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前有老一辈闽剧人的坚守,后有年轻力量的注入—— 闽剧振兴 好戏不断

前有老一辈闽剧人的坚守,后有年轻力量的注入—— 闽剧振兴 好戏不断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05-25 17:03:35 | 点击:2309

  图①:福州闽剧院走进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与学生们互动。
  图②:闽剧《一文钱》剧照。
  图③:闽剧《兰花赋》剧照。
  以上图片均由福州闽剧院提供

  核心阅读

  闽剧又被称为福州戏,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一出出剧目串下来,一个个演员数过来,就是福州人熟悉的“地方志”。

  对许多海外华侨华人而言,闽剧还是“家乡的味道”。在不少国家和地区,甚至成立了自己的闽剧团。

  闽剧要振兴,不仅要有年轻演员,更要有年轻观众。年轻演员、年轻观众、年轻的传播方式,正全方位地注入这一古老的地方剧种,赋予更多可能。

  

  戏,唱起来了。四周极静,板鼓奏响,丁零哐当。国家一级演员林颖踩着碎步走上台,几个动作,还没开嗓,观众席已一片喝彩。这出《三搜幻化庵》是闽剧的传统剧目,福州人祖祖辈辈都爱看。

  闽剧又被称为福州戏,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一出出剧目串下来,一个个演员数过来,就是福州人熟悉的“地方志”。闽剧自带一股“虾油味”。虾油,外地人未必吃得惯,却是福州人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味道。

  闽剧400多年薪火相传,前有老一辈闽剧人的坚守,后有年轻力量的注入。在80后演员林颖看来,闽剧历经多次起落,一直保持蓬勃生命力,离不开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更离不开闽剧扎根的文化土壤。

  有了人,有了希望

  陈乃春刚给学生上完课,见到我们的第一句话是:“闽剧要发展,有人,才有希望。”

  10岁学戏,18岁登台,陈乃春的戏龄已过半百。生于福州梨园世家,从小看着父亲演主角,一出好戏在舞台上连续演几百场,台前幕后被戏迷们围着,陈乃春对那片舞台充满憧憬。

  家中墙上挂着陈乃春的多张经典扮相照片,其中一张是闽剧《丹青魂》的剧照。1993年,第三届中国戏剧节在福州举办,陈乃春凭借对角色“吴道子”的精湛演绎,成为福州第一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那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也是闽剧的高光时刻。这届戏剧节,闽剧《拜石记》《御前侍医》斩获多个奖项。

  闽剧起源于明末,400多年的传承发展艰难曲折又富有传奇色彩。近代以来,闽剧涌现众多班社及有“闽剧梅兰芳”之称的郑奕奏、曾元藩、薛良藩、马狄藩等“四大名旦”。20世纪80年代中期,缺人、缺钱、缺优秀剧本的困境,让闽剧陷入低谷。福建省第十六届、第十七届戏剧会演上,福州竟没有一台闽剧入选,令福州闽剧界深感紧迫。

  福州市委提出:“要振兴闽剧。”政策重视,极大调动了闽剧人的积极性。陈乃春书柜里,证书和奖状塞得满满当当。“上世纪90年代,市里对闽剧空前重视。闽剧每取得一点进步,市里马上开表彰大会,颁发证书。”陈乃春回忆,一次进京演出临行前,市里专门派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的主要领导来送行。猎猎寒风里,带着全部家当的剧团演员在站台上亲历了那一刻。那一刻,陈乃春格外激动。

  闽剧振兴,人才是关键。上世纪80年代末,福州还没有一所专门的艺术学校,省艺校闽剧班的学生只能在歌舞剧院、歌舞团练功。1991年,福州市划拨100万元,用于解决闽剧班的困难。1992年1月,福州又将闽剧班的校舍建设列为当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1993年5月,闽剧班综合大楼竣工,并恢复中专招生。上学费用几乎全免,毕业就分配工作。

  首批闽剧班招生火热,初试500多人报名。林颖就是闽剧班恢复招生后40名首批学生之一。新教学楼、新宿舍、新教室……前辈们对林颖说:“你们赶上了好时代,是幸福的闽剧演员。”

  2004年,省艺校闽剧班更名为福州市艺术学校,陈乃春担任首任校长。作为福州重要的闽剧人才培养机构,福州艺术学校为各地闽剧团培养、输送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除了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和福州市闽剧院这两家国办闽剧团,福建还有80余家民间职业闽剧团,福建当前从事闽剧工作的多达7000余人。

  有特色,又有包容

  闽剧讲究苦练,条件好了,该吃的苦一点儿也不能少。在闽剧班,所有学生5点半起床,6点空腹上早课,8点后是两堂专业课,翻跟斗、压腿、下腰,身段、唱腔、把子功……

  不同于舞蹈、杂技、歌唱等演员,可能多钻研某一方面的本领就可以,戏曲演员是“唱念做打”样样不能落下。“闽剧特有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使其在唱腔、舞蹈、乐器等表现形式上十分多样,也对演员的基本功提出更高要求。”福州闽剧院院长、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主任杨东介绍。

  闽剧用福州方言演唱,大量使用福州方言的俗语、俚语、歇后语。在题材与表现形式上,也十分丰富。国家一级编剧、福州市曲艺家协会原主席徐鹤苹认为,闽剧在目前福建各地方戏曲剧种中,专业剧团数量最多、观众量最大。“闽剧现存传统剧目上千种,风格丰富多彩,有文有武、有雅有俗、有古有今,有喜剧、有悲剧,也有正剧。家国情怀、是非曲直、儿女情长……每位观众都可以在闽剧中找到情感认同。”

  这一独特性,与闽剧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明朝末年,昆山腔、弋阳腔等传入福州,与福州地区的方言小调逐渐融合,形成丰富的唱腔、曲牌与乐器种类。清末,闽剧吸收了儒林班、江湖班、平讲班的音乐唱腔和表演艺术,称为“三合响”。在不断发展和演艺交流中,闽剧一直注意广泛吸收来自京剧、徽戏、昆曲、弋阳腔等多剧种的元素,唱腔、曲牌与乐器种类不断丰富。

  有“角儿”,更有观众

  二胡弦动,乐队奏响。晚上8点,福州闽剧院的剧场内,座无虚席。戏演到一半,林颖下台赶装。化妆台前,放着戏迷送来的夜宵与小点心,她心生暖意。再上台,林颖已由花旦转为青衣,开口几句唱词,便将一个母亲的沉稳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好!好!”喝彩声连连响起。林颖的印象里,这样的掌声有无数次。刚毕业那会儿,林颖就跟着剧团下乡演出。演出6天,就住在村里。“角儿来了!”演出大巴车一到,乡亲们放着鞭炮,热烈欢迎。当天晚上,家家户户拿出崭新的被子,腾出家中最好的房间给演员们住。

  到了演出当天,林颖走上台,定睛一看,小小礼堂,挤满了观众。“分不清观众们是坐着还是站着。”画面在林颖脑海中回放:“一个观众动一下,底下的人海就整排晃起来。这就是闽剧生生不息的力量所在啊!”一代又一代观众对闽剧的热爱,为闽剧注入了不竭的生命力。因为闽剧承载的情感与精神世界,具有跨越时空的力量。

  1993年出生的杨帅拜师陈乃春,工文武小生,如今已经是台柱子。下午4点,他和林颖最后一遍对完戏,紧跟着就去后台化装。杨帅常常想起自己第一次上台前,父亲给他打气:“你不要管台下‘白茫茫的一片’,只管演好戏。”杨帅纳闷:“南方不下雪,哪来的‘白茫茫的一片’?”走上台,杨帅知道了:白,指的是观众的头发。

  闽剧要振兴,不仅要有年轻演员,更要有年轻观众。近年来,福州闽剧院通过打造社交平台,亮相福州主场活动,开展“闽剧进校园”等活动,在年轻群体中扩大影响力。杨帅曾邀请自己的同龄朋友来看戏,没想到,大受欢迎。“不是年轻人不喜欢闽剧,而是他们不了解。只要吸引他们走进剧场,就没谁说闽剧不好看的。”

  当晚的演出像往常一样被搬上短视频网络平台。几个精彩片段一发,当即就刷了屏。年轻演员、年轻观众、年轻的传播方式,正全方位地注入这一古老的地方剧种,赋予更多可能。杨东发现,有的公司将团队建设放到了闽剧院内。如今,剧场里的年轻面孔已占到观众群体的30%左右。

  有力作,也有影响

  对许多海外华侨华人而言,闽剧还是“家乡的味道”。林颖的个人视频账号上,粉丝数已过10万,一半以上是海外华侨华人。一位阔别家乡数十年的菲律宾老华侨,在林颖发的闽剧片段下留言:“家乡的味道!听着闽剧,就像回到了妈妈的身边。”

  陈乃春难以忘记,自己第一次到海外演出,就是为海外华侨华人演出。在新加坡,陈乃春和剧团一下飞机,乡亲们早已等候在机场,举着红旗,攥着红布条,列队欢迎。福州话一开口,乡亲们的眼泪都要流下来。言谈交流之间,尽是家乡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闽剧不仅流行于福州市区和郊县以及闽东20多个福州方言的县市,还流传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少国家和地区,甚至成立了自己的闽剧团。闽剧正成为海内外华侨华人沟通情感的文化使者。

  今年2月,福州闽剧院搬进了位于市中心的新家。这一新址由原福州人民会堂改造而成,毗邻五一广场,交通便利,总建筑面积7700多平方米。剧院陆续排出《一文钱》《兰花赋》《银筝断》等10部大戏20场演出回馈观众,复排传统戏、原创新编戏等应有尽有。剧院内,气派的舞台,崭新的观众席,后台有宽敞的化妆室、换衣室,放着琳琅满目的道具和行头。剧场外,观众们连着几天排起长队……

  福州闽剧院承担着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的职责。一出新戏,前前后后能排几个月。“出精品是我们的职责,让闽剧发扬光大是我们的使命。闽剧发展到今天,依然面临一些挑战。”杨东说。

  为解决编剧青黄不接的问题,由福建省艺术研究院负责,从福州市到福建省每两年举办一次剧本征集,培养年轻编剧。征集到的优秀剧本也推荐各剧团选用,目前各剧团展演的剧目,70%剧本都来源于征集,60%以上都是新剧本。

  2021年第八届福建省艺术节上,福州闽剧院获奖的新编剧目《过崖记》也来自剧本征集,思想深刻,人物塑造生动。挑选剧本后,经过近一年的重新加工、编排,《过崖记》与观众见面。跌宕起伏的反转性情节、充满闽剧美学特质的艺术呈现,获得广泛赞誉,《过崖记》成了福州闽剧院的又一出当家戏。

  政策支持一如既往有力度。《福州市闽剧保护规定》对闽剧的保护传承内容、保护措施、传承传播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范。福州市对优秀文艺作品的奖励和扶持办法一直在完善中,对于闽剧也有对应的专项资金。在政策扶持和各界努力下,闽剧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版式设计:赵偲汝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25日 20 版)

(责编:牛镛、杨光宇)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俄外交部重申俄方愿就无人机事件与波兰磋商

△俄外交部大楼(资料图)  俄罗斯外交部10日发表声明说,就波兰所谓无人机越界事件,俄外交部愿意加入两国国防部之间可能举行的磋商。  声明说,俄国防部已确认波兰境内并无俄方打击目标。俄军当天对乌打击中使用的、波方所谓进入...

特朗普政治盟友遭枪击身亡全美降半旗 嫌疑人已获释

当地时间9月10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卡什·帕特尔表示,因枪杀知名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而被拘留的嫌疑人在接受执法部门审讯后已被释放。他表示,调查仍在继续,将继续发布信息以维护透明度。  美国知名保守派活动人士、总统特...

烟台高新区开展“少年爱国防”国防教育主题活动

.烟台高新区开展“少年爱国防”国防教育主题活动 视频 编辑:王明  审核:同期声

一等奖第一名!烟职教师闪耀山东省精品实训课程比赛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潘静宇  近日,2025年度山东省精品实训课程比赛在日照举行。烟台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李卫东、周冰两位老师,凭借对实训课程的精准定位与创新设计,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分别获一等奖,其中,李卫东获...

湖南祁阳警方:在砖厂找到6名疑似智障人员

央视网消息:据祁阳市公安局9月9日通报:9月8日21时许,群众报警称,祁阳市三口塘镇鸿鑫砖厂涉嫌存在利用智障人员非法务工情况,祁阳市公安局迅速出警处置,现场找到6名疑似智障人员,依法对工厂相关人员进行了控制。目前案件正在...

习近平会见葡萄牙总理蒙特内格罗

  9月9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葡萄牙总理蒙特内格罗。  9月9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葡萄牙总理蒙特内格罗。  习近平指出,中国和葡萄牙都是历史底蕴深厚的国家,两国人民都拥有开放包...

一盏警灯,一片安心——烟台高新新学期护学再启航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暑假结束,“神兽”归笼。为保障校园安全有序,高新公安周密部署,提前“报到”,全力开启护学模式,给师生们带来满满的安全感。站好开学“第一岗”开学首日,烟台高新公安优化警力部署,强化安保措施,扎实...

【夏季行动】开学季,安全至上!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新学期在即,连日来,烟台高新公安扎实开展校园安保工作,全方位织密安全防护网,为师生平安保驾护航。隐患排查“零盲区”开学前,各派出所扎实推进校园内部隐患排查,围绕安全管理制度、一键报...

湖北省公安县孟家溪市场监管所开展秋季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每日新闻网讯(桑甜)为守护师生饮食安全,筑牢校园健康屏障,公安县孟家溪市场监管所积极响应,推进秋季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为师生营造安心、健康的饮食环境。行动启动后,该所对辖区内的一所初级中学、两所小学、三所幼儿园食品...

湖北荆州:开展2025年秋季开学校园 食品安全督查工作

每日新闻网本网讯:记者刘正,通讯员:李明湘、钟磬)蝉鸣渐歇,暑退秋来,2025年秋季新学期如约而至。为切实守护广大师生饮食安全,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火墙”,8月底,市局食品安全分管领导带队赴荆州区、沙市区、松滋市开展开学...

2023
05/25
17:03
浏览量: 230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