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艺术殿堂

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艺术殿堂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05-21 19:42:30 | 点击:1505

  二〇二三年五月十九日,中国美术馆悬挂起六十周年馆庆海报。
  本报记者 雷 声摄

  二〇二三年五月十二日举办的“为新时代人物塑像”第十九期活动,聚焦国际护士节。
  王晓溪摄

  二〇二三年初,“美在致广——全国小幅美术精品展”展览现场,观众通过别出心裁的展厅设计,体味取景、构图、景深等意趣。
  杨 子供图

  二〇二二年底,工作人员正在观察油画《父亲》并准备进行修复。
  寇旭乾摄

  中国美术馆文创中心书店一角。
  本报记者 蒋雨师摄

  2022年1月“迎冬奥·美在逐梦”展览主展厅。
  陈 曦摄

  5月23日,是中国美术馆建馆日。六十年砥砺奋进的中国美术馆,始终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共情,与美术家携手,以经典力作丰富国家艺术宝藏,以大美丹青展示时代华章,以美为媒讲好中国故事。

  60年前,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中国美术馆”馆额。在建设过程中,周恩来总理亲自实地勘测、审定修改中国美术馆设计方案。进入新时代,中国美术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致力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典藏大家艺术精品、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促进当代美术创作、铸就美术高原高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凝聚美的力量。

  13万余件珍藏,5500多场展览,980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进入收藏名录,年接待观众逾百万人次,每年开展公共教育活动50余场,近10年接待外国政要和来宾达千余位……无数观众在这里受到审美熏陶,不少载入中国美术史册的重要作品首展于此,许多中国艺术家的名字从这里传扬,一些国外艺术家和经典作品在这里与中国观众第一次“零距离接触”……中国美术馆这座艺术宝库,已经成为艺术审美的殿堂、大众美育的平台、国际交流的窗口,吸引着各地观众共享美的世界。

  (一)

  中国美术馆建成后举办的第一场展览,就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为主题,收到的第一批藏品中更是有大量延安鲁艺版画家捐赠的作品。

  一批从延安走来的艺术家,如周巍峙、蔡若虹、王朝闻、华君武等,都是中国美术馆建馆领导小组成员,他们饱含文艺情怀,使延安精神成为中国美术馆的底色;延安《解放日报》美术部主任张谔先生后来担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延安培养的文艺大家,是向一代代中国美术馆人传递延安精神的火炬手。

  中国美术馆宝库中包括延安版画在内的经典之作,是优秀美术家以丹心、以真情、以大美为人民创作的文艺硕果。这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艺术经典,谱写了中国美术的精彩篇章,鼓舞了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向前。中国美术馆依托这些红色经典,多次在馆内和延安举办“从延安走来”“延安深情”“延安·初心”“延安·延安”“艺术为人民”等专题展览,举办“以美铸魂——经典美术作品中的党史”公益党史课、“以刀铭史  世纪铸魂——百年木刻中的党史”研讨会等,并在延安文艺纪念馆设立中国美术馆延安鲁艺展厅。在建馆60周年之际,中国美术馆还将以“塔高水长”为主题举办展览,展现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的熠熠光芒。

  (二)

  建馆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一代代中国美术馆人矢志不渝,通过精心策划展示优秀美术作品等,发挥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独特作用。

  中国美术馆是新中国美术事业的重要发生地,也是重要见证者。历届全国美展和历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大展的举办,都曾引起观展热潮。新时代,中国美术馆策划和举办了一系列弘扬中国精神、展现新时代新气象的重要展览,充分发挥了国家美术馆的导向、示范、带动作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美术馆第一时间策划了“人民的形象”馆藏美术作品展,让“人民至上”的理念通过艺术展览更加深入人心。为庆祝党的十九大、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美术馆推出“美在新时代”系列典藏精品特展,日参观量突破2万人次,成为轰动京城的文化盛事。

  每逢重大时间节点,中国美术馆总是以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大型综合性美展鼓舞人们。“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展”“伟大历程  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伟大征程  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等重大主题展览,“民族大团结”“崇高的信仰”“美在扶智”“大美劳动者”等专题展览,都紧扣时代脉搏,浓墨重彩抒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同时,中国美术馆加强对藏品资源的梳理、阐释,精心策划五大系列展览:通过“典藏活化系列展”,展示古今中外艺术高峰;通过“捐赠与收藏系列展”,回馈现当代艺术大家及其家属的捐赠;通过“弘扬中国精神系列展”,以“美在生活”“美在耕耘”“美在民间”“美在致广”等主题展彰显中华美学精神;通过“国际交流系列展”,让公众欣赏到国外艺术经典,也让许多优秀展览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通过“学术邀请系列展”,发现并推出了一大批优秀艺术家及艺术家群体,以高品格的创新引领时代风尚。

  中国美术馆首任馆长刘开渠先生,早年曾创作《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新中国成立后又组织并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今天,中国美术馆人发挥人才和专业优势,积极组织开展美术创作,历时两年多创作的大型主题雕塑《旗帜》在建党百年之际落成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组织全国优秀雕塑家共同创作《长征组雕》,第一次以组雕形式表现长征壮举。

  中国美术馆还不断加强美术理论研究工作,新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14项,牵头制定国家标准6项;主办“新时代之声——全国美术理论研讨会”等70余场学术研讨及国际论坛;出版《新时代的中国美术馆》等著作近百本;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美术馆学方向博士、硕士,与北京大学合作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美术馆界第一家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单位。中国美术馆正在成为一个校园之外的美育课堂、一个以大量文献资料和艺术藏品为基础的科研基地、一所与学科建设相融汇的“高等学府”。

  (三)

  中国美术馆现收藏各类美术作品13万余件,包括古今中外特别是近现代的大批经典作品。

  新时代,中国美术馆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感召力,通过为国内外大家、名家办展,接受捐赠和征集作品已达1.3万余件。我们还将六层空间开辟为“藏宝阁”,固定陈列大家名作,这不大的空间被誉为中国美术馆“皇冠上的明珠”。2020年1月举办的建馆以来最大规模的捐赠作品展“向捐赠者致敬”,全面而立体地呈现了本馆的藏品结构和体系,重温828位新时代捐赠者的名字,以及捐赠背后感人的故事。

  2016年8月,著名油画家颜文樑先生的学生、年逾八旬的雕塑家吴文家,决意将珍藏已久的颜文樑晚年作品《晚霞雪景》无偿捐赠给中国美术馆,以表示“对老师的最高敬意”。2021年8月,老艺术家黄金程听闻自己的画作《黄河龙门》将会展出,便由女儿推着轮椅在展览开放的第一天早早来到展厅参观。当老先生看到自己30多年前的画作被完好地保存和展示时,感动地流下热泪。时年94岁高龄的杨振宁先生也将挚友熊秉明亲手锻打的雕塑《笔架》捐给了中国美术馆。

  殷殷重托,默默奉献,浓浓真情。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我们不会忘记,杨振宁先生向中国美术馆捐赠后,我们由此又开启了熊秉明先生雕塑作品的“回家”之路;我们不会忘记,多次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作品的靳尚谊先生说:“中国美术馆是自己作品最好的归宿”;我们不会忘记,与老舍先生家属的深情沟通,使得黄慎、任伯年、齐白石、傅抱石等大师的精品入藏,让国家美术宝库更加殷实……

  (四)

  2021年,中国美术馆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激励着中国美术馆人不懈奋斗的同时,也引领着社会文明风尚。

  “为新时代人物塑像”主题活动已举办19期,成为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品牌项目。6年来,中国美术馆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雕塑班的中青年雕塑家们,坚持为优秀党员、时代楷模、人民教师、护士等现场塑像,引导中青年美术工作者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美可以为文化惠民“增色”,为幸福生活“添彩”。写“福”送“福”贺新春活动是中国美术馆的传统项目。新春的第一天,观众手持书法家现场书写的福字,喜气洋洋地参观新年大展的情景,成为中国美术馆深入推进文化惠民的生动写照。此外,中国美术馆通过“走向西部”“美在新疆”等一系列展览,将经典艺术送至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百姓身边。

  中国美术馆还通过组织“大师讲大美”等讲座,邀请中外名家,以多角度、跨学科的形式探讨美学与美育话题;通过举办“全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年会”等,引领社会美育事业发展;通过举办“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青少年共绘丝路”等公共教育活动,以美育人;通过与南京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等文博机构的馆际合作,使经典名作惠及更多观众;通过“馆校合作”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共建“美育基地”;通过“童绘美丽家园”等项目关爱特殊儿童群体;通过开展“馆地合作”,与各省区市文化机构一道拓宽文化惠民范围……

  作为连接艺术与大众的桥梁,中国美术馆也在积极适应传播新生态。本着“一块屏幕就是一个美术馆”的理念,制作的90集《中国美术馆藏经典作品》视频,经学习强国等平台传播,阅读总量突破1000万人次。2021年的“伟大征程  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有3亿人次通过新媒体矩阵观看;2022年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举办的“迎冬奥·美在逐梦——中国美术馆藏体育题材美术作品展”,跨媒体总触达逾1.14亿人次。中国美术馆还积极为《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美术里的中国》《艺术里的奥林匹克》等专题节目提供学术支持,利用最新数字技术手段,使静态的美术馆典藏“活”起来,为亿万观众营造生动立体的大美世界。

  (五)

  新时代以来,中国美术馆以艺术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突出以文化人,注重以艺通心。10年来,举办中外美术交流展览80余个,并通过国际交流展等多种形式,新入藏101个国家和地区的178位艺术家的711件作品。为更好发挥“国家文化会客厅”作用,结合艺术大展,特设“中国美术馆之夜”外宾专场,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也让世界文化“走进来”。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美术馆牵头成立“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和“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自2015年以来,“中国写意——来自中国美术馆的艺术”展览,先后走进多个国家。2019年举办的“大道融通——亚洲艺术作品展”等均取得巨大成功。此外,还举办了“国家美术藏品保存修复国际研讨会”等一系列重要学术交流活动。这些都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艺术印证。

  近年来,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艺术作品永立海外,如《马克思》雕塑永立马克思家乡德国特里尔、《百年丰碑》雕塑落户法国蒙塔日市邓小平广场等。它们满载着中国文化精神与友谊之情,不断向世界各国人民讲述着中国故事。

  阔步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美术馆将以建馆60周年为新起点,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馆人的优良传统,以踔厉奋发的昂扬姿态,为建设世界一流美术馆不懈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贡献美的力量!

  (作者为中国美术馆馆长)

  版式设计:蔡华伟  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21日 08 版)

(责编:岳弘彬、赵欣悦)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与风沙赛跑,抢救千年土遗址

2025年3月,崔凯团队成员在陕西定边砖井堡调查风雪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受访者供图风有形状。在西北荒原上,土遗址受狂风、沙尘暴无数次撞击,风沙合谋把它们悄然蚕食出底部空腔,最后失去支撑,便轰然倾塌成历史的残章;在东部海隅,...

AI赋能传统节日文化,"中华节令精灵"亮相文博会_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在线记者 赵晓阳)5月22日,第21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在充满科技感的13号馆深圳主展馆与9号馆福田数字创意馆内,由深圳市华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上海绒...

在山东大汶口探寻文明曙光

    这是5月20日在大汶口遗址博物馆拍摄的刻花陶罐。  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南路大汶河两岸,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  近年来,当地对遗址周边350万平方米区域开展勘探,新发现6.9万和3.2万平方米遗址各一...

古都洛阳引八方游客

4月10日,游客在龙门石窟游玩。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与消费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4月25日,游客在应天门遗址博物...

提升讲解素养 让文物故事“声”入人心

【专家学思】博物馆讲解是一种在博物馆环境下发生的教育性活动,是博物馆展陈信息拥有者向信息匮乏并渴望获得信息的观众的传达信息的过程。原则上讲,只要拥有博物馆展陈信息,并且具备语言传播能力,就可以进行这样的活动。讲解制度不仅...

北京:古籍修复“绽放”在青春指尖_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杨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近日,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5所高校的50名大学生走进中国书店,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修复技艺,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与手工技艺的魅力...

国宝回家 完璧有时(感知文化里的中国)

上图:《攻守占》残片。国家文物局供图下图:5月18日,装有子弹库帛书的文物包装箱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开启。本报记者 朱笑熺摄核心阅读当地时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接收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

山西万荣县: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进校园”科普宣传

每日新闻网讯:(韩玉洲)5月15日,万荣县防震减灾中心联合县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队走进实验小学,开展了一场生动有趣且意义非凡的防灾减灾知识科普活动,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安全课”。 县防震减灾中心的工作人员用通...

国家文物局:一年14.9亿人次打卡博物馆

  本报北京5月1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沈杰群)今天,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北京举行。国家文物局会上发布数据,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备案博物馆7046家,较上一年增加213家;全年全...

博物馆,为什么招年轻人爱?(文化中国行·国际博物馆日特别报道)

游客与北魏彩绘陶牵手女俑合影。杨焱斐摄铜奔马。甘肃省博物馆供图芙蓉石蟠螭耳盖炉。南京博物院供图游客在三维特效技术显示屏上观看“小粉炉”细节。杨琴琴摄“君幸食”狸猫纹漆食盘与其中的狸猫纹样。湖南博物院供图河南洛阳博物馆牵手...

2023
05/21
19:42
浏览量: 150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剑阁县鼓楼幼儿园举行2023年秋季 开学典礼

剑阁县鼓楼幼儿园举行2023年秋季 开学典礼

风雨兼程    春华秋实 湖南省衡南四中举行校友助教助学暨建校60周年庆典

风雨兼程 春华秋实 湖南省衡南四中举行校友助教助学暨建校60周年庆典

中国孔子鸟化石震惊世界

中国孔子鸟化石震惊世界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