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企业风采 > 成都擦亮“碳惠天府”品牌 “绿色低碳”成生产生活关键词

成都擦亮“碳惠天府”品牌 “绿色低碳”成生产生活关键词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4-14 20:08:56 | 点击:1387

【绿色中国】成都擦亮“碳惠天府”品牌“绿色低碳”成生产生活关键词

  市民参加绿色低碳推广活动。 成都数据集团供图

中新网成都4月13日电 (记者 岳依桐)骑自行车到地铁站,再乘地铁到达单位楼下,成都市民宋颖第一时间在“碳惠天府”小程序查看自己的“碳积分”账户,看着新积累的8积分,她脸上露出笑容。“还差不到100分,我就能兑换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电子门票了。”

实际上,不少成都市民都是“碳惠天府”小程序的忠实粉丝。自愿停驶燃油车、选择地铁通行、共享单车等低碳行为都可以获得“碳积分”,积分可以在‘碳惠天府’平台的普惠商城里兑换奖励。“日常生活中点滴小事就能积累‘碳积分’,不仅为低碳环保做了贡献,还能兑换奖励,很有意义。”宋颖说。

据了解,2020年3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构建“碳惠天府”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国内首创提出“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双路径碳普惠建设思路,作为超大城市探索提升碳汇能力的重要依托。如今,该机制已深入成都民众生活和企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共享单车出行,市民可积累“碳积分”。 成都数据集团供图

  共享单车出行,市民可积累“碳积分”。 成都数据集团供图

据“碳惠天府”品牌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平台已累计推出燃油车自愿停驶、大件垃圾回收、环保随手拍、绿色医疗、房产查询等17个线上碳积分场景,线下陆续推出都江堰-青城山景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44个低碳消费场景,还搭建新媒体矩阵,举办线上线下宣传活动近80场。

“我每天午休时,还会在小程序上参与答题和垃圾分类的小游戏,丰富了环保知识的同时,还能顺便刷刷积分。”宋颖笑言,使用“碳惠天府”半年多来,自己已经积累了超过7000“碳积分”,兑换了水杯、冰箱贴等奖励。“我和朋友还会相互比较谁的分比较多。”

实际上,除了上述积分方式外,通过经认证的生活缴费场景缴纳电费、水费,就医时在线上挂号、参与大件垃圾和旧衣物回收等环保行为,也能积累“碳积分”。“看着积分一点点增长,我会有一种成就感,因为自己也为低碳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宋颖说。

在宋颖的朋友——成都市民余弦看来,通过使用“碳惠天府”小程序,从前没有在意过的小事,现在因为减少了碳排放量,让她十分开心。余弦说,自己已经养成了出门断电、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低碳的生活习惯。“大运会即将举办,我很期待,希望‘碳惠天府’和大运会的绿色联动让更多人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

“碳惠天府”小程序页面截图。 网络截图 摄

  “碳惠天府”小程序页面截图。 网络截图

“碳惠天府”机制在企业生产方面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聚焦资源节约、能源替代、生态保护三大领域,已发布8个碳减排项目方法学,正着力开发无纸化办公、生活垃圾发电、餐厨废弃物处置3个项目方法学;综合政策导向和普惠特质,引导企事业单位实施节能改造、低碳管理、生态保护后开发出售碳减排量,动员全社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作为买方参与碳中和公益行动,形成碳减排量“开发—消纳”闭环,助力项目路径与全国碳市场形成互补。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成都市累计已开发碳减排项目70个,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累计审核登记碳减排量11万余吨;相关主体通过购买“碳惠天府”碳减排量参与碳中和公益行动,累计消纳碳减排量约8万吨、认购资金近100万元,使生态建设、企事业节能降碳产生的环境效益实现价值转换。

成都数据集团作为“碳惠天府”机制碳中和服务商,自2021年交易平台上线以来,在挖掘减排项目、收储减排量、壮大消纳主体等方面主动作为,累计完成中和35000余吨能源替代类碳减排量和6000余吨生态保护类碳减排量,认购资金近80万元。

该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相较于全国统一碳市场通过行政手段在重点控排企业之间的配额交易,“碳惠天府”碳减排量交易是自愿性质,涉及的项目领域、交易对象更广,普惠性质更强。该机制引导企业实施节能改造、低碳管理、生态保护后开发出售碳减排量,使企业在生态建设、节能降碳项目中产生的环境效益呈现了经济价值。

业内相关人士指出,绿色低碳发展不能仅依靠政府行政手段推动,更需要凝聚共建共享的社会合力。基于此,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深化“碳惠天府”机制,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行政和市场机制、政策和资金保障等,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全民参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完)

【责任编辑:赵超】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致敬教师!他们潜心耕耘、默默奉献、初心如炬 以一盏灯点亮千万盏灯

央视网消息:9月10日是第四十一个教师节,祝所有老师们节日快乐!先来关注一个群体——特岗教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也就是“特岗计划”,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农村学校任...

整治涉企网络“黑嘴” 国家网信办公开曝光第二批典型案例

央视网消息: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国家网信办聚焦破坏营商网络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深入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督促网站平台强化涉企信息内容管理,依法依约处置一批涉企违法违规...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累计碳封存量突破1亿立方米

央视网消息:记者9月10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累计碳封存量突破1亿立方米,标志着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装备和工程能力已臻成熟,对加速推进国家“双碳”目标达成、实现经济社会绿...

用App看小说10分钟,弹出6次广告 App弹窗广告乱象调查

法治日报见习记者 于天航  □ 法治日报记者 张守坤  弹窗广告倒计时肉眼可见的慢——页面显示过去了30秒,而《法治日报》记者手中的计时器显示,实际过去了40秒。  这是记者近日观察到的一款名为“倒××”的网络小游戏弹窗...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走进主题展馆 感受各族群众同心筑梦历程

9月8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航拍巴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馆全景。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周鹏摄影报道)9月8日,“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大型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

国家防总办公室向广东调拨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 支持做好防汛防台风工作

央视网消息: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9月8日,应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请求,国家防总办公室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紧急调拨抢险舟艇、发电机、排涝设备、照明设备等990件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防汛抗旱类),支持广东省做好...

长绳系日 丨 “一岁”的艰辛与灿烂——韩天衡篆刻的变革之路(上)

“一岁”的艰辛与灿烂——韩天衡篆刻的变革之路(上)孙慰祖  韩天衡先生有一句发人深省的名言:“传统万岁,创新万岁加一岁”。这既是他对继承传统与变革创新关系的哲学思考,也是他自身实践的真实总结。但是,因为有了瑰丽丰厚的“万...

长绳系日 丨 “一岁”的艰辛与灿烂——韩天衡篆刻的变革之路(下)

“一岁”的艰辛与灿烂——韩天衡篆刻的变革之路(下)孙慰祖  三、法无定法 神遇迹化  在人们看来,不断在追求自我、追求变革,似乎就要与传统分手。但是韩天衡恰恰又从不轻薄传统,放言“反叛”。他对篆刻艺术本质规定性有着辨证的...

今年前七个月广东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2.7%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年1—7月,广东新设外资企业1.7万家,同比增长32.7%,对外资吸引力持续增强。今年以来,广东多个重大外资项目加速推进。在佛山,德国工业巨头赛威投资的百亿级智能制造基地封顶。在惠州,重大石化项...

杭温高铁开通一周年 运送旅客超1600万人次

  记者9月6日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当天,杭温高铁开通运营满一周年,累计运送旅客超1600万人次,成为浙江省内一条重要的快速客运通道。图为高铁列车行驶在杭州市桐庐县境内的杭温高铁跨杭黄铁路特大桥上。新华社记...

2023
04/14
20:08
浏览量: 138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越博动力深刻领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积极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体系

越博动力深刻领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积极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体系

皇城相府酒业—董事长郭新胜获得阳城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皇城相府酒业—董事长郭新胜获得阳城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十六化建承建的森拓(加纳)炼油一期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森拓(加纳)炼油一期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华鲁恒升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华鲁恒升项目竣工

区政协委员陈福容:办好企业勤奉献 用心履职展风采

区政协委员陈福容:办好企业勤奉献 用心履职展风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