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就案说法 > 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释治理预付式消费乱象 全链条围堵“职业闭店人”

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释治理预付式消费乱象 全链条围堵“职业闭店人”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3-15 11:54:44 | 点击:164

吴女士近来遇到了烦心事,她在北京市通州区某早教机构为孩子先后购买了价值1万多元的早教课程和价值3000元的半日托育服务,服务还没结束,商家就“跑路”了。

近年来,健身房、美容美发店、教育培训机构等预付式消费领域纠纷频现,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最高人民法院3月14日发布《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直指“职业闭店人”乱象,破解预付式消费领域维权难。

2024年4月,早教公司工作人员通过微信群告知吴女士等家长,机构暂停运营。更可气的是,直到暂停运营前,该机构仍通过员工微信群发布促销信息,鼓励家长充值续费,吴女士第二次缴费就在闭店前两周。此后,吴女士多次联系退费未果。她后来才知道,该早教公司经营早已出现问题。

该早教公司股东、实际经营人孙某夫妇在闭店通知发布的前三天,将其持有的公司全部股权以“零对价”转让给孙某父母,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孙某父亲。

多次沟通无果后,吴女士将该早教公司、原股东孙某夫妇及现股东孙某的父母告上法庭,要求其就未消费款项及资金占用损失承担责任。

通州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原股东孙某夫妇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通过恶意转移控制权、财产混同、闭店前“割韭菜”式促销等手段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法院依法判令原股东对未消费款项承担连带责任,现股东(孙某父母)因未实缴出资且虚假公示出资信息,需在未出资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据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陈宜芳介绍,《解释》共27条,就适用范围、预付款的返还和赔偿责任、“卷款跑路”的责任等问题作出规定。

针对消费者关心的“卷款跑路”情形,《解释》明确予以规制,经营者收取预付款后终止营业,既不按照约定兑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又恶意逃避消费者申请退款,构成欺诈的,应当依法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涉嫌刑事犯罪的,应将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惯用“换马甲”手段逃避追责的“职业闭店人”,《解释》规定,经营者允许他人使用其营业执照,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使用其名义与消费者订立预付式消费合同的,消费者有权依法向其追责。

针对“退卡难”问题,《解释》规定,经营者“迁店”给消费者接受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明显不便、未经消费者同意将合同义务转让给第三人、出售不限消费次数的计时卡却不能正常提供服务等情况下,消费者有权解除合同。

为解决“举证难”问题,《解释》明确经营者提交其控制证据的责任。陈宜芳介绍,预付式消费合同文本或者记录消费内容、次数、金额及预付款余额等信息的证据通常由经营者控制。《解释》规定,如果经营者控制上述证据却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交,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主张认定争议事实。

针对预付式消费乱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呼吁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主管部门应要求企业公示经营风险;登记机关应严格审查企业清算材料真实性,对“职业闭店人”关联公司增设黑名单机制;司法机关应对虚假清算、诈骗等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同时通过典型案例发布强化司法震慑。

目前全国已采取多项监管措施,从立法、资金监管、信用约束等多方面构建治理体系。如北京、甘肃等地建立了预付式消费监管服务平台,整合多部门职责,实现发卡备案、资金流向等全链条监管。2月10日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的《公司登记管理实施办法》正式施行,规定对恶意变更法定代表人、转移资产以逃避债务的企业,可撤销其登记或备案,并对相关责任人实施3年内禁入市场的限制。

“唯有通过跨市场、跨部门、跨地域协同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与执法联动,才能根治‘职业闭店’乱象。”刘俊海说。

《解释》将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

本报北京3月14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刘胤衡 记者 刘言 黄冲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法治守护“春天的事业”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5月16日在京召开的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表彰了200名“全国自强模范”、200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近年来,在全社会的理解、尊重、关...

令消费者担心的预制菜,出路何在

□ 本报记者 付萌□ 本报见习记者 刘思源随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即拆即食、省时省力的预制菜正大跨步迈向我们的生活,频繁出现在各个饮食场景,对于餐厅、外卖商家而言,使用预制菜能帮助其降本增效,让生意得以延续。然而,学生家长...

多部门联合印发意见 建立健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机制_

人民网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宋子节、温璐)近日,民政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中国老龄协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针对当前老...

标注“官方”的“假官号”为何屡禁不绝?

□ 本报记者 张守坤短视频平台上,“××文旅推荐”“邮政官方直播间”等账号层出不穷,简介标注“官方”、头像使用机构LOGO,主页却充斥带货链接与问题商品。近年来,仿冒官媒及政府机构账号的“李鬼”乱象愈演愈烈——从虚构“文...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深刻内涵和实施重点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郭春丽2025年05月22日05:4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小字号  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手机被实时监控?关机也能窃听!还有这些日常用品都可能是窃密工具

近年来,随着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广泛开展,大家反间谍、防窃密意识普遍提升。但在一些生活、学习、工作场景中,一些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如不注意防范,就有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机关披露,日前,我国某重点单位人员举报反映,在该单...

一个差评需几十个好评填补,如何才能跳出“好评内卷”?

好评机制直接关联订单分配等关键权益,有利于优化服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个差评需几十个好评填补,如何才能跳出“好评内卷”?专家表示:应从优化平台规则等方面入手,让好评回归评价体系本身阅读提示在平台成为服务行业主要载体的...

山西“订婚强奸案”入选最高法案例库,有何意义?

5月14日,记者获悉,此前备受关注的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图片该案例库系最高人民法院于2023年7月启动建设,2024年2月,案例库正式上线并面向社会开放。案例库收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和经最高人...

北京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2024年公诉412人

本报北京5月15日电(实习生 杨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今天发布《北京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376人,提起公诉41...

厦大研究生“免试入学”?别被招生谣言骗了

最近,网上传出厦门大学研究生招生“免试入学”等信息,引起舆论场上的关注。5月11日,厦门大学招生与考试办公室发布关于研究生招生的声明称,该校未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开展招生工作,并请考生切勿轻信所谓“免联考项目”“免试入...

2025
03/15
11:54
浏览量: 16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试问山西朔州有关部门:伪造印章 究竟算不算犯罪?

试问山西朔州有关部门:伪造印章 究竟算不算犯罪?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