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带着AI和好奇心启程

带着AI和好奇心启程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5-16 13:50:57 | 点击:597

北石在非洲和当地孩子在一起。作者供图

今年年初,团队里一名下属突然提出辞职申请,理由简短却锋利:“想去环球旅行。”我内心仿佛被触动了一下。他今年26岁,在他炙热的眼睛里,我仿佛看见10年前的自己——同样是26岁,我辞去北京的工作,背起行囊只身前往拉萨,从尼泊尔出境,开始了环游梦。

下属辞职那天,我翻出抽屉里的护照。10年时间、90个国家的旅行记忆都浓缩在4本护照的签证章里,那些在陌生的国度里走街串巷、夜宿青旅、用手势比画砍价的日子突然在脑海里变得清晰——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往往困在出生地的方圆十里,而旅行是打破这个界限的第一块砖石。

从小到大,我们成长于特定的文化土壤,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关于“正确生活”的预设。上学、高考、毕业、入职、结婚、生子……这些无形的“框架”构成了绝大多数人的“舒适区”。而旅行的本质,是主动踏入“陌生区”,打破“世界本该如此”的惯性认知。

旅行让我们看见,人生不只有写字楼的格子间,还有乞力马扎罗山的星空;成功不只有KPI的数字,还有在陌生街角读懂一个微笑的温度。当双脚丈量过不同的土地,眼睛便不会局限于方寸屏幕;当心灵拥抱过多元的生活,肩膀便更能承担起改变世界的重量。或许这就是青年为什么要去旅行的答案:从看见天地开始,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己、与世界温柔相处。

在和下属的聊天中,我给了他这些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旅行建议,他向我展示如何用手机里的AI程序一键生成旅行攻略——输入“26岁独自旅行、预算有限、喜欢人文”等关键词,AI不到一分钟就自动生成了攻略,囊括了每个目的地的人文典故、交通贴士等。他滑动着屏幕问我:“你当年查攻略是不是很麻烦?”我想起10年前在网站上发帖子“求捡人、求偶遇”的那些夜晚,不得不感叹,人工智能确实让“说走就走”的旅行变得触手可及。

AI对旅行的改变,首先是信息获取的方式。以前需要啃完10篇游记攻略、一篇篇筛选才能拼凑出小众路线,现在AI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生成一篇面面俱到的攻略。其次是个性化的体验,以前因为信息不流通,每个人去旅行往往容易跟着同一份“旅行必去清单”从头走到尾,现在每个人都能用AI定制属于自己的旅行。

但凡事必有两面性,AI擅长消除旅行中的不确定性,却可能剥夺你与世界意外相遇的乐趣。这让我想起在阿富汗被当地人邀请加入订婚派对,饭后开始舞蹈接龙,作为在场唯一的外国人,也被起哄推到中间跳舞。那种纯粹的快乐至今难忘,“计划里的意外”正是旅行的魅力所在。

很多人习惯把“读书”“行路”两件事分开看,但我认为这两件事是“1+1>2”。出发前,必然需要了解目的地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这些东西很大一部分可以从书籍、影视作品中获取。AI可以帮你搭建出框架,但其中的细节依然需要自己去探究。AI的定位,应是旅行者的“智能工具”而非“决策主宰”,我们可以让AI承担机票比价、签证材料清单等机械性工作,但关于“为什么去、如何感受”的灵魂拷问,请留给人类自己。

旅行的本质是“带着准备的偶遇”。AI能帮你规划,但你在阅读和行走时所产生的情感震撼和独立思考,是AI无法提供的。AI可以是高效的工具,帮我们跨越语言障碍、规避风险,却永远不该替代我们对知识的渴求、对未知的敬畏、对偶然的拥抱。

26岁的我们,在不同的时代选择出发。10年前我带着纸质攻略和勇气上路,今天的年轻人带着AI和好奇心启程。但无论工具如何变迁,旅行的本质从未改变:它让我们暂时跳出既定轨道,在与世界的碰撞中重新认识自己。愿每个年轻人的行走,都能在AI的辅助下,既拥有探索世界的效率,又保留触碰真实的笨拙——毕竟,那些让我们眼眶发热的瞬间,从来不是人工智能的产物,而是人类与世界相遇时,心跳加速的刹那。

(作者为第八届“中国当代徐霞客”,2019年)

北石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5月16日 07版

责任编辑:秦亮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AI+高等教育:改变与被改变的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促进生产力革命性跃迁和生产关系深层次变革,加快形成人机协同、跨...

“文润高新•文化课堂”第八期活动成功举办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为深化青少年国防教育与健康关怀,持续打造“文润高新·文化课堂”品牌,近日,烟台高新区经济发展局携手烟台华夏文化促进会、烟台万科企业有限公司、德邻阳光志愿服务队在万科天琴湾“儿童欢乐谷”成功举办...

立德树人守初心 躬耕教坛担使命——烟台高新区各学校举办2025年教师节系列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当九月的暖阳再次铺满菁菁校园的每一寸土地,当琅琅书声与清脆鸟鸣交织成初秋的序曲,第41个承载着无尽敬意的教师节悄然而至。9月10日,烟台高新区各学校举办了多样的教师节活动。实验小学实验小学举办...

教师节特辑丨孩子交给你,我放心!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在第41个教师节,烟台高新区教育体育局特别策划推出三期教师节专属报道,循着“初中—小学—幼儿园”的轨迹,走近那些用爱心浇灌童心、用耐心启迪智慧、用匠心培育栋梁的教育筑梦人。让我们共同翻开这本“...

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 | “蓝绿”交织 喜看昔日沙海蜕变成今日绿洲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始终把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攻坚战放在重要位置。近五年时间,内蒙古累计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超一亿亩,防沙治沙超过6500万亩。作为新时代“三北”工程攻坚战的三大标志性战役之一,黄河“...

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 | 风从草原来、电送全中国 跨越山海的绿电输送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内蒙古风光资源富集,肩负着“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国家使命。如何将这得天独厚的“草原风光”,跨越千山万水,高效、安全地输送到千里之外?这背后,离不开稳定...

鹭鸟纹彩色蜡染褶裙:穿在身上的史诗

【晒晒咱的镇馆之宝 】  光明日报记者 陈冠合 吕慎  “太美喽,古朴中透着时尚!”贵州省博物馆展厅中,观众在蜡染褶裙前低声赞叹。裙裾间翻飞的鹭鸟纹,展示着苗族的“最炫民族风”。  蜡染,古称“蜡缬”,即采用蜂蜡为防染材...

跟随影视作品,到成都的街道走一走

  说到成都,相信很多人会想到大熊猫。在2023年,成都还迎来一只“金熊猫”,这就是第一届金熊猫奖。今年9月12日至13日,第二届金熊猫奖将在成都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影视人和嘉宾,因影视来到四川,齐聚成都。  成都,是一...

心脏病发作时,用力咳嗽能自救?这些误区要避开

“心脏病发作时用力咳嗽能自救”?  网上经常有人说:如果心脏病发作时没人帮忙,就要立刻大口呼吸、用力咳嗽,坚持几分钟,就能撑到救援到来。这种说法对吗?  流言分析  这种说法没有依据。  咳嗽动作只能在病人清醒、持续心电...

北京计划到2026年底发展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成员规模至1000家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记者阳娜)在9月10日举行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人工智能生态伙伴大会”上,《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2.0》(以下简称“伙伴计划2.0”)正式发布。伙伴计划2.0明确,...

2025
05/16
13:50
浏览量: 59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