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就案说法 > 王文:美国北约参战了吗?乌克兰成了谁的“代理战场”?

王文:美国北约参战了吗?乌克兰成了谁的“代理战场”?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2-04-05 08:07:34 | 点击:680

王文:美国北约参战了吗?乌克兰成了谁的“代理战场”?Loaded: 0.00%0:00 / --:-- 时间:2022年3月25日
嘉宾: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从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以来,这场冲突已经持续一个月了。有关俄乌冲突的缘由、进展、前景,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舆论各方众说纷纭。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俄乌冲突以及相关各方的战略意图,本期节目,我们就此专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 (郑亮 摄)

中国网:王院长您好,欢迎您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

王文:你好!

中国网:此次俄罗斯对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可以说还是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那您能不能从几个重要的节点来给我们梳理一下冲突的进程,让我们来看看冲突产生的真正的缘由是什么呢?

王文:我觉得这次俄乌冲突至少有“三个想不到”。

第一个想不到,就是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想不到会有这场冲突。我记得当时美国总统拜登说,俄罗斯会在2月16号对乌克兰进行军事进攻的时候,16号过去,很多人说,因为疫情,这场军事冲突已经改在网上进行了。确实是没有想到,这场冲突会发生。

第二个没想到,是没想到这场冲突会延续这么久。现在看来,你看差不多一个月了,整体上这场冲突还没有结束。这是第二个没想到:这场冲突会变成一场拉锯战、持久战。

第三个没想到,就是没想到欧美国家对俄罗斯的这种制裁会如此地非理性和如此地猛烈,连柴可夫斯基,连俄罗斯的猫都要制裁。我们研究院有一个报告,目前还没有发布,但是有个数据非常重要,这个报告统计了俄罗斯在过去一个月被美国人制裁、被欧洲人制裁、被西方国家制裁的总数,已经超过了4300多次。什么概念呢?第二个被美国制裁最多的国家是伊朗,过去40年左右,美国对伊朗40年来制裁的数量才3000多次。换句话说,过去一个月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制裁的数量是过去40年对伊朗制裁数量的至少1.3倍以上。

这“三个没想到”让我们重新再来审视这次俄乌冲突,这场冲突从过去的“没想到”变成了“拉锯战”,从过去网友对于俄罗斯军力的某种期待、对于俄罗斯国力的某种看法,到现在变成了一次俄罗斯几乎对整个美西方之间的这种大博弈。很多人说,美国和西方并没有参与到这场战争。不对的,实际上,美国和北约除了没有正式地、有成建制的军事武力参与以外,几乎用上了能够用上的所有的混合战、总体战的方式,各种对于战争的手段全部都已经用上了,用于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把乌克兰变成了一个“代理战场”。所以,从过去一个月进程的梳理,从“没想到”变成拉锯战,我们看到了大国博弈的残酷性和激烈性。

中国网:您刚才说到第一个没想到,是我们最初以为它会是个闪电战,到最后演变成拉锯战,您认为这个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成为拉锯战呢?

王文:第一点,当然来自俄方,俄方对于这场冲突的战略估计是不足的,包括俄罗斯方面很多专家也是这么认为的。俄方的投入是不足的,俄方一共投入兵力大概15万到20万,真正进入乌克兰境内的兵力差不多也就10万左右。这10万军力中绝大多数都是陆军,甚至还有一些国民警卫队,我们有一些俄方的朋友说,当时以为进入到这个城市以后,打几枪催泪瓦斯弹,拿着手枪,乌克兰城市就会投降了。所以,对于乌克兰的这种国民认同感,我认为是估计不足的,以为乌克兰很多人都是内心向往俄罗斯的,实际80%以上的乌克兰国民的认同都不是说“我是俄罗斯人”,(而是)“我就是乌克兰人”。

随着战事的激烈化,再加上乌克兰当下的政府借助西方媒体的宣传,大大巩固了乌克兰他们的民族认同和国民认同,让他们更加团结。所以,俄方的这个投入兵力相对不足,俄罗斯号称百万大军,但是投入进去仅仅只是整个兵力的20%-30%左右。再加上俄军进入乌克兰以后,他们还是有很多顾忌的,毕竟是有一定血缘关系的邻国的国民,对于平民百姓、居民区都有非常多的顾忌,并没有大开杀戒,这也限制住了俄军的很多军事行动。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当然是来自于美西方,由于美国、北约给予乌克兰的支持是超过我们想象的。据现在不完全统计,光美国给予乌克兰相关的资金支持就超过了150亿美元以上,这才几个星期,又给了那么多钱,还有方方面面的武器、舆论的宣传等等,大大增强了乌克兰的防御。所以,这场冲突它变成了一种拉锯战,也逐渐成为了大家能够看得到的这样一种事实。

中国网:那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俄罗斯开展此次特别军事行动,您认为,它真正的意图是什么?背后的缘由又是什么?

王文:我觉得这次俄罗斯采取的军事行动是一次对多年来北约东扩压制俄罗斯发展的一次总反击,是忍无可忍、毋须再忍的一次大反击。我最近一个月经常和美国、俄罗斯,还有世界上的一些学者在线开很多会议,我就跟他们讲:“你们不要拿双标了,你可以想象当年1962年的时候,苏联在古巴想要设置一个导弹基地,美国也不容忍。现在你想象一下,如果乌克兰加入到北约的话,那就意味着乌克兰的边界离莫斯科也就不到400公里的距离。”最近我在美国的《外交学人》上也发表一篇比较长的文章,去向全世界解释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和立场。我说为什么很多中国人都对俄罗斯的情感有种恻隐之心,因为我们觉得这样的事情有可能美国人会用到中国头上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把它称为一次“普京的大反击”。

中国网:俄罗斯官方也表态了,北约东扩以及乌克兰申请加入北约都是此次冲突的导火索。

王文:我觉得不只是导火索,而是真正的根源。我也经常跟老外讲“老虎的屁股不能摸”,Don’t touch to tiger’s ass。我说“老虎的屁股不能摸,也别拿着棍子去戳熊的眼睛”,你拿棍子去戳熊的眼睛,熊能不反击吗?你去摸老虎的屁股,老虎不咬你吗?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过去的20多年,从1999年开始北约连续五次东扩,把大炮就架在了俄罗斯的家门口,让俄罗斯被迫采取了行动。所以,真正所谓军事冲突的根源,我们认为不是源于俄罗斯,是源于美国和北约。这是我们现在要反复强调的一点。你不去挑衅,那就不会有俄罗斯的反击。

所以,最近我在BBC的专访,全世界几千万的网友都看到,当时BBC的那位工作了46年的女主播挑衅性地问我中国立场,我反过来就问:你不要问中国立场,这个事情跟中国其实是很远的,你应该问问美国立场,你要问问美国的作用。是美国挑起了这场战争,但是美国的宣传机器却把美国这个“渣男”打扮得好像是一个“绅士”一样。

中国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俄罗斯的战略威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王文:我觉得美国和北约对俄罗斯的这个战略威胁至少是三方面的。

第一方面,当然,无疑就是军事威胁。如果把所谓的“大炮”、导弹设在俄乌边界的话,从过去1999年第一次东扩开始,不断地靠近俄罗斯的边界,后来波兰加入,最后又往东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不断加入以后,射程越来越短,那么这样形成了对莫斯科巨大的军事威胁和压制。

第二个威胁,以能源为核心的经济的威胁。俄罗斯要生存,俄罗斯是一个以能源出口为主要经济命脉的国家。那么俄罗斯对于欧洲的能源出口实际上是依靠能源的管道——北溪1号、北溪2号。如果说北约、美国在军事上,在东扩过程中控制了俄罗斯西部所有国家的话,那么能源管道就掌控在了美西方的手里面,这对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和经济生存来讲是一次致命的威胁。

第三个更重要,那就是意识形态和观念的威胁,那就变成了俄罗斯全面跟整个欧洲进行对抗,孤立了俄罗斯西部的所有边界,形成了对俄罗斯的全面的思想和意识形态的碾压。那么这个时候,俄罗斯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这样的大国当然是无法忍受的。所以,我刚才也讲,(这是)忍无可忍、毋须再忍的一次总反击。

中国网: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一个主权国家选择加入一个组织是他的选择,无需其他国家来管你,你怎么看待这个观点呢?

王文:那还有一个观点呢:每一个国家的主权行为都是要顾及到邻国的感受的。我们就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吧,所有的自由都是有限度的,我们每个人难道戴不戴口罩是由我们自己能决定的吗?再举个简单例子,夫妻俩躺在一张床上睡觉,你想想看,任何一个丈夫或者妻子手头如果拿着一把菜刀或者一把枪,另外一半能睡得安稳吗?那你能说我拿着刀或者拿着枪睡觉是我自己的自由?所以说每个国家有自己的主权,加入什么组织是自己国家的自由,这是对自由的概念的一种歪曲。没有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有绝对的自由,它必须在主权行为进程中顾及到他国和国际社会的感受。

所以,我们就说,我们中国的立场是非常中立、非常公正的,就是“一国的安全不能以消除他国的安全为代价”。所以,这也同样可以印证,当年中国为什么支持美国人反恐呢,因为这些恐怖主义威胁到美国的这个安全啊。当年美国打反恐战争,中国是支持的呀。那照这么说,那些恐怖主义(分子)在他国,你凭什么去打他?他在训练关你什么事儿?所以,明显这样的看法就是美国的双重标准。

中国网:“双标”!

王文:对啊,是“双标”啊。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中国的立场是非常公正、非常中立的。

(本期人员:编导/文案:韩琳;主持:佟静;摄影:郑亮;主编:郑海滨)

编辑:唐玲

【作者:王文】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法治守护“春天的事业”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5月16日在京召开的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表彰了200名“全国自强模范”、200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近年来,在全社会的理解、尊重、关...

令消费者担心的预制菜,出路何在

□ 本报记者 付萌□ 本报见习记者 刘思源随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即拆即食、省时省力的预制菜正大跨步迈向我们的生活,频繁出现在各个饮食场景,对于餐厅、外卖商家而言,使用预制菜能帮助其降本增效,让生意得以延续。然而,学生家长...

多部门联合印发意见 建立健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机制_

人民网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宋子节、温璐)近日,民政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中国老龄协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针对当前老...

标注“官方”的“假官号”为何屡禁不绝?

□ 本报记者 张守坤短视频平台上,“××文旅推荐”“邮政官方直播间”等账号层出不穷,简介标注“官方”、头像使用机构LOGO,主页却充斥带货链接与问题商品。近年来,仿冒官媒及政府机构账号的“李鬼”乱象愈演愈烈——从虚构“文...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深刻内涵和实施重点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郭春丽2025年05月22日05:4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小字号  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手机被实时监控?关机也能窃听!还有这些日常用品都可能是窃密工具

近年来,随着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广泛开展,大家反间谍、防窃密意识普遍提升。但在一些生活、学习、工作场景中,一些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如不注意防范,就有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机关披露,日前,我国某重点单位人员举报反映,在该单...

一个差评需几十个好评填补,如何才能跳出“好评内卷”?

好评机制直接关联订单分配等关键权益,有利于优化服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个差评需几十个好评填补,如何才能跳出“好评内卷”?专家表示:应从优化平台规则等方面入手,让好评回归评价体系本身阅读提示在平台成为服务行业主要载体的...

山西“订婚强奸案”入选最高法案例库,有何意义?

5月14日,记者获悉,此前备受关注的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图片该案例库系最高人民法院于2023年7月启动建设,2024年2月,案例库正式上线并面向社会开放。案例库收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和经最高人...

北京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2024年公诉412人

本报北京5月15日电(实习生 杨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今天发布《北京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376人,提起公诉41...

厦大研究生“免试入学”?别被招生谣言骗了

最近,网上传出厦门大学研究生招生“免试入学”等信息,引起舆论场上的关注。5月11日,厦门大学招生与考试办公室发布关于研究生招生的声明称,该校未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开展招生工作,并请考生切勿轻信所谓“免联考项目”“免试入...

2022
04/05
08:07
王文
浏览量: 68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试问山西朔州有关部门:伪造印章 究竟算不算犯罪?

试问山西朔州有关部门:伪造印章 究竟算不算犯罪?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