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青海不只有风景,还有能带走的山水滋味

青海不只有风景,还有能带走的山水滋味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4-20 16:03:39 | 点击:220

本报记者  刘源隆

青海枸杞采集 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供图

外国嘉宾体验青海拉面制作 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供图

青藏高原的广袤土地上,牦牛漫步于盐碱草场,青稞摇曳在河谷之间,枸杞红遍柴达木的戈壁,虹鳟鱼游弋于黄河冷水……这些独特的物产本是高原人民餐桌上的寻常滋味,如今它们以“青字号”之名,成为撬动消费升级、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生态密码。

高原馈赠

青海的食材,生来带着纯净的基因。作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3亿亩有机草场滋养着青海牦牛与羊群;柴达木盆地的枸杞粒大饱满,海西州1.27万公顷有机枸杞基地中,绿色有机枸杞产品118个,认证规模位居全国首位;龙羊峡水库的冷水三文鱼产量占全国半数以上,年产量突破1.5万吨;3333公顷藜麦田在柴达木盆地中铺展,2000余万元扶持资金助力“粮食之母”产业崛起……“生态青海、绿色农牧”不仅是口号,更是融入产业链的实践。

今年2月,香港美心集团与青海合作推出“青海珍味·家宴”,让高原食材在香港完成了一次惊艳亮相。藏羊肉做出广味叉烧,牦牛肉可以烹出粤菜小炒,青海枸杞更成为港式甜品的点睛之笔。截至4月,这场跨越3000公里的味觉对话不仅创下168万元的销售额,更让香港市民感叹:“原来青海的山水真的能‘吃’到。”

不久前,“青海珍味·家宴”来到北京,12道由青海食材打造的粤式菜品登上北京饕客的餐桌。香港美心集团企业传讯与公共关系总监刘毓敏介绍,这次活动让北京消费者在美食中感受青海的山川风物、民族风情,传播生态、绿色、健康的价值理念。

产业觉醒

一度,青海的食材曾困于有品质无品牌的尴尬境地中。枸杞虽出口至欧美,却难敌“宁夏红”的市场认知;藜麦品质优良,却缺乏如五常大米般的地标效应。2024年,“青海三文鱼”公共品牌发布,为破局提供了经验——融合高原元素与国际化设计,品牌发布首年销售即覆盖40多个城市,标志着青海三文鱼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企业的创新同样关键。青海可可西里食品公司将牦牛肉干从零食升级为功能性食品,开发出高蛋白能量棒、低脂肉脯等产品,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走出青海,还要走向世界。2024年,出口农产品6.2亿元,增长1.6倍,三文鱼、冬虫夏草、枸杞成为青海外贸新星;今年3月,青海马铃薯首次出口中亚……“青字号”的全球化征程既有传统技艺的坚守,还有现代商业的谋略。在马来西亚开青海拉面店的韩文华用“免费试吃”打开市场,让东南亚食客爱上青海辣椒的炽烈;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伊兰饭店老板韩忠海,将“青海老八盘”与中亚口味融合,用青海食材征服异国味蕾。

从青海喇家遗址出土的4000年前的面条,到今日“青字号”的全球之旅,对青海而言,美食不仅是经济、是文化,更是一座桥梁,让世界认识青海,让青海走向远方。

文旅赋能

青海食材的不断“出圈”,吸引着更多人来到青海旅游观光。

在青海省海东市平安驿的河湟筵席上,洋芋酿皮、洋芋果冻等30余种创意菜,让游客惊叹“一颗土豆竟能千变万化”;在茶卡盐湖湖畔售卖羊肉的直播间,开播7分钟销售额6万元,印证了“美食+文旅”的爆发力。2024年,青海5场餐饮活动入选商务部“中华美食荟”系列活动名单,青海省德令哈市举办的巴音河美食季吸引数万游客,拉动消费的同时,更让高原味道深入人心。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三餐四季》节目中,主持人撒贝宁捧起一碗牦牛骨汤拉面,嘉宾侯勇探访龙羊峡的三文鱼养殖网箱,观众跟随镜头穿越青海湖、坎布拉丹霞与祁连草原。“通过美食,我们想让世界看见青海的另一面,通过线上直播与线下体验的结合,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青海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说。

青海不只有风景,还有能带走的山水滋味。4月12日,在由青海省商务厅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文化宫共同主办的“美美与共”拉面访谈活动上,与会专家纷纷建议,青海需打造更多核心美食品牌,加快商旅文体健全产业链整合,让“中华水塔”的生态之美、民族团结的人文之美通过美食传递全国、闪耀世界。

责任编辑:郭文静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山水人文竞芬芳——万荣县串联自然人文资源勾勒文商融合新图景 

每日新闻网讯:记者 韩维元  通讯员 赵瑞秀“两水两山两名楼笑城果香远,三王三凤三故里万荣争气牛”,一副楹联道出了万荣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情。近年来,万荣县依托地处黄河与汾河交汇处的自然禀赋和11处国家级保护文物...

北京潮得像“回南天”?真相其实是这样的

图为7月2日拍摄的北京市凉水河。新华社记者 田晨旭 摄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田晨旭)“在北京感受到了广东的回南天”“谁还分得清北京和热带雨林”……这两天,关于“北京闷热天气”的相关话题屡次冲上热搜,不少人认为这是...

中国东极夏日旅游升温

  7月4日,游客在抚远市东极阁上观看日出。  入夏的“华夏东极”黑龙江省抚远市平均气温20摄氏度左右,江风送爽,吸引众多游客来到这里度夏。近年来,抚远市凭借其地理优势与文旅禀赋,重点培育东极观光、界江旅游等旅游产品。 ...

黄河壶口瀑布呈现瀑布群景观

 7月4日,游客在山西吉县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欣赏壮美瀑布群景观。近日,受上游降雨增多和万家寨水库调节放水影响,黄河干流迎来汛期。位于晋陕两省交界的壶口瀑布水量增大,主副瀑布连成一线,呈现壮美瀑布群。(无人机照片)

高校研学游不应只是“打卡”

  进入暑期,高校陆续开启暑期参观模式。近日,一则有关清华北大暑期开放的消息,引发各界关注。据悉,清华大学除周一为校园休整日外,周二到周日均开放校园。北京大学暑期校园开放时间为7月7日至8月16日。两校均采取“抽签+即时...

安徽省亳州市臧大春书画未老夕阳红

本刊网王平、苏士领、耿治国每日新闻网讯:乙巳盛夏的一天,记者走进安徽省亳州市观堂镇文化站工作室。就像走进中华文化的博物馆,翰墨飘香沁人肺腑,中堂、条幅、扇面,手扎、绘画悬挂四壁;篆、隶、楷、行、草书法种类丰富多样,宛如一...

暑期旅游高峰将至 北京成暑期热门目的地Top1

  暑期旅游高峰将至。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暑期整体文旅预订增速同比上涨近38%,北京、上海、青岛、成都、西安、重庆、南京、威海、广州、昆明位列热门暑期旅游目的地Top10。  此外,不少年轻游客涌入三线以下...

浙江武义:游客漂流消暑乐享清凉

  7月2日,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峡谷溪水中漂流消暑,乐享清凉。  随着暑期到来和天气转热,金华市武义县依托绿水青山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吸引了各地游客携带家人前往度假游玩避暑,亲近自...

烟台高新区举办“守好钱袋子 护好幸福家” 防范非法集资宣传进校园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张远哲) 为扎实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引领作用,6月24日下午,烟台高新区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举办了“守好钱袋子,护好幸福家”防范非法集资宣传...

(全环境立德树人)金杏盈枝毕业季 劳动筑梦向未来

—烟台高新区实验小学开展校园杏子采摘实践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赵雪晶))近日,烟台高新区实验小学校园里的杏树迎来了丰收时节,金黄的杏子缀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为了让即将毕业的五年级学生留下独特的校园记忆,...

2025
04/20
16:03
浏览量: 22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风雨兼程    春华秋实 湖南省衡南四中举行校友助教助学暨建校60周年庆典

风雨兼程 春华秋实 湖南省衡南四中举行校友助教助学暨建校60周年庆典

剑阁县鼓楼幼儿园举行2023年秋季 开学典礼

剑阁县鼓楼幼儿园举行2023年秋季 开学典礼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