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海疆之声 > 跨越山海 血脉相连——台胞两岸海洋文化交流行侧记

跨越山海 血脉相连——台胞两岸海洋文化交流行侧记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5-04-28 14:25:50 | 点击:191

  新华社大连4月27日电题:跨越山海 血脉相连——台胞两岸海洋文化交流行侧记

  新华社记者李妍

  春日的渤海之滨,海风轻拂,凉爽舒适。晨光初洒大连旅顺港口,一行人乘缆车登上白玉山顶,俯瞰壮观的旅顺军港与海军战舰。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旅顺军港。甲午战争在这里爆发,影响了台湾人的命运啊!”台湾成功大学教授陈美霞望着眼前的景象,声音有些颤抖。130年前,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被迫割让台湾。

  与陈美霞一同来的,还有众多台湾同胞,他们应台盟中央邀请齐聚大连,参加以“海阔同舟 潮涌未来”为主题的两岸海洋文化交流活动。

  “原来台湾的第一条海底电报线是船政人铺的!”大连国际会议中心船政历史展览厅内,泛黄的《轮船营规》手稿与清朝船政大臣沈葆桢布置台湾战备图,仿佛将时间拉回一百多年前。来自高雄科技大学的张同学,眼中闪烁着新奇的光芒,“小时候历史课也学到了船政这段,但没这么详细,这次展览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船政历史展览厅内,台湾同胞参观由大连海洋大学自主研发的大载重无人机(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妍 摄

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船政历史展览厅内,台湾同胞参观由大连海洋大学自主研发的大载重无人机(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妍 摄

  从福州船政局制造的中国第一艘千吨级军舰“万年清”号下水试航,到中国自主研发的航空母舰驰骋大洋,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在展厅徐徐展开。

  在“台北府城旧影”照片前,陈美霞驻足良久。1875年,沈葆桢奏准增设台北府。年逾古稀的陈美霞说:“今天第一次现场看到这些珍贵的文物,好像历史与现实连结起来了,很受触动。”她拿出手机拍下了台北市政府为纪念沈葆桢保台开台的功绩而将公共大厅命名为“沈葆桢厅”的老照片,“需要让更多人知道这些历史,两岸的融合就会水到渠成。”

  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沈葆桢临危受命,指挥船政轮船舰队渡海保卫台湾。此后,本着兴台湾之利的目标,清政府在台湾进行机械开矿、修路等近代化事业,开启了台湾近代化的大幕。至今伫立在台湾屏东县的石门古战场纪念碑,依然向世人讲述着这段历史。

  讲解员指着一幅名为《航行在台湾海峡的“万年清”》的美术作品解释道,这艘船政自造的中国首艘千吨军舰,曾是两岸物资运输的“海上生命线”。台湾学生简星宇缓缓穿梭在展厅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次来大连我学到了很多”。

  在斑驳的船政文献与鲜活的现代科技中,大家彷佛能触摸到两岸同根同源的海洋基因。

  全球首制商用7500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模型、最大抗风等级8级的大载重无人机、专业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福兴海”号船模……展出的现代海洋科技成果令台胞们赞叹不已。

  80岁的台北人丁振隆正在体验VR游艇模拟器,他操纵驾驶杆破浪前行,屏幕上实时显示船体运行三维影像。“这是我第一次驾驶游艇,感觉到祖国大陆的发展进步太大了,超出我的想象!”

  台湾青年李璞的眼神中满是震撼:“我感觉到祖国正在逐渐恢复原本作为海洋大国的实力,这种民族复兴的历程,我正在亲历其中。”

台湾学生简星宇(右二)与同学在大连旅顺老铁山观景台俯瞰黄渤海分界线(4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妍 摄

台湾学生简星宇(右二)与同学在大连旅顺老铁山观景台俯瞰黄渤海分界线(4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妍 摄

  大连之行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台湾同胞与大陆的历史、文化与未来。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触摸民族复兴的脉搏,在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大陆的壮美。

  在老铁山观景台,台胞们俯瞰黄渤海分界线,两片海域在此交汇却颜色分明,大家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奇特景观。

  对于未来,台湾学子们充满憧憬。家住台中的张同学已经计划好要去深圳实习,来自高雄的谢同学正在读电子专业研究生一年级,他说:“大陆的发展日新月异,也许过几年后我会来大陆发展,还想到大陆更多地方看看,收获更多体验。”

(责编:崔译戈、张悦)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国台办发言人就台湾地区领导人近来讲话中涉两岸关系内容答记者问

 本报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张烁)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20日就台湾地区领导人近来讲话中涉两岸关系内容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台湾地区领导人今天发表就职一周年讲话并在讲话结束后接受媒体采访,之前其...

台湾各界接连举行集会抗议当局施政无能

  据新华社台北5月19日电(记者李建华)赖清德当局上台满一年,台湾各界连日来在台北、台中等地举行集会,大批民众走上街头高喊口号,表达对当局执政不力、施政无能的不满。  19日下午,大批民众在位于台北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

世界卫生大会再次拒绝涉台提案

人民网日内瓦5月19日电 (记者刘赫)第七十八届世界卫生大会5月19日在瑞士日内瓦开幕。大会作出决定,拒绝将个别成员国提出的所谓“邀请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的提案纳入大会议程。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

外交部发言人就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拒绝涉台提案发表谈话

  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19日就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拒绝涉台提案发表谈话。  发言人表示,5月19日,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总务委员会和全会分别作出决定,明确拒绝将个别国家提出的所谓“...

海旅会在高雄旅展推介大陆西北游

 本报台北5月18日电(记者程龙)在日前结束的台湾高雄夏季旅展上,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高雄办事分处推出“丝路长歌 密语千年”丝路文创主题展暨西北地区旅游推介活动,吸引大批台湾观众拍照打卡,参与互动体验。  台湾南部地区规...

两岸同胞在大连共溯船政文化精神

 据新华社大连电(记者李妍)以“海阔同舟 潮涌未来”为主题的两岸海洋文化交流平台主场活动日前在辽宁省大连市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两岸的200多名青年代表、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会聚一堂,通过参观展览、圆桌对话等形式,探寻船政...

大陆非遗项目打铁花、英歌舞将在台演出

新华社台北5月16日电(记者李建华)台湾新北市三重先啬宫为庆祝建宫271周年,特别邀请大陆团体来台表演打铁花与英歌舞等非遗项目,促进两岸民间与文化交流。据了解,先啬宫将于17日至23日举办“神农文化祭”,结合药膳飨宴、非...

“探秘八桂”两岸媒体广西行活动启动

 新华社南宁5月15日电(华峻卿)“探秘八桂——海峡两岸媒体广西行”活动15日在广西桂林开幕。来自两岸的十余名媒体人,正式启动为期4天的采访交流活动,他们将深入广西多地探访,见证广西发展新面貌。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

时评|生造“其余人口”尽显民进党当局“去中”入魔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题:生造“其余人口”尽显民进党当局“去中”入魔  新华社记者  台行政机构网站有关台湾地区人口情况介绍中的表述被悄然修改,在地区总人口中占比逾九成五的“汉人”竟变成所谓“其余人口”,避...

讲述跨越海峡的寻亲寻根故事

  蔡正元(前排左三)回乡祭祖,与乡亲们合影。  节目组供图  “边看边流泪,亲情深似海,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中国人是有根的!这就是两岸一家亲的有力证据”“回家真好,统一祖国更好”……随着东南卫视推出的两岸寻亲寻根系列...

2025
04/28
14:25
浏览量: 19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走进北京宋庄书画院 采访院长姚海歌

走进北京宋庄书画院 采访院长姚海歌

冯莉有约“美丽乡村一姐梦”“企业梦”汇聚时代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冯莉有约“美丽乡村一姐梦”“企业梦”汇聚时代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中国新闻传媒集团聘知名演员、央视主持人冯莉担任首任形象大使

中国新闻传媒集团聘知名演员、央视主持人冯莉担任首任形象大使

冯莉的中国邮政图片收藏版及剧照 13611131353  冯莉有约影视传媒助力各行共同成长

冯莉的中国邮政图片收藏版及剧照 13611131353 冯莉有约影视传媒助力各行共同成长

河北沽源县藜麦产销忙

河北沽源县藜麦产销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