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医·健康 > 可跨省医保直接结算治疗费用的门诊慢特病增至10种

可跨省医保直接结算治疗费用的门诊慢特病增至10种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2-05 11:13:44 | 点击:438

12月1日,全国医保上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病毒性肝炎、强直性脊柱炎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至此,可跨省医保直接结算相关治疗费用的门诊慢特病增至10种。

近年来,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改革持续推进。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参保群众近1.7亿人次,减少资金垫付1429.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14%、29.37%。其中,全国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1.59亿人次,同比增长108.43%。在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中,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622.07万人次,减少个人垫付63.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4.91%、242.99%,增幅明显。

今年9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管理服务的通知》《关于稳妥有序扩大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的通知》印发,标志着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改革从扩面服务转向优服务与强管理并举的新阶段。新规出台会带给参保人哪些新的便利?近日,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问: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病种扩围,为参保人带来哪些便利?

答:2021年我国启动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门诊慢特病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达到6.90万家,实现每个县都有一家门诊慢特病定点医疗机构。5种门诊慢特病跨省结算费用(含手工报销和直接结算)已经占到所有门诊慢特病跨省结算费用的80%以上。

加之今年12月1日新增的5种门诊慢特病,截至目前,全国所有医保统筹地区作为就医地均能提供10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医保直接结算服务。参保人可登录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在“异地备案”服务专区,点击查询服务下的“异地联网定点医药机构查询”,查询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慢特病结算开通情况及支持病种;也可以点击“更多筛选”,在“开通类别”中选择门诊慢特病,查询就医地开通的所有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

持医保码或社会保障卡到已开通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在门诊挂号、就诊、结算等环节,需主动告知跨省就医参保人身份和享受的门诊慢特病病种待遇。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可通过系统获取参保人所享有的门诊慢特病病种待遇,接诊医生会按照就医地管理要求,专病专治,合理用药。

问:参保人到异地就医,享受怎样的报销待遇?

答:随着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不断完善,普通门诊费用的跨省直接结算也在稳步推进。异地就医结算遵循原则是“就医地目录,参保地待遇”。就医地目录,即异地就医执行就医地医保药品、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目录。也就是说,异地就医哪些能报销,哪些不能报销,都是以就医地医保目录为标准。参保地待遇,即起付标准、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等执行参保地政策。简单来说,就是异地就医能报多少钱、起付线多少、报销比例多少、最高报销额度为多少,都按照参保地标准来执行。

问:一些参保人发现,异地就医虽可直接报销,但报销比例降低了,这是怎么回事?

答:目前,基本医保实行属地管理,统筹地区要合理设置筹资待遇管理等具体规定,实现基金收支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由于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医疗消费水平和人口老龄化程度不一,基金支撑能力和运行情况也有差异。

此次新规要求,各地合理确定跨省异地就医差异化结算报销政策,针对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少于6个月、参保人异地就医需求多的地区,还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明确在做好基金运行风险评估的同时,及时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报销政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报销水平应与参保地同级别医疗机构报销水平保持合理差异。原则上,跨省异地转诊人员和异地急诊抢救人员支付比例降幅在10个百分点左右,非急诊且未转诊的其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支付比例的降幅在20个百分点左右。

问:京津冀等地已经开启区域内异地就医视同备案的模式,为何还要强调加强异地就医备案管理?

答:目前,各统筹地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保基金支撑能力以及分级诊疗制度的要求,对长期居住和临时外出就医等不同的就医类型确定了差异化结算报销政策,需要通过备案管理,提供精准结算服务。新规强调完善异地就医备案办理流程,保障多种渠道备案材料统一,做好备案告知服务。同时,新规要求严格执行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政策,强化异地就医备案管理,细化办事承诺方式,完善容缺受理服务关键要素,这些措施都会为参保人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责任编辑:张亦弛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戴文渊:以人工智能助力千行百业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是表彰广大民营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个体工商户中,踊跃投身国家战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型代表,来自北京的戴文渊由于在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应用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42项劳动防护用品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 覆盖8大防护领域

央视网消息:据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42项劳动防护用品强制性国家标准,全面覆盖眼面部、听力、呼吸、头部、手部、足部、服装及坠落防护八大劳动防护领域,涉及产品质量安全、选择、使用和维...

全国中小学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98.5%

记者今天从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上了解到,今年以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着力压实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重点治理食材验收不严格、加工操作不规范、后厨卫生不达标、“三防”设施不齐全等突出问题,压紧压实校方和经营方食品安全主体...

透过数据看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医疗服务体系 群众健康有“医”靠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1日上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卫生健康工作发展成就。据介绍,“十四五”时期是卫生健康工作极不平凡的五年。我国坚...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60项 位居世界前列

国新办今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北京中轴线遗产点鼓楼  发布会上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捷报频传,北京中轴线、西夏陵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新发现文物数量超13万处

国新办今日(9月10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发布会上介绍,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76.7万处“三普”...

何止“上头”?还有风险!小心抓娃娃机“变种”

原本只是商场一角的休闲项目,抓娃娃机却在短短几年间迅速蔓延,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娱乐方式。随着抓娃娃机不断更新换代,各类“新玩法”接连出现:细小塑料玩具被搬进机台,活体动物也在娃娃机内供人抓取,循环兑换机制则让孩子们深陷其中...

法考本周六日开考,北京为全国最大独立考区

2025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考试将于9月13日、9月14日分两批次进行。记者从北京市司法局获悉,北京考区客观题考试报名人数达47000余人,继续成为全国最大的独立考区。今年客观题考试北京共设置38个考点,分布...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

央视网消息: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涉及农业农村、百姓生活、交通运输、新兴领域、安全生产等方面。本批标准发布后,将在助力农业生产、提高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

在慢生活里感受古城韵味

  图为巍山崇正书院里可逆式设计的先锋书店书廊。巍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众多,古建筑集聚,如何保护?记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采访时发现:即将倒塌的旧书院改造为新书店,变成了网红打卡点;曾...

2024
12/05
11:13
浏览量: 43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