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莫高窟里 毫厘之间坚守匠心

莫高窟里 毫厘之间坚守匠心

来源:央视网 | 时间:2025-05-01 13:24:57 | 点击:474

央视网消息:每年各种假期,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都是旅游目的地大热门。这里的壁画与彩塑技艺精湛、风格多样,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的多重样态,也见证了古丝绸之路沿线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对话。然而,历经千年,不少文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和病害。如何让这些千年珍宝延续生命?“文物医生”又需要哪些技能?

他是刘涛,年过花甲后,他更加注重锻炼,几乎每天都要遛弯,他也会主动帮助妻子承担更多家务,买菜、做饭。但是,当他推开莫高窟的大门后,他是资深的文物修复专家,他的双手可以打败时间,延续历史。

莫高窟55号窟内,退休后又被返聘的刘涛依旧坚守在一线,和徒弟们一起对窟内起甲、地仗层脱落、酥碱等多种病害的壁画进行修复。

敦煌研究院里,每一个文物修复师都有一个自己的百宝箱,刘涛的箱子里藏着的近百种工具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刚工作的时候,修复并没有什么专门的工具可用,大家就针对病害到处找,自己动手做。三十多年来,他反复琢磨尝试,才攒下这满满一箱。注胶他用医用针管加上洗耳球来精准控制滴量,除尘他用最软的羊毛款腮红刷,至于木质、铁质的修复刀,他做了上千把,不断地精益求精。

方寸之间,精雕细琢。日复一日、从早到晚的“面壁”修复孤单、枯燥,绝对称得上是最考验耐心的工作之一,但对刘涛来讲,“面壁”是一种肯定,谁都不能拿修文物做实验。他也是从帮工、学徒一点点练一点点干,技术成熟后才获得“面壁”的资格。只要站在这,他就不允许自己有一丝怠慢,除尘、注胶、粘结、按压……屏着呼吸,这双手小心翼翼。

营建于宋代的55号洞窟壁画面积超过500平方米,单是脚手架就搭了五层,洞窟里,免不了攀上爬下,大家仰着脖干,弓着腰干,甚至还得躺着干。

文物修复 “零失误”守护莫高窟

从上世纪40年代起,一代代知识分子远赴大漠深处,接续守护敦煌石窟,住土屋土炕,用土桌煤油灯,喝苦咸水,爬“蜈蚣梯”,靠镜面折射借光临摹研究壁画。在极其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下,敦煌研究院的文物工作者坚守于此,代代相传,做了大量的工作,让荒芜之地逐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

责任和热爱,让刘涛最终没能离开,也让一批又一批守护者留在了这里。刘涛说,自己的师父正是大国工匠、被誉为我国“文物修复界泰斗”的李云鹤先生,他的身先士卒和耳提面命深深地影响了自己。

每一件文物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因此修复工作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必须“零失误”是刘涛记在心里39年的文物修复第一准则,这条“铁律”,也成为他教给徒弟们的第一课。

和师父李云鹤一样,刘涛带徒弟时,也是话少做得多。

如今,敦煌研究院的文物修复团队从最初的4个人已经发展到今天的上百人,越来越多新的生命力加入到这片沙海绿洲中,年轻人占比超七成。

修复,要一毫米一毫米干。时隔30多年,刘涛对当时的每一处修复细节都如数家珍。

一个窟,十个窟,现在,刘涛已经不记得自己到底修复了莫高窟多少个洞窟了,但走在窟区,看着一排排的洞窟,他都觉得亲切。

如今,随着敦煌石窟壁画的保护与修复的技术和理念不断发展和完善,“长久保存、永续利用”或可成为现实。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壁画保护在基础研究、平台建设、技术规范、病害治理和技术辐射等方面均取得得到快速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责任编辑:李婧怡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文润高新•文化课堂”第八期活动成功举办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为深化青少年国防教育与健康关怀,持续打造“文润高新·文化课堂”品牌,近日,烟台高新区经济发展局携手烟台华夏文化促进会、烟台万科企业有限公司、德邻阳光志愿服务队在万科天琴湾“儿童欢乐谷”成功举办...

立德树人守初心 躬耕教坛担使命——烟台高新区各学校举办2025年教师节系列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当九月的暖阳再次铺满菁菁校园的每一寸土地,当琅琅书声与清脆鸟鸣交织成初秋的序曲,第41个承载着无尽敬意的教师节悄然而至。9月10日,烟台高新区各学校举办了多样的教师节活动。实验小学实验小学举办...

教师节特辑丨孩子交给你,我放心!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在第41个教师节,烟台高新区教育体育局特别策划推出三期教师节专属报道,循着“初中—小学—幼儿园”的轨迹,走近那些用爱心浇灌童心、用耐心启迪智慧、用匠心培育栋梁的教育筑梦人。让我们共同翻开这本“...

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 | “蓝绿”交织 喜看昔日沙海蜕变成今日绿洲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始终把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攻坚战放在重要位置。近五年时间,内蒙古累计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超一亿亩,防沙治沙超过6500万亩。作为新时代“三北”工程攻坚战的三大标志性战役之一,黄河“...

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 | 风从草原来、电送全中国 跨越山海的绿电输送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内蒙古风光资源富集,肩负着“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国家使命。如何将这得天独厚的“草原风光”,跨越千山万水,高效、安全地输送到千里之外?这背后,离不开稳定...

鹭鸟纹彩色蜡染褶裙:穿在身上的史诗

【晒晒咱的镇馆之宝 】  光明日报记者 陈冠合 吕慎  “太美喽,古朴中透着时尚!”贵州省博物馆展厅中,观众在蜡染褶裙前低声赞叹。裙裾间翻飞的鹭鸟纹,展示着苗族的“最炫民族风”。  蜡染,古称“蜡缬”,即采用蜂蜡为防染材...

跟随影视作品,到成都的街道走一走

  说到成都,相信很多人会想到大熊猫。在2023年,成都还迎来一只“金熊猫”,这就是第一届金熊猫奖。今年9月12日至13日,第二届金熊猫奖将在成都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影视人和嘉宾,因影视来到四川,齐聚成都。  成都,是一...

心脏病发作时,用力咳嗽能自救?这些误区要避开

“心脏病发作时用力咳嗽能自救”?  网上经常有人说:如果心脏病发作时没人帮忙,就要立刻大口呼吸、用力咳嗽,坚持几分钟,就能撑到救援到来。这种说法对吗?  流言分析  这种说法没有依据。  咳嗽动作只能在病人清醒、持续心电...

北京计划到2026年底发展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成员规模至1000家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记者阳娜)在9月10日举行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人工智能生态伙伴大会”上,《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2.0》(以下简称“伙伴计划2.0”)正式发布。伙伴计划2.0明确,...

俄外交部重申俄方愿就无人机事件与波兰磋商

△俄外交部大楼(资料图)  俄罗斯外交部10日发表声明说,就波兰所谓无人机越界事件,俄外交部愿意加入两国国防部之间可能举行的磋商。  声明说,俄国防部已确认波兰境内并无俄方打击目标。俄军当天对乌打击中使用的、波方所谓进入...

2025
05/01
13:24
浏览量: 47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