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仪式感”打造厦大学生的“独家记忆”

“仪式感”打造厦大学生的“独家记忆”

来源:中青网 | 时间:2023-08-22 13:17:32 | 点击:5046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许子威 通讯员 谢晨馨

  “从未想过我的信会被编进书里,这太意外了!”得知征文入选《厦大,我想对你说——101位新生的青春告白》时,厦门大学医学院本科生连知遇开心不已。去年入学前的暑假,他参加了学校的征文活动,将自己与厦门大学的渊源,对厦门大学创办人陈嘉庚先生的敬仰一一写进了信中。

  今年年初,厦门大学将征集到的新生来信加以遴选整理、汇编成册,赠予入选的101位学生留作纪念。连知遇记得,去年开学典礼,他站在学校上弦场主席台上,作为新生代表发言时,内心也是这般澎湃。“不管是开学典礼,还是这本厚重的汇编,都能感受到满满的仪式感。”

  一次征文活动、一本汇编书册、一场开学典礼,为何能在青年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在厦门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许美霞看来,也许答案就藏在学校举办的每一场具有“仪式感”的典礼中。

  “党史故事汇”展演、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成长感悟分享会、《哥德巴赫猜想》《遥望海天月》《长汀往事》等校史剧演出……大到校庆节日、毕业典礼、开学典礼,小到日常的升旗仪式、表彰仪式,“这是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的最佳方式,通过举办各式各样的典礼活动,学校就可以因时、借事、顺势开展思政教育,进而引导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022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要“扎实开展日常思政教育活动”。该方案要求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在开学、毕业典礼等重要场合,讲授“思政大课”;学校要以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组织专题“思政大课”。

  “大学典礼是‘大思政课’的重要形式之一,更是实现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重要途径。”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徐进功举例说,厦门大学的毕业典礼融入了校长讲最后一堂“思政课”、教师代表毕业赠言、齐唱校歌、赠予由学生自行设计的毕业纪念礼物等活动内容,“经过师生们精心组织和设计的大学典礼活动可以发挥其养德、增智、健体、育美、促劳的综合育人价值,已经成为厦门大学课堂外的另一特色育人场域”。

      一场又一场典礼都将成为学生心中的“人生一课”

  “在厦门大学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陪母校度过建校百年的光荣时刻、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成了我们的独家记忆。”去年6月,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毕业生刘雯雯作为学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分享了她从“怀疑自我”到“坚定前行”的成长故事。

  刚进入厦门大学时,刘雯雯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她会为实验数据丢失、期末作业被否定而苦恼焦虑;也会因为实验进展不顺利,不得不整夜孤守在电脑前……“有时觉得生活总是充满痛苦和焦虑,我想做得更好,可是到底该怎么做呢?”

  2019年暑假,刘雯雯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宁夏隆德社会实践活动。那时,她想象中的宁夏乡村是黄土路、土坯房。真正到达宁夏后,每个人都被乡村振兴带来的新时代农村风貌所吸引——村村通路、户户通网,硬件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实践期间,他们还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搭建起了电商平台,拓宽了村民的“致富路”。

  刘雯雯记得,在学校组织观看“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集体活动中,当同学们听到——“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开始鼓掌欢呼。

  今年的毕业典礼上,厦门大学延续了往年的一个特殊环节,全体毕业生起立,在《感恩的心》的歌声中,向教师代表、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人员代表,以及在线上、线下观看典礼的家长们鞠躬致谢。

  “这场毕业典礼是属于我、家人以及学校共同的庆祝仪式。”在那场典礼上,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博士生赵蚰竹分享了她在无声世界里的成长故事。从4岁起,赵蚰竹就被确诊患有先天性神经耳聋,她记得,妈妈会用很夸张的口型亲自做示范,以便告诉她每一个音节该怎么发出正确的声音。就这样,十遍、百遍、千遍地练习,赵蚰竹从小学到大学都是通过读唇语判断老师所讲的课堂内容,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直至攻读完博士学位。

  赵蚰竹说:“一开始,我觉得毕业典礼就是以毕业生自己为中心,直到我转过身看到后面的家长、老师和学校工作人员,才意识到,原来在我们的身后还有这么多默默支持着大家前行的人。”

  “每一个颇具仪式感的瞬间,背后都饱含着一份特别的意义。”在许美霞看来,一场场看似简单的仪式,想要传递给学生们的情感和哲理却很多,“细细品味,一场又一场典礼都将成为学生心中的‘人生一课’”。

      “熏陶、反哺、传承”

  “毕业之后能够作为校友代表重返母校、走上演讲台,我深深感到学校对每一位学子成长和发展的期待与重视。”2021年,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毕业生魏娜娜作为毕业生代表分享了自己选择扎根西部、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选调生的故事。

  为激励青年大学生到基层一线锻炼成长、磨砺意志,每年厦门大学都要为即将前往西部、基层等地就业的毕业生举办一次出征仪式。对魏娜娜来说,这次回校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也是为了圆当年的一个梦。

  魏娜娜一直记得,刚步入大学校园不久,恰逢厦门大学95周年校庆,自己便报名参加了校庆筹备工作的志愿者。当看到成千上万名校友在4月6日这一天专程从五湖四海奔赴而来,听到优秀校友在演讲台上分享各自的成长故事,“那一刻,每一名厦大人都深感学校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之强大”。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为这样闪闪发光、优秀的校友,为学校贡献力量。”魏娜娜默默许下心愿。

  “仪式感”为何在厦门大学如此重要?100余年前的1921年5月9日,爱国华侨陈嘉庚带领着厦门大学师生冒雨乘船从集美学校来到演武场,为厦门大学首批校舍群贤楼群奠基。这一天也是袁世凯接受丧权辱国“二十一条”的“国耻日”,陈嘉庚选定在这一天为校舍奠基日,就是希望以此告诫厦门大学学子“勿忘国耻,发奋为国”。

  如今,奠基石下,仍然埋着陈嘉庚筹办厦门大学时慷慨激昂的演讲词:“余以办教育为职志,聊尽国民一分子之义务……教育乃立国之本,兴学是国民天职,不为教育奋斗乃非我国民也。”

  自那时起,“仪式感”便在厦门大学深深扎了根。100多年后,校史馆、嘉庚铜像、奠基石,都成了学校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开学季,新生都要观瞻嘉庚铜像、奠基石,在校史馆聆听建校事迹,了解发展历程,感受一代代青年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深沉的爱国情怀。

  历经百余年,一场又一场典礼活动在青年学生心中到底留下了什么?魏娜娜给出了她的答案:熏陶、反哺、传承。

  “想要有所作为,就要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魏娜娜在学校出征仪式上深有感触的一点,也是她在毕业后毅然选择扎根西部的重要原因。如今,她从当年的一名观众变成了站在演讲台上的“主角”,也将典礼中的所感所获传递给新一代的观众们。

  “一幕幕特别的场景,一次次朋辈力量的指引,更容易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大学生活能改变我们对社会、世界和未来的感知。在这一时期,我收获最多的是像拨开迷雾一样去探索世界,拥有了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对于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本科生王雨晴来说,校园里的每一座建筑都颇具意义,她喜欢制造自己的专属“仪式感”。

  王雨晴经常会在厦门大学校园里漫步,探寻校园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每每这时,她总会想起在书中读过的一段文字:“时至今日,厦门大学各个校区的校园风貌,依然骄傲地诉说着陈嘉庚的校园规划理念,留存着百年前庄敬自强的风骨。”

  面对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如何让“仪式感”真正实现思政育人的功能?前段时间,厦门大学新生收到了一封特别的录取通知书——印有数十颗镂空的星星,它们象征着厦门大学“爱国、革命、自强、科学”优良校风的代表人物,一并寄去的还有陈嘉庚所写的《南侨回忆录》。

  在徐进功看来,这是厦门大学办学基因的延续与传承,也是学校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开拓。“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希望校园典礼活动能够融合多种元素、交融多种形式,将时代主题和传承大学精神相结合。”

  把“闽宁协作援宁群体”之一的研究生支教团出征仪式搬到“嘉庚号”科考船上,让援宁梦想从海上扬帆起航;书记校长为研究生上“开学第一课”,加入学术诚信、科研作风、婚恋观等内容……

  “典礼给予青年学生的,从来不只是形式上的参与感,更是精神上的鼓舞力量。”让许美霞感到欣喜的是,像魏娜娜一样,在典礼活动上获得蜕变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学生们从台下走到台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校园典礼的参与者、设计者、分享者,成为演讲台上的主角。一幕幕特别的场景,一次次朋辈力量的指引,更容易在大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典礼记忆。”

责任编辑:李华锡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全环境立德树人】全国中小学生美育教育联盟烟台工作委员会在烟台高新区成立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刘丽宁)五月的烟台,海风送爽,美育之花绚烂绽放。5月16日上午,“全国中小学生美育教育联盟烟台工作委员会”成立仪式在烟台高新区益文小学隆重举行。教育主管部门代表、联盟机构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及...

茶席雅聚 共品清欢——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滨河社区开展银龄大学茶艺课程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孙莹)茶,是中华文化的千年瑰宝,承载着礼仪、养生与哲思。近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滨河社区银龄大学开展了“茶席雅聚,共品清欢”茶艺课程,吸引了众多老年朋友参与。大家在袅袅茶香中,以茶会友,品味...

一个人的缺考 一座城的温度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刘丹)5月18日上午,姜昭鹏走进只有他一个人的高考考场,顺利完成补考。出考场后,他说自己考得还可以,“这次考试最重要的意义不是分数,而是我带着更多人的期待进入了考场。我会将这份爱护继续传承下...

与风沙赛跑,抢救千年土遗址

2025年3月,崔凯团队成员在陕西定边砖井堡调查风雪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受访者供图风有形状。在西北荒原上,土遗址受狂风、沙尘暴无数次撞击,风沙合谋把它们悄然蚕食出底部空腔,最后失去支撑,便轰然倾塌成历史的残章;在东部海隅,...

AI赋能传统节日文化,"中华节令精灵"亮相文博会_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在线记者 赵晓阳)5月22日,第21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在充满科技感的13号馆深圳主展馆与9号馆福田数字创意馆内,由深圳市华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上海绒...

在山东大汶口探寻文明曙光

    这是5月20日在大汶口遗址博物馆拍摄的刻花陶罐。  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南路大汶河两岸,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  近年来,当地对遗址周边350万平方米区域开展勘探,新发现6.9万和3.2万平方米遗址各一...

古都洛阳引八方游客

4月10日,游客在龙门石窟游玩。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与消费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4月25日,游客在应天门遗址博物...

提升讲解素养 让文物故事“声”入人心

【专家学思】博物馆讲解是一种在博物馆环境下发生的教育性活动,是博物馆展陈信息拥有者向信息匮乏并渴望获得信息的观众的传达信息的过程。原则上讲,只要拥有博物馆展陈信息,并且具备语言传播能力,就可以进行这样的活动。讲解制度不仅...

北京:古籍修复“绽放”在青春指尖_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杨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近日,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5所高校的50名大学生走进中国书店,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修复技艺,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与手工技艺的魅力...

国宝回家 完璧有时(感知文化里的中国)

上图:《攻守占》残片。国家文物局供图下图:5月18日,装有子弹库帛书的文物包装箱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开启。本报记者 朱笑熺摄核心阅读当地时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接收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

2023
08/22
13:17
浏览量: 504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剑阁县鼓楼幼儿园举行2023年秋季 开学典礼

剑阁县鼓楼幼儿园举行2023年秋季 开学典礼

风雨兼程    春华秋实 湖南省衡南四中举行校友助教助学暨建校60周年庆典

风雨兼程 春华秋实 湖南省衡南四中举行校友助教助学暨建校60周年庆典

中国孔子鸟化石震惊世界

中国孔子鸟化石震惊世界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