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就案说法 > 从唐古拉山到拉萨,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巡护在青藏铁路沿线—— 坚守雪域高原 守护天路平安(一线调研)

从唐古拉山到拉萨,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巡护在青藏铁路沿线—— 坚守雪域高原 守护天路平安(一线调研)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03-21 12:58:58 | 点击:10013

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高原线路里程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自2006年7月1日全线建成通车以来,一代代铁路维护工人、护路员、武警官兵十余年如一日不间断地坚守在雪域高原。

近日,记者跟随天路守护者们一起巡线、执勤,记录他们战胜各种困难,守护旅客平安和铁路安全的故事。


  次仁欧珠在向列车敬礼。
  本报记者徐驭尧摄

  马祎俊(左二)在使用轨道检测车检查铁轨情况。
  本报记者徐驭尧摄

  列车在青藏高原行驶。
  本报记者徐驭尧摄

  “看,窗外有人在对着火车敬礼!”火车上,有游客兴奋地拿起手机拍照。镜头里,一名身姿挺拔的男子正在寒风中对着火车敬礼致意。

  在青藏铁路上,这是一道特殊的风景线。敬礼者中有铁路维护工人,有护路员,也有武警战士。每当火车穿越空旷寂寥的雪域高原,无论是伫立在冰天雪地中,还是正拿着各种维修设备前行,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向火车敬礼。

  青藏铁路呼啸千里,从唐古拉山开始进入西藏。从那曲市安多县雁石坪镇算起,全长638公里的西藏段铁路需要跨越海拔5072米的铁路最高点,其中12.12%的路程都是桥梁隧道。2023年,共有295.9万名旅客、729.7万吨货物往来于此——为了铁路安全,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守、巡护。他们深知,这条铁路对于高原的意义。

  铁路维护工人:海拔5000米争分夺秒

  唐古拉,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如今,火车能快速翻越这座高峰。

  这里是列车进藏第一站,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为保障铁路运行,有这样一群人坚守于此。

  清晨,是铁路维护窗口期。格尔木工务段唐古拉线路车间党支部书记马祎俊,像往常一样与工人们一起前往唐古拉山区域。唐古拉线路车间,铁路最高点海拔达到5072米,这是目前人类修建铁路的最高点。

  海拔超过5000米,温度低于零下20摄氏度,平日里走起来没有难度的铁路路基,也有如登山般的攀爬难度。不过几步路,记者已气喘吁吁。

  施工时间有限,马祎俊迅速分工安排,大家各司其职,开始动手维护铁路钢轨。90分钟的维护窗口期,每分每秒都很宝贵,工人们必须争分夺秒才能确保完成任务。

  在此工作13年,唐古拉线路车间雁石坪线路工区工长严发业仍然记得自己第一次参与线路维护的经历。“寒风不停地往衣服里灌,冻得眼泪鼻涕一起流下来。”严发业回忆,他从未觉得这把小小的尺子如此沉重、冰冷,每一次操作仪器作业都非常困难。

  在高海拔地区,铁路维护最大的挑战来自冻土。土壤会因温度变化上冻、融化,一冻一化都会让地表形态发生不同程度的起伏,影响铁路平稳运行。

  一天晚上10时许,马祎俊接到电话——“唐古拉山有一段铁路发生故障,请迅速出动维护。”

  马祎俊带着工人迅速出动,抵达现场时已经过了零点,他们第一时间冲到铁轨上施工。黑夜里,几束微弱的灯光在茫茫荒野上晃动,他们争分夺秒地排查、维护。

  干到一半,马祎俊发现,除了钢轨受损,轨上的绝缘设备也即将脱落。他和工人商量,先大致修复,确保短期运行安全,并尽快请求安排第二个维护时段。

  一夜无眠。凌晨5点多,工人们终于完成了全部的维护工作。离开铁道时,他们特意等着最近的一班火车通过,并向火车郑重敬了个礼。

  青藏铁路刚通车时,唐古拉线路车间雁石坪线路工区副工长王小堂作为青年骨干来到这里工作。他走遍了管段的几乎每一段钢轨,对这里的情况熟稔于心。长期跪在铁轨上施工、行走在高原上巡护,他的面容日渐沧桑。

  “我不后悔。每当列车穿越唐古拉山,有乘客向我们挥手示意,我都有满满的获得感。”王小堂说。

  护路联防队:茫茫荒野中日夜巡查

  作为西藏自治区专职铁路护路联防队欧玛亭嘎大队副队长,出生于1995年的次仁欧珠从2013年开始就在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地方,守望着来来往往的火车。

  早上6点半,次仁欧珠和队员们早早起床。跑操锻炼后,护路员先赶到值班岗亭。岗亭位于铁路沿线,周围大都是茫茫荒野,每名护路员负责前后一公里左右的区域。“我们要守土有责。”次仁欧珠笑着说。

  铁路两侧的施工便道,次仁欧珠每天要走几十次,哪里不平坦、哪里碎石多,他都了然于心。

  对于护路员而言,最需要注意的是动物和人类误入铁路范围。

  一个寒夜,次仁欧珠接到电话:“快来,老乡家的马匹跑到铁路线上了。”次仁欧珠立刻穿上厚重的外套,冲进队里的小皮卡,朝着求助的管段匆匆驶去。

  到了现场,已是凌晨4时许。只见几个黑影在铁道上不停晃动,用灯光一照,原来是3匹马越过围栏,走上铁道所在的斜坡。巡查的护路队员一边大声吆喝,一边晃动灯光,驱赶马匹赶紧离开铁轨,但并不见效。

  抬手看了一眼时间,有一班列车快要通过了。来不及多想,次仁欧珠立刻将在场的护路员聚在一起,手拉手围成半圆,一步一步缓慢靠近马匹。“走得快了,怕过度惊扰马匹,控制不住局面;走得太慢,担心火车来了,造成危险。”次仁欧珠说。

  “轰隆隆……”不多时,火车呼啸而过,已将马匹赶到斜坡一角的次仁欧珠等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待将马匹全都赶出围栏时,已晨光熹微。次仁欧珠突然感到一阵寒意袭来,原来最里层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打湿。大家赶忙回到最近的岗亭,烧上热水,短暂休整。

  为了有效提升铁路周边的安全性,次仁欧珠还经常到周边村庄开展宣讲活动。“主要是劝导大家放牧和活动时远离铁路,不要翻越围栏。”次仁欧珠说。

  此外,野生动物活动也增加了铁路运行的风险。黑熊、羚羊等野生动物跑到铁路范围内,都需要队员们加以驱赶,以免伤害动物,给火车运行带来安全隐患。

  恶劣的自然环境,长时间的风吹日晒,使布匹老化速度加快,护路队员身上的黄马甲成了快速消耗品。有一次,结束了一天巡护回到宿舍,次仁欧珠更换衣服时轻轻一扯,就把衣服扯开一个大口子,他只好和刚刚陪伴了他24小时的黄马甲告别。这对他来说已经习以为常。

  武警战士:铁路桥上倾心守护

  拉萨河特大桥两侧,有一支特殊的队伍——武警西藏总队拉萨支队某中队,多年来一直守卫着青藏铁路上的“最后一桥”。

  中队本部营房在桥的一头,观测哨位在另一头。为了跨过河流前往哨位执勤,从营房到哨位,战士们需要开车跑上半个多小时。

  冬日里寒风呼啸,空气含氧量达到一年中的最低点,122级台阶,哪怕长期锻炼的人爬起来都不免气喘吁吁。执勤时,中队战士杜斌斌要早早起来,沿着陡峭的山体,登上观察哨位顶点,凝望这座他已经无比熟悉的大桥。

  有一次,一名男孩误入大桥附近的铁道,呼啸的列车很快将穿过大桥。千钧一发之际,杜斌斌立马向着孩子冲过去,一把将其揽在怀里,侧身一滚,从铺满碎石的斜坡翻滚而下。最终,列车安全通过,孩子安然无恙,这位战士却摔断了脚踝。

  抵达观测哨位,杜斌斌和战友们分工合作,一面注视着桥梁及周边情况,一面盯着监控大屏观测哨位盲区。“这些年,大家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周围围栏等设施日渐完善,紧急情况越来越少了。”杜斌斌说。

  除了守卫桥梁,附近发生的一些意外情况也需要中队战士及时处理。中队长张启回忆,有一次战士们在执勤时,突然发现监控中的河水里漂来一个黑点。

  “那是什么?”执勤战士立马叫来队友。两人仔细辨认,发现原来有人落水了。他们一边向队里上报情况,一边通知在桥下驻守的战士迅速赶往河边。落水者此时正困在距离河岸最近的一个桥墩上,河水冰冷湍急,战士们尝试涉水而过,但走到一半就被及腰的河水冲得左摇右晃。

  不一会儿,战士们拿来了救生衣等物品。他们手拉着手在河水中前行,当靠近落水者时将警棍递过去,成功将其救上岸。战士们又和赶来的消防救援人员、民警一起,将落水者抬到岸边,然后转运至附近医院。

  刚入伍时,杜斌斌到了营房才知道,自己守护的大桥,就是入伍时坐火车经过的地方。那时,营房还在拉萨远郊,周围十分荒芜。“一个快递,送一个星期是常事。”他回忆。

  这些年,生活不断发生变化。站在哨位眺望,楼房林立,夜幕下灯火通明。“我在这里见证了西藏的发展变化,这些变化离不开这条铁路。”杜斌斌说。

  有一年,张启带着40多名新兵进藏。火车穿过大桥时,游客们纷纷掏出手机拍照,“这里真美啊!”有游客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这时,张启也为自己能有机会守护高原铁路深感自豪:“西藏很美,这里有些人的精神,更值得敬佩!”

  ***  ***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不管是马祎俊、次仁欧珠还是杜斌斌,平时都会不自觉地哼唱起这首歌。

  作为这条“天路”的守护者,他们也是西藏发展的见证者。

  2008年,13岁的次仁欧珠第一次坐上火车去拉萨。前行的列车,承载着他对拉萨的无限想象。他和同车厢的孩子们欢快地玩耍、嬉戏,这是他未曾经历过的出行体验。

  一家五口人坐在火车上,几个小时就从那曲到了拉萨,这要搁以往,要花很长时间。

  次仁欧珠至今都记得,那时铁路两侧就有向火车敬礼的人们。

  16年后,他也成了他们。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1日 11 版)

(责编:白宇、卫嘉)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 律师学者解读:将激发民营经济新活力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21日电(记者 杨逸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昨起正式实施,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不仅首次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其中,更以立法形式确立了...

“游客流量”如何变成“反诈力量”

□ 平安特稿□ 本报记者 张晨从公安局局长谈反诈到青年宣讲团开展特色宣传,从非遗赋能到智慧校园建设,各地公安机关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抓手,持续深化反诈治理体系创新,一场全民参与的反诈系统工程为人民群...

法治守护“春天的事业”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5月16日在京召开的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表彰了200名“全国自强模范”、200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近年来,在全社会的理解、尊重、关...

令消费者担心的预制菜,出路何在

□ 本报记者 付萌□ 本报见习记者 刘思源随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即拆即食、省时省力的预制菜正大跨步迈向我们的生活,频繁出现在各个饮食场景,对于餐厅、外卖商家而言,使用预制菜能帮助其降本增效,让生意得以延续。然而,学生家长...

多部门联合印发意见 建立健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机制_

人民网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宋子节、温璐)近日,民政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中国老龄协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针对当前老...

标注“官方”的“假官号”为何屡禁不绝?

□ 本报记者 张守坤短视频平台上,“××文旅推荐”“邮政官方直播间”等账号层出不穷,简介标注“官方”、头像使用机构LOGO,主页却充斥带货链接与问题商品。近年来,仿冒官媒及政府机构账号的“李鬼”乱象愈演愈烈——从虚构“文...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深刻内涵和实施重点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郭春丽2025年05月22日05:4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小字号  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手机被实时监控?关机也能窃听!还有这些日常用品都可能是窃密工具

近年来,随着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广泛开展,大家反间谍、防窃密意识普遍提升。但在一些生活、学习、工作场景中,一些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如不注意防范,就有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机关披露,日前,我国某重点单位人员举报反映,在该单...

一个差评需几十个好评填补,如何才能跳出“好评内卷”?

好评机制直接关联订单分配等关键权益,有利于优化服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个差评需几十个好评填补,如何才能跳出“好评内卷”?专家表示:应从优化平台规则等方面入手,让好评回归评价体系本身阅读提示在平台成为服务行业主要载体的...

山西“订婚强奸案”入选最高法案例库,有何意义?

5月14日,记者获悉,此前备受关注的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图片该案例库系最高人民法院于2023年7月启动建设,2024年2月,案例库正式上线并面向社会开放。案例库收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和经最高人...

2024
03/21
12:58
浏览量: 1001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试问山西朔州有关部门:伪造印章 究竟算不算犯罪?

试问山西朔州有关部门:伪造印章 究竟算不算犯罪?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