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生态环境 > 建成海上养殖示范基地,研产结合开辟潜力赛道 黄鳍金枪鱼:从陵水“游”向餐桌

建成海上养殖示范基地,研产结合开辟潜力赛道 黄鳍金枪鱼:从陵水“游”向餐桌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05-27 10:35:32 | 点击:5274

  工作人员展示黄鳍金枪鱼。 本报记者 袁琛 通讯员 马振华 摄

  陵水黄鳍金枪鱼海上养殖示范基地。本报记者 武威 摄

  陵水黎族自治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陵水珍鲜”。

  透明的碎冰上,一块块鲜嫩透红的厚实鱼片整齐码放、色泽迷人,掌刀厨师现场进行鱼身分割、鱼肉切片,大肥、中肥、赤身……在不久前的2024陵水荔枝嘉年华上,现场上演人气火热的黄鳍金枪鱼“开鱼秀”。

  来自陵水黎族自治县的人工养殖黄鳍金枪鱼频频“出圈”。去年冬交会上,重达84斤的黄鳍金枪鱼首次亮相便成为会场“网红”,人们排起长队,争相尝鲜。

  从远洋“游”向餐桌,黄鳍金枪鱼人工驯养的背后,离不开陵水黎族自治县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合作,目前已建成国内首个黄鳍金枪鱼海上养殖示范基地,养殖超过千尾。陵水为何选择黄鳍金枪鱼养殖这条独特的赛道?想跑赢这条赛道究竟靠什么?消费者距离实现“金枪鱼自由”还有多远?

  抢“鲜”入局 从远洋馈赠到人工养殖

  “嫩滑紧实,口感还有点像冰淇淋。”一个多月前,在广东一家大型酒楼里,一块特别的黄鳍金枪鱼刺身佐以山葵和酱油,让食客贝先生回味无穷。当天白天,一条80多斤的人工养殖黄鳍金枪鱼从陵水海域抵达这家酒楼,晚上就被端上了餐桌。

  金枪鱼被公认为顶尖食材,是生食料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鲜,一直都是评价金枪鱼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从捕捞到餐桌,时间越短,鱼肉越鲜美。”作为“牵手”陵水黎族自治县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陵水农投)首批尝鲜的合作伙伴,该酒楼负责人十分看好养殖黄鳍金枪鱼的前景。

  从野捕到驯养,陵水为何要抢“鲜”入局,踏上黄鳍金枪鱼人工养殖这条赛道?找寻答案,可以先从认识这条鱼开始。

  作为知名大洋性鱼类,金枪鱼具有高度洄游的特性,是世界捕捞渔业和水产品贸易的重要角色,广为熟知的种类有蓝鳍、黄鳍、大目金枪鱼等。

  食客中流传着一句话,“不食金枪,不知海味”。“金枪鱼一生都在运动,肉质紧实富有弹性。”陵水农投总经理王晖解释,这是因为其鳃肌退化,必须时刻张嘴并保持一定游速,使水流不断经过鳃部,从而获得氧气。如果停止游动,金枪鱼就会缺氧死亡。

  “运动健将”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金枪鱼含有大量的EPA(二十碳五烯酸)与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王晖介绍。

  金枪鱼市场需求旺盛,经济价值高,而来源却几乎是“远洋的馈赠”。传统的出海捕捞不但对野生金枪鱼资源造成较大压力,而且难以保证稳定、及时供应,人工养殖的必要性日益凸显。而黄鳍金枪鱼为何是陵水农投进行人工养殖的优选品种?

  身体强壮、体型如纺锤般纤长,背部深蓝色,腹部闪着银白,背鳍、臀鳍、小鳍和体侧带着明亮的黄色,黄鳍金枪鱼极好辨认。

  这也是我国南海分布最多的大型金枪鱼类之一。据介绍,每年8月至10月,以黄鳍金枪鱼为主的大型金枪鱼类洄游进入南海,9月至翌年2月其中心渔场位于海盆区中北部海域。而地处北纬18度的陵水距离南海海盆区中北部很近,直面黄鳍金枪鱼洄游场。

  “陵水海域全年温度适中,水温在19℃至30℃,盐度范围在30‰以上,水交换条件优良,拥有适宜黄鳍金枪鱼生长的热带气候和水质条件,对于这一资源的开发有着非常突出的天然区位优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所)副所长马振华说。

  “人工养殖可以更好地控制生产规模和上市产量,避免因天然捕捞受到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供应不稳定的情况。”在王晖看来,人工养殖黄鳍金枪鱼的优势更加突出“鲜”字,原先出海捕捞黄鳍金枪鱼离水后需要立即宰杀、放血、排酸并速冻保存,从上岸到餐桌需要一段时间,“现在,‘游’向餐桌的时间被无限缩短。接到顾客订单后,公司立即到基地网箱捕获并宰杀处理,通过冷链冰鲜运输,24小时内运送到全国各地。”

  八年积淀 技术攻关推动养殖落地

  5月23日上午9时许,一艘满载着冰鲜小鱼的快艇从陵水新村镇新村码头出发,这既是南海所的科研辅助船,也是黄鳍金枪鱼养殖的饲料船。约20分钟,船行驶到清水湾外海海域,眼前只见三个周长为90米、深约7米的重力式圆形深水网箱。

  开餐啦!饲养人员姚孟虎奋力一抛,饲料接触水面的瞬间,一条条黄鳍金枪鱼迅速以游动的姿态夺食。

  “喂食时要尽量往网箱中间抛,否则它们会有撞网的危险。”姚孟虎原本是新村渔民,负责黄鳍金枪鱼饲养已有一年半的时间。在日复一日的出海喂食中,他观察到,这群活动于海水中上层的家伙会“自成秩序”,一轮轮地“排队”到水面吃饲料。

  姚孟虎介绍,黄鳍金枪鱼会根据体型大小的不同,养在不同网箱中。“50斤以上的一般是喂食整条饲料鱼,小一些的我们就会用鱼段或肉泥来投喂。”

  除了安装在网箱上的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当天,技术人员还带来了专业的水下无人机,对黄鳍金枪鱼进行更为清晰的行为监测和数据记录,例如生长情况、吃料情况、游速等。

  “公司去年9月在网箱刚投放500尾鱼苗,从20公分左右大小到如今的十几斤,接下来生长速度还会加快。”陵水农投海洋水产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陈泰合几乎每天都与南海所工作人员一同出海,共同完成黄鳍金枪鱼人工养殖的各环节管理。这其中有着不少“门道”,比如金枪鱼需要一直游动,所以网箱每月更换网衣必须在水里完成。

  养殖黄鳍金枪鱼不仅是件新鲜事,更是一件从零突破的难事。从诱捕转运到循环水测试,再到深海网箱养殖测试,早在8年前,南海所科研人员就开始了技术攻关。

  时间回到2016年,南海所深远海养殖技术与品种开发创新团队从三亚港出发,在南海进行金枪鱼诱捕养殖试验。“大海就是我们的‘办公室’。”带队的马振华回忆,连续3个月,团队克服海上高温酷热、晕船等困难,开展一系列金枪鱼养殖生物学研究,并发布了国内首篇黄鳍金枪鱼生物学的数据。2019年,团队开始了南海金枪鱼类诱捕-室内循环水养殖试验。

  “收集金枪鱼养殖生物学数据的工作意义重大,不仅能填补空白,更为后续人工养殖和繁育等研究工作开展做好积淀和准备。”马振华表示,黄鳍金枪鱼从野生走向驯养,苗种捕捞、活体运输、人工喂养等过程都十分重要。

  全周期发育生物学、摄食行为及运动行为、营养需求、病害防控……在黄鳍金枪鱼人工养殖计划中,研产紧密结合。“截至目前,我们团队初步掌握了人工环境中黄鳍金枪鱼的养殖生物学特征,并且构建了基于深水网箱和循环水系统的投喂管理模式,完成了金枪鱼人工养殖技术体系及配套工艺构建。”马振华介绍。

  2022年,该团队在陵水成功捕获黄鳍金枪鱼野生幼苗,并在清水湾海域驯养至今,在国内率先突破了黄鳍金枪鱼网箱养殖技术。去年,随着陵水农投和南海所开启全面合作,双方共同推动黄鳍金枪鱼人工养殖技术落地转化。

  全链发力 深耕“一条鱼”撬动产业升级

  今年3月,黄鳍金枪鱼养殖又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南海所科研人员通过激素诱导,对网箱中趋于成熟的黄鳍金枪鱼进行催产,累计获得黄鳍金枪鱼受精卵19.68万枚,孵化率83.1%。

  “这是国内首次实现黄鳍金枪鱼人工产卵,标志着人工繁育取得阶段性重大突破。”马振华向海南日报记者透露。种苗孵化是黄鳍金枪鱼养殖产业“卡脖子”难题之一,人工产卵的突破将更好地助力产业化,如今网箱中养殖的性成熟亲本有200余尾,它们将担任起“种鱼”角色。

  科企携手,全链发力,当前,陵水正深耕“一条鱼”,围绕繁育、养殖、捕捞、加工、交易等全产业链发展金枪鱼产业,将黄鳍金枪鱼打造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海产品。

  例如,在怎么让黄鳍金枪鱼吃得更好这个问题上,大家下了不少功夫。

  “我们基于黄鳍金枪鱼肌肉营养分析数据,开发了以鸢乌贼鱼浆、枯草芽孢杆菌粉末等为基础配方的配合饲料。”马振华透露,人工饲料将趋近柱状,对于不同口径大小的黄鳍金枪鱼更适口。

  “营养更丰富,鱼的口感和品质也会更好。”王晖表示,通过控制黄鳍金枪鱼的饲料和生长环境,标准化养殖的金枪鱼产品提升了品质和安全性。

  当前,陵水正着力扩建黄鳍金枪鱼海上养殖示范基地,增设现代化装备。针对金枪鱼养殖,陵水农投已研究了多种养殖装备,如加强型重力式网箱、可升降桁架网箱等,目前正陆续投用,明年黄鳍金枪鱼养殖规模将发展到万尾以上,稳定供应量。

  不仅如此,陵水还将在水产南繁种业产业园建设金枪鱼的种苗生产基地,并打造种质资源库等,进一步选育优良品种。“未来能够在岸上车间孵化、海上网箱养殖。”王晖说。

  一条鱼如何撬动更大的产业链?精深加工将让黄鳍金枪鱼“游”得更远。

  黄鳍金枪鱼从鱼苗到体重达到上市标准,需要两三年左右。陵水农投海洋水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义韬介绍,不同部位售卖价格不同,整鱼销售能达到上万元一条,而加工制作成金枪鱼罐头后,不仅可以保存更久,价格也更亲民,可以满足多种菜肴的烹饪需求。

  依托陵水海湾渔港及文罗产业园优势,陵水正在打造集金枪鱼产品交易、冷链仓储、精深加工等多方面于一体化的三产联动交易中心,引入金枪鱼食品和精深加工等全产业链项目,其中金枪鱼罐头预计很快将进入市场。

  海上蕴藏着“蓝色粮仓”,“向海图强”,正是海南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之一。近年来,海南大力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渔业“混搭”出不少新玩法。“我们还打算以黄鳍金枪鱼引客来,打造集旅游观光、美食盛宴、文旅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海上渔业综合体。”王晖说。

  带着北纬十八度的鲜味,消费者距离实现“新鲜金枪鱼自由”不远了。未来,这条高潜力的鱼将带来更多的惊喜。


(责编:蒋成柳、潘惠文)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最美中轴线”搬进文博会

本报特派记者 袁云儿昨天,北京展区以“科技赋能 创意引领”为主题亮相深圳文博会,充分展示北京的深厚底蕴和文化之美。实习记者 金瑶摄昨天,随着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开幕,北京展区精彩亮相,兼具醇厚文...

江苏泰州溱湖湿地绿意盎然 成群麋鹿栖息觅食

  2025年5月21日-22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湖国家湿地公园,麋鹿群在湿地休息。  溱湖湿地地处全国三大洼地之一的里下河地区,分为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等3类,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湿地恢复区和合理利用区三大功...

“互联网+”让旅游更有趣 旅游攻略轻松掌握

在线预约门票,扫码即可进入景区;用上景区智能导览,游玩路线大大优化;沉浸式酷炫玩法,刷新你的旅游体验……近年来,5G、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高科技在旅游行业深入应用。中国旅游研究院等发布的《全国“互联网+旅游”发展...

阿尔山初夏风光

5月19日拍摄的内蒙古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杜鹃湖(无人机照片)。初夏时节,内蒙古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草木萌发,景色宜人。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5月19日拍摄的内蒙古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初夏景色(无人机照片)。初夏时节,内蒙古阿尔...

山水游的“无压力”打开方式:轻松姿态邂逅美

5月19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主题为“锦绣山河,美好旅程”。有别于传统旅游的跋山涉水,近年文旅市场兴起“无压力”式的山岳游和水上项目,让更多人以轻松姿态邂逅山河之美。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大瑶山盘王界景区,不爬坡、...

汾河处处是新景

汾河源头。山西省宁武县委宣传部供图稷山汾河国家湿地公园,飞鸟成群。原武奎摄汾河太原城区段。王 帆摄山西省太原市市民高秋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这两年,他常去汾河景区拍摄。“这里环境好,黑鹳、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已经是常客。”...

拉萨文化旅游节文艺演出精彩纷呈

  2025年5月17日晚,2025年“雪域古城·圣地拉萨”文化旅游节“心约拉萨”专场文艺演出在西藏大剧院举行。 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责任编辑:张秋红

滹沱河“光影水秀”来了

5月16日,游客在观看“光影水秀”演出。2025年滹沱河生态区“光影水秀”首秀当晚正式开启为了给观众更好的视觉体验石家庄市园林局滹沱河生态区管护中心对系统软件进行更新完善对灯光、喷头的水形变化进行调整据悉这场视觉盛宴将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何以成为旅游“打卡”第一站

5月16日,“凝固的时光: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庞贝文物特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简称“广西博物馆”)开展,来自意大利的雕像、湿壁画、金银器等103件(套)珍贵文物集中亮相,其中超2/3展品是首次来华。今年“...

四川:旅游服务与文化服务互为表里

旅游公共服务既是游客舒适出行的“守护者”,也是现代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动力源”。近年来,四川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工作中积极探索,从雅安的美食文化盛宴到阆中的书香古韵,从朱德故里南充的非遗舞台到成都的多元...

2024
05/27
10:35
浏览量: 527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