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海疆之声 > 江西主题教育“敞开门”走心

江西主题教育“敞开门”走心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07-20 14:24:26 | 点击:5534

“五个带头”推动“五个领先”,“红色基因”彰显鲜明特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江西坚持开门开展主题教育,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以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效,让“人民至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走心。

“五个带头”推动“五个领先”

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江西省委坚持带头学习理论、带头讲好党课、带头调查研究、带头检视整改、带头担当实干,示范带动全省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先学一步、深悟一层。举办省级领导干部专题读书班,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在专题读书班开班式上,江西省委书记尹弘同志带头讲专题党课,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明确“任务书”“施工图”。 以讲促干、推动工作。省长叶建春和其他常委同志纷纷到其所在区域、分管领域、联系单位上专题党课,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推动改革发展的实际成效。

带头调查研究,发现解决问题。5月6日至8日,江西省委书记尹弘率省四套班子成员赴赣州重温《寻乌调查》,大力弘扬寻乌调查唯实求真精神,示范带动全省大兴调查研究,把调研的着力点聚焦到强产业、促发展、惠民生上。围绕江西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省四套班子领衔35个课题,带动全省第一批单位确定976个课题,深入一线开展调研。

对于问题清单,江西省委常委会严格审核、严把关口,逐项明确整改措施、目标、时限,带动省四套班子检视梳理问题38个、第一批单位检视梳理问题873个。

带头担当实干,推动发展实践。江西省委常委同志带头破解难题、促进发展,全力找准制约江西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短板,扎实做好延链补链强链工作,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六大事项重点突破,推动开放型经济提质增效、全省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一季度,江西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997.8亿元,同比增长44.6%,外贸规模居全国第十位、中部地区第二位,外贸进出口增速居全国第七位、中部地区第二位。

“红色基因”彰显鲜明特色

江西,是一片浸染着无数革命先烈鲜血的红土圣地,也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江西把红色资源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激活红色基因,凝聚前行的奋进力量,推进主题教育有声有色。举办纪念井冈山胜利会师95周年全国理论研讨会,制作推出大型红色文旅舞台剧《长征第一渡》,广泛开展红色研学、红色走读等活动,强化红色浸润,增强主题教育感染力穿透力。

江西省委党校聚焦江西红色资源的独特品味和独有价值,加强集体备课,开发红色教育培训课程,完善课程体系,新增党性教育与红色基因传承等课程2门,开设讲座9场。在解读、阐释、深化理解上下功夫,真正让学员坐得住、听得进、用得上,把红色资源转化为传承红色基因、深化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

调查研究是政研改革工作部门的主责主业。在主题教育中,江西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通过重温调查研究经典篇目,重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展调查研究之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更好推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江西省直机关工委举办“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音乐主题团课,用红色音乐唤醒红色基因,教育引导省直机关广大团员青年在主题教育中不断砥砺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

结合建设红色大学的实践要求,井冈山大学组织师生赴井冈山开展专题读书班现场教学,身临其境接受伟大的井冈山精神的深刻教育。举办映山红青年艺术思政课、全省高校红色运动会等,以青年喜闻乐见的生动形式,引领青年师生学习新思想,奋进新征程。在总结多年的红色办学经验基础上,该校还构建了红色资源融入课程育人教学体系,实现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课程资源和师生素质能力的“三个转化”,2023年5月,该教学体系获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在主题教育中,用活用好江西“红”元素,推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做到真学真用真提升。该校组织处级干部走出“课堂教室”走进“展厅现场”,开展红色基因传承的现场教学、实践教学和沉浸式教学。组织学生党员开展“乘中国高铁,走学习之路,做红色传人”活动,让学生在“红色走读”中见证发展变化、感悟思想伟力,并形成调研成果。

江西农业大学通过“讲、诵、唱、演、练”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红色故事宣讲、红色家书诵读、校史剧排演、歌咏党课展演等系列活动,以校史中的先进人物、办学精神鼓舞、激励师生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南昌大学积极调动各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单位党组织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红色场馆、红色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开展主题教育。如,先进制造学院能源信息党支部组织开展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主题党日活动;第一临床医学院研究生第九党支部赴江西省博物馆开展“缅怀英雄,追忆历史”的主题党日活动;工程建设学院组织全体研究生党员前往小平小道陈列馆开展主题教育;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参观学校红色文化馆等等,累计覆盖超过3000余名学生党员。

“开门开放”回应群众关切

“在网上反映问题,3天内就得到了满意答复,五星好评。”

日前,吉水县双连镇连西村村民刘国华在江西主题教育官网“问政于民”栏目发帖,反映村里自来水浑浊的问题。该帖文经转办后,镇政府第一时间派出工作人员前往现场勘查,并确定了解决方案,得到了当事人的点赞。

为民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江西坚持开门开展主题教育,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聚焦急难愁盼解难题、办实事,探索为民服务新模式,以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效。

打开江西主题教育官网,“问政于民”栏目位置醒目、内容丰富,开设有问政大数据、舆情直达、问政调查、问政视频、各方回音、问政简报等多个专栏,网民登录后可一键发布投诉、建议帖文,受理内容涵盖17大类重点民生领域。

“一般性诉求,3日内办结;重大问题诉求,5日内办结或给出处理方案。”该栏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栏目已形成“网友发帖→平台审核→帖文转办→职能部门督办→部门反馈→网友评价→不满意二次转办→记者调查(专报)”等一系列规范办理程序,努力以更高效率、更快速度回应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合理合法问题诉求。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一大批企业和群众的诉求通过“问政于民”栏目得到妥善解决和及时回应,相关地方和职能部门定期对栏目帖文反映的问题进行现场调度,并主动对外公布办理情况、接受群众监督,网上群众工作平台的正面集聚效应逐渐形成。

收到群众反映问题7756条,转办3800条,回复3516条,回复率达92.5%……这是4月1日以来“问政于民”栏目的数据统计。

一篇篇帖文,是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具体诉求;一条条回复,是各级党委、政府心怀群众的责任担当。

下一步,江西省将进一步集聚网上群众工作平台的正面效应,与主题教育问题清单梳理和整改工作结合起来,搭建党心连民心的“快速路”“连心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民呼我为”检验实际效果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江西省各民生部门结合工作职能,让“人民至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派出相关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察实情、谋实招、办实事,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通过直播课的学习,我受益良多。我要定好目标、主动求职,力争早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近日,江西服装学院时尚传媒学院即将毕业的学生康磊在聆听多场直播课后说道。

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江西省教育厅通过抖音平台持续推出以“同心共就 育人育才”为主题的“全省大学生就业育人大讲堂”系列活动。目前,平台已面向2023届高校毕业生播出7期公益直播讲座,累计观看人次超100万。

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江西省乡村振兴局深入一线调研,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先后印发《江西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数据管理平台运行管理办法》,开发“市县数据比对模块”,搭建“收入数据监测模块”等。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累计归集民政、医保、残联等行业部门推送的重点工作数据7850余万条,向市县派发筛查预警信息21.3万条。

“孩子上学要走多久?上学有什么困难?”“孩子上学近,但就是教学点学生越来越少。希望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连日来,为全方位摸清全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协调教育评估、教科院所专家,调取公安、统计等大数据,分析全省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参加调研的工作人员纷纷表示,一路下来,眼界开阔了,思路也清晰了,真是坐在屋子里疑问“一箩筐”,走到基层答案“满屋场”。目前,江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已撰写调研报告和分析报告7篇、形成工作方案1个。

以办实事、解难题、推动发展的成效来检验主题教育成果。近日,江西省社联深入开展问题大排查,聚焦全省社科事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难点堵点,梳理问题清单,并研究制定9条具体整改措施,实行动态管理,一条一条抓落实,一条一条见成效。“针对梳理出的问题,我们加大推进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研究工程、江西历史文化研究工程力度。增设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自筹项目,在《苏区研究》《老区建设》等学术期刊开设相关栏目,为社科学者成长搭平台、拓渠道,推动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大发展。”江西省社联党组书记、主席罗勇兵表示。

(责编:邱烨、帅筠)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参观山东舰后香港老人几度哽咽 “身为中国人感到很骄傲”

  今天(7月5日)是山东舰航母编队访问香港开放参观的第二天。一位香港老人参观山东舰航母编队后,面对镜头几度哽咽:“我们以前都是受人欺负”“看我们中国一天比一天强大,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感到很骄傲,现在可以向世界大声说,中...

山东舰航母编队结束访问活动离开香港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母舰山东舰,导弹驱逐舰延安舰、湛江舰及导弹护卫舰运城舰组成的航母编队结束为期5天的访问活动,于今天(7日)上午返航离开香港。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昂船洲军营码头举行欢送仪式。仪式结束后,湛江舰...

百名港澳台大学生在湖北实习交流

  本报讯(实习生 田娣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近日,2025年“才聚荆楚”港澳台青年大学生实习交流计划在武汉启动,来自北京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台湾大学等51所高校的132名港澳台大学生将在未来1-2个月内...

二〇二五两岸青年峰会在京开幕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 (记者王承昊)2025两岸青年峰会3日在京开幕,海峡两岸各界人士和青年代表700余人出席开幕式。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在开幕式上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两岸青年成长成才,对青年肩...

外交部:中方敦促美方停止推进涉台法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晓静)针对美国众议院近日全票通过“台湾非歧视法案”等事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今天下午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方敦促美方停止推进有...

国台办:“台独”是绝路,改路名不如改“道路”,放弃“台独”才有出路

 央视网消息:2025年6月11日上午,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就近期两岸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朱凤莲介绍,民进党当局施政无能,搞“去中国化”、“渐进台独”却花样百出、伎俩不断,充分暴露其谋“独...

国台办再批赖清德所谓“团结十讲”:对任何“台独”分裂行径决不容忍、决不姑息

 今日,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就台湾地区领导人相关言论答记者问。  问:台湾地区领导人7月1日进行所谓“团结十讲”第四讲。请问对其中涉两岸关系内容有何评论?  答:赖清德昨天的讲话再次暴露其妄图“倚外谋独”“以武谋独”的险恶...

百姓的论坛,交流的盛会——第十七届海峡论坛综述

新华社厦门6月17日电 题:百姓的论坛,交流的盛会——第十七届海峡论坛综述新华社记者李寒芳、许雪毅、吴济海海天相接处,波光潋滟映照两岸期盼。面向金门方向的厦门国际会展中心,15日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第十七届海峡论坛在此启...

自在两岸 媒好同行——第十二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论坛在厦举办

 中国台湾网厦门6月16日讯(记者 刘琳) 6月15日下午,以“自在两岸 媒好同行”为主题的第十二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论坛在福建厦门举办。来自两岸的11位自媒体达人以脱口秀、沉浸式直播、情景舞剧等创新形式,展开一场充满...

国防部:怂恿支持“台独”搞分裂必将引火烧身

 6月13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蒋斌大校就近期涉军问题发布消息。  记者:据报道,台北政经学院基金会近期首次举办民间版“总长级”台海危机兵棋推演,台军前“参谋总长”、美军前参联会主席、日本自卫队前统...

2023
07/20
14:24
浏览量: 553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走进北京宋庄书画院 采访院长姚海歌

走进北京宋庄书画院 采访院长姚海歌

冯莉有约“美丽乡村一姐梦”“企业梦”汇聚时代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冯莉有约“美丽乡村一姐梦”“企业梦”汇聚时代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中国新闻传媒集团聘知名演员、央视主持人冯莉担任首任形象大使

中国新闻传媒集团聘知名演员、央视主持人冯莉担任首任形象大使

冯莉的中国邮政图片收藏版及剧照 13611131353  冯莉有约影视传媒助力各行共同成长

冯莉的中国邮政图片收藏版及剧照 13611131353 冯莉有约影视传媒助力各行共同成长

河北沽源县藜麦产销忙

河北沽源县藜麦产销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