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海疆之声 > 退休工人辛来保:六十年,走在学雷锋的路上

退休工人辛来保:六十年,走在学雷锋的路上

来源:中青网 | 时间:2023-03-29 15:25:33 | 点击:1673

在学雷锋的路上,83岁的太原选煤厂退休工人辛来保从未停歇。他是当地家喻户晓的理发师,只是他给大家理发,从来不取分文。

  辛来保自幼家境贫苦,用他的话说:“一路走来都是受好人相助,感恩都感恩不过来。”1962年,不满20岁的他当兵入伍,他想要像雷锋一样一辈子做好事,“当时正赶上部队理发师退伍,招收理发学徒,我就第一个报了名”。

  从部队到工厂,辛来保开始了自己的义务理发生涯。他家中存放着好几本名册,记录着近年来他坚持上门服务的每一位老人、残疾人,包括住址、电话、理发日期,到时就去,“下个月这个时候,差不多头发又该剪了。”辛来保说。

  61年来,辛来保的这几本名册中登记的数百位老人,陆续有人离世。对于“走了”的人,他恭敬地用黑笔框住人名,既是提醒,也是悼念。

  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要,辛来保把各种理发工具装在工具包里,在居民区内随时设点,就近服务,常常是边理发,边来人,队伍越排越长,理发一站就是几小时。除此之外,每月10日、30日,辛来保都会在选煤社区办公室为老人们义务理发,雷打不动。按照辛来保的“规矩”,不管有多少人排队理发,总要给最后一人理完才回家。

  “他是个好人,干的是好事,我也愿意支持他。”这么多年来,贴心的老伴站在辛来保的背后,不管老辛多晚回来,饭菜永远是热的。截至目前,辛来保共服务群众约65700人次,上门为卧床病、老人员理发约2100人次。

  曾有人议论,老辛太好了,好得让人难以相信,王保平最初也这么想。当时身处领导岗位的他,听说职工辛来保热心公益,生活中对人对事从不计较,“那时我自认为看人较准,对来保的做法不理解,甚至质疑这人这么做到底为了啥”。经过一段时间观察,王保平彻底否定了自己的判断:“来保做好事从不对外说,但关于他的好,人人都在说,是我误解了他,(我们)精神境界不一样,我打心里服他。”

  王保平说:“如果不是发生在我身边,我也不信。但来保不是作秀,他也没有理由作秀。几十年如一日,把旁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去做,谁会去作这样的秀?”

  辛来保乐于助人的行为让人赞叹,可多数人不知,生活中他也有诸多辛酸。几年前,他的二儿子因病去世。三儿子智力残疾多年,40多年来,辛来保和老伴日日照顾三儿子起居,带着、教着他一起上街清理垃圾,拾掇路边的树枝等杂物。

  王芝荣曾任选煤社区干部,据他回忆,辛来保二儿子去世的那段时间,人们再没见到辛来保的身影,“我和辛叔算是忘年交,(他)一定承受了巨大的悲痛,听阿姨说,他时常站在阳台上出神,站很久。有人觉得他不会再出来义务服务了”。出人意料的是,半个多月后,辛来保又走上了街头,精神抖擞地继续理发,只是声音沙哑。关于二儿子,他同王芝荣讲过一句话:“我也想让他活着,但没有办法。”

  “这些年我总是带着残疾儿子早早出门,我清理垃圾,他拖树枝,一是为了(让他)锻炼脑筋,不与社会脱节;二是也跟着做做好事。”辛来保说,“我曾问三儿子,你知道爸是干啥的?儿子说,我爸弄卫生、捡树枝、理发是做好事,我支持”。听到儿子的话,辛来保觉得他可亲又可爱,“我觉得我把儿子调理得不错”。

  为了方便清理垃圾,辛来保还自制了“神器”:将3根钢丝套在门环上,借力扭编到一起,一头用红绳缠绕,做成把手;另一头3根钢丝探出,如同“鹰爪”,抓取、钩挂垃圾十分好用。每日用完,回家擦洗干净,次日清晨,辛来保还拿它当作宝剑,到公园健身十分趁手,练完就地清理垃圾。

  辛来保的言行影响了一批人,在大家支持下,他带头组建了红帽子志愿者队伍,维护社区环境卫生,调解邻里纠纷,很多年轻人也加入其中。

  除此之外,辛来保还作了一个决定,他签署了遗体捐献的协议。

  当得知辛来保荣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王保平等欣慰不已:“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老伙计们都为他高兴,这也说明雷锋精神永不过时、青春永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志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高秀木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参观山东舰后香港老人几度哽咽 “身为中国人感到很骄傲”

  今天(7月5日)是山东舰航母编队访问香港开放参观的第二天。一位香港老人参观山东舰航母编队后,面对镜头几度哽咽:“我们以前都是受人欺负”“看我们中国一天比一天强大,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感到很骄傲,现在可以向世界大声说,中...

山东舰航母编队结束访问活动离开香港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母舰山东舰,导弹驱逐舰延安舰、湛江舰及导弹护卫舰运城舰组成的航母编队结束为期5天的访问活动,于今天(7日)上午返航离开香港。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昂船洲军营码头举行欢送仪式。仪式结束后,湛江舰...

百名港澳台大学生在湖北实习交流

  本报讯(实习生 田娣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近日,2025年“才聚荆楚”港澳台青年大学生实习交流计划在武汉启动,来自北京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台湾大学等51所高校的132名港澳台大学生将在未来1-2个月内...

二〇二五两岸青年峰会在京开幕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 (记者王承昊)2025两岸青年峰会3日在京开幕,海峡两岸各界人士和青年代表700余人出席开幕式。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在开幕式上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两岸青年成长成才,对青年肩...

外交部:中方敦促美方停止推进涉台法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晓静)针对美国众议院近日全票通过“台湾非歧视法案”等事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今天下午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方敦促美方停止推进有...

国台办:“台独”是绝路,改路名不如改“道路”,放弃“台独”才有出路

 央视网消息:2025年6月11日上午,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就近期两岸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朱凤莲介绍,民进党当局施政无能,搞“去中国化”、“渐进台独”却花样百出、伎俩不断,充分暴露其谋“独...

国台办再批赖清德所谓“团结十讲”:对任何“台独”分裂行径决不容忍、决不姑息

 今日,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就台湾地区领导人相关言论答记者问。  问:台湾地区领导人7月1日进行所谓“团结十讲”第四讲。请问对其中涉两岸关系内容有何评论?  答:赖清德昨天的讲话再次暴露其妄图“倚外谋独”“以武谋独”的险恶...

百姓的论坛,交流的盛会——第十七届海峡论坛综述

新华社厦门6月17日电 题:百姓的论坛,交流的盛会——第十七届海峡论坛综述新华社记者李寒芳、许雪毅、吴济海海天相接处,波光潋滟映照两岸期盼。面向金门方向的厦门国际会展中心,15日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第十七届海峡论坛在此启...

自在两岸 媒好同行——第十二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论坛在厦举办

 中国台湾网厦门6月16日讯(记者 刘琳) 6月15日下午,以“自在两岸 媒好同行”为主题的第十二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论坛在福建厦门举办。来自两岸的11位自媒体达人以脱口秀、沉浸式直播、情景舞剧等创新形式,展开一场充满...

国防部:怂恿支持“台独”搞分裂必将引火烧身

 6月13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蒋斌大校就近期涉军问题发布消息。  记者:据报道,台北政经学院基金会近期首次举办民间版“总长级”台海危机兵棋推演,台军前“参谋总长”、美军前参联会主席、日本自卫队前统...

2023
03/29
15:25
浏览量: 167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走进北京宋庄书画院 采访院长姚海歌

走进北京宋庄书画院 采访院长姚海歌

冯莉有约“美丽乡村一姐梦”“企业梦”汇聚时代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冯莉有约“美丽乡村一姐梦”“企业梦”汇聚时代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中国新闻传媒集团聘知名演员、央视主持人冯莉担任首任形象大使

中国新闻传媒集团聘知名演员、央视主持人冯莉担任首任形象大使

冯莉的中国邮政图片收藏版及剧照 13611131353  冯莉有约影视传媒助力各行共同成长

冯莉的中国邮政图片收藏版及剧照 13611131353 冯莉有约影视传媒助力各行共同成长

河北沽源县藜麦产销忙

河北沽源县藜麦产销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