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监督与法 > “618”购物节遇上“以旧换新”:需打通体验“堵”点 唤醒消费热情

“618”购物节遇上“以旧换新”:需打通体验“堵”点 唤醒消费热情

来源:证券日报 | 时间:2024-06-05 15:02:22 | 点击:2869

“618”购物节已提前拉开帷幕,各大电商平台不仅推出了常规的超值折扣与多重优惠,更将“以旧换新”服务作为吸引消费者的亮点。但在“以旧换新”服务上还存在许多堵点亟须打通。

旧物处理有点“堵”

家住北京南三环的程先生遇到了一件尴尬事:近期在某电商平台通过以旧换新渠道购买洗衣机后,平台方为他联系的回收公司的负责片区竟然在北五环。

对于这样的“尴尬”,回收公司电话联系程先生称已经将派单返回平台,而此时新洗衣机已经送上门,程先生不得不将旧机器暂时放置在楼下角落。四天过去了,仍然没有新的回收公司联系他。

以旧换新涉及地方补贴、商家、平台方、回收公司、消费者等多方的衔接,其中一些环节还存在堵点,尤其是售后服务环节信息沟通不畅,导致部分消费者无法与旧物回收公司建立联系。

《证券日报》记者向某电商平台的家电商家咨询以旧换新政策,商家只能提供一张简单的宣传册,具体到旧物的残值计算和上门回收旧物时间,商家不仅无法回复,甚至无法帮记者联系负责的回收公司或部门。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可以刺激市场需求,促使制造企业推出新产品以抢占市场份额,并带动产业链整体升级,其中一个升级方向就是打通回收和服务渠道,构建统一高效、绿色循环的流通体系,让消费者淘汰旧产品更省力、省事、省心。

洪勇表示,平台方也需要全面提升售后服务水平,及时为消费者做好回收估值、旧物清运等综合服务。电商平台是以旧换新过程中重要的联系枢纽,优质的服务有利于以旧换新政策更好落地,释放消费潜力。

“一口价”回收惹争议

除了回收流程中信息沟通不畅可能导致的延误、误解之外,价格的不透明也影响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例如,消费者吴女士原本计划在“618”期间利用以旧换新活动购置新款电热水器,却发现活动开始时旧机折价额度突然减少,使得总花费高于预期。这让消费者对促销活动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当前电商平台为了能够激发消费者以旧换新热情,纷纷推出了跨品类以旧换新活动,却难以避免部分商品类目“一口价”的现象,旧物不是以其残值作为回收标准,而是依据消费者新购商品的价值按比例折价。

智帆海岸机构首席顾问梁振鹏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电商平台推出跨品类以旧换新政策,有助于减轻消费者购买新商品的资金压力,但也存在部分商品类目“一口价”回收现象,导致旧物残值较低,旧物回收价格不透明。要破解这一问题,电商平台可以增加评估旧物残值的环节,通过专业的评估人员或者算法模型来对旧物进行全面的评估。

《证券日报》记者发现,即便是冰箱、洗衣机这样的大家电,在部分电商平台也存在“一口价”回收现象。与之相比,手机的以旧换新就较为透明与灵活,平台会列出十余个针对手机现状的问题选项,以更好地评估手机的残值。

浙大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对记者表示,手机具备较高的回收价值,建立了更为发达与完善的回收体系,通过数字化手段能够提高回收和循环利用的效率。梯次利用和数字化技术结合,使商品回收价格更加公正、透明,相关经验可以向更多的耐用消费品领域推广。

转转集团CEO黄炜对记者表示,将好的商品和不好的商品区分开,才能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阶梯式的消费需求。建议平台通过大数据等机制让价格更加透明、售后服务更完善,唤起消费者以旧换新的热情。

(责编:杨曦、杨迪)


【作者:郭冀川】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上半年中国最高法纠正地方法院“应立不立”案件1403件

 中新社北京7月13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13日从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获悉,今年上半年,最高法纠正地方法院“应立不立”案件1403件,以“严”的总基调坚持立案登记制不动摇。  据知,最高法会同司法部、全国律协发布67类示范...

网信部门大力整治假冒仿冒“自媒体”账号

近期,一些网络账号以“XX报”“XX新闻”“XX文旅推荐官”“XX官方直播间”为名假冒仿冒新闻媒体、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虚假宣传、售卖假货,扰乱社会秩序。网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依法处置一批假冒仿冒账号,督促重点平台加强账...

多机构警告:特朗普关税令全球贸易承压

  “特朗普上任以来推出的关税‘缓刑期’即将结束。”美国《时代》周刊7月9日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从2025年8月1日起对多国大幅上调关税税率的决定作出上述评论。  多家美国媒体也在报道特朗普延长所谓“对等关税”暂缓期至...

五部门联合规范网络招聘

 北京7月9日电(记者 邱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会同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以纠治各类网络招聘乱象为重点,组织各地区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联合指导有关互联网平台企业,督促...

重点梳理6个方面用户权益保护要求

  □ 权威发布  本报讯 记者刘欣 为引导互联网企业提升经营服务合规意识和服务水平,切实保障用户合法权益,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组织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京发布《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用户权益保护合规管理指南》(...

全国首个“无堂食外卖”团体标准来了!商家如何做好“放心饭”?

  近年来,纯外卖经营模式在各大城市迅速铺开,成为餐饮行业的一股新势力。所谓“纯外卖餐饮”,其实就是没有传统堂食的商家,这类商户严格来说不能称作是一家饭馆,因为它本质上就是一个厨房,省去了堂食用地的成本,专注于线上运营,...

公安部:将采取措施严打医美领域违法犯罪

 针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近期曝光的医美领域乱象,公安部表明将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打击相关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公安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已密切关注媒体报道,并指导涉及地公安机关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密...

防止广告执法“泛化”和“机械化”倾向 市场监管总局印发指南

记者今天(4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为进一步规范广告领域涉企执法行为,有效区分商业广告和其他商业营销宣传,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适用问题执法指南(一)》(以下简称《指南一》),为市场监管部门准确适用《...

700号段来了,专为保护你的个人信息

 点外卖、收快递、打网约车时,是否常常担心自己的手机号码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和电信网络诈骗风险?  以后,这样的担心可以少一些了。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开展号码保护服务业务试点的通知》,规划700...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辅助监管制度构造

前沿观点  卢玮  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重新审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原则基础上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对于增进民生福祉这一根本发展目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食品安全法确立国家鼓励食品安全责任保险...

2024
06/05
15:02
郭冀川
浏览量: 286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华润雪花啤酒以见到销售主管目中无人为由对经销商罚款18000元、 因拒绝给回扣深圳光明一经销商惨遭华润雪花啤酒人员报复

华润雪花啤酒以见到销售主管目中无人为由对经销商罚款18000元、 因拒绝给回扣深圳光明一经销商惨遭华润雪花啤酒人员报复

辽宁营口—芦屯镇多个村中集体土地被承包户私下售卖他人建墓地,村民多次反映未果问题至今未得到有效解决

辽宁营口—芦屯镇多个村中集体土地被承包户私下售卖他人建墓地,村民多次反映未果问题至今未得到有效解决

辽宁鲅鱼圈芦屯镇驼台铺村多户村民将几百亩果园林地私下出卖改变土地性质变脸为私家墓地

辽宁鲅鱼圈芦屯镇驼台铺村多户村民将几百亩果园林地私下出卖改变土地性质变脸为私家墓地

山西潞安化工集团五阳煤矿连年发生事故,这个安全责任,应该谁来负?

山西潞安化工集团五阳煤矿连年发生事故,这个安全责任,应该谁来负?

兰陵两户民房再现强拆

兰陵两户民房再现强拆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