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医·健康 > 这个“懒癌”为何一发现就是中晚期?

这个“懒癌”为何一发现就是中晚期?

来源:扬子晚报 | 时间:2025-02-08 13:15:32 | 点击:426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2月4日是世界抗癌日,旨在倡导新的方法促进各组织间的合作,加快癌症研究、预防及治疗等领域的进展。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仅次于乳腺癌、肺癌的第三大常见癌症,致死率高居第二位。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系肿瘤外科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推进恶性肿瘤一体化精准全程序贯治疗理念,强化多学科协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让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甚至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癌症正逐渐从“绝症”变成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病”。

肠癌其实很“懒惰”——从息肉到癌,平均要10年

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系肿瘤外科主任医师吴晓宇表示,虽然有很多人谈“癌”色变,但其实结直肠癌很“懒惰”,发展很缓慢。有80%左右的肠癌是由肠息肉发展而来。

“从一枚不起眼的小息肉,到进展期肠癌,大约需要5到15年,平均为10年,整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吴晓宇说,肠癌也并非不可治愈。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3版)中提出,结直肠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

肠癌进展缓慢,那为什么一发现大部分都是晚期?吴晓宇主任医师说,主要是因为结直肠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患者很难察觉到异常。“可能表现为一些细微的变化,如长期腹泻或者偶尔便血,这些症状被误认为是肠胃不好或者痔疮,不会马上想到这是肠癌的警告。”

最近,话题“医生称超80%直肠癌最初被当痔疮”登上热搜。吴晓宇主任医师表示,这些表现具有隐蔽性,肠癌早期常会“伪装”成阑尾炎、肠炎、胃炎、痔疮等疾病。如大便带血,就可能被误认为是痔疮所致。因此,如果出现便血等不适,就医时要详细地如实描述症状,尤其要注意向医生说明有没有异常消瘦、便血的颜色如何,以及便血时是否伴黏液或脓血等,不要直接将其当作痔疮自行购药治疗,更不要讳疾忌医轻视病情,延误治疗。

目前很多人还缺乏定期体检的意识,特别是肠镜筛查意识不足,导致许多息肉不能及时被发现,容易一拖再拖,最终变成肠癌。“大规模肠镜筛查在美国让肠癌发病率降低了40%,死亡率降低了51%,而在中国,肠癌的筛查渗透率只有16.4%。”吴晓宇说。

肠癌其实可预防——有家族史的,40岁应定期筛查

“临床上20岁、30岁的患者屡见不鲜,可能与快节奏、高压力生活方式、少节制和不规律的饮食方式有关。”吴晓宇主任医师表示,肠癌有年轻化趋势,其中当然基因遗传是主要因素,但是生活因素也占有极大比例。

家族中有大肠癌患者,他的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发生大肠癌的概率明显升高,大肠癌的发生率大约是普通人群的2~3倍。同一家族的人群,遗传背景相似;另一方面,同一家族成员长期生活在一起,有共同的饮食习惯,也是肠癌呈现家族聚集性的重要因素。

长期过多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像红肉(牛肉、猪肉)、加工肉类(烟熏、腌制食品,香肠,火腿肠)、高脂肪性食物(动物内脏、肥肉),不仅会导致肥胖,更会加重肠道负担,影响肠道蠕动和排空,增加患肠癌的风险。另一方面,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吸烟与饮酒、精神压力大,缺乏运动等也都会增加肠癌的风险。

吴晓宇主任医师表示,一级预防防患于未然,要积极采取“腺瘤前预防”一级预防措施,如不吃腌制品、油炸、烧烤、变质食品,少吃“红肉”,多吃新鲜食品、高纤维、粗纤维等食物。二级预防通过筛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从而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结肠镜检查和镜下治疗是二级预防结直肠癌最直观最有效的手段。定期的肠镜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和处理肠息肉,避免大肠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专家建议,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应在50岁开始进行结直肠癌筛查,76~85岁之间需个体化筛查。建议结直肠癌罹患风险较高患者更早进行筛查。一级亲属60岁前罹患结直肠癌,则建议其40岁时开始进行结肠癌筛查。

肠癌并非不可治——全程序贯治疗大幅延长生存期

当被诊断为肠癌时,患者都会很慌张,很多人都会着急问“我这个还能手术吗”。那肠癌是不是可以一切了之?

吴晓宇主任医师表示,手术是肠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当患者发生肝转移或其他脏器转移的时候,直接手术“一切了之”并不是首选。吴晓宇主任医师表示,省中医院消化系肿瘤外科持续推进恶性肿瘤一体化精准全程序贯治疗理念,强化多学科协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针对每名患者的不同情况,科室都会联合肿瘤外科、消化科、肿瘤科、放疗科、病理科、介入科、影像科等多学科专家,为其量身定制综合治疗方案。针对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或其他转移的患者,可先进行术前转化治疗如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达到肿瘤降期或缩小的目的,从而获得手术机会,最大程度地延长生存期,提升总体治疗效果,甚至有部分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治愈。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戴文渊:以人工智能助力千行百业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是表彰广大民营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个体工商户中,踊跃投身国家战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型代表,来自北京的戴文渊由于在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应用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42项劳动防护用品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 覆盖8大防护领域

央视网消息:据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42项劳动防护用品强制性国家标准,全面覆盖眼面部、听力、呼吸、头部、手部、足部、服装及坠落防护八大劳动防护领域,涉及产品质量安全、选择、使用和维...

全国中小学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98.5%

记者今天从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上了解到,今年以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着力压实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重点治理食材验收不严格、加工操作不规范、后厨卫生不达标、“三防”设施不齐全等突出问题,压紧压实校方和经营方食品安全主体...

透过数据看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医疗服务体系 群众健康有“医”靠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1日上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卫生健康工作发展成就。据介绍,“十四五”时期是卫生健康工作极不平凡的五年。我国坚...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60项 位居世界前列

国新办今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北京中轴线遗产点鼓楼  发布会上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捷报频传,北京中轴线、西夏陵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新发现文物数量超13万处

国新办今日(9月10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发布会上介绍,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76.7万处“三普”...

何止“上头”?还有风险!小心抓娃娃机“变种”

原本只是商场一角的休闲项目,抓娃娃机却在短短几年间迅速蔓延,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娱乐方式。随着抓娃娃机不断更新换代,各类“新玩法”接连出现:细小塑料玩具被搬进机台,活体动物也在娃娃机内供人抓取,循环兑换机制则让孩子们深陷其中...

法考本周六日开考,北京为全国最大独立考区

2025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考试将于9月13日、9月14日分两批次进行。记者从北京市司法局获悉,北京考区客观题考试报名人数达47000余人,继续成为全国最大的独立考区。今年客观题考试北京共设置38个考点,分布...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

央视网消息: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涉及农业农村、百姓生活、交通运输、新兴领域、安全生产等方面。本批标准发布后,将在助力农业生产、提高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

在慢生活里感受古城韵味

  图为巍山崇正书院里可逆式设计的先锋书店书廊。巍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众多,古建筑集聚,如何保护?记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采访时发现:即将倒塌的旧书院改造为新书店,变成了网红打卡点;曾...

2025
02/08
13:15
浏览量: 42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