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民视点 > 北京现代再获80亿元增资、上汽大众制定2030目标 合资车企在华进入变革“深水区”

北京现代再获80亿元增资、上汽大众制定2030目标 合资车企在华进入变革“深水区”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2-13 13:24:32 | 点击:386

北京现代再获80亿元增资、上汽大众制定2030目标 合资车企在华进入变革“深水区”

记者 刘阳

从市场翘楚到持续缩水,经历了智能电动化转型阵痛的合资汽车品牌,正进入在中国市场变革的“深水区”。

12月11日,北京汽车公告,北汽投(北京汽车投资有限公司)与现代汽车订立协议,双方同意根据各自于北京现代注册资本的权益比例分别向北京现代注资5.48亿美元,共10.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0亿元),注资将分期进行。

“北京现代计划2025年推出首款纯电车型,加强电动化、智能化和前瞻技术的研发力量。”有接近北京现代的业内人士透露,在2024年出口量突破5万辆的基础上,北京现代计划将出口量提升至每年8万至10万辆,“未来北京现代生产的所有产品都将面向全球市场。”

面对持续下滑的市场份额,这已是中韩股东近二年来第二次向北京现代注资。2022年3月,北汽投与现代汽车达成协议,按各自所持股比向北京现代共同增资9.4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60亿元)。

与北京现代获股东双方“补血”,并调整在华经营策略不同,刚刚完成合资续约的上汽大众,则通过更为本土化的产品策略,以继续征战中国市场。

12月10日,上汽大众高层透露,到2030年,上汽大众将推出18款新车型,其中有15款将专为中国市场开发。同时,上汽大众安亭汽车二厂将于2025年成为新品牌AUDI(奥迪)的专属生产基地。

按照计划,2025年,AUDI品牌首款高端智能网联电动车型将于年中推向市场;2026年起,陆续投放基于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CMP平台开发的二款紧凑级电动汽车,以及三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二款增程版车型。

稍早前的11月26日,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签署延长合营合同协议,将上汽大众的合资合营期延长为55年,至2040年。 “在中国市场所积累的经验,将为大众汽车集团加速转型注入动力。”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奥博穆强调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在自主品牌“大放异彩”的背后,合资车企正遭遇销量下滑、市场份额萎缩之痛。12月4日,通用汽车在一份证券备案文件中表示,预计将把其在华合资企业的价值减记26亿至29亿美元,同时还将支出另外27亿美元的费用,用于重组在中国的业务,具体重组的方式是关闭部分在华工厂并削减不盈利的车型。据悉,在投资者电话会上,通用汽车首席财务官保罗.雅各布森(Paul Jacobson)称重组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相信上汽通用可以在不动用额外资金的情况下进行重组。

“中国业务对于通用汽车的现在和未来而言都是优质资产。”翌日,通用中国回应称,第四季度至今,通用汽车及旗下合资企业已销售新能源车逾20万辆,包括别克GL8陆尊PHEV在内的高端车型显著推动利润表现。“随着按需生产及终端销售领域的持续发力,通用汽车在华盈利能力有望将得到优化。”

“在电动化时代合资车企在中国的价格体系和品牌势能正在逐渐瓦解,且这一趋势目前看来不可逆转。”中信证券研报显示,根据中汽协数据、各公司公告,2020-2023年伴随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由6.0%快速提高至34.5%,合资车企市场份额从61.1%下降到41.9%。

乘联会最新数据同样表明,11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60万辆,同比下降9%,环比增长6%。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5.6%,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2.4%,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6.4%,同比下降1.5 个百分点。

“大部分合资品牌不会放弃中国这一庞大市场。”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合资企业,尤其是外方要有强烈的危机感,要坚定电动化发展的信心,强化电动车研发的技术创新和导入,站在全球电动化技术的前沿,才能确保其在中国有相对发展空间。“如果技术上没有有效的创新和前瞻性研究,始终保持跟随态度,在国内市场出现全面深度竞争的情况下,合资企业的日子将极其艰难。”

责任编辑:张丽艳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辽宁省9城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营口、辽阳等5城新晋入选

每日新闻网辽宁讯  文/孙仲兴  蒋海东      2025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公布了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辽宁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再创佳绩,共有9个城

车企倒闭后,车主权益谁来维护?

调查动机近日,一则“哪吒汽车被申请破产审查”的消息冲上热搜榜。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哪吒汽车关联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审查。“车企破产,我们车主怎么办”“车机服务功能还有保障、系统还能更新吗”...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进入新区间,对行业影响几何?

曾经一度在行业掀起风浪的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近期表现稳定,反而令行业嗅到了新的商机。5月22日,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价格每吨逼近6.2万元,比5月20日的6.3万元相比出现微降。期货价格为每吨6.11万元,与5月20日的6.0...

2025年15万预算锁定全能战士!这辆电动轿跑如何成为Z世代出行答案

在 10-15 万这个竞争激烈的电动轿跑市场,仿佛是高手过招的江湖,颜值高的性能不足,智能配置多的安全性又让人担忧。那么,有没有一款车能让追求个性、科技感和安全性的 Z 世代毫不犹豫地下单呢?今天就来深度剖析一下东风奕派...

超豪华品牌在华销量“失速”自主品牌能否重构市场版图

本报记者方超石英婧上海报道超豪华品牌在华销量“失速”之时,自主品牌却在加速冲入这条蓝海赛道。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在3月份的进口车市场中,受宾利飞驰、欧陆、添越等车型销量下滑影响,超豪华品牌降幅最大,同比下滑33.9...

2025新能源汽车消费趋势洞察

本报记者陈燕南北京报道“有些偏僻地方的设备要及时维护,不然出去玩很担心充电。”“高速充电桩太少。”“充电高峰期出现排队拥堵状态。”有不少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映射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合资新势力:从重启到重构

2025年无疑是合资新能源汽车的“关键变革年”。今年,合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一系列举措,使其成为汽车行业的焦点。尽管相关数据显示,前4个月,国内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才为6.8%,和4月新能源汽车在国内总体乘...

私家车跑“顺风”出事故,意外险赔不赔?

顺风车是与他人合意,一同顺路搭乘前往目的地的共享出行方式,因其方便且实惠,受到不少人的青睐。那么,搭乘的顺风车如果出了交通事故,向保险公司投保的意外险能理赔吗?近日,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法院就审结了这样一起案件。小张是...

“含华量”成合资车企新标签

近段时间,合资车企在智能化上的突飞猛进显而易见。这种进化背后,其实是合资品牌下大力气与国内智驾供应商合作的结果,一些品牌并不讳言此点,并将“含华量”作为一种竞争优势进行宣传。合资品牌如果在智驾方面迎头赶上,再配以传统品牌...

赛力斯连获两大央媒权威背书!以创新破局 重塑中国汽车品牌新高度

在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赛力斯正通过创新实践赢得国家级媒体的高度认可。5月1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的《重庆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制造业发展》一文开篇即以赛力斯超级工厂为典型案例,展现了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实...

2024
12/13
13:24
浏览量: 38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起点 新征程 共筑辉煌未来

新起点 新征程 共筑辉煌未来

第五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在北京举行

第五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在北京举行

飞行汽车正成低空经济新热点

飞行汽车正成低空经济新热点

长安欧尚X7 PLUS车机不升级、缺失手机投屏功能遭集体投诉

长安欧尚X7 PLUS车机不升级、缺失手机投屏功能遭集体投诉

日出千山秀 花开万里香

日出千山秀 花开万里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