北京的深厚底蕴和文化之美。实习记者 金瑶摄昨天,随着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开幕,北京展区精彩亮相,兼具醇厚文...

江苏泰州溱湖湿地绿意盎然 成群麋鹿栖息觅食

  2025年5月21日-22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湖国家湿地公园,麋鹿群在湿地休息。  溱湖湿地地处全国三大洼地之一的里下河地区,分为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等3类,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湿地恢复区和合理利用区三大功...

“互联网+”让旅游更有趣 旅游攻略轻松掌握

在线预约门票,扫码即可进入景区;用上景区智能导览,游玩路线大大优化;沉浸式酷炫玩法,刷新你的旅游体验……近年来,5G、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高科技在旅游行业深入应用。中国旅游研究院等发布的《全国“互联网+旅游”发展...

阿尔山初夏风光

5月19日拍摄的内蒙古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杜鹃湖(无人机照片)。初夏时节,内蒙古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草木萌发,景色宜人。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5月19日拍摄的内蒙古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初夏景色(无人机照片)。初夏时节,内蒙古阿尔...

山水游的“无压力”打开方式:轻松姿态邂逅美

5月19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主题为“锦绣山河,美好旅程”。有别于传统旅游的跋山涉水,近年文旅市场兴起“无压力”式的山岳游和水上项目,让更多人以轻松姿态邂逅山河之美。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大瑶山盘王界景区,不爬坡、...

汾河处处是新景

汾河源头。山西省宁武县委宣传部供图稷山汾河国家湿地公园,飞鸟成群。原武奎摄汾河太原城区段。王 帆摄山西省太原市市民高秋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这两年,他常去汾河景区拍摄。“这里环境好,黑鹳、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已经是常客。”...

拉萨文化旅游节文艺演出精彩纷呈

  2025年5月17日晚,2025年“雪域古城·圣地拉萨”文化旅游节“心约拉萨”专场文艺演出在西藏大剧院举行。 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责任编辑:张秋红

滹沱河“光影水秀”来了

5月16日,游客在观看“光影水秀”演出。2025年滹沱河生态区“光影水秀”首秀当晚正式开启为了给观众更好的视觉体验石家庄市园林局滹沱河生态区管护中心对系统软件进行更新完善对灯光、喷头的水形变化进行调整据悉这场视觉盛宴将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何以成为旅游“打卡”第一站

5月16日,“凝固的时光: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庞贝文物特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简称“广西博物馆”)开展,来自意大利的雕像、湿壁画、金银器等103件(套)珍贵文物集中亮相,其中超2/3展品是首次来华。今年“...

四川:旅游服务与文化服务互为表里

旅游公共服务既是游客舒适出行的“守护者”,也是现代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动力源”。近年来,四川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工作中积极探索,从雅安的美食文化盛宴到阆中的书香古韵,从朱德故里南充的非遗舞台到成都的多元...

2023
08/01
15:08
浏览量: 608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