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生态环境 > 湿地保护法颁布两年来,黑龙江加强法律实施,取得积极成效 努力实现湿地全面保护、永续利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湿地保护法颁布两年来,黑龙江加强法律实施,取得积极成效 努力实现湿地全面保护、永续利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12-21 16:10:23 | 点击:8322

  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开展巡护监测。
  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黑龙江双鸭山市饶河县挠力河湿地景色。
  韩加君摄(资料图片)

  12月的黑龙江大庆市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阳光明媚,洁白的雪花铺满了整个湿地,营造出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成片的芦苇被风一吹便摇荡起来,几只飞鸟从中掠过,为这冰天雪地增添了一抹生机。

  黑龙江的湿地面积达514.3万公顷,拥有全国最多的国际重要湿地。

  湿地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在法律颁布两年之际,记者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的湿地保护法集中采访活动,走进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等地,探访当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法律规定、推进湿地保护工作的实践和成效。

  牢牢坚持“保护优先”原则

  “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制定本法”“湿地保护应当坚持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湿地保护法开宗明义,将“保护”置于首要位置。在黑龙江,相关执法力量不断加强,配套制度不断完善,“保护优先”原则贯穿湿地管护治理的始终。

  齐齐哈尔,扎龙湿地,日光经过积雪的反射,让大片芦苇透出亮丽的金黄色。

  “此前,在保护区范围内一直有村民生活,对湿地生态环境有不小的破坏和影响。”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郭玉航说,为了系统解决人为因素对湿地保护区的影响,数年前,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居民搬迁被提上日程。

  承接了943名搬迁村民的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扎龙镇哈拉乌苏村党总支书记王涛说,通过给村民兴建住房、为孩子建造小学等配套措施,最终实现了村民的顺利搬迁,扎龙湿地因此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不只是扎龙,黑龙江多地都积极采取措施,力求实现湿地生态环境的最大程度保护和修复。在大庆,一座被称为“生态桥”的龙凤湿地跨线桥拔地而起,将长期被分割的南北湿地连接起来;在佳木斯市汤原县,黑鱼泡省级自然保护区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退耕还湿等项目,近年来累计实施退耕还湿近2万亩……

  在湿地保护中,科技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黑龙江省林草局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大屏幕上马上显示出通过红外相机监测系统捕捉的数百公里外的黑龙江三江国际重要湿地的影像资料。与此同时,屏幕上实时展示着三江湿地的基本情况、资源物种:“共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9种、植物991种……”

  据介绍,黑龙江省林草局试点建设了湿地智能监测管理系统,通过在保护区范围内安装视频监测、红外相机监测、气象水质监测等设备对动植物资源进行监测和保护。

  “向科技要保护力”的举措,正在黑龙江多处湿地铺开: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先后实施完成了3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搭建起“天地空”一体化监管体系,建设网络可视一体化监管平台,将野外巡护执法、科研监测、宣传教育、视频监控、森林草原防火、资源管理等工作内容全部纳入;大庆市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也加大技防措施,包括安装双光谱热成像摄像头,实现对湿地的24小时无死角、全覆盖监控……

  为珍稀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

  冬日的正午,寒风猎猎。

  在位于大庆市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大庆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门前,一次鸟类放飞活动引人注目。

  工作人员提起铁笼,打开笼门,一只红隼怯怯地探出头。它四下张望了几下,便立刻扑腾起翅膀,借着风势飞向远处。

  “这只红隼不久前因受外伤跌落到龙凤湿地,被当地群众发现后送到大庆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龙凤湿地自然保护中心巡防队中队长王利舞说,在救护中心工作人员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学动物医院的共同救治下,红隼很快恢复了健康,达到放归野外标准。

  “近年来,我们平均每年要救助鸟类150余只,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丹顶鹤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学动物医院院长王峥说。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鸟类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开展观鸟、科学研究以及科普活动等应当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影响鸟类正常觅食和繁殖”……翻开湿地保护法,强调对鸟类等湿地珍稀动植物保护的条款比比皆是。

  近年来,黑龙江采取措施,加强保护湿地中的珍稀动物、生灵草木。特别是根据湿地保护法,不仅注重对珍稀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救助,还帮助其更好地适应野生湿地环境,不断繁衍生长。

  寒风呼呼吹过,扎龙湿地里一人多高的芦苇丛被吹得低了许多,远方几只丹顶鹤的修长身姿顿时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忽然,远方一处山坡上,一位工作人员急速挥动红旗,一群头顶红冠的丹顶鹤从坡后飞速掠出,几声短促嘹亮的鹤鸣后,在天空中画了个半圆,纷纷落地争食工作人员抛撒的食物。

  原来,这是在对丹顶鹤进行野化训飞。“湿地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丹顶鹤经过野化放归融入自然。”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野化训飞组组长徐惠一边说着,一边露出欣慰的表情。

  据介绍,近年来,扎龙湿地还采取生态补水长效机制等,更好落实湿地保护法等法律要求,丹顶鹤野生种群不断壮大。

  强化全民湿地保护观念,为湿地的全面保护夯基筑本

  水清岸绿,鸟鸣啾啾,江风吹拂,蓝天绿苇……在现代化的光影技术下,太阳岛湿地、呼兰河口湿地等美丽景致,在哈尔滨湿地宣教馆的大屏幕上逐次铺展开来,引来参观者一声声赞叹。

  据介绍,哈尔滨湿地宣教馆2021年开馆,全面介绍了哈尔滨湿地形成演变的时空特征、湿地资源与景观等。

  湿地保护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工作,通过湿地保护日、湿地保护宣传周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

  黑龙江将每年的6月定为“黑龙江湿地保护宣传月”,6月10日为“黑龙江湿地日”,通过系列活动,让“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理念在全省群众心中落地生根。在大庆市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入口处,工作人员指着“残枪”雕塑,讲述一名猎人变身为护鸟者的故事,让保护湿地珍稀动植物的观念深入人心;齐齐哈尔市将普及湿地保护宣传与司法裁判相结合,以涉湿地案件为例,宣传湿地保护观念……

  强化全民湿地保护观念,为湿地的全面保护夯基筑本。而要更好实现湿地的价值,还要处理好保护与永续利用的关系。

  湿地保护法规定,保障湿地生态功能和永续利用,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

  夏季时,蓝天白云、碧波泛舟,白鹭展翅掠过水面,游船穿梭往来;冬季时,银装素裹、冰冻封江,宛若进入冰雪童话世界……

  哈尔滨文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实现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哈尔滨已打造了“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的湿地景观带,形成了冬有冰雪、夏有湿地,交相辉映、互动发展的湿地旅游城市品牌。

  此外,大庆市也依托龙凤湿地等特色湿地资源,举办了大庆冰上龙舟邀请赛、龙凤湿地观鸟节等系列活动,打造出龙凤观鸟、鱼湖赏莲、连湖度假等知名湿地旅游品牌。

  黑龙江省人大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黑龙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推进地方立法与湿地保护法的衔接,注重规则细化,加强法律监督工作,以法治力量为湿地织密保护网,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

  (尹  栋参与采写)

  版式设计:汪哲平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21日 18 版)

(责编:白宇、卫嘉)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最美中轴线”搬进文博会

本报特派记者 袁云儿昨天,北京展区以“科技赋能 创意引领”为主题亮相深圳文博会,充分展示北京的深厚底蕴和文化之美。实习记者 金瑶摄昨天,随着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开幕,北京展区精彩亮相,兼具醇厚文...

江苏泰州溱湖湿地绿意盎然 成群麋鹿栖息觅食

  2025年5月21日-22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湖国家湿地公园,麋鹿群在湿地休息。  溱湖湿地地处全国三大洼地之一的里下河地区,分为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等3类,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湿地恢复区和合理利用区三大功...

“互联网+”让旅游更有趣 旅游攻略轻松掌握

在线预约门票,扫码即可进入景区;用上景区智能导览,游玩路线大大优化;沉浸式酷炫玩法,刷新你的旅游体验……近年来,5G、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高科技在旅游行业深入应用。中国旅游研究院等发布的《全国“互联网+旅游”发展...

阿尔山初夏风光

5月19日拍摄的内蒙古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杜鹃湖(无人机照片)。初夏时节,内蒙古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草木萌发,景色宜人。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5月19日拍摄的内蒙古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初夏景色(无人机照片)。初夏时节,内蒙古阿尔...

山水游的“无压力”打开方式:轻松姿态邂逅美

5月19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主题为“锦绣山河,美好旅程”。有别于传统旅游的跋山涉水,近年文旅市场兴起“无压力”式的山岳游和水上项目,让更多人以轻松姿态邂逅山河之美。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大瑶山盘王界景区,不爬坡、...

汾河处处是新景

汾河源头。山西省宁武县委宣传部供图稷山汾河国家湿地公园,飞鸟成群。原武奎摄汾河太原城区段。王 帆摄山西省太原市市民高秋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这两年,他常去汾河景区拍摄。“这里环境好,黑鹳、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已经是常客。”...

拉萨文化旅游节文艺演出精彩纷呈

  2025年5月17日晚,2025年“雪域古城·圣地拉萨”文化旅游节“心约拉萨”专场文艺演出在西藏大剧院举行。 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责任编辑:张秋红

滹沱河“光影水秀”来了

5月16日,游客在观看“光影水秀”演出。2025年滹沱河生态区“光影水秀”首秀当晚正式开启为了给观众更好的视觉体验石家庄市园林局滹沱河生态区管护中心对系统软件进行更新完善对灯光、喷头的水形变化进行调整据悉这场视觉盛宴将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何以成为旅游“打卡”第一站

5月16日,“凝固的时光: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庞贝文物特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简称“广西博物馆”)开展,来自意大利的雕像、湿壁画、金银器等103件(套)珍贵文物集中亮相,其中超2/3展品是首次来华。今年“...

四川:旅游服务与文化服务互为表里

旅游公共服务既是游客舒适出行的“守护者”,也是现代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动力源”。近年来,四川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工作中积极探索,从雅安的美食文化盛宴到阆中的书香古韵,从朱德故里南充的非遗舞台到成都的多元...

2023
12/21
16:10
浏览量: 832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