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海疆之声 > 来奉节,品读诗意三峡

来奉节,品读诗意三峡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07-26 13:32:39 | 点击:4977

  图①:“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演出现场。
  王传贵摄
  图②:夔门秋景。
  罗小庆摄
  图③:奉节金凤云海观景区。
  毛幼平摄

  长江东去,穿三峡,驰平野,奔流入海。重庆市奉节县正坐落于三峡入口,只见青山如削,壁立千仞,往来船只如梭。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奉节自古险要。守巴蜀必守奉节,出巴蜀亦必经奉节。

  正因如此,奉节长期成为夔州重地,李白、杜甫、刘禹锡等诗人驻足停留,一览三峡胜景,留下精彩文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

  奉节,一座笔墨筑成的诗城。自古以来,诗人们在奉节留下上万首诗篇。仅2009年编印的《夔州诗全集》,就收录了472位诗人、4464首诗篇。2017年,奉节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城”称号。

  如今,依托丰富历史底蕴,奉节打造了一批重点景区,文化搭台、旅游赋能、经济唱戏,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正生长为现代化文旅大县。2022年,奉节全县接待游客超2560万人次,同比增长12.3%;旅游综合收入143.7亿元,同比增长20.7%。

  诗篇,串起风景名胜

  奉节县城往东,瞿塘峡入口有一座岛,其上便是白帝城的主体。远远望去,红墙掩映,绿树葱郁,亭台楼阁点缀其间。

  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在山上筑城,因城中一口水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他便自称白帝,并将其命名为白帝城。诗人李白一首《早发白帝城》,更让此地名扬千古。

  白帝城本与陆地相连,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三峡库区蓄水后,白帝城便成为一座江心岛。穿过风雨廊桥,沿着青石阶梯拾级而上,山势陡峭依然,跨江铁索仍在。

  迈进白帝庙,明良殿内,刘备、诸葛亮等塑像肃穆,托孤堂内再现了1800年前刘备托孤场景。贞观年间,唐太宗为旌表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将人复县改名奉节县,沿用至今。

  “这是观赏夔门的最佳地点,也是1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白帝城景区讲解员冉智中手指前方:夔门雄踞,青山夹峙,长江之水浩荡东泻,瞿塘峡自此开端。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遥想当年,目睹如此雄奇景象,杜甫诗兴大发。据考证,他在奉节的两年多时间作诗430多首。

  离开白帝城,驱车山路,盘旋而上,在云雾缭绕的赤甲山半山腰,便可以看到醒目的杜甫诗句“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三峡之巅”由此得名。

  “三峡之巅”风景区是长江三峡最高处,青山逶迤,长江犹如一条巨龙从瞿塘峡中穿过,滔滔东流。

  “这里风景太好了,视野非常开阔,让人心情愉悦,神清气爽。”来自陕西的游客谢飞说,他爱好诗词,为杜甫诗句所吸引,远道而来。

  像谢飞这样的游客还有不少,跟着诗词游奉节,正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旅游打卡方式。处处有风景,处处是诗词。在诗歌的滋养下,古诗城正焕发新活力。

  诗意,写就文旅文章

  天作幕,船为台,伴随萧萧笛声,舞台上,诗人站立山峦之上,一幅山水画徐徐展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一首杜甫《登高》将观众拉回千年之前。

  来奉节旅游,欣赏诗词文化实景演艺节目《归来三峡》已经成为“标配”。节目以当地名胜古迹为背景,吟诵唐宋诗词,以歌伴舞,并作旁白注解,让观众领略长江三峡壮美的自然景观与中华诗词的意蕴之美。

  “每天都有几百名观众,我们演得也有劲儿。”参演人员冉瑾说,作为奉节文旅融合的成果之一,《归来三峡》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诗词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里,还要为经济赋能,让文旅深度融合,推动县域发展和乡村振兴。”奉节县委书记张果介绍。依托璀璨的诗词人文和绮丽的独特风景,近年来,奉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唱响“三峡之巅  诗橙奉节”文化品牌,让诗与远方更好结合。

  “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是奉节的另一张亮眼名片,已连续举办6届。2022年12月底,正值漫江碧透、万山红遍的时节,奉节县体育馆内,灯火通明,掌声雷动,10多名舞者身姿婀娜,旋转、跳跃、弯腰、摇曳……融入舞台,拂袖流云间带大家梦回悠悠白帝城,也拉开了开幕式晚会的序幕。

  依托诗歌节举办美食文化节、招商引资签约、旅行商大会等活动,联手《中国诗词大会》举办“诗和远方——夔州书画展”,奉节文旅产业正在形成集聚效应。

  既要开展文化活动、促进旅游,还要挖掘景点内涵、彰显诗意。奉节打造“中华诗城”全景一日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将依斗门、夔州博物馆、白帝城、《归来三峡》如珠串联,方便游客集中领略诗词文化。

  如今,在奉节,随处可见诗词的影子,全县各酒店、饭店、景区也都融入了诗词内容,酒店房间还会专门放置夔州诗词书籍,让游客随处与诗相遇。

  诗承千年,筑此诗城。杜甫曾在奉节管理橘园,留下“园柑长成时,三寸如黄金”之句。没承想,柑橘类水果与这片土地结缘至今,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每到柑橘成熟时节,长江之滨,橘林起伏,香飘四溢。

  怎样将“诗”与“橙”两张名片结合起来?奉节探索农文旅融合,打造一批脐橙观光旅游线路。每年4月,永乐镇大坝村脐橙花开,金黄的脐橙与白色的橙花相映成趣,形成“花果同树”的独特景观,吸引了城郊游客纷纷前往打卡。

  目前,奉节县A级景区达24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6个,全县文化经营主体已达1113家、旅游经营主体达4686家。旅游综合收入增长迅速,不少人端稳“文旅饭”。

  重庆万重山文化旅游公司总经理张剑就是其中之一,依托奉节良好的旅游环境,他在“三峡之巅”风景区旁建民宿,办农家乐。一到饭点,餐厅里,热热闹闹,游客三五成群前来消费。“旅游红火了,我们生意也旺了。”张剑说。如今,市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七成来自奉节以外。

  2022年6月,郑渝高铁正式通车,更是拉近各地游客和奉节的距离。奉节推出瞿塘峡深度游、画舫游、“巅峰双峡”游等水上游线路,丰富旅游供给。

  “文化和旅游贯穿奉节发展历史,雄奇景色和深厚文化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他们旅居奉节,进一步丰富文化积淀。”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莫远明表示,文旅是奉节发展的独特优势。

  诗韵,融入日常生活

  年近八旬,可老赵仍然闲不下来,一有空就琢磨吟诗作赋,每到兴奋时,便挥毫泼墨,记录下来。

  老赵大名赵云鹏,奉节县永安镇村民。看到遍地柑橘金黄,他赋诗一首:夔州柑橘黄,商贾聚瞿塘。举目山披翠,穿林果泛香。人欢歌四野,车运绕崇岗。老酒邀同醉,农家话小康。

  农民怎么成了诗人?

  镜头拉回2000年,老赵正在地里挥汗如雨,有老朋友创办诗社,邀他入伙。“我都50多岁了,一点基础没有,还能写诗?”老赵摆摆手。

  “这有啥,咱这地方出过那么多诗,有灵气哩!”在朋友劝说下,老赵答应试试。

  读了历代诗人在奉节留下的精彩篇章,老赵受到启发和鼓舞,陆续创作了600多首诗。以文会友,他和诗友们成立诗词学会,经常一起切磋。如今,老赵参加的诗友圈已经发展到160多人。

  老赵的经历,在奉节并不少见。白帝城景区讲解员胡红能将奉节上下千年历史文化娓娓道来,引导游客穿行于古今之间,感受诗词的前世今生;景区保安李冲国,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每天至少背诵一首诗,要积累上千首诗歌;出租车驾驶员余明炯接触诗词多年,与诗词有关的奖状、证书、奖牌,拿了不少……不同年龄、职业的奉节人都在接过诗词文化“接力棒”,用自己的方式热爱、传承诗词。

  90后奉节女孩钱敏,每学习一首新诗,就将其誊抄在便笺上,装订成“口袋诗集”,反复诵读,最终登上《2022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

  “这片土地自古就有诗歌传统,诗词文化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张果说。

  诗词元素融入奉节的大街小巷:打造“以诗会友”平台,先后成立“夔州诗词学会”等学会;各学校、企事业单位每年都会举行诗词朗诵会、研讨会和采风活动;出版《夔州诗全集》等数十册诗词类著作;不少学校、街道、餐厅、河流都以诗词命名。

  如今的奉节,满城浸染诗书气。东望夔门,大江奔流,但青山依旧,诗韵如常。

  “千载诗城韵,而今景更妍。”老赵伏案提笔,在纸上写下这行诗。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26日 12 版)

(责编:袁勃、卫嘉)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国台办发言人就台湾地区领导人近来讲话中涉两岸关系内容答记者问

 本报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张烁)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20日就台湾地区领导人近来讲话中涉两岸关系内容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台湾地区领导人今天发表就职一周年讲话并在讲话结束后接受媒体采访,之前其...

台湾各界接连举行集会抗议当局施政无能

  据新华社台北5月19日电(记者李建华)赖清德当局上台满一年,台湾各界连日来在台北、台中等地举行集会,大批民众走上街头高喊口号,表达对当局执政不力、施政无能的不满。  19日下午,大批民众在位于台北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

世界卫生大会再次拒绝涉台提案

人民网日内瓦5月19日电 (记者刘赫)第七十八届世界卫生大会5月19日在瑞士日内瓦开幕。大会作出决定,拒绝将个别成员国提出的所谓“邀请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的提案纳入大会议程。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

外交部发言人就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拒绝涉台提案发表谈话

  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19日就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拒绝涉台提案发表谈话。  发言人表示,5月19日,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总务委员会和全会分别作出决定,明确拒绝将个别国家提出的所谓“...

海旅会在高雄旅展推介大陆西北游

 本报台北5月18日电(记者程龙)在日前结束的台湾高雄夏季旅展上,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高雄办事分处推出“丝路长歌 密语千年”丝路文创主题展暨西北地区旅游推介活动,吸引大批台湾观众拍照打卡,参与互动体验。  台湾南部地区规...

两岸同胞在大连共溯船政文化精神

 据新华社大连电(记者李妍)以“海阔同舟 潮涌未来”为主题的两岸海洋文化交流平台主场活动日前在辽宁省大连市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两岸的200多名青年代表、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会聚一堂,通过参观展览、圆桌对话等形式,探寻船政...

大陆非遗项目打铁花、英歌舞将在台演出

新华社台北5月16日电(记者李建华)台湾新北市三重先啬宫为庆祝建宫271周年,特别邀请大陆团体来台表演打铁花与英歌舞等非遗项目,促进两岸民间与文化交流。据了解,先啬宫将于17日至23日举办“神农文化祭”,结合药膳飨宴、非...

“探秘八桂”两岸媒体广西行活动启动

 新华社南宁5月15日电(华峻卿)“探秘八桂——海峡两岸媒体广西行”活动15日在广西桂林开幕。来自两岸的十余名媒体人,正式启动为期4天的采访交流活动,他们将深入广西多地探访,见证广西发展新面貌。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

时评|生造“其余人口”尽显民进党当局“去中”入魔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题:生造“其余人口”尽显民进党当局“去中”入魔  新华社记者  台行政机构网站有关台湾地区人口情况介绍中的表述被悄然修改,在地区总人口中占比逾九成五的“汉人”竟变成所谓“其余人口”,避...

讲述跨越海峡的寻亲寻根故事

  蔡正元(前排左三)回乡祭祖,与乡亲们合影。  节目组供图  “边看边流泪,亲情深似海,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中国人是有根的!这就是两岸一家亲的有力证据”“回家真好,统一祖国更好”……随着东南卫视推出的两岸寻亲寻根系列...

2023
07/26
13:32
浏览量: 497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走进北京宋庄书画院 采访院长姚海歌

走进北京宋庄书画院 采访院长姚海歌

冯莉有约“美丽乡村一姐梦”“企业梦”汇聚时代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冯莉有约“美丽乡村一姐梦”“企业梦”汇聚时代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中国新闻传媒集团聘知名演员、央视主持人冯莉担任首任形象大使

中国新闻传媒集团聘知名演员、央视主持人冯莉担任首任形象大使

冯莉的中国邮政图片收藏版及剧照 13611131353  冯莉有约影视传媒助力各行共同成长

冯莉的中国邮政图片收藏版及剧照 13611131353 冯莉有约影视传媒助力各行共同成长

河北沽源县藜麦产销忙

河北沽源县藜麦产销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