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就案说法 > 停车收费高 不让进车库 维修续保难 为何买了新能源车却处处受限?

停车收费高 不让进车库 维修续保难 为何买了新能源车却处处受限?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1-29 15:03:02 | 点击:280

“自从其他地方发生电车在地下车库自燃事件后,我们小区就不让新能源车进入了。”广东徐女士近日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其所在小区为封闭式管理小区,之前新能源车一直可以正常出入小区,可今年6月物业公司却突然发通知称,为了安全考虑,不让新能源车进入小区。

多次与物业公司沟通无果,徐女士生气又无奈。直到现在,她及小区其他新能源车主只能将车停在小区附近的停车场,不仅需要额外支付较高的停车费,而且从停车场走回家还得十多分钟。“本来买房的时候附带的固定停车位成了摆设,这种‘一刀切’的管理对我们新能源车主来说太不公平了。”

徐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记者近日调查采访发现,多地小区、酒店、商场等都有过禁止新能源汽车进入停车场的规定,让新能源车主大呼“不公平”“被差别对待”。此外,还有不少新能源车主反映新能源汽车在停车充电、维修保障以及保险续保等方面的平等权益都未能得到充分保障。

新能源车主的相关权益为什么受到忽视?该如何保障其合法权益?

新能源车不让入库

充电遭遇价格刺客

北京的新能源车主张先生今年年初自驾去海南三亚旅游,一路上充电问题让他头疼不已。

“因为我的车续航只有400多公里,所以每天至少要充电一次,可是好多时候都会碰到不让进车库的情况。尤其是住酒店的时候,许多酒店只有地下停车场,大多都没有充电桩,有的还不让新能源车进,只能把车开到附近的地面停车场充电,很不方便。”张先生无奈道。

广东某酒店出于对新能源汽车停放安全性的考虑,设置了地上专用宽体车位,禁止新能源车在地下车库停放。来自广东的袁先生告诉记者:“如果出于安全考虑并为新能源车主设置了专门的停车位,我完全理解,但问题是地面新能源宽体车位本就不多,还被不少燃油车占用了,导致许多新能源车主无处停车,只能寻找其他露天停车场,很不方便。”

袁先生认为,应增加新能源车专用车位数量,并管控燃油车占用专用车位的问题。

天津市民李先生因驾驶新能源车,不仅被禁止驶入酒店停车场,还遭遇了“充电刺客”。

前不久,李先生开着新买的新能源车去山西游玩,中途在一酒店落脚时,被告知酒店地下停车场禁止新能源车驶入,于是他只好将车停在酒店附近的一个收费停车场,找了个充电桩给车充上电后就回了酒店。没想到,第二天他取车时,发现车位上的地锁已经抬起将车辆锁住,扫码显示要支付一笔400多元的“占位费”才能离开。

李先生询问停车场,工作人员表示充电桩收费问题不归他们管;他又咨询充电桩所属公司客服,得知充满电后没有按时间内驶离车位会被收占位费,超时1分钟收费1元。而相关告示贴在充电桩旁边的一面墙上,李先生停车时因灯光昏暗等原因,根本没有注意到。

“以前开的燃油车,住酒店都是免费停车。刚换了新能源车,酒店不让停车已经很心烦了,没想到还有更‘坑’的。可气的是,有燃油车就停在充电车位上,但因为不用充电,也不用付相关费用。”经此一事,李先生再停车时都会仔细环顾四周查看有无占位费标识。碰到有标识的,他根本不敢离车太远,生怕超时被收高额费用。

在李先生看来,充电桩收取占位费美其名曰是为了防止充电桩占用问题,但燃油车却可以随意占位,收费标准也不合理不透明。“这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对新能源车主权益的侵害。”

近日,有上海新能源车主网上留言问政:“占位费是否公平合理,到底是谁在收,有没有收费标准呢?”上海市交通委随后对此回复称,本市对收取“充电占位费”的企业要求:一是提前公示。在充电桩现场和充电软件公示“充电占位费”的收费标准和收费规则;二是及时提醒。在充电完成后提醒车辆驶离,并给予一定的驶离时间。在做到上述工作的前提下,企业为了更好开展经营,收取超时产生的“充电占位费”是合理的。

上海诚康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大成认为,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大容量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过热、起火甚至爆炸等问题。极端天气特别是雨季和高温夏季更易发生。“出于安全考虑对新能源汽车给予更多关注可以理解,但不能‘一刀切’地作出限制规定。”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叶刚认为,禁止新能源车辆进入小区或地库以及限制车主购买车位的做法,是对新能源车主合法权益的不当限制,且缺乏法律依据。如果物业公司拒绝新能源车辆进入小区或地库,这不仅违反了物业服务合同,还可能侵犯业主对自己车位或车库的使用权,构成侵权行为。如果建设单位禁止新能源车主购买车位,尽管建设单位有权自主决定车位的销售,但根据民法典第276条的规定,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应首先满足业主的需求,这自然包括新能源车主。因此,建设单位的此类行为同样违反了法律规定。

专家还提到,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对充电桩超时收取占位费制定明确标准,该费用的收取主要由运营方自己决定,由此出现了“每超时1分钟收费1元”“上不封顶”等为人诟病的情况。有些充电桩并未对超时收取占位费的通知张贴在醒目位置,涉嫌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质保条款模糊多变

维修成本高效果差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品牌都声称为客户提供“三电终身质保”(三电指电动机、电池和电控系统)。

陕西西安马女士去年购买了某品牌新能源车,厂商承诺了三电系统的终身质保。然而,这项质保服务附带了一系列限制条件,包括必须是首任车主、车辆未因事故损伤、按规定保养、使用原厂部件等。

马女士在实际体验过程中发现,质保政策的条款模糊不清,尤其是关于电池健康度的标准,客服声称目前政策为电池健康度低于75%需要更换,但政策仍在不断变化中。

“有的客服说电池健康度低于80%就建议维修更换。”马女士说,电池维修费和更换费都很高昂,但是对于多久或者多少里程可能会导致电池损耗,相关条款都没说,客服也一问三不知。

记者调查发现,相比燃油车主,新能源车主在维修难和维修费用高的问题上面临着双重挑战。

江苏陆女士5年前购置的新能源车在今年出现了电池故障,导致车辆无法启动。尽管她在售后服务店更换了电池,但新电池的电量仍然很低。当她再次将车辆送修时,检测结果显示电池最大储电量为64.8度,远低于原本配置的83度。售后服务店以电池健康度未低于75%的更换标准为由,拒绝了她的再次更换请求。

“更换新电池的价格近10万元,结果售后水平不尽如人意。如果买一辆车只能开几年,那对于新能源车主来说也太不公平了吧。”陆女士说,“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检测与维修应当有明确的流程和要求,以确保电池性能的准确评估,目前这种‘一刀切’且标准模糊的情况与厂家声称的终身质保显然背道而驰。”

新能源车主翟女士今年对车辆进行了两次维修,她告诉记者,最难的就是寻找合适的配件。配件难寻不仅延长了车辆的维修时间,也增加了车主寻找替代方案的难度,有时甚至不得不选择非官方渠道的配件,这无疑增加了维修的风险和成本。

“新能源汽车技术迭代快,新车型的配件往往需要特定的设计和制造工艺,这导致配件生产和供应链的响应速度跟不上市场需求。并且,一些新车型的配件可能涉及专利技术,只有特定的供应商能够生产,这也限制了配件的可获得性。”翟女士说。

张大成认为,新能源汽车维修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在于,专业的维修服务供不应求。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更像是一部智能终端,这就需要维修师既要懂车也要熟悉“电”。仅从入职门槛来看,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不仅要有汽车维修工证、电工证,还要掌握新能源汽车维修的原理和知识。那么,高昂的维修费用不仅包括配件成本,还涉及人工费用和专业设备的使用费用。

“应完善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网络、加强人员培训、公开维修技术信息、加快标准体系建设,提升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水平,以降低维修成本。”张大成建议。

投保续保难保费贵

车主权益亟待维护

采访中,许多新能源车主表示,新能源车在投保时遇到阻碍:保险价格一时一变,甚至有些保险公司不愿给新能源车辆上车损险。

“目前新能源车不仅续保难,连保费都比普通油车高好多。”几年前,周女士花费19万元买了一辆新能源车,每年的保险费用近6000元,与她朋友开的价格高几倍的燃油车保险费用相差无几。她告诉记者,不仅保险价格比燃油车高,还不断上涨。周女士向保险客服咨询得知,如果车辆出险一次,保费将会大幅上涨;出险两次,保费可能会增加至上万元;而如果出险3次及以上,保险公司可能会直接拒绝续保。

陕西史女士在2022年购买了某品牌新能源车作为私人使用的非运营车辆,两年来她遵守交通规则,没有违章记录,也没有出过险。然而,当她在今年11月车险到期需要续保时,却遭遇了两个保险公司的拒保。保险公司给出的理由是史女士购买的车型大多为网约车车型,因此难以续保,这个理由让史女士难以理解。

在王叶刚看来,新能源汽车保险的价格较高可能是保险行业的一个普遍现象,其产生原因具有多样性,保险公司可能是综合考虑了新能源汽车发生事故的概率、造成损害的严重性等程度,确定了较高的保险费。但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情况来看,其发生事故的概率、事故的严重性等方面,并不当然比传统的燃油车高,因此,对新能源汽车设置较高的保险费,并不合理。保费大幅增长的现象也不合理,新能源汽车的车损与燃油车相比,并不当然更为严重,没有必要进行区分对待。

受访专家指出,从上述新能源车主反映的停车难、充电难、维修难、投保难等重重困难来看,新能源车主的平等权益保障是一个多维度的议题,涉及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保险制度和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

张大成认为,为了全面保障车主权益,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政府需要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的质量监管,特别是对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的监督,确保产品安全可靠,并对违规行为实施严厉的惩罚措施,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其次,保险公司应开发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保险产品,包括主险和附加险,以覆盖新能源汽车特有的风险点,例如自用充电桩的损失保险。第三,扩大新能源汽车“三包”政策的覆盖范围,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服务提供者的责任与义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例如对于非人为因素导致的三电系统故障提供免费维修或更换服务。第四,通过多渠道普及新能源汽车知识,增强消费者的权益保障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后,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性能,降低使用成本,解决消费者关心的实际问题,如续航里程不足和充电不便等。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索维华认为,保障新能源车主平等权益,国家层面应平衡车企与车主的利益,通过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同时,确保车主得到合理的让利,以维持消费者的积极性和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社会舆论应正面引导,通过官方和自媒体平台及时澄清新能源汽车事故真相,促进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理性认识,减少不必要的担忧。(记者 韩丹东)

责任编辑:张亦弛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微信聊天记录能当作劳动合同吗?

本报讯 (记者 王琳熠 通讯员 张景华)只有微信聊天记录,没有线下签订纸质合同,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就是否已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产生争议。日前,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劳动争议案,法院认为聊天记录中双方达成合意的内容包含了...

《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 律师学者解读:将激发民营经济新活力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21日电(记者 杨逸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昨起正式实施,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不仅首次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其中,更以立法形式确立了...

“游客流量”如何变成“反诈力量”

□ 平安特稿□ 本报记者 张晨从公安局局长谈反诈到青年宣讲团开展特色宣传,从非遗赋能到智慧校园建设,各地公安机关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抓手,持续深化反诈治理体系创新,一场全民参与的反诈系统工程为人民群...

法治守护“春天的事业”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5月16日在京召开的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表彰了200名“全国自强模范”、200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近年来,在全社会的理解、尊重、关...

令消费者担心的预制菜,出路何在

□ 本报记者 付萌□ 本报见习记者 刘思源随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即拆即食、省时省力的预制菜正大跨步迈向我们的生活,频繁出现在各个饮食场景,对于餐厅、外卖商家而言,使用预制菜能帮助其降本增效,让生意得以延续。然而,学生家长...

多部门联合印发意见 建立健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机制_

人民网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宋子节、温璐)近日,民政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中国老龄协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针对当前老...

标注“官方”的“假官号”为何屡禁不绝?

□ 本报记者 张守坤短视频平台上,“××文旅推荐”“邮政官方直播间”等账号层出不穷,简介标注“官方”、头像使用机构LOGO,主页却充斥带货链接与问题商品。近年来,仿冒官媒及政府机构账号的“李鬼”乱象愈演愈烈——从虚构“文...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深刻内涵和实施重点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郭春丽2025年05月22日05:4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小字号  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手机被实时监控?关机也能窃听!还有这些日常用品都可能是窃密工具

近年来,随着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广泛开展,大家反间谍、防窃密意识普遍提升。但在一些生活、学习、工作场景中,一些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如不注意防范,就有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机关披露,日前,我国某重点单位人员举报反映,在该单...

一个差评需几十个好评填补,如何才能跳出“好评内卷”?

好评机制直接关联订单分配等关键权益,有利于优化服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个差评需几十个好评填补,如何才能跳出“好评内卷”?专家表示:应从优化平台规则等方面入手,让好评回归评价体系本身阅读提示在平台成为服务行业主要载体的...

2024
11/29
15:03
浏览量: 28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试问山西朔州有关部门:伪造印章 究竟算不算犯罪?

试问山西朔州有关部门:伪造印章 究竟算不算犯罪?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