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医·健康 > 秋季进补吃药膳,你吃对了吗?

秋季进补吃药膳,你吃对了吗?

来源:北京青年报 | 时间:2024-09-05 10:45:16 | 点击:4992

进入秋天后,天气转凉,食欲也较暑热交蒸的夏天要好,很多人就想通过服用药膳让身体状态变得更好。追求健康的想法是好的,选择药膳作为强身健体和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也无可厚非,但吃药膳其实有很多讲究和注意事项。今天,就来说说关于吃药膳这件事。

药膳不是简单的“药+膳”

药膳,从来都不是往食材里加点药材,做出道菜就叫药膳。药不能乱吃,药膳当然也不能随便吃。中华中医药学会将“药食同源药膳”定义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药食同源的基本思想,将药食同源中药与食物相配伍,经传统或现代技术加工而成的具有调养、康复、保健作用的一类膳食”,这个定义里的关键词要注意:

一是“中医理论指导下”。药膳既然涉及中药的使用,一定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中药有寒热温凉属性、升降浮沉特质,是要根据身体状况、疾病特点来选择使用的,最好在中医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

二是“药食同源中药”。能够与食材配伍的,一定要是“药食同源中药”。目前“药食同源中药”名单里的中药只有100余种,建议大家查阅后再使用。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中药即便是名单里的药,也被明确要求“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可作为药食两用”,比如我们熟知的人参、灵芝、黄芪等就属于这类。

好的药膳有什么特点?

以“千古第一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为例,学习一下医圣张仲景如何选材组膳。

当归生姜羊肉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治疗“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方中有当归、生姜、羊肉三物。当归味甘、辛,性温,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生姜味辛,性微温,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羊肉味甘、辛,性热,能补益气血,滋补强壮。三味材料性味一致,因此不会互相牵制,只会彼此促进而不会相互拆台;同时,辛味具有发散之功,可以让药膳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因此对虚寒腹痛、寒疝、胁痛、虚劳尤为适合。后来,此方也用于治疗冻疮、消瘦、产后虚弱、月经不调、痛经、畏寒肢冷等病症。

从这个药膳方可以看出,好的药膳组成有这样的特点:一是材料不必太繁杂,但各材料组合在一起目标是鲜明一致的,彼此之间的关系应是促进和互补,而非牵制和抵消;二是选用的食材和药材一定是与病证相适应的,药膳是具有治疗性的食物,并非只是为了饱腹;三是药膳首先要好吃,如果不好吃,那无异于吃药,所以药膳要兼顾色、香、味、形、效之特色。

秋季适合吃什么药膳?

眼下正值秋季,中医认为,燥气主令。人体五脏中的肺脏喜润而恶燥,肺主呼吸,外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因而秋天容易出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起屑皲裂、大便干结等症状。因此秋季可适当多选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燕窝、梨、石榴、橘子、葡萄、猕猴桃、柿子、芝麻、藕、豆浆、蜂蜜、核桃、龟肉、鳖肉、乌鸡、猪肺、鸭蛋等。

而具有滋阴生津、养血润燥等作用的“药食两用药材”有:山药、玉竹、百合、杏仁、桃仁、阿胶、枸杞子、黄精、黑芝麻、蜂蜜、鲜芦根、当归、铁皮石斛、地黄、麦冬、天冬等,可适当选用。此外,再推荐两款药膳如下:

第一款:百山灌藕

材料:鲜藕200克,百合6克,山药10克,茯苓6克,大枣5克,蜂蜜10g,牛奶适量。

制作方法:将百合、山药、去核红枣研烂,与茯苓研末调匀,加蜂蜜再研磨极细,拌入牛奶令稀稠适中后灌入藕孔中,令孔皆满。堵住两头的藕孔,再用竹签固定结实,上屉蒸至藕软糯即成。

食养作用:润肺健脾,养心安神。

适宜人群:适用于燥邪犯肺、心气阴两虚人群的食养调理。

燥邪犯肺可表现为干咳、少痰或无痰,痰黏不易咳出, 唇鼻咽喉干燥,声音嘶哑,口渴,咳甚则胸痛,或痰中血丝,舌尖红,舌苔薄黄、少津,脉细或数等特征;心气阴两虚证可表现为头晕、心悸,神疲、气短,多梦、易惊,颧红、口干,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舌质偏红,舌苔少,脉细弱或数等特征。

不适宜人群:风寒咳嗽、脾胃虚寒者慎食。

第二款:滋养胃阴粥

材料:大米25克,铁皮石斛3克,玉竹3克,枸杞子3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铁皮石斛、玉竹洗净后装入纱布包内,与洗净的大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40分钟。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熬煮,待粥煮至七成熟时放入适量冰糖及洗净的枸杞子熬至粥成,取出纱布包即可食用。

食养作用:滋养胃阴,清热和胃。

适宜人群:适用于胃阴虚人群的食养调理。

胃阴虚证可表现为胃脘痞胀或隐痛,善饥、嘈杂,不欲多食,口燥、咽干,呃逆呕哕,气短声微,大便干结,舌质红而干裂,舌苔少或无,脉细数,伴见烦热,手足心热,形体消瘦等特征。

不适宜人群:湿浊内盛者及糖尿病患者慎食,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婴幼儿不推荐食用。

注:药膳方参考《常用特色药膳技术指南(第一批)》中国药膳研究会发布

文/赵润栓(北京小汤山医院)

(责编:孙红丽、杨迪)


【作者:赵润栓】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换季关节疼?可能是骨骼 “缺营养”

骨骼是身体的支柱,默默地承担重量、保护脏器、支撑运动,但它并非一成不变的“石头”,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组织。要想拥有一身强健的骨骼,必须从年轻时开始储备,并在每个年龄段给予它恰当的关怀。儿童与青少年期(0-20岁):投...

科技与健康的“双向奔赴” 2025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展区速览

9月10日至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在北京首钢园举行。作为九大专题之一,健康卫生服务专题以“智领未来 健康生活”为主题,集中展示医疗健康领域的最新技术与服务成果,成为本届服贸会的“人气展区”。本...

“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戴文渊:以人工智能助力千行百业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是表彰广大民营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个体工商户中,踊跃投身国家战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型代表,来自北京的戴文渊由于在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应用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42项劳动防护用品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 覆盖8大防护领域

央视网消息:据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42项劳动防护用品强制性国家标准,全面覆盖眼面部、听力、呼吸、头部、手部、足部、服装及坠落防护八大劳动防护领域,涉及产品质量安全、选择、使用和维...

全国中小学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98.5%

记者今天从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上了解到,今年以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着力压实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重点治理食材验收不严格、加工操作不规范、后厨卫生不达标、“三防”设施不齐全等突出问题,压紧压实校方和经营方食品安全主体...

透过数据看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医疗服务体系 群众健康有“医”靠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1日上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卫生健康工作发展成就。据介绍,“十四五”时期是卫生健康工作极不平凡的五年。我国坚...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60项 位居世界前列

国新办今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北京中轴线遗产点鼓楼  发布会上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捷报频传,北京中轴线、西夏陵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新发现文物数量超13万处

国新办今日(9月10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发布会上介绍,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76.7万处“三普”...

何止“上头”?还有风险!小心抓娃娃机“变种”

原本只是商场一角的休闲项目,抓娃娃机却在短短几年间迅速蔓延,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娱乐方式。随着抓娃娃机不断更新换代,各类“新玩法”接连出现:细小塑料玩具被搬进机台,活体动物也在娃娃机内供人抓取,循环兑换机制则让孩子们深陷其中...

法考本周六日开考,北京为全国最大独立考区

2025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考试将于9月13日、9月14日分两批次进行。记者从北京市司法局获悉,北京考区客观题考试报名人数达47000余人,继续成为全国最大的独立考区。今年客观题考试北京共设置38个考点,分布...

2024
09/05
10:45
赵润栓
浏览量: 499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