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医·健康 > 从细节着手,提供全流程呵护

从细节着手,提供全流程呵护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时间:2024-06-11 14:01:00 | 点击:3761

  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主任钱涛在病房看望并鼓励患者。

  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石海亮大夫利用幻灯片为患者及家属做术前谈话。

  不久前,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举办了一场以“医患共携手  笑对人生路”为主题的病友联谊会。参加活动的20多名病友都是在至少10年前,在该院接受过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微创手术的。多年后,他们从各地赶来再聚首,一起感受别样的温暖。

  鲜花、掌声、握手、拥抱,病友们毫不掩饰地向神经外一科钱涛主任团队表达着敬重和思念。他们绝大多数通过当年的手术已经痊愈,但也有极个别人,尽管当时手术失败了,却并未埋怨或变得消沉,反倒展现出积极状态。他们无一例外地向医院表达了同一种情感:感恩自他们入院以来医院给予的多样化、持续性亲切关怀。

  “我们把患者看做‘老师’,当做朋友,不断改进救治过程中的关怀性措施,从细节着手,在术前、术中、术后全流程为患者提供呵护。我们相信,除了医治疾病之外,只有让患者从身体和精神上都感受到被关爱,他们的痊愈才是更充分、更全面的,才能真正绽放笑脸。”钱涛说。

  让患者明白、踏实

  尽管已经被三叉神经痛折磨得“不想活了”,但当来到医院,听说要做开颅手术时,来自河北张家口市沽源县的贾奶奶还是感到心里害怕、发怵。

  神经外一科主要收治患有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等疾病的患者。面肌痉挛是面部肌肉反复不自主抽动的疾病,发作时“嘴歪眼斜”;三叉神经痛则被称作“天下第一痛”,发作时面部、颈部等部位出现闪电样、刀割样剧烈疼痛。目前,二者主要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贾奶奶70多岁了,身子骨原本挺硬朗,还能下地种土豆。患病后,起初她还以为自己是因为老伴去世后,心情不好上火导致疼痛。哪知道,后来疼得越来越厉害,连吃饭、洗脸、刷牙都成了问题,更别说干农活了。四处求医后来到了钱涛这里。

  与贾奶奶一样,不少患者认为开颅手术与其他手术“很不一样”:由于手术部位是人体最核心的头和大脑,患者尤其担心风险,更加焦虑和恐惧。

  在医院,贾奶奶没有被立即安排手术,而是被引导至神经外科的示教室内,与其他几名患者及其家属一起,经历一场特别的“科普”。

  柔和的灯光下,投影开启。随着一张张幻灯片划过,配以大量的图片、数字和动画,三叉神经痛或是面部痉挛的起源和治疗历史、不同治疗方式的优缺点、手术原理、我国及该院的手术案例及成功率等,由相关主治医师娓娓道来。演示完毕,患者及家属提问,医生解答,直到所有人都感觉“心里有了数”。

  “这个术前谈话过程并非简单几句话说个大概,而是常常花费几十分钟或是一个小时的时间,是有点费周折,但我们认为是值得的。”钱涛说,“我们希望让患者明明白白、踏踏实实的,这是对患者最大的尊重。把问题分析透了,愿意高度配合治疗的患者,也是医生最好的助手。”

  在1996年,钱涛主任团队在河北省内率先开展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以及三叉神经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近几年,他们又将术前评估工作在该领域内向前推动了一步。

  早些年,科室的术前评估,主要是基于患者头部的核磁影像。这是一种二维的、黑白的影像,非专业人士看起来会很抽象。尽管有医生讲解,但患者仍会感到“云里雾里”,似懂非懂。如今,钱涛主任团队采用术前多模态可视化评估,将传统核磁影像转换为三维的、彩色的影像,血管、神经、病灶位置一目了然,普通人也可轻松看明白。

  “这样做一方面是方便术者,实现精准评估,减少手术探查时间;另一方面,更想让患者减少对未知的疑虑,帮助他们充分建立信心,从容应对手术。”钱涛说。

  住院后,医生对贾奶奶进行了详细问询和检查,为她安排了术前谈话,告知了手术方案,并在入院第三天安排了手术。手术完,贾奶奶的疼痛就消失了。不久后,邻居发现,土豆地里又出现了贾奶奶劳作的身影。

  在乎患者最在意的

  一转眼,就到了31岁的宋女士手术的日子。宋女士是个二孩母亲,爱美的她受到面肌痉挛的困扰,曾经一度焦虑到失眠,最终下定决心接受手术治疗。

  根据计划,早上7点半,她将被送进手术室。此前,经医生耐心沟通,宋女士住院期间心情已逐渐平复。然而,当手术真的来临时,她又不免紧张起来。

  这天早上7点,她的主治医生、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副主任医师石海亮提早到了病房。体会到宋女士的紧绷感,石大夫和患者及家属轻松地聊起天:昨晚睡得咋样?家属都有哪些?怎么来的医院?气氛一下松弛了。“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尽全力,预祝我们手术成功。”石大夫温暖的微笑,瞬间让宋女士感到很大安慰。

  然而,像许多患者一样,进入手术室后,宋女士再次焦虑起来。此时,石大夫又一次出现了:“不用紧张,这个手术很快就好了。和你一块的那几个病友,都治疗完出院了。你也没问题的!”

  宋女士说:“当陌生环境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熟人,你就会很安心。我瞬间肩膀就不紧了。”很快,宋女士接受了麻醉,平静地睡着了。

  石海亮是一位80后,与钱涛主任搭档合作已有15年。“这些年来,我们做到了‘两个坚持’:一是,在每位患者进手术室前坚持提前去病房给予鼓励;二是在麻醉前坚持在手术间安抚患者,让他们感受到被关照、被呵护。”他说。

  住院期间,有一件事让宋女士感到尤其贴心,就是医生们对她头发的特别照顾。

  据钱涛介绍,目前,患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的患者,以女性居多。而女性是一个爱美群体。印象中,开颅手术会剃光头,这是宋女士心里过不去的一道坎,也是她此前迟迟不愿做手术的一个原因。

  正是考虑到患者的这种需求,钱涛主任团队近年来在不断追求微创手术的同时,也尝试推出“人文剃头”。

  “面肌痉挛这个手术,需要在患者耳后位置的皮肤上开一个约5厘米的口子,然后在头骨上打开一个大约1元钱硬币大小的开口,将精密仪器伸入颅内手术。在术前剃头时,我们尝试尽量保留头发,只剃掉耳后几厘米宽的一个长条形区域即可。”钱涛说。

  病房里,宋女士收到了石大夫送来的“女性术前发型设计参考图”。上面清晰地展示了手术需要剃头的大概面积,以及其余头发的编发方式,让宋女士很受感动。“这个编发卡真是张贴心卡、暖心卡。”宋女士说,手术后,她将编起的头发放了下来,完全挡住了伤口,“竟然没一个人看出来”。

  “从医生角度上讲,剃光头对手术而言,会更方便、更洁净。但是我们希望同时考虑到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他们更多人文关怀。我们希望患者术后不仅可以很健康,还可以很自信地走出医院的大门。”石大夫说。

  关怀不分上下班时间

  把患者送出院,意味着院内治疗的结束,但在钱涛主任团队看来,这是一个新的开始。给予患者长期的出院后回访,是他们实施人文关怀的重要方式。

  在石海亮出具的一份电子表格中,记录着自2009年以来,在该科室接受手术的患者信息,共计700多位。“不管他们离院多长时间,5年,10年,还是15年,我们坚持长期回访。有时候打电话,有时候视频联系,让他们睁睁眼、闭闭眼,看看、问问恢复情况。我们会观察他们的情绪状态。有的患者出院后精神上还有恢复期,就会提醒他们多出去走走,散散心,跳跳广场舞,尽量放松心情。”他说。

  钱涛主任团队不仅注重医患交流,还试图在患者间创造一种亲密联系。2018年,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笑脸俱乐部”成立,所有经历过治疗的患者加入了一个新的大家庭。

  文章开头提到的病友联谊会,就是这个大家庭多次聚会中的一次。60多岁的病友老霍尽管人在外地,但通过视频方式问候了所有“亲友”,并赋诗一首:一刀治愈卅年疾,恢复如初五年余,面对亲朋多快意,都说手术很神奇。

  在石海亮看来,很多曾经的病友如今变得洒脱、自信,他们在“持续发光”,而这样的光亮可以照亮更多的人。“我们应该努力让这样的光被更多人看见、感受到。”他说。

  参加这次联谊会的,还有60多岁的底女士。她在2015年接受了面肌痉挛手术,但未获成功。在此后的9年中,医院不断给予她关心和鼓励,底女士感受到特别的温暖。联谊会这天,底女士由女儿陪同赶来现场,与大家聚会交流。

  “医学是一门存在太多不确定性的科学,成功不一定意味着每一个患者都被治愈。无论病情怎样发展,都应该让患者切身感觉到关怀。我们作为医者,真诚地关注他们,并倾尽我们所能。”石海亮说。

  为了能与患者建立更加及时的沟通和联系,钱涛主任团队还建立了“笑脸俱乐部”微信群,除手术时间外,医生可以随时随地回复病友提问,病友间也可以相互答疑,彼此鼓励。

  几年来,真诚关怀所建立的亲密关系令人动容。石海亮要是偶尔错过了某条信息,就会有病友着急地问,“石大夫,您是不是把我忘了呀?”石大夫偶尔晒出一张和住院患者的合影,就会有之前的病友羡慕地说:“这么温馨的合影,我们咋没有呀!”

  “医学服务就是这样,患者越是信任你,你的服务越是不分上下班时间。”石海亮说,投入是巨大的,收获也是丰厚的,俱乐部里那一张张笑脸,就是最好的见证。

(责编:乔业琼、杨迪)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懂点“肠”识,守护健康“肠”态

●目前在我国IBD已从过去的少见病逐渐发展成常见病。这与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西化、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由于IBD具有慢性进展、反复发作的特点,又被称为“绿色癌症”。与普通感染性腹泻不同,IBD病程长、难治愈,...

小满时节湿热盛 养生“有度”别太“满”

5月21日为小满节气,此时江河渐满,万物生长。小满时节如何养生?中医专家建议,养生“小得盈满”即可,运动、饮食、睡眠等应讲究“有度”,不宜太“满”。图为AI生成。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郭斌指出,随着小满节气的到来,气温...

全国首个“心佑小屋”点亮 31名西藏先心病患者在南京免费救治

  南医大二附院迈皋桥院区“心佑小屋”。人民网 周梦娇摄  人民网南京5月20日电 (周梦娇)20日上午,全国首个“心佑小屋”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迈皋桥院区点亮,作为先天性心脏病防治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将系统承担疾病...

小满未满,祛湿防寒

    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本报北京电(记者王美华)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今年5月21日将迎来小满节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李伯华介绍,小满节气标志着暑气渐升、雨...

这种水果维生素C含量是橙子的近8倍,也被誉为“刮油神器”!

油柑原本是小众水果,知道它的人并不多。不过,近两年随着油柑饮品的爆火,油柑也逐渐被人知晓,认可度不断增加,被誉为便秘人士的“救星”。油柑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水果,它的营养如何?吃了它真的能润肠通便吗?一起了解↓01 油柑让人...

每一次熬夜都在消耗它的“寿命” 这些信号可能是甲状腺在“求救”

追剧、刷手机……很多人晚上玩着玩着就到了半夜。你可能知道,熬夜会扰乱生物钟,使肝脏的自我修复和排毒功能受阻,导致毒素积累,损伤肝细胞。但你可能并不了解,熬夜的危害远不止损伤肝脏,更会消耗甲状腺“寿命”!01熬夜消耗甲状腺...

发展中医事业传承中医文化 一一记何长中和他的中医理疗馆

本刊、网 王平、耿治国何长中,安徽省亳州市观堂镇张各行政村张瓦房组人,高中文化,共产党员。最近他在安徽涡阳县牌坊镇耿皇集开一家中医理疗馆甚是红火,前来就医问诊的人络绎不绝。馆内中 药味香浓,床位暴满。只因奇特确实的疗效引...

牙龈肿嘴起疱都赖换季“上火”?

最近,有不少患者因牙龈肿痛出血、嘴唇起水疱前来门诊就医,他们认为这些症状都是换季“上火”所致,需要吃些败火药。其实,这些症状与季节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口腔健康出了问题。牙龈出血是牙菌斑在捣乱●症状识别刷牙出血;啃苹果留下...

让“身体倍儿棒”成为大学生标配(体坛观澜)

今年毕业季起,云南全省92所高校将推行“大学生体质健康优良证书”制度,每年体质健康测试在80分以上的学生,毕业时可领到“大学生体质健康优良证书”,网友生动地称其为“身体倍儿棒”证书。近年来,“脆皮大学生”等戏谑称呼引发人...

“控糖族”注意 这些“伪粗粮”升糖比大米更快

多数人都有这样的认知:粗粮升血糖较慢,适当吃粗粮有利于控制血糖。事实上,粗粮是个大家族,并不是所有粗粮都有控糖效果,一些粗粮甚至是“伪粗粮”,它们升糖速度比大米、白面等细粮还要快。种类选不对升糖速度快吃起来口感糯糯的糯性...

2024
06/11
14:01
浏览量: 376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