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就案说法 > 持续深化整治 守好天下粮仓

持续深化整治 守好天下粮仓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04-25 08:21:20 | 点击:802

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端牢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要种好粮、收好粮,也要储好粮、管好粮。

自2021年8月起开展的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是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部署的重要政治任务。今年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印发《关于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意见》、公开集中通报该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近期又专门召开部分省区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对深化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动,表明锚定彻底惩治系统性腐败目标任务不放松、不歇脚、再加力,深挖彻查、深入治理,实现震慑常在、制度长效、监督常态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国家粮库决不能任由“粮耗子”折腾糟蹋。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会同发改、财政、国资、市场监管、粮食等部门,紧盯政策性粮食收储、销售、轮换及监管等重点环节,通过自查自纠、查办案件、巡视巡察,严肃查处了“靠粮吃粮”、内外勾结、“国皮民骨”、监管缺失缺位、执法不严等一批违纪违法行为,有效揭示了粮食购销领域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推动完善了一批监管制度,基本从面上刹住了该领域的歪风邪气。专项整治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形成“惩”的震慑、严的氛围。

但从分析查处的问题和发现的有关情况来看,当前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存量尚未见底、增量还在发生,“靠粮吃粮”易发多发,“一把手”腐败以及窝案串案影响恶劣,“影子股东”、关联交易等新型涉粮腐败问题隐蔽性强,一些风险隐患尚未排除,该领域系统施治、实现根治任重道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惩治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督促相关党组织牢牢扛起政治责任,狠下功夫、不懈努力,持续深化治理、“精耕细作”,切实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持续加大办案力度,确保“惩”的后墙不倒。办案是最有力、最深入的监督,是专项整治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要继续拿出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和精神,对涉粮问题线索开展清底式“回头看”,对“硕鼠”“蠹虫”应查尽查、一查到底。严肃查办各级“一把手”和关键岗位人员案件以及窝案串案,开展“穿透式”核查,对案情重大复杂、下级难以查透查实的问题线索或案件,进行提级办理、直查直办。用好纪审联动、巡审协同等方式方法,贯通发挥监督合力,集中力量打好“歼灭战”。坚决惩治“影子股东”“影子公司”以及关联交易、期权腐败等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盯住盯牢重点环节,严肃查处“以陈顶新”“先收后转”、空进空出、压级压价、吃拿卡要,以及敷衍塞责、玩忽职守,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案件通报机制,选取典型案例,适时公开通报,发挥好警示、震慑、教育作用。

持续推动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溯源解决问题。不少案例表明,涉粮领域腐败问题的发生,有违纪违法人员腐化堕落、监管人员失职失责的原因,也有管理体制机制的问题。这一领域相对封闭、专业性强,容易形成“小圈子”“抱团贪腐”,历史遗留问题多,内控机制匮乏、制度建设滞后、监管力量不足等。在专项整治的实践探索中,有些省份积极推动粮食储备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国有涉粮企业政策性和经营性职能剥离,“储备与经营分开”,有些地方推动加快智慧粮库建设,推进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建设,向数字化监管、技防技控转变提升,有些地方加强了监管力量,改革监管方式,稳妥解决改革中的困难和问题,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值得总结和借鉴、推广。要进一步用好用足办案成果,深入分析研究个案背后的深层次共性原因,站在“点”上看“面”、看系统,提出更有针对性的纪检监察建议,督促协调相关部门,堵塞漏洞、补齐短板,构建制度性、长远性、根本性的监督治理体系,彻底根治问题、有效防范风险。

持续压实各方责任,保障粮食安全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督促党委政府担起主体责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督促发改、粮食和储备、财政等部门落实行业监管责任,与公安、司法机关实行协调联动,开展联合执法、共享信息,盯住有关部门和国有粮企“关键少数”,盯紧基层粮库,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各负其责、履职尽责。围绕粮食购销领域责任、作风、腐败问题,实现常态化监管监督,推动系统治理、长效治理取得新成效。持续净化修复粮食购销领域政治生态,合力打造风清气正、粮丰仓满的良好发展环境。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聂新鑫)

(责编:彭静、王潇潇)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法治守护“春天的事业”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5月16日在京召开的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表彰了200名“全国自强模范”、200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近年来,在全社会的理解、尊重、关...

令消费者担心的预制菜,出路何在

□ 本报记者 付萌□ 本报见习记者 刘思源随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即拆即食、省时省力的预制菜正大跨步迈向我们的生活,频繁出现在各个饮食场景,对于餐厅、外卖商家而言,使用预制菜能帮助其降本增效,让生意得以延续。然而,学生家长...

多部门联合印发意见 建立健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机制_

人民网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宋子节、温璐)近日,民政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中国老龄协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针对当前老...

标注“官方”的“假官号”为何屡禁不绝?

□ 本报记者 张守坤短视频平台上,“××文旅推荐”“邮政官方直播间”等账号层出不穷,简介标注“官方”、头像使用机构LOGO,主页却充斥带货链接与问题商品。近年来,仿冒官媒及政府机构账号的“李鬼”乱象愈演愈烈——从虚构“文...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深刻内涵和实施重点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郭春丽2025年05月22日05:4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小字号  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手机被实时监控?关机也能窃听!还有这些日常用品都可能是窃密工具

近年来,随着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广泛开展,大家反间谍、防窃密意识普遍提升。但在一些生活、学习、工作场景中,一些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如不注意防范,就有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机关披露,日前,我国某重点单位人员举报反映,在该单...

一个差评需几十个好评填补,如何才能跳出“好评内卷”?

好评机制直接关联订单分配等关键权益,有利于优化服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个差评需几十个好评填补,如何才能跳出“好评内卷”?专家表示:应从优化平台规则等方面入手,让好评回归评价体系本身阅读提示在平台成为服务行业主要载体的...

山西“订婚强奸案”入选最高法案例库,有何意义?

5月14日,记者获悉,此前备受关注的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图片该案例库系最高人民法院于2023年7月启动建设,2024年2月,案例库正式上线并面向社会开放。案例库收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和经最高人...

北京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2024年公诉412人

本报北京5月15日电(实习生 杨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今天发布《北京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376人,提起公诉41...

厦大研究生“免试入学”?别被招生谣言骗了

最近,网上传出厦门大学研究生招生“免试入学”等信息,引起舆论场上的关注。5月11日,厦门大学招生与考试办公室发布关于研究生招生的声明称,该校未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开展招生工作,并请考生切勿轻信所谓“免联考项目”“免试入...

2023
04/25
08:21
浏览量: 80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试问山西朔州有关部门:伪造印章 究竟算不算犯罪?

试问山西朔州有关部门:伪造印章 究竟算不算犯罪?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