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就案说法 > 公正与效率是永恒的工作主题——专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

公正与效率是永恒的工作主题——专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4-03-10 12:01:43 | 点击:9669

新华社记者高洁、马知遥、袁秋岳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在接受新华社客户端独家专访时表示,公正与效率是永恒的工作主题。围绕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和过去一年的工作,他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如我在诉”

“人民法院审判工作根本是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问:不难发现今年报告中有一个高频词贯穿始终——“人民”,还有一个新词——“能动司法”也多次出现。能不能请您从这“一高一新”中,解读一下过去一年来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

答:人民法院审判工作根本是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就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等要求。

司法审判去年受理的各类案件4500多万件,这么多案件怎样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需要我们在司法审判中运用好法律的自由裁量权,要以“如我在诉”的要求做好司法审判工作,法官要把老百姓的难事当自己的家事来办。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优质高效提出更高要求。人民法官不能简单地坐堂办案、就案办案,而要把法律的原则规定和形势任务、案件的具体情况、当事人双方特殊情形综合考虑,最终作出的裁判让双方都能够理解。我们是人口大国,但不能成为诉讼大国。

最近上线的人民法院案例库旨在推动解决案例指导不规范、不及时、不系统、不一致和难检索等问题。为确保正当防卫制度依法正确适用,人民法院案例库已收录相关参考案例近40件。能不能体现“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从这些案例里就能得到有效的参考。“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口号。这个工作开了头,我们会持续地把它做得更实、更深、更好。

法治不仅要治已病、抓末端,更要注重抓前端、治未病,这是法院提出“能动司法”的考虑。

——五个司法建议

“希望通过司法建议,促进纠纷源头治理,实现共赢”

问:今年的报告还提到五个司法建议,涵盖了商品房预售监管、信用卡监管、电影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保证保险纠纷诉源治理、超龄劳动者权益保护等五个不同领域的问题,提出司法建议的目标是不是希望从源头促进治理?

答:是的。比如涉及信用卡的案件数量居高不下,经过调研,最高人民法院发现,一些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平台不顾客户自身还款能力,为完成“业绩”考核一味诱导不适格客户盲目借贷、超前消费,甚至利用优势地位以默认勾选、强制勾选等方式,搭售客户非自主意愿的金融产品或服务,导致持卡人过度负债。除了适当性管理义务没有做到位,另一个催生债务违约的原因,则是信用卡业务合规经营意识不足。最高人民法院践行“能动司法”理念,结合实际情况向有关部门发出第二号司法建议,商业银行要审慎发放信用卡,通过与客户认真沟通,清楚客户办卡实际用途、还款能力和还款方式,守牢办理信用卡的关口。我们希望通过司法建议,促进纠纷源头治理,实现共赢。

——宽严相济

“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裁判是公正的,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问:报告中提到不少案例,有的案例重判,有的案例从宽甚至免于起诉,宽严相济的背后,法官应遵循的标准是什么?

答:所谓宽和严,我们觉得是两个标准。一个标准是法律规定,哪种行为要宽一些,哪种行为要严一些,根据事实,根据这个案件的后果。还有一个标准就是老百姓心中的标准。有的案子我们认为判罚适当,公布出去后舆论却认为太严了,或者太宽了。案件在司法处理的时候就不仅仅要依照法律的规定,也要考虑到社会的接受、老百姓的感受,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裁判是公正的,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公正与效率

“以审判工作的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问:在您的任期内,有没有给自己制定目标?

答: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党和人民群众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更高,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提出的要求更高,内涵更丰富。我们的要求是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把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落到实处,把我们的队伍建强,一起承担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给我们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审判工作的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我们去年特别提出要坚持法院审判工作的永恒主题——公正与效率。要把公正和效率紧紧地融合在一起,努力做到让公正不迟到,让老百姓能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公平正义。

  总策划:任卫东

总监制:徐壮志

出品:常爱玲 齐慧杰 周宁 令伟家

监制:陈知春

主创:高洁 马知遥 袁秋岳

编辑:李依伦 叶心可 陶虹 孙媛媛 屈萌 潘红宇 冯松龄

实习生:刘潇艳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 律师学者解读:将激发民营经济新活力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21日电(记者 杨逸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昨起正式实施,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不仅首次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其中,更以立法形式确立了...

“游客流量”如何变成“反诈力量”

□ 平安特稿□ 本报记者 张晨从公安局局长谈反诈到青年宣讲团开展特色宣传,从非遗赋能到智慧校园建设,各地公安机关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抓手,持续深化反诈治理体系创新,一场全民参与的反诈系统工程为人民群...

法治守护“春天的事业”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5月16日在京召开的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表彰了200名“全国自强模范”、200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近年来,在全社会的理解、尊重、关...

令消费者担心的预制菜,出路何在

□ 本报记者 付萌□ 本报见习记者 刘思源随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即拆即食、省时省力的预制菜正大跨步迈向我们的生活,频繁出现在各个饮食场景,对于餐厅、外卖商家而言,使用预制菜能帮助其降本增效,让生意得以延续。然而,学生家长...

多部门联合印发意见 建立健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机制_

人民网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宋子节、温璐)近日,民政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中国老龄协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针对当前老...

标注“官方”的“假官号”为何屡禁不绝?

□ 本报记者 张守坤短视频平台上,“××文旅推荐”“邮政官方直播间”等账号层出不穷,简介标注“官方”、头像使用机构LOGO,主页却充斥带货链接与问题商品。近年来,仿冒官媒及政府机构账号的“李鬼”乱象愈演愈烈——从虚构“文...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深刻内涵和实施重点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郭春丽2025年05月22日05:4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小字号  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手机被实时监控?关机也能窃听!还有这些日常用品都可能是窃密工具

近年来,随着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广泛开展,大家反间谍、防窃密意识普遍提升。但在一些生活、学习、工作场景中,一些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如不注意防范,就有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机关披露,日前,我国某重点单位人员举报反映,在该单...

一个差评需几十个好评填补,如何才能跳出“好评内卷”?

好评机制直接关联订单分配等关键权益,有利于优化服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个差评需几十个好评填补,如何才能跳出“好评内卷”?专家表示:应从优化平台规则等方面入手,让好评回归评价体系本身阅读提示在平台成为服务行业主要载体的...

山西“订婚强奸案”入选最高法案例库,有何意义?

5月14日,记者获悉,此前备受关注的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图片该案例库系最高人民法院于2023年7月启动建设,2024年2月,案例库正式上线并面向社会开放。案例库收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和经最高人...

2024
03/10
12:01
浏览量: 966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试问山西朔州有关部门:伪造印章 究竟算不算犯罪?

试问山西朔州有关部门:伪造印章 究竟算不算犯罪?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