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伏案赶稿”到“昂首追梦”,一位基层新闻干事的颈椎康复记
每日新闻网浙江讯 记者 胡宏伟 通讯员 姜磊 邵慧琴
你是否见过这样的场景:在淳安当地中医院针灸康复诊室内,患者安静趴着,中医师手捻细如发丝的银针,锁定穴位后,精准刺入皮肤,提、捻、转、摇。没有药片、没有手术,但患者紧锁的眉头逐渐舒展……这就是传统中医针灸的神奇所在。
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各种压力而感到身心疲惫,甚至身体出现疼痛。但在针灸中医师眼里,从痛到不痛往往只有一根小针的距离。一根小针,在普通人手里就是缝补衣服的工具,但在针灸中医师手里,却能大显神通。今天,就让我们分享一位就诊者的经历,带你一起探寻小针尖上“重新编译”的健康编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职场的征途中,颈椎健康问题犹如一座难以逾越的山峰。然而,长期高强度的伏案工作,让不少工作者身体亮起了红灯,新闻干事康闻新(化名)便是其中一位。他在岗位上深耕多年,长时间的拍摄与文案撰写导致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
康闻新的工作日常,是跟随工作人员穿梭于大街小巷,记录工作过程,撰写新闻稿件。由于长时间低头操作相机、电脑前赶稿,他的颈椎逐渐不堪重负。起初,康闻新仅感到颈部有些许酸痛,他以为只是工作劳累,稍加休息便可缓解。但随着时间推移,颈部的疼痛愈发剧烈,甚至蔓延至手臂,从酸痛发展到麻木。严重时,连转头都十分困难,晚上也常常被疼痛折磨得难以入睡。“最严重的一次,他在跟拍执法过程时突然手部无力,差点将相机摔了……
医院诊断为“混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西医建议药物缓解配合自我康复训练,但效果有限。康闻新一度陷入焦虑:“如果连相机都拿不稳,我还怎么纪录一线工作故事?”
康闻新忍了半个月没去医院,可疼痛感越来越重。在同事、朋友们的建议下,康闻新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当地中医院针灸康复一科求诊。第一次遇见主治中医师张红艳(简称主治张医师),就让他做了几个抬手、转头的动作,最后把了脉、看了舌苔,并先让他做了MRI检查,在做分析研判;结果医院检查的MRI报告如同一纸红色通缉令,宣告这个追踪城市治理15年的“镜头卫士”濒临“系统崩溃”——C3/4、C4/5、C5/6、C6/7颈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第二天见面,主治张医师认真仔细看了检查报告,凭着对颈椎病治疗丰富的临床经验,她对康闻新的病情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判评估,说:“你这是典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瘀血阻滞经络——长期劳损导致颈部气血不畅,加上户外工作时风寒侵袭,加重了症状,得通经活络才行。”但她没有急着开药,而是制定了督脉熏蒸+针灸+推拿+牵引的综合方案。并解释:“颈椎病是长期积累所致,针灸可疏通气血,推拿能松解肌肉压迫,督脉熏蒸借药力、热力循督脉驱寒祛湿、畅活气血,强化颈椎修复力。配合日常正确姿势与锻炼,多管齐下,才能让颈椎‘拨乱反正’”。
一个月疗程的治疗,从手臂疼痛到痛感消退2025年3月15日初诊:第一次针灸与督脉熏蒸治疗后,颈肩的酸痛明显松快了些,但手臂疼痛依旧。主治张医师安慰道:“瘀血堵得久了,得一步步来。”第2次复诊:调整了针灸穴位,推拿时重点放松了左肩的“硬疙瘩”。那天晚上,疼痛感竟缩短了1小时!随着治疗的深入,手臂疼痛的时间越来越少,夜里终于能睡个整觉。在每次的治疗中,主治张医师像“侦探”一样,每次根据他的反应调整方案。......直到第5次,他惊喜地发现——手臂灵活有力道了!疼痛感彻底消失了!听主治张医师的话,真的有效治疗结束后,主治张医师反复叮嘱:“低头干活时,每隔半小时抬抬头;睡觉时用U型护颈枕,还教了颈部锻炼操。”这些细节,都牢牢遵守。更让患者康闻新感动的是,她始终强调:“很多颈椎病可以通过非药物、非手术的方式解决,关键要找对病因,耐心调理。”
千年非遗韵,一脉匠心传,在浩瀚的中医海洋中,中医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作为我国传统医学遗产的精华,它不仅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更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健康智慧的体现。以其独特的疗效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并赢得了越来越多人关注和尝试。在治疗过程中,张医师凭借多年的中医学功底和精湛的针灸医术,精准找到颈部和肩部的穴位,施针手法轻柔且准确。每次治疗结束,康闻新都能感觉到颈部轻松了许多,疼痛也得到了明显缓解。
治疗过程中,0.25毫米银针轻颤着没入天柱、百劳、大杼等穴位。“像有股温泉流流过颈椎。”康闻新描述首次治疗的感受。主治张医师采用“动静结合”针法:针感如电流击穿麻木的神经;艾炷在大椎穴升腾的热浪,则似给僵直的肌肉群下达“解封指令”。治疗一个月后,他的疼痛和手臂无力感基本消失,重新拿起相机时,持续数月的“电击式”手臂疼痛奇迹般退散。
主治张医师介绍,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因长期伏案工作,患上了颈椎病。而古中医针灸以其“精准、安全、多效”的特点,凭借绿色、安全、副作用小等优势,成为现代人对抗疾病的首选自然疗法,无论是急性疼痛还是慢性顽疾,针灸都能从整体调理入手,再配上中药汤剂,形成了标本兼治的综合手段,在颈椎、脊椎等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为众多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从疼痛缠臂到重拾相机,康闻新的针灸康复之路展现了中医“整体调理”的独特优势。正如主治张医师所说:“颈椎、脊椎病是‘职业勋章’,但不该成为‘职业终点’。”对于长期伏案文秘、新闻宣传和编程等高压行业以及易患脊椎的人群,定期中医的“防治结合”或许是一剂值得信赖的“健康良方”。
“以前他对中医针灸了解不多,这次亲身经历让他彻底信服了。古中医针灸真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希望更多的人能从中受益。”康闻新感慨地说道。
作为从事针灸临床13年,2011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的针灸康复一科主任,张红艳特别强调,扎针灸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找专业的针灸中医师,因为想要达到“针到病除”的效果,穴位精准,同时搭配操作者的手感、手法还有配穴都非常重要。
“只要闭上眼睛,脑海里人体经络走向就如同河流一样,经气就在这条人体的河流里运行,经络上的300多个穴位早已铭刻于心。”主治张医师说,针灸就是门手艺,经络、穴位,每一个细节都容不得马虎,“下针的深浅,行针是用补法还是泻法,针尖的方向、角度,这些全在手法里了。”
未来,淳安县中医院将立足于新的历史机遇期,持续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优化针灸治疗服务模式,不断传承“中医药+”探索、守正革新,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让千年传统中医疗法在现代社会中绽放新的光芒 。
【新闻链接】
从“对着电脑发愁”到“高效完成任务”,康闻新的转变折射出针灸对现代职业劳损的精准干预。这根小小的银针,不仅刺入了穴位,更刺中了基层工作者的健康痛点——当“连轴转”成为工作常态,针灸用传统智慧为“过度消耗”的身体按下“修复键”,让“带病坚持”变为“健康续航”。正如淳安县中医院针灸康复一科张红艳医师的团队所说:“人体自有一套精密的‘健康编码’,针灸的使命,就是帮那些被职业劳损‘改写程序’的人,找回原本的活力代码。”
编辑:唐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