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就案说法 > 推进医疗检查结果互认,让患者更方便

推进医疗检查结果互认,让患者更方便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时间:2024-06-12 11:23:54 | 点击:3289

 核心阅读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措施。推进这一便民举措,需要明确互认医疗机构范围、诊疗项目、技术标准;建立互认共享平台,推动数据互联互通;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形成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

  

  “这是前段时间在另一家医院拍的CT,您看要重新拍吗?”近日,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汪女士带着孩子去医院就诊时,带上了此前的CT片和报告。医生查看了检查日期,结合患者的病情,判断上次的检查结果可以参考。

  “我的孩子有轻度的脊柱侧弯,想带他看看其他医院的治疗方案。如果还要重新拍CT,费事又费钱。”汪女士说,“检查结果可以互认,为我们省去了很多麻烦。”

  看同一种病,换一家医院,还要重新做检查检验吗?这是很多患者遇到的问题。来自安徽省合肥市的赵禾告诉记者,此前自己查出甲状腺结节,一个月后去另一家医院就诊时要求重新检查。“不同医院的影像判断可能不同,我也认同应该要重新检查。”赵禾说。

  2022年3月正式施行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明确,医疗机构应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目前成效如何?什么情况下才可以互认?记者进行了采访。

  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应明确互认机构范围、诊疗项目、技术标准

  “推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基本原则是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底线,以质量控制合格为前提,以降低患者负担为导向,以满足诊疗需求为根本,以接诊医师判断为标准。”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副院长王弋告诉记者。

  近年来,国家接连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逐步明确了互认机构范围、诊疗项目、技术标准等内容。

  早在2006年,原国家卫生部就印发了《关于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有关问题的通知》;2010年又印发《关于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要求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

  《管理办法》明确,医疗机构应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对互认规则、质量控制、支持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目前,部分地方已经开展了医学检查检验结果省域内的互通共享,比如福建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已经接入了243家二级以上的公立医院,基本实现了省、市、县级公立医院之间的检查检验结果报告调阅共享,累计互认了2.85亿项(次),覆盖了1.44亿就诊人次;甘肃省检查检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共接入了二级以上医院234家,共享各类检查检验报告8243万份;广东省明确了114个首批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项目,在广州、深圳两市实现了336家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的共享调阅。

  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能够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诊疗效率,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但哪些项目才可以开展互认?根据要求,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本辖区内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体系,明确互认机构范围、条件、诊疗项目(内容)及技术标准等,优先选取稳定性好、高值高频的检查检验项目进行互认。

  “参与互认的检查检验项目一般要具备较好的稳定性,具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主任屈晨雪说,“国家规范了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标志,应当在不影响疾病诊疗的前提下,对标有全国或本机构所在地区互认标识的检查检验结果予以互认。未来,随着医疗和信息化发展,这些项目可能还会动态调整,更加方便群众就医。”

  打通检查检验互认的梗阻,解决“不能认”的问题

  “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要解决‘不能认’的问题。”王弋告诉记者,杭州市中医院2022年成立了检查检验互认共享的工作专班。“一开始效果不太理想,医院通过多次开展培训和工作协调会议,在操作平台方面,尽量降低医生在互认操作上的繁琐度,提升医生积极性,医院的检查检验互认率有了逐步提高。”

  患者的检查检验结果数据存储于不同医疗机构,推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要建立完善互通共享的信息平台,方便医师调阅影像报告。目前,各地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破除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

  例如,浙江省统一规划设计建设了省市二级的医学检查检验互认共享平台,推动数据互联互通,从技术上实现了检查检验结果跨医院、跨层级、跨区域的智能检索、即时调阅互认共享;甘肃省卫生健康委依托全省全民健康新平台,实现省内医疗机构就诊患者病历信息共享。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说,为进一步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要建立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的信息标准规范,明确检查检验互认的项目清单,形成检查检验项目等编码数据库,建立检查检验结果跨省互通共享的主索引数据服务接口,建立完善检查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授权访问等管理制度。

  另一方面,检查检验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互认的基础。“同一级医院,比如说三甲医院之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可能会相对容易一些,但对于部分二级医院或更基层的医疗机构,它的检查仪器、检查质量,以及检查人员的资质和能力等如何保证,是推进不同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一个难点所在。”屈晨雪告诉记者。

  当下,医疗资源不均造成各地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检查设备的精密程度、人员的能力水平、患者的病情状况等都会影响医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影响医生的诊断。

  更好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要明确互认规则和互认项目,并开展质量评价。日前,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实施方案》,对181项医学检验结果、300项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实行互认。其中提出,满足北京市质量评价指标,并参加北京市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北京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质量评价合格的检查检验项目,互认范围为全市。北京市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由区级质控中心按照市级质量评价标准完成质量评价工作的,可列入全市互认范围。

  专家指出,质量控制是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必要环节。此外,还需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检验检测水平,推动区域检验检测水平均质化。可以充分发挥县域医共体的作用,建成互联互通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病理诊断等资源共享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和区域互认。

  提高医院和医生积极性,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多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实践上看,很多医生会担心医疗风险问题,互认意愿有待提升。因为一些病情变化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如果依据外院的检查检验结果进行诊断,因此产生医疗纠纷,责任划分不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教授、北京大健康法商团队负责人邓勇认为,应进一步完善立法,推行责任分配机制。比如可在医师履行诊查义务后增加说明,保证司法上不对因结果互认导致的医疗事故责任采取“一刀切”态度。

  “要明确的是,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要以患者为中心,让患者真正得到实惠。”王弋说,一方面,要完善保障体系,让医师“敢认”。另一方面,医务人员需要加强医患沟通,对于不予认可的项目要做好解释,并且进行充分告知。

  《管理办法》中明确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能认”的6种情况,包括:因病情变化,检查检验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疾病诊断不符,难以满足临床诊疗需求的;检查检验结果在疾病发展演变过程中变化较快的;检查检验项目对于疾病诊疗意义重大的;患者处于急诊、急救等紧急状态下的;涉及司法、伤残及病退等鉴定的;其他情形确需复查的。

  “以感冒发烧为例,如果患者病情复杂没有好转,那么可能一两天内,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会随着病情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重新做血常规等检查检验,以便医生得出更准确的判断,避免贻误病情。”屈晨雪说。

  此外,推广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检查检验收入难免受到影响,这也造成部分医疗机构对检查检验结果“不愿认”。邓勇认为,要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比如积极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实行门诊打包付费、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等,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强化医保基金使用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不能因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调减医保预算总额。

  专家告诉记者,打通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梗阻是一项系统工程。推广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要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积极性,形成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和保障,也要加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的社会宣传力度,保障与患者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知情同意权。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2日 13 版)

(责编:卫嘉、白宇)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微信聊天记录能当作劳动合同吗?

本报讯 (记者 王琳熠 通讯员 张景华)只有微信聊天记录,没有线下签订纸质合同,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就是否已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产生争议。日前,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劳动争议案,法院认为聊天记录中双方达成合意的内容包含了...

《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 律师学者解读:将激发民营经济新活力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21日电(记者 杨逸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昨起正式实施,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不仅首次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其中,更以立法形式确立了...

“游客流量”如何变成“反诈力量”

□ 平安特稿□ 本报记者 张晨从公安局局长谈反诈到青年宣讲团开展特色宣传,从非遗赋能到智慧校园建设,各地公安机关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抓手,持续深化反诈治理体系创新,一场全民参与的反诈系统工程为人民群...

法治守护“春天的事业”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5月16日在京召开的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表彰了200名“全国自强模范”、200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近年来,在全社会的理解、尊重、关...

令消费者担心的预制菜,出路何在

□ 本报记者 付萌□ 本报见习记者 刘思源随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即拆即食、省时省力的预制菜正大跨步迈向我们的生活,频繁出现在各个饮食场景,对于餐厅、外卖商家而言,使用预制菜能帮助其降本增效,让生意得以延续。然而,学生家长...

多部门联合印发意见 建立健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机制_

人民网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宋子节、温璐)近日,民政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中国老龄协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针对当前老...

标注“官方”的“假官号”为何屡禁不绝?

□ 本报记者 张守坤短视频平台上,“××文旅推荐”“邮政官方直播间”等账号层出不穷,简介标注“官方”、头像使用机构LOGO,主页却充斥带货链接与问题商品。近年来,仿冒官媒及政府机构账号的“李鬼”乱象愈演愈烈——从虚构“文...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深刻内涵和实施重点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郭春丽2025年05月22日05:4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小字号  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手机被实时监控?关机也能窃听!还有这些日常用品都可能是窃密工具

近年来,随着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广泛开展,大家反间谍、防窃密意识普遍提升。但在一些生活、学习、工作场景中,一些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如不注意防范,就有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机关披露,日前,我国某重点单位人员举报反映,在该单...

一个差评需几十个好评填补,如何才能跳出“好评内卷”?

好评机制直接关联订单分配等关键权益,有利于优化服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个差评需几十个好评填补,如何才能跳出“好评内卷”?专家表示:应从优化平台规则等方面入手,让好评回归评价体系本身阅读提示在平台成为服务行业主要载体的...

2024
06/12
11:23
浏览量: 328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试问山西朔州有关部门:伪造印章 究竟算不算犯罪?

试问山西朔州有关部门:伪造印章 究竟算不算犯罪?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