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海疆之声 > 中华文化笔墨传——访台湾书法家洪启义

中华文化笔墨传——访台湾书法家洪启义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5-04-28 14:26:26 | 点击:188

 新华社台北4月27日电题:中华文化笔墨传——访台湾书法家洪启义

  新华社记者刘斐、杨晓静

  台北闹市中,隐着一间“洪庐艺术小筑”,是台湾书法家洪启义的工作室。被两岸书法界誉为“当代篆隶能手”的洪启义,虽已年至耄耋,仍时常“钻”进这方不大的天地,静心挥墨创作。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必须要保护好、传承好。”洪启义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沉浸书艺四十余载,他于篆隶草行楷都有研习,但仍最钟情早期书体——篆书与隶书,“老祖宗传下来的最有旨趣”。

  追求神采,抒写性灵

  博古架里紫砂壶林林总总,长板桌上笔墨纸砚印俱全,洪启义的工作室古意盎然。年逾不惑才从家乡金门来台北,并正式拜师学习书法,他说自己从小就对书法有兴趣,但只临习过楷书。直到师从以自创“汉魏合体书”著称的谢宗安,洪启义才发现隶书之美,“蚕头燕尾,字像活的一样,一下子就迷住了”。

  回忆学书之路,洪启义说,那时一周一次课,每次学七个字,写纯熟了再学新的。“因为还要工作,平时每天写两小时,周末写足八小时。”就这样,洪启义学了三年篆书、三年隶书、三年魏碑,前后共跟老师学书法十年有余。

  洪启义自认“实务派”,强调学书法一定要有好老师领进门,在好的领悟力基础上,勤学苦练、多写多想,“临摹熟练后,就可以在神韵上用功了”。

  “追求神采,抒写性灵”是洪启义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他说,书法神采的获得,依赖创作技巧的精熟,只有创作心态恬淡自如、物我两忘,才能写出真情至性,融进自己的知识修养和审美趣味。

在位于台北的工作室“洪庐艺术小筑”里,台湾书法家洪启义在写书法(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在位于台北的工作室“洪庐艺术小筑”里,台湾书法家洪启义在写书法(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近年来,洪启义因缘际会转进竹笔书法领域,一发而不可收。洪启义说,竹笔书法给人“万马奔腾之势”“笔力万钧之重”“逸湍飞白之妙”“浑融朴拙之趣”“掷地铿锵有声”的万般意味。

  拿起竹笔,但觉极轻,又因是竹杆一体成型制成,竹节多有微弯,颇得几分天然趣味。与平常毛笔最不同之处是笔头,不用动物毛,而是将竹杆剖细分丝,以毫毛般的纤维蘸墨书写。“竹笔弹性好、强度大,写出来的线条瘦劲有力,有杜甫说的‘书贵瘦硬方通神’之旨趣。”洪启义说。

  六书铸魂,文脉传承

  中国书法于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洪启义看来,中国书法伴随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三千多年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并表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

  “汉字书写出于实用性,但在实践中,需要写得快,就渐渐与规规矩矩的书写不同了。”洪启义说,从如何写得又快又美,到如何体现书写者的灵魂与精神,书写就升华为艺术了。

  在中国历史上,书法名家灿如星河,传世名作瀚若烟海,发展出了多姿多彩的书体,包括婉转圆通的篆书、一波三折的隶书、工整严谨的楷书、牵丝连带的行书、奔放写意的草书等。

  洪启义说,汉字之优美,有“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种构字来源,被称为“六书”,其义理深邃,世界上绝无仅有,是中华先民的智慧结晶,“实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华文化的精髓,我们中华儿女应该珍惜保存,发扬光大”。

在位于台北的工作室“洪庐艺术小筑”里,台湾书法家洪启义在写书法(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在位于台北的工作室“洪庐艺术小筑”里,台湾书法家洪启义在写书法(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洪启义认为,汉字书写不仅完成了信息交流的实用功能,更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社会、生命等的思考。“如果,中华儿女不能体认先民造字的荣光,自我放弃数千年历久弥新的傲视创举,那么不仅书法艺术将陷入断层危机,中华文化也会遭遇传承危机”。

  洪启义建议,学书法不是只学如何书写,而是要大量阅读中华历史文化相关书籍,了解字的演化,提升精神境界,才能为书写注入灵性。

  两岸同文,笔墨连心

  洪启义过去多次赴大陆交流,并参加多项大陆举办的书画展,而依据其书法作品刻成的石碑也多被山东、河南、天津、陕西等地收藏。如今年事已高的洪启义依然期待能有机会,再去看看传统文化在大陆的复兴。

  “大陆对书法艺术的传承十分重视,有很多年轻人和小朋友在学习书法,令人欣慰。”洪启义对大陆各级政府举办规模大、奖项重的书法比赛很是赞赏,“书法艺术的推广,仅靠民间力量不够,还需要官方扶持。”

  洪启义说,台湾曾经从小学到高中都有书法课,如今已消失不见。由于长期的“去中国化”操弄,书法传承在台湾只能依靠民间力量,正日渐式微,“这是非常严重和糟糕的事情”。

  洪启义打算写一幅以“唤醒国魂”为主题的作品,“两岸中国人血源相同、文化相通,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两岸都以中华文化为连系,是不可能割断的”。

  “高粱酿美酒,弹炮铸钢刀、贡糖御肴,两岸和平‘三通’,要冲桥头堡。”厦门文化人张再勇所作《金门颂》,由洪启义以篆书写就。作为金门炮战的亲历者,洪启义呼吁,珍惜得来不易的和平,“两岸交流的大门不能关,特别是对台湾的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而言,需要有大陆的平台去展示、去学习,才能有所提高”。

  洪启义说:“书法是两岸交流交往的精神纽带,也是我们必须要保存的重要文化根脉。”

(责编:崔译戈、张悦)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国台办发言人就台湾地区领导人近来讲话中涉两岸关系内容答记者问

 本报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张烁)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20日就台湾地区领导人近来讲话中涉两岸关系内容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台湾地区领导人今天发表就职一周年讲话并在讲话结束后接受媒体采访,之前其...

台湾各界接连举行集会抗议当局施政无能

  据新华社台北5月19日电(记者李建华)赖清德当局上台满一年,台湾各界连日来在台北、台中等地举行集会,大批民众走上街头高喊口号,表达对当局执政不力、施政无能的不满。  19日下午,大批民众在位于台北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

世界卫生大会再次拒绝涉台提案

人民网日内瓦5月19日电 (记者刘赫)第七十八届世界卫生大会5月19日在瑞士日内瓦开幕。大会作出决定,拒绝将个别成员国提出的所谓“邀请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的提案纳入大会议程。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

外交部发言人就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拒绝涉台提案发表谈话

  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19日就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拒绝涉台提案发表谈话。  发言人表示,5月19日,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总务委员会和全会分别作出决定,明确拒绝将个别国家提出的所谓“...

海旅会在高雄旅展推介大陆西北游

 本报台北5月18日电(记者程龙)在日前结束的台湾高雄夏季旅展上,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高雄办事分处推出“丝路长歌 密语千年”丝路文创主题展暨西北地区旅游推介活动,吸引大批台湾观众拍照打卡,参与互动体验。  台湾南部地区规...

两岸同胞在大连共溯船政文化精神

 据新华社大连电(记者李妍)以“海阔同舟 潮涌未来”为主题的两岸海洋文化交流平台主场活动日前在辽宁省大连市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两岸的200多名青年代表、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会聚一堂,通过参观展览、圆桌对话等形式,探寻船政...

大陆非遗项目打铁花、英歌舞将在台演出

新华社台北5月16日电(记者李建华)台湾新北市三重先啬宫为庆祝建宫271周年,特别邀请大陆团体来台表演打铁花与英歌舞等非遗项目,促进两岸民间与文化交流。据了解,先啬宫将于17日至23日举办“神农文化祭”,结合药膳飨宴、非...

“探秘八桂”两岸媒体广西行活动启动

 新华社南宁5月15日电(华峻卿)“探秘八桂——海峡两岸媒体广西行”活动15日在广西桂林开幕。来自两岸的十余名媒体人,正式启动为期4天的采访交流活动,他们将深入广西多地探访,见证广西发展新面貌。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

时评|生造“其余人口”尽显民进党当局“去中”入魔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题:生造“其余人口”尽显民进党当局“去中”入魔  新华社记者  台行政机构网站有关台湾地区人口情况介绍中的表述被悄然修改,在地区总人口中占比逾九成五的“汉人”竟变成所谓“其余人口”,避...

讲述跨越海峡的寻亲寻根故事

  蔡正元(前排左三)回乡祭祖,与乡亲们合影。  节目组供图  “边看边流泪,亲情深似海,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中国人是有根的!这就是两岸一家亲的有力证据”“回家真好,统一祖国更好”……随着东南卫视推出的两岸寻亲寻根系列...

2025
04/28
14:26
浏览量: 18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走进北京宋庄书画院 采访院长姚海歌

走进北京宋庄书画院 采访院长姚海歌

冯莉有约“美丽乡村一姐梦”“企业梦”汇聚时代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冯莉有约“美丽乡村一姐梦”“企业梦”汇聚时代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中国新闻传媒集团聘知名演员、央视主持人冯莉担任首任形象大使

中国新闻传媒集团聘知名演员、央视主持人冯莉担任首任形象大使

冯莉的中国邮政图片收藏版及剧照 13611131353  冯莉有约影视传媒助力各行共同成长

冯莉的中国邮政图片收藏版及剧照 13611131353 冯莉有约影视传媒助力各行共同成长

河北沽源县藜麦产销忙

河北沽源县藜麦产销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