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监督与法 > 不文明观影行为影响上百观众

不文明观影行为影响上百观众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2-10 15:31:22 | 点击:264

大声喧哗讨论剧情 接听电话频繁走动 偷录片段亮屏晃眼

不文明观影行为影响上百观众

本报记者 赵丽

本报实习生 冯越

蛇年春节的大年初一,影院不文明行为登上热搜榜首—— 一对母子在电影院观影时因嫌弃座位视线不佳,强行霸占他人座位。据在场观众透露,上百人因此被迫退票,涉事母子最终被警方带走。事后,电影院工作人员表示,警方已介入处理,票价全部退还给顾客。工作人员称,涉事母子的座位位于侧面,因嫌弃视线不好,“非要坐人家中间的位置,随后发生口角”“他们根本不听劝阻,甚至还动手打了工作人员”。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采访发现,随着电影市场的繁荣和观影人群的扩大,影院内的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观影时大声喧哗、讨论剧情、接听电话、频繁走动、踢椅背、抢占座位、乱扔垃圾、进食气味大的食物、偷偷用摄录设备录制影片片段……

受访专家指出,这些不文明行为折射出一些观众个人素养、社会公德教育以及影院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亟须观众增强自律意识、提高对文明观影的认知、互相监督提醒,影院层面要加强宣传引导、提升服务管理、加强现场巡查、提供便民服务,社会层面应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文明观影的理念和重要性,传播文明观影的正能量,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营造文明观影的社会氛围。

不文明观影频出现

吐槽多与手机有关

“花182元买了3张票,全被没素质的一家人破坏了。电影开始后,后排四五岁的小孩一直在说话。大过年的,我本想忍忍算了,结果他又开始踢我的椅背,电影都快结束了还在踢。”今年春节在广东过年的刘先生向记者吐槽自己的观影经历。

忍无可忍的刘先生数次转身提醒小孩不要踢椅背,家长却以“小孩子不懂事”为由搪塞,还建议他去私人影院观影。更令他气愤的是,对方还用力推了他的椅子。

在福建观影的钱女士也遭遇了类似情况。“2小时的电影,后排的一对情侣聊了1小时50分钟的天。善意提醒无效后,他们还报复性地一直踹我的椅子。”钱女士说。

在辽宁观影的陈女士则遭遇了影院盗摄现象。“有观影者从头到尾拍了几十个小视频,手机屏幕亮晃晃地举着拍摄,起码拍了几十分钟,既缺乏法治意识又缺乏道德修养,既不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影响其他观众观感。”陈女士说。

曾在多地电影院工作过的郭凯向记者介绍其遇到过的“奇葩”现象:有人非要带炸串、臭豆腐等气味浓郁的食物进场;有人偷偷在影厅里抽烟;有人买了A影片的票,看了一半跑到B影片去看,被发现后还理直气壮地说A影片不好看;动画电影放映时,家长看得津津有味或呼呼大睡,完全不管孩子早已跑出影厅,在大厅和前台“爬行”;自己迟到赶不上电影,打电话要求影院晚点放映……

记者采访多名观影人发现,玩手机、发语音聊微信、孩子大声喧哗吵闹、脱鞋或踩别人椅背、频繁进出影厅等行为是比较常见的不文明观影行为。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叶刚注意到,春节期间影院不文明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类:

霸座行为:部分观众在购票后,不按照票面座位就座,强行占用他人座位;

吵闹喧哗:在观影过程中,有些观众高谈阔论、随意聊天、接打电话,完全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

屏摄行为:有的观众在影院内对正在放映的电影进行录音录像,且此类盗摄行为屡禁不止,一些观众还会将屏摄内容发布到社交平台上;

不文明饮食行为:有的观众在观影时食用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如榴莲、炸鸡、酸辣粉等,影响其他观众的体验,还有观众将瓜子壳、口香糖随地乱扔,影响影厅卫生环境。

去年,国家大剧院、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中共北京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等联合主办的“文明观演在行动”显示,不文明观演现象始终没有绝迹,部分观众置演出公约于不顾,或迟到早退,或大声喧哗,或肆意吃东西,或在演出期间拍照录像。在多种不文明观演行为中,与手机相关的吐槽最为集中。

违法成本低难震慑

管理机制亟须优化

王叶刚发现,随着电影市场的发展和观影人群的扩大,影院不文明行为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形式多样化:从传统的占座、喧哗,到屏摄、不文明饮食,不文明行为的形式多样化;

频率变高:随着文化消费增长,春节期间影院观影人数增多,不文明行为的数量也在增加;

愈发引发社会关注:这些不文明行为频上热搜,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讨论,反映出大众对文明观影愈发重视。

郭凯告诉记者:“每次电影入场时,我们都会有专人提醒文明观影规范,比如不要带刺激性食物、不要大声喧哗、爱护环境等,但这些不文明行为仍然时有发生。”

他还提及一起由不文明观影行为引发的冲突事件:“当时的情况是两对情侣坐前后排,后排的男士踩踏前排座椅,两人都是年轻男士,在女朋友面前顾及面子,逐渐从口角冲突演变成肢体冲突,最后我们不得不报警,由警方出面解决。”

受访专家指出,不文明观影行为频上热搜,折射出社会文明建设与文娱消费增长之间的错位。当电影市场的票房增速扩张时,此类热搜信息也提醒公众冷静审视文化消费背后的文明缺口。

以上述影院霸座事件为例,王叶刚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违法成本与威慑力不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霸座行为通常仅面临罚款或短期拘留,无法重罚,较低的违法成本难以对藐视规则的群体形成有效震慑。

其次,部分观众缺乏契约精神、公共意识。购票观影本质是观众与影院的服务合同关系,按照电影票记载的座位观影是合同的重要内容。霸座者既漠视公共规则,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共秩序之上,也缺乏契约精神,违反了其与影院之间的合同关系。

此外,影院也缺乏相应的应急机制。影院霸座事件导致300多人观影受到影响,说明该影院的应急处理机制不够完善,出现紧急状况时管理人员不能在最短时间采取有效防范举措以减少损失,导致场面一度失控。

“影院霸座行为通常仅面临罚款或短期拘留,违法成本低,震慑不足;对摄屏等行为虽有版权法的约束,但实际执法中侵权追责难度高。当前,影院并未建立类似高铁‘黑名单’信用惩戒体系,不文明行为者仍可自由购票,缺少惩戒力度。”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黄忠说,在技术层面,影院内的监控可能有盲区,不能全面、准确、及时地捕捉到影厅内的不文明行为,让不文明行为者抱有侥幸心理,也给影院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处罚标准有待加强

善用技术强化管理

记者注意到,为规范观影行为,不少地区的影院利用技术赋能秩序重构,在空间设计上进行文明引导,通过空间语言规范行为边界。

比如,上海部分影院对“静音观影舱”进行试点,以满足不同观影人群的差异化需求。浙江杭州正在进行“文明观影分”试点,累计扣分达上限者将限制购票。江苏常州发布了2025年度法治影院项目,通过法治主题影厅、法律咨询活动提升观众法治意识、文明意识。

“韩国某影院采用智能监控技术措施后,观影投诉下降52%,说明技术手段对于及时发现和制止不文明行为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改善观众的观影体验。”王叶刚说,通过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对影院内的观众行为进行实时分析和识别,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不仅能够准确判断出诸如喧哗、打闹、霸座等不文明行为,还可以直接提醒违规观众,并在行为发生的初期进行预警,有助于维护影院的秩序,减少因座位问题引发的纠纷,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对不文明行为的威慑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受访专家指出,对于不文明观影行为,相关法律规定需要细致完善,行为界定和处罚标准有待明确。

王叶刚建议推动专项立法,避免引用法律依据碎片化,明确霸座、吵闹等常见不文明行为的处罚标准,量化“情节严重”的程度。比如造成退票人数达100人以上或经济损失超5000元,提升执法的可操作性。在管理层面,可以强化AI技术赋能,尝试引入AI行为识别技术,实时监测霸座、盗摄等不文明行为,并及时发出警告信号。

“推行典型法律案例指导制、建立黑名单共享机制的建议值得尝试。一方面,定期整理发布不文明观影的法律案例,为后续执法部门提供参考,帮助执法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法律,有利于统一类似行为的执法尺度。”王叶刚说,公众通过了解这些案例,能更直观地认识到不文明行为的法律后果,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

受访专家认为在管理方式上,影院还应考虑建立更加严谨的惩戒机制。

“将有不文明行为的观众纳入‘黑名单’,实现不同影院之间的信息共享,可以对违规者形成较大约束和较强震慑,从而减少不文明行为的发生。此外,影院可以识别和管理存在不良记录的观众,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但在‘黑名单’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避免不当侵害个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需谨慎考虑‘黑名单’的录入标准和时长等问题,确保机制的合法性。”王叶刚说。

他认为,影院需提升管理能力,利用新技术优化管理流程,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其处理突发不文明事件的能力与沟通技巧,确保能及时、妥善解决问题。观众也要增强自律意识,自觉遵守观影礼仪,摒弃不文明行为习惯。电影行业要加强行业自律,对影院和从业者进行监督,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黄忠提到,文化引导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的行为,在电影放映前进行简短直接的仪式化教育,如播放文明观影的公益广告等,可以引起观众对公共规则的重视,营造文明观影、互相监督的氛围,让观众在心理上做好文明观影的准备。

“文明观影的核心在于分享与互动。在影院这个共同的艺术空间中,公众能够更高效地体验到彼此的存在。唯有在这种共享的艺术氛围中,才能完成现代公民文明素养的提升。期待通过智慧、合理的管理手段,能够让观影的重任落回每个责任观众的肩上,为每一位喜欢电影的人创造更美好的观影经历。”黄忠说。(法治日报)

责任编辑:田昕禾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预售链接、红包雨、客服来电可能是诈骗

  公安部网安局今天(18日)发布网购消费诈骗典型案例,提示消费者注意针对近期网络购物促销活动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案例一  预售链接:披着“限时折扣”外衣的木马陷阱  套路解析:市民李女士收到“某品牌618预售立...

@求职中的你 警惕“黑职介”、虚假招聘信息!

  当前各类求职招聘活动火热举办  但也有一些不法分子设置骗局等  侵害求职者合法权益  如何识破“黑职介”、辨明虚假招聘信息?  @找工作的小伙伴  防范指南请收好!  擦亮慧眼  识破“黑职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网约车乘客“逃单”,司机该找谁要钱?

 出门前打开手机APP叫车,已成大部分城市年轻人的日常操作。这种先接受服务,再线上埋单的消费形式,诚然方便了消费者,但万一遇上“吃霸王餐”的乘客,网约出租车司机该找谁理论,这成为一道待解的法律难题。  近日,江苏省苏州市...

试驾车辆突然启动 产生损失谁来承担

 在商场或者展览中心展示新车,可以有效吸引潜在消费者关注,不仅可以提升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还能提振消费者的购买欲,拉动销售。在展示时,车企、车辆经销商、4S店,负有怎样的安全保障义务?如果未尽到相应义务,造成损失谁...

居安思危 有备无患 生命无价 岂能儿戏

   编者按:“安全”二字,重若千钧;施工安全,大于苍天。在城市建设的宏大画卷中,施工工地是挥洒汗水、铸就梦想的前线战场。然而,施工过程中潜藏的各种风险,如同隐匿在暗处的猛兽,时刻威胁着每一位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也

餐厅送餐机器人撞伤孩子谁担责?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赋能各行各业,餐厅送餐机器人凭借智能化配送、降低人力成本等优势,在餐饮服务场景中广泛应用。送餐机器人若是在执行送餐任务时撞伤人,责任应由谁承担?日前,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人民法院审结一宗身体权纠...

花式骗术迭出,暑期生活如何避坑?

  机票退改签业务被诈骗分子盯上,有人损失数十万元;暑期兼职,被“轻松赚钱”广告吸引“垫资工作”,有人在转账后被“断联”  花式骗术迭出,暑期生活如何避坑?  阅读提示  近日,针对暑期高发电信网络诈骗,北京公安部门通报...

谁解除了孩子的未成年人模式?

  “孩子今年读初二,我特意在多个手机应用上开启未成年人模式。但没过几天,孩子就找到了‘窍门’:卸载软件后,用家里老人的身份信息重新注册,或者干脆和同学在别处租用成年人账号……”山西太原市读者侯婷近日来信表示,有关部门出...

粉丝追星,“饭”须有“范”

  王 鹏作(新华社发)  现在提到“饭圈”,常让人想起“乱象”。  社交网络里,“对家”粉丝互撕;短视频平台上,营销号炒作八卦;机场、剧院、体育馆等公共场所,极端粉丝聚集拥堵。就在近日,还传出某明星粉丝在飞机滑行阶段强...

上半年中国最高法纠正地方法院“应立不立”案件1403件

 中新社北京7月13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13日从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获悉,今年上半年,最高法纠正地方法院“应立不立”案件1403件,以“严”的总基调坚持立案登记制不动摇。  据知,最高法会同司法部、全国律协发布67类示范...

2025
02/10
15:31
浏览量: 26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华润雪花啤酒以见到销售主管目中无人为由对经销商罚款18000元、 因拒绝给回扣深圳光明一经销商惨遭华润雪花啤酒人员报复

华润雪花啤酒以见到销售主管目中无人为由对经销商罚款18000元、 因拒绝给回扣深圳光明一经销商惨遭华润雪花啤酒人员报复

辽宁营口—芦屯镇多个村中集体土地被承包户私下售卖他人建墓地,村民多次反映未果问题至今未得到有效解决

辽宁营口—芦屯镇多个村中集体土地被承包户私下售卖他人建墓地,村民多次反映未果问题至今未得到有效解决

辽宁鲅鱼圈芦屯镇驼台铺村多户村民将几百亩果园林地私下出卖改变土地性质变脸为私家墓地

辽宁鲅鱼圈芦屯镇驼台铺村多户村民将几百亩果园林地私下出卖改变土地性质变脸为私家墓地

山西潞安化工集团五阳煤矿连年发生事故,这个安全责任,应该谁来负?

山西潞安化工集团五阳煤矿连年发生事故,这个安全责任,应该谁来负?

兰陵两户民房再现强拆

兰陵两户民房再现强拆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