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民视点 >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潜力大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潜力大

来源:经济日报 | 时间:2024-12-03 16:52:40 | 点击:499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电池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问题受到关注。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会长王小康表示,现阶段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从生产到应用再到回收利用,已经实现全产业链的全球领先地位。未来,我国将面临动力电池大规模集中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潜力巨大。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472万辆,占汽车总保有量的7.18%,创历史新高。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1813.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73.35%。王小康预测,到2030年,我国动力及储能电池的累计退役量将超过300万吨,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00多亿元,相比2022年的实际市场规模,增长率可能超过9倍。其中,梯次利用市场的规模有望在2025年后实现快速增长。

专家介绍,动力电池一般在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时即可进行回收。回收方式主要包括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两种:梯次利用是将废旧电池进行检测、分类、拆分、重组等处理后用于其他领域;再生利用则是提取电池中的锂、钴、镍等高价值金属材料,重新用于电池生产。若退役电池未得到规范处理,将存在触电、起火等安全隐患,并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加强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是能源和工业行业落实“双碳”战略、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副总经理万鑫铭分析,动力电池回收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粗略估算,回收1公斤材料可减少7%至10%的碳排放。同时,鉴于我国镍、钴等关键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较高,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将成为缓解资源缺口、降低对外依存度,以及加强新能源产业循环利用的重点领域。

目前,我国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产能正快速增长,2023年的综合利用量已达82.5万吨。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力介绍,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已遴选培育了5批共148家规范企业,并在全国327个地市级行政区设立了1万余个回收服务网点,基本实现了应收尽收,初步构建了多元化的回收网络。

然而,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仍面临商业模式、行业监管、技术等方面的挑战。如何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整治行业乱象,规范行业发展,攻克技术难点,推动电池回收实现良性循环,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我国动力电池回收渠道的多样性导致了电池一致性较差,一站式回收处理面临诸多阻碍,给梯次利用带来了难题。尽管工信部已陆续发布了5批符合规范的企业名单,但市场上仍存在大量不规范的小作坊,这不仅带来了安全风险,还造成了资源浪费。

今年8月份,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要求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在产品研发时就需要考虑环保回收要求,推进电池的标准化,以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的最大化。专家表示,从国家标准层面对企业布局与项目选址、综合利用能力、产品质量、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有助于加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的管理,提高废旧动力电池的综合利用水平。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李边卓建议,应创新商业模式,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合理配置资源,减少回收网点的重复建设,以降低回收成本,构建良好的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网络。同时,应强化动力电池流向的管理,提升各渠道废旧动力电池流向的监管约束力,明确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的准入条件,确保后续综合利用环节的安全环保可控。

在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监管方面,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副主任韦洪莲建议,要做好监管的“最后一公里”,完善回收服务网点和回收体系的标准,明确并落实处理技术、污染防治要求。

针对回收技术的完善问题,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执行秘书长王建新表示,电池产业链企业应强化核心技术专利布局,提升各类电池回收技术,以增强产业链的竞争力。同时,应加快资源开发、提炼等技术的攻关,实现关键材料的循环利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共同提升保障能力。

李力表示,下一步,应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提升管理政策法律层级,逐步将管理办法从部门规章升级为管理条例或法律文件,以加大规范管理力度。针对现阶段的薄弱环节,应强化标准研制,加快废旧电池绿色设计、残值评估、产品质量、废料进口、碳核算等重点标准的研制。同时,应严格按照综合利用企业的规范条件,实行规范企业的动态管理,鼓励区域协同构建“回收—梯次—再生”的闭环回收利用体系,实现就近回收。此外,相关部门还应通过专项支持、基金、政策补贴等方式,充分调动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积极性,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鼓励突破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经济日报记者 赖奇春)

责任编辑:张丽艳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日本关东地区遭遇“创纪录短时强降雨”

新华社东京9月11日电(记者李子越 梁晨)日本关东地区多地11日下午遭遇强降雨,交通大规模受阻。日本气象厅监测数据显示,在截至下午3时20分的1小时内,东京都目黑区绿丘降雨量达到134毫米。  气象厅当天对东京都多地发布...

世界最大冰山A23a再断裂 面积单次缩减近20%

  俄罗斯北极与南极科学研究所新闻处当地时间9月11日通报称,世界最大冰山A23a再次发生大规模断裂,面积单次缩减近20%。当前其面积仍超过1400平方公里,继续保持世界最大冰山地位。  据该研究所冰河水文气象信息中心首...

尼泊尔首都局势恢复平静

 在尼泊尔出动军队维持秩序后,首都加德满都10日未再爆发示威游行,局势恢复平静,主要商业区部分店铺恢复营业。  尼泊尔军方9日发表声明,谴责一些团体“过度利用当前困难局势,对普通民众和公共财产造成严重破坏”。自当地时间9...

韩国前总统夫人金建希所涉贪腐案24日开庭

  △金建希(资料图)  韩国媒体9月10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定于24日举行韩国前总统尹锡悦夫人金建希所涉贪腐案的首场听证会。  8月29日,负责侦办相关案件的“金建希特检组”以涉嫌违反《资本市场法》...

传习录丨人民教师无上光荣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教育事业。走进校园、致信问候、会见交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各种方式对教育工作者表达关心关怀,身体力行弘扬尊师重教美德,也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强调,老师应该“做学生为学、为事...

“防窥”又“护眼”?这样的手机膜靠谱吗?

央视网消息:为了保护手机,很多人习惯给手机屏幕贴上保护膜。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中销售的手机膜五花八门。除了保护屏幕,一些商家还宣称自己的手机膜不仅可以防偷窥,还能“护眼睛”,这些说法靠谱吗?  一些商家在商品介绍页向消费者...

中国短剧“出海”势头迅猛 市场规模有望达百亿美元量级

央视网消息: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当前,短剧海外应用已突破300款,全球累计下载量超过4.7亿次。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短剧应用内购收入逼近7亿美元,增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近4倍。而短剧出海的市场总规模,短期内有望达百亿美元量...

中国气象局:预计9月有3至4个台风或热带低压影响中国

中新社北京9月9日电 (记者 陈溯)记者9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今年主汛期(6月至8月)内有14个台风生成,预计9月还将有3至4个台风或热带低压生成,影响华东和华南部海域。  9日,中国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主汛期...

一年增加近20万!北京常住老年人口首破500万人大关

9月9日,2025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开幕,并发布《2024年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达514.0万人,首次突破500万人大关。这一数字比2023年增加了19.2万...

练兵赋能 蓄力前行——烟台高新公安开展专项培训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为全面提升公安队伍实战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深入推进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近日,烟台高新公安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开展了系列专项培训,取得明显成效。科技兴警,让无人机飞得更稳8月6日,科教基地警务站...

2024
12/03
16:52
浏览量: 49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起点 新征程 共筑辉煌未来

新起点 新征程 共筑辉煌未来

骄阳八月,随州消防进万家

骄阳八月,随州消防进万家

机关大楼-goodbye!

机关大楼-goodbye!

第五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在北京举行

第五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在北京举行

飞行汽车正成低空经济新热点

飞行汽车正成低空经济新热点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