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海疆之声 > 明德惟馨,景行壮志——探访“北台首学”明志书院

明德惟馨,景行壮志——探访“北台首学”明志书院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5-03-14 17:01:25 | 点击:260

  新华社台北3月13日电 题:明德惟馨,景行壮志——探访“北台首学”明志书院

  新华社记者杨晓静、刘斐

  在台湾新北市的泰山区有一条主干道称为明志路,周边的明志小学、明志科技大学、明志里等也均以“明志”为名。这些命名都与附近一座有着260多年历史的书院有关。

  车水马龙的明志路上,历经多次重修的明志书院并不显眼。这座“一进三间”的红砖房,保留了燕尾脊等闽南建筑特色。燕尾脊形似上弦月,据说寓意“盼燕归巢”,寄托了游子深藏于心的返乡情结。

图为位于台湾新北市的明志书院(2023年11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图为位于台湾新北市的明志书院(2023年11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明志书院由原籍福建的胡焯猷于1763年捐设,次年由官方正式命名。书院初建时为“瓦屋一进五间,旁有厢房十二间”,是台湾北部第一所书院,被称为“北台首学”。

  据史料记载,胡焯猷捐设书院的旧宅前鉴池塘、上接山水、下落庄田。校舍中堂供奉宋代理学家朱熹牌位,左为讲堂,右为寝室,厢房作学舍,可容百余人。

  1781年,书院迁至新竹,但旧址仍保留教学功能。2003年,书院因年久腐朽,在连日大雨后倒塌。

  据介绍,书院于2005年重修完成并启用,外墙保留了部分倒塌前从福建运来的红砖,还补用了些台湾本地产的砖块,外墙的红色分深浅两部分,一如拼搭而成。“就像历史在这里衔接。”书院导览志工吕宪忠说。

  经厢房步入书院,两侧厢房内墙上陈列着图文史料和屋瓦、屋梁榫接等文物,“讲述”着书院的不凡历史。正堂供奉朱熹和书院捐献者的牌位,两侧竖挂的对联引用朱熹治学之道的名句——“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志在圣贤,义利不淆于虑。取名‘明志’,是要鼓励学子‘成致远之器’。”吕宪忠指着正堂内一块古旧石碑介绍。

  这块有260多年历史的石碑刻记着时任闽浙总督杨廷璋嘉许修建书院的撰文,是书院最珍贵的文物之一,完整记录了明志书院的创办初心。

图为位于台湾新北市的明志书院(2023年11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图为位于台湾新北市的明志书院(2023年11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据学者考证,作为大陆赴台开垦农业的先驱之一,自幼饱读经书的胡焯猷深知儒家礼仪教化功能的重要性。他在古稀之年传承客家耕读并重精神,捐出屋舍办学并捐米粮作开支,开创了台湾私人办学之始。

  书院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书院源自大陆,以“兴贤育才”“广学校所不及”为宗旨。明志书院承载着台湾北部地区两百多年的教育史,也在当地传承着尊师重教的文化基因。

  吕宪忠说,“北台首学”相关史料收集是明志科技大学历史系每届学生的“必修课”。

  记者了解到,平日来书院参观的人并不多,为迎合年轻人的喜好,目前以寺庙形式登记管理的明志书院推出了打卡集章活动。书院里祈愿树上挂着近几年的祈福卡,多为学子前来祈求学业进步、金榜题名所写。

  “现在学生对朱子和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身兼明志书院读经班茶艺课老师的吕宪忠说,书院周末开设公益课,免费教授儿童书法、《论语》、启蒙文学等课程,但在国学教育不受重视的大环境下,来上课的孩子并不多。

图为位于台湾新北市的明志书院(2025年3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图为位于台湾新北市的明志书院(2025年3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多年来,民进党当局推行“去中国化”教育政策饱受诟病。2019年启用的课纲大幅删减必读古文篇目,《岳阳楼记》《劝学》《廉耻》等中华文化经典名篇被删除,还对中国史进行简化与肢解。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吕宪忠说,就连顾炎武的《廉耻》都被删了,简直是教孩子“不知廉耻”。

  据史料记载,台湾在清末时期有60多所书院。如今,包括新竹明志书院在内的很多书院早已不复存在,还有部分书院建筑转为寺庙,岛内现存书院大约有20所。

  “明德惟馨,景行壮志”——明志书院的门联启示后人,要传承美德、志存高远。如今,书院不复往昔盛景,屋后在建的层层高楼早已将它围蔽,惟有门前已过花期的两株梅花傲然挺立。

(责编:刘洁妍、张悦)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国台办发言人就台湾地区领导人近来讲话中涉两岸关系内容答记者问

 本报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张烁)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20日就台湾地区领导人近来讲话中涉两岸关系内容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台湾地区领导人今天发表就职一周年讲话并在讲话结束后接受媒体采访,之前其...

台湾各界接连举行集会抗议当局施政无能

  据新华社台北5月19日电(记者李建华)赖清德当局上台满一年,台湾各界连日来在台北、台中等地举行集会,大批民众走上街头高喊口号,表达对当局执政不力、施政无能的不满。  19日下午,大批民众在位于台北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

世界卫生大会再次拒绝涉台提案

人民网日内瓦5月19日电 (记者刘赫)第七十八届世界卫生大会5月19日在瑞士日内瓦开幕。大会作出决定,拒绝将个别成员国提出的所谓“邀请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的提案纳入大会议程。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

外交部发言人就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拒绝涉台提案发表谈话

  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19日就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拒绝涉台提案发表谈话。  发言人表示,5月19日,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总务委员会和全会分别作出决定,明确拒绝将个别国家提出的所谓“...

海旅会在高雄旅展推介大陆西北游

 本报台北5月18日电(记者程龙)在日前结束的台湾高雄夏季旅展上,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高雄办事分处推出“丝路长歌 密语千年”丝路文创主题展暨西北地区旅游推介活动,吸引大批台湾观众拍照打卡,参与互动体验。  台湾南部地区规...

两岸同胞在大连共溯船政文化精神

 据新华社大连电(记者李妍)以“海阔同舟 潮涌未来”为主题的两岸海洋文化交流平台主场活动日前在辽宁省大连市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两岸的200多名青年代表、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会聚一堂,通过参观展览、圆桌对话等形式,探寻船政...

大陆非遗项目打铁花、英歌舞将在台演出

新华社台北5月16日电(记者李建华)台湾新北市三重先啬宫为庆祝建宫271周年,特别邀请大陆团体来台表演打铁花与英歌舞等非遗项目,促进两岸民间与文化交流。据了解,先啬宫将于17日至23日举办“神农文化祭”,结合药膳飨宴、非...

“探秘八桂”两岸媒体广西行活动启动

 新华社南宁5月15日电(华峻卿)“探秘八桂——海峡两岸媒体广西行”活动15日在广西桂林开幕。来自两岸的十余名媒体人,正式启动为期4天的采访交流活动,他们将深入广西多地探访,见证广西发展新面貌。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

时评|生造“其余人口”尽显民进党当局“去中”入魔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题:生造“其余人口”尽显民进党当局“去中”入魔  新华社记者  台行政机构网站有关台湾地区人口情况介绍中的表述被悄然修改,在地区总人口中占比逾九成五的“汉人”竟变成所谓“其余人口”,避...

讲述跨越海峡的寻亲寻根故事

  蔡正元(前排左三)回乡祭祖,与乡亲们合影。  节目组供图  “边看边流泪,亲情深似海,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中国人是有根的!这就是两岸一家亲的有力证据”“回家真好,统一祖国更好”……随着东南卫视推出的两岸寻亲寻根系列...

2025
03/14
17:01
浏览量: 26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走进北京宋庄书画院 采访院长姚海歌

走进北京宋庄书画院 采访院长姚海歌

冯莉有约“美丽乡村一姐梦”“企业梦”汇聚时代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冯莉有约“美丽乡村一姐梦”“企业梦”汇聚时代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中国新闻传媒集团聘知名演员、央视主持人冯莉担任首任形象大使

中国新闻传媒集团聘知名演员、央视主持人冯莉担任首任形象大使

冯莉的中国邮政图片收藏版及剧照 13611131353  冯莉有约影视传媒助力各行共同成长

冯莉的中国邮政图片收藏版及剧照 13611131353 冯莉有约影视传媒助力各行共同成长

河北沽源县藜麦产销忙

河北沽源县藜麦产销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