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海疆之声 > 江西会昌:00后小伙骑着鸵鸟奔小康

江西会昌:00后小伙骑着鸵鸟奔小康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07-22 22:52:37 | 点击:5901

 近日,走进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庄口镇大陂村,吴锦彪正手抓着翅膀,骑着鸵鸟在沙地里溜达,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刚满20岁的他,如今已是出栏量700多只的鸵鸟养殖基地的老板,人送外号“鸵鸟司令”。吴锦彪从零开始,勤勤恳恳,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仅用三年多的时间就从一个景区实习讲解员,成为远近闻名的鸵鸟大王”。一人富,带动全村富,如今,吴锦彪当上了江西鸵鸟养殖协会副会长,带领更多的村民养殖鸵鸟致富,成为江西“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解。

吴锦彪的鸵鸟养殖场。饶运华摄

  缘起:偶然间改变的人生

  凌晨三点半,窗外乌漆麻黑。

  滴滴,滴滴,滴滴……闹钟一响,吴锦彪就开始起床,揉揉眼睛,用凉水抹了一把脸,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吴锦彪的忙碌源于鸵鸟生意的跑火。“这段时间,客户需求量很旺盛,三点半就要开始宰杀鸵鸟。”吴锦彪说,自打自己2020年7月开始养殖鸵鸟,起得一天比一天早。

  20多岁的年龄,要么还在读书,要么进城打拼,吴锦彪却选择了回乡创业。实际上,吴锦彪也曾进过城,回家搞养殖纯属偶然。

  三年前,吴锦彪还在会昌中等专业学校读书,临近毕业,他被派至会昌欢乐谷景区,做起实习讲解员。在一次外出讲解中,吴锦彪结识了年龄相仿、养殖鸵鸟的曹哥。

  实习期间的吴锦彪聪明肯干,从诸多实习生中脱颖而出,如果没有认识曹哥,两个月后,他将被提拔为景区前台经理。然而,自从认识了曹哥,吴锦彪心猿意马,开始盘算着回村里养鸵鸟的事儿。

  “我从小就爱捣鼓种植、养殖类的活儿,一听说鸵鸟没什么人养,还全身都是宝,为什么不试试看呢?”谈起自己回乡的初衷,吴锦彪说。

  说干就干,回家后,吴锦彪东拼西凑借了四万块,买下50只非洲鸵鸟种苗,在大陂村自家的废弃耕地建起鸵鸟养殖的“试验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目前,吴锦彪的鸵鸟养殖场规模已达1000亩,年存栏700多只,主要靠鸵鸟宰杀与肉类批发盈利更顺畅,年产值已突破200万。

  破局:摆摊买肉

  起床后,吴锦彪开始宰杀鸵鸟,一直干到天蒙蒙亮。厨房里的大砧板原本空荡荡,现今已堆满了新鲜的鸵鸟肉。

  “八点了,我得去给周边餐馆农庄送货了。”吴锦彪装好鸵鸟肉,看了一下表,一边说一边拿着订货单子准备出门。

  然而,从开始养殖鸵鸟,到现在熟门熟路,吴锦彪道路走得并不顺畅,而这一张张订单更是来之不易。

  “刚开始没有订单,我就去市场摆摊,这才卖出了第一批鸵鸟肉。”吴锦彪回忆道。

  时间回到2021年底,吴锦彪育养的第一批鸵鸟终于长大为商品鸵鸟,没有客户,吴锦彪就赶早去会昌镇菜市场摆摊,七点开始摆摊,基本用一上午就能卖空。

  眼见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吴锦彪用卖肉赚来的“第一桶金”10万块继续购入100多只种苗、12只种鸟,打算轰轰烈烈大干一场。

  然而,规模是扩大了,销路却没有扩大,吴锦彪满面愁容。

  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俗话又说,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客户,那就开发客户。

  2022年起,吴锦彪天天带着新鲜的鸵鸟肉,走街串巷拜访各地餐馆、农庄。每到一个店,吴锦彪就送他们一斤鸵鸟肉,先尝后买,不满意不买,满意了再下单。

  正是靠着这样原始的开拓客户的办法,吴锦彪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仅用一年多,就开拓出50余家稳定的客户群。“光是会昌县的客户就有30家,现在我每天鸵鸟肉供不应求。”吴锦彪说。

  经历:摸着石头过河

  到了上午九点半,送货回来的吴锦彪风尘仆仆赶回养殖场。几杯水灌进肚子里,便急忙忙去看看新进的一批的鸵鸟幼雏情况如何。

  鸵鸟对生长环境要求非常高,尤其是鸵鸟幼雏期,需要保持32度的恒温环境,养殖场白天通风降温,晚上还得开保温灯过夜。

  刚开始养的时候,吴锦彪也走过弯路。虽然天天精心照料,但是小鸵鸟还是病怏怏的,每过一两天就死掉一只。“那时候养鸵鸟的人很少,想找一个人咨询都找不到,干着急没办法。”吴锦彪说。

  那段时间,吴锦彪找遍了互联网,没有针对鸵鸟这种病症的医治办法,他就对标普通家禽的症状医治鸵鸟,给鸵鸟打疫苗,喂食治疗家禽胃肠病的药物,没想到还真歪打正着, 病怏怏的鸵鸟很快就恢复正常。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正是靠着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吴锦彪解决一个又一个养殖难题。2022年,吴锦彪又加大养殖难度,购入种鸟,准备孵化鸵鸟蛋,拓宽产品销路。

  “鸵鸟的孵化比育苗更难,对湿度、温度的把控要精确到分钟。”吴锦彪说完,便打开新购入的大型孵化机,琢磨着当前75%的出壳率该如何提升至90%。

  “大家钱包鼓起来,是我最开心的事”

  一转眼,时间已到下午。吴锦彪拿根凳子坐在养殖大棚前,以身后成群嬉戏的鸵鸟为背景,做起了直播。

  从2021年起,只要下午有空,吴锦彪都会开直播,和大家聊聊鸵鸟的养殖和加工。通过网络直播,一张张订单纷至沓来,吴锦彪的鸵鸟生意也走出会昌县,走出江西省,做到了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

  生意做大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取经。面对前来咨询的村民,吴锦彪有求必应。直播接近尾声,村里的7旬老人郑八月拉着另一位村民,向吴锦彪咨询起幼雏养殖的事儿。

  “2020年起我就跟着他养鸵鸟,现在家里鸵鸟30只,去年收入就有3万块。”郑八月说,“他教我们技术,鸵鸟养大了还包销,许多村民都愿意跟着一起干。”

  目前,已经有近40户农户在吴锦彪的带领下开始养殖鸵鸟。

  “看着大家钱包鼓起来,是我三年来最开心、最满足的事儿。”吴锦彪说,“我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朝标准化、现代化养殖发展,争取带动更多村民增收。”

责任编辑:杨晴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国台办发言人就台湾地区领导人近来讲话中涉两岸关系内容答记者问

 本报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张烁)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20日就台湾地区领导人近来讲话中涉两岸关系内容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台湾地区领导人今天发表就职一周年讲话并在讲话结束后接受媒体采访,之前其...

台湾各界接连举行集会抗议当局施政无能

  据新华社台北5月19日电(记者李建华)赖清德当局上台满一年,台湾各界连日来在台北、台中等地举行集会,大批民众走上街头高喊口号,表达对当局执政不力、施政无能的不满。  19日下午,大批民众在位于台北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

世界卫生大会再次拒绝涉台提案

人民网日内瓦5月19日电 (记者刘赫)第七十八届世界卫生大会5月19日在瑞士日内瓦开幕。大会作出决定,拒绝将个别成员国提出的所谓“邀请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的提案纳入大会议程。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

外交部发言人就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拒绝涉台提案发表谈话

  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19日就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拒绝涉台提案发表谈话。  发言人表示,5月19日,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总务委员会和全会分别作出决定,明确拒绝将个别国家提出的所谓“...

海旅会在高雄旅展推介大陆西北游

 本报台北5月18日电(记者程龙)在日前结束的台湾高雄夏季旅展上,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高雄办事分处推出“丝路长歌 密语千年”丝路文创主题展暨西北地区旅游推介活动,吸引大批台湾观众拍照打卡,参与互动体验。  台湾南部地区规...

两岸同胞在大连共溯船政文化精神

 据新华社大连电(记者李妍)以“海阔同舟 潮涌未来”为主题的两岸海洋文化交流平台主场活动日前在辽宁省大连市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两岸的200多名青年代表、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会聚一堂,通过参观展览、圆桌对话等形式,探寻船政...

大陆非遗项目打铁花、英歌舞将在台演出

新华社台北5月16日电(记者李建华)台湾新北市三重先啬宫为庆祝建宫271周年,特别邀请大陆团体来台表演打铁花与英歌舞等非遗项目,促进两岸民间与文化交流。据了解,先啬宫将于17日至23日举办“神农文化祭”,结合药膳飨宴、非...

“探秘八桂”两岸媒体广西行活动启动

 新华社南宁5月15日电(华峻卿)“探秘八桂——海峡两岸媒体广西行”活动15日在广西桂林开幕。来自两岸的十余名媒体人,正式启动为期4天的采访交流活动,他们将深入广西多地探访,见证广西发展新面貌。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

时评|生造“其余人口”尽显民进党当局“去中”入魔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题:生造“其余人口”尽显民进党当局“去中”入魔  新华社记者  台行政机构网站有关台湾地区人口情况介绍中的表述被悄然修改,在地区总人口中占比逾九成五的“汉人”竟变成所谓“其余人口”,避...

讲述跨越海峡的寻亲寻根故事

  蔡正元(前排左三)回乡祭祖,与乡亲们合影。  节目组供图  “边看边流泪,亲情深似海,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中国人是有根的!这就是两岸一家亲的有力证据”“回家真好,统一祖国更好”……随着东南卫视推出的两岸寻亲寻根系列...

2023
07/22
22:52
浏览量: 590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走进北京宋庄书画院 采访院长姚海歌

走进北京宋庄书画院 采访院长姚海歌

冯莉有约“美丽乡村一姐梦”“企业梦”汇聚时代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冯莉有约“美丽乡村一姐梦”“企业梦”汇聚时代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中国新闻传媒集团聘知名演员、央视主持人冯莉担任首任形象大使

中国新闻传媒集团聘知名演员、央视主持人冯莉担任首任形象大使

冯莉的中国邮政图片收藏版及剧照 13611131353  冯莉有约影视传媒助力各行共同成长

冯莉的中国邮政图片收藏版及剧照 13611131353 冯莉有约影视传媒助力各行共同成长

河北沽源县藜麦产销忙

河北沽源县藜麦产销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