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讯:通讯员(何伟、魏巍)4月17日,在宜昌的500千伏安福变电站,一场充满科技魅力的巡检行动正有序开展。运维人员轻按启动键,两架无人机如离弦之箭,从机巢自动飞出,在空中盘旋翱翔,恰似矫健的雄鹰。它们凭借搭载的超高清摄像头,将变电站高空设备的细微之处,毫无遗漏地精准收录。
与此同时,地面上的“四足机器狗”凭借灵活的关节构造,在各种复杂地形中如履平地,轻松跨越各类障碍,对设备的隐蔽角落和死角展开细致入微的深度巡检。而轨道机器人则沿着预设轨道平稳且快速地来回穿梭,像不知疲倦的卫士,实时捕捉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并以极快的速度将现场画面清晰地传输至主控大屏之上。这一系列协同作业,为运维人员打造了如同拥有“透视”能力般的全方位、无死角的设备观测视角。这,便是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安福变电站的运维人员,借助数智化手段,精心开展三峡右岸转分母运行保电巡视的生动场景。
传统困境凸显,立体巡检破局
安福变电站占地面积达143亩,站内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巡视点位多达1.2万个。这些点位高低错落、布局繁杂,面对如此海量的巡视任务,传统的人工巡检模式弊端尽显。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而且由于空间和视角的限制,难以全面覆盖所有高空点位,这无疑给设备运行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犹如潜藏的暗礁,时刻威胁着电力供应的稳定。
如今,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创新推出的“空天地立体巡检”模式,宛如一场及时雨,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该模式依托北斗精确导航技术,有机整合无人机、高清视频监控、智能机器人等一系列前沿智能设备,精心构建起中高空、低空、地面以及室内外协同配合的全方位立体巡检网络。这一网络就像一张严密的大网,将变电站的每一寸空间都纳入其中,让所有设备都处于严密监测的“阳光”之下,任何潜在的问题都无处遁形。
数智化巡检在保障电力供应方面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以往人工巡检需耗时整整2天才能完成的任务,如今借助智能设备仅需3小时便可高效收官,日常巡检效率大幅提升了93%。不仅如此,智能设备还配备了先进的红外及可见光外观识别技术,恰似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对设备漏油、发热等细微异常变化明察秋毫。一旦发现问题,智能化巡检系统会立即通过后台进行图像对比分析,迅速准确地辨识出设备缺陷,并在第一时间向运维人员发出警报,为宜昌江北地区的电力稳定供应筑牢坚实防线。
空天地协同作战,巡检效能显著跃升
在室外巡检作业中,两架无人机默契配合,分工明确。高空无人机如同天空中的侦察兵,利用其居高临下的视野优势,从宏观角度俯瞰变电站全景,快速锁定设备可能存在的整体异常情况;而负责中低空巡检的无人机则专注于中低空位置的设备,聚焦设备细节,不放过任何一处微小瑕疵,完美解决了传统无人机巡检覆盖不全的难题。
在室内,挂轨机器人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沿着预设轨道平稳且精准地运行,对保护、自动化装置等二次设备进行如同中医“把脉”般的细致检测,确保室内二次设备始终保持稳定运行状态。与此同时,智能巡检机器狗凭借其卓越的“通过性优势”,能够轻松进入堆满鹅卵石的变压器油池等复杂且难以到达的场景,填补了传统摄像头监测的盲区,将任何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角落都纳入巡检范围。
通过无人机、挂轨机器人和智能巡检机器狗这“三只眼睛”各司其职、协同作业,安福变电站成功实现了“空天地”远程立体智能巡检,构建起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严密巡检体系,让安全隐患在这一体系下无所遁形。
关键枢纽稳运行,助力区域发展腾
安福变电站负责人杨志强介绍道:“由‘无人机 + 机器狗 + 挂轨机器人’组成的智能巡检‘战队’,就像一群不知疲倦的忠诚卫士,无论面对烈日高温的炙烤,还是风雨雷电的侵袭,始终坚守岗位,默默守护着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它们的投入使用,不仅大幅节省了运维人力成本,还显著增加了巡视频次,能够敏锐地发现之前人工巡检不易察觉的设备缺陷。每月可取代15次人工巡检,是我们保障安福站稳定运行的得力‘猛将’!”
安福变电站作为三峡水电外送的关键“咽喉要道”,同时也是宜昌江北地区电力供应的核心支柱,其稳定运行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能源战略布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数智化巡检的广泛应用,为安福变电站的安全高效运转注入了强大动力,有力地保障了三峡清洁水电顺利输送至湖北,为“湖北绿色崛起”和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的宏伟目标添砖加瓦。
“空天地”立体巡检系统的成功应用,仅仅是湖北电网借助智能化设备“上天入地”保障供电,朝着数智化坚强电网大步迈进的一个生动缩影。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乘势而上,持续深化智能运检体系建设,不断拓展智能巡检设备的应用边界,进一步提升大电网运维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全力以赴守护湖北主网安全,为湖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编辑:王明 审核:同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