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深度观察 > 搬家人数创新低,改善住房遇阻碍,美国迁徙文化面临危

搬家人数创新低,改善住房遇阻碍,美国迁徙文化面临危

来源:大西洋月刊 | 时间:2025-02-25 13:49:55 | 点击:165

美国《大西洋月刊》2月20日文章,原题:美国人陷入困境,谁之过?  5月1日,曾是纽约城每年的“混乱时刻”。殖民时期,纽约全城租房市场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租约都在这一天到期。这一天,成千上万的房客将他们的家具和生活用品装上马车,在街道上穿行,前往新的住所。场面有些混乱,乍一看像是“大型逃亡现场”,但实际上,它代表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国希望”。在这种流动中,人们自己决定居住地,追求更好的生活。然而,美国人如今很少搬家了,这种流动性正在消失,对美国的政治、文化以及整个国家的发展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迁徙背后是积极心态

约尼·阿佩尔鲍姆是书籍《停滞:特权阶层与地产资本如何阻断美国机会》的作者,在他看来,美国人的这种流动性非常重要——这些搬家的人并非生活所迫,而是他们在原来的地方过得还不错,想要继续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为自己和子女创造更好的未来。所以这种流动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迁徙,还意味着一种积极心态——美国人相信,只要改变住所,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可以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并过上更好的生活。美国人相信,他们的生活不应被出身所定义。

在早期的美国,如果你想搬到某个地方,可能会被“驱逐警告”,穷人和少数族裔是被排斥的主要群体。但后来,美国经历了一场法律变革,只要你搬到某地,并宣布自己打算在那里定居,就能成为那个地方的合法居民。这一变革彻底改变了美国社会形态,也塑造了美国人的“国家认同”。

这种“流动”涉及的人群非常广泛。不仅仅是工人阶级,中产阶级以及再往上的阶级都在移动——富裕阶层会购买刚刚建成的全新住宅,他们搬离原来的房屋后,一些中产阶级便会住进来。这种迁徙形成了一个链条,每个家庭都逐步向更好的住房条件迈进。

几十年后,人们对这种“流动”进行追踪发现,那些留在原地的人,经济状况确实稍有改善,但那些搬走的人境遇明显更好。无论在哪个年代,阶层得以上升的人几乎都是那些搬迁的人,他们的孩子也比那些留在原地家庭的孩子发展得更好。

但这种积极的“流动”在不断减少,19世纪,每年约有1/3以上的美国人搬家,到了1970年,大约每5个人中会有1人搬家,而去年12月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过去50年里,这一比例已经降至1/13,我们创造了一个历史新低。

法律成为“排异”工具

这种“流动”的消失与美国城市管理者的政策有关。纽约曼哈顿下东区的居住密度极高,这里存在大量移民,他们带来了异国的习俗、语言、食物。这让美国的城市改革者们感到不满,认为自己的城市遭到了“入侵”。因此,在美国“进步时代”(大约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编者注),改革者与政府共同推动了一系列“公寓改革”政策。他们让当地无法建造“经济适用型”公寓,从而排斥外来人口。“公寓改革”运动的核心推动者曾表示,只要打着“消防安全”的旗号,就可以不动声色地把公寓住户赶出自己的社区。许多城市管理者推行的监管政策其实是借口,他们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合法”手段“驱逐”移民。

社区管理者选择“自我封闭”

在人口自由流动上,如果将相关法规的决策权放到地方,社区管理者往往会选择“自我封闭”,排斥外来人口。而出台相关管制政策的社区,往往是富人聚集区。这会进一步导致种族孤立与收入分化。

我们正面临“流动性”危机,美国有很多便宜的住房,只是它们不在大多数人想居住的地方。如果我们只关注住房的可负担性,而不考虑住房的地理位置和所提供的机会,我们就会追求错误的解决方案。因此,我们需要的政策,不仅是让住房变得更便宜,还要让人们能够住在他们希望生活的地方。如能做到这点,美国不仅能恢复曾经的社会活力,也能让美国人重新掌握生活的选择权。(作者汉娜·罗辛,朱迪译)

责任编辑:曹迪


【作者:汉娜·罗辛,朱迪译】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美法官下令阻止教育部裁员 要求恢复1300人职位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5月22日获悉,美国一名联邦法官下令,让特朗普政府恢复1300多名美国教育部员工的职位。据悉,该法官发布了一项禁令,阻止了特朗普政府推进教育部大规模裁员的计划。  美国民主党主导的各州认为,大规模解雇...

英国宣布将查戈斯群岛主权移交给毛里求斯

当地时间5月22日,英国首相斯塔默宣布与毛里求斯政府签署一项协议,将查戈斯群岛主权移交给毛里求斯,并以99年租期的形式保留美英在该地区的军事基地运营权。据悉,该协议曾因毛里求斯和美国两国政权更迭而陷入停滞——特朗普政府的...

西班牙媒体:硅谷富豪为何迷上了格斗?

西班牙《机密报》5月16日文章,原题:百万富翁们砸脸:硅谷为何痴迷于摔跤 安德鲁·贝迪这辈子从未站上过拳击擂台。但在几周前,这位体重超90公斤的硅谷投资人却在擂台上听到自己的名字被高声呼喊。在他对面,一位瘦弱的区块链创业...

从天天米饭到每周三次:日本米价飞涨改变民众饮食习惯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的数据,截至19日,日本大米价格已经历连续十多周上涨,较去年同期高出大约1倍。日本民众表示,大米涨价给日常饮食造成了直接冲击,不少人甚至减少米饭摄入。米价较去年同期翻倍 民众饮食受影响日本民众:对普通...

《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官宣引进

5月19日,动画电影《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官宣引进中国内地,同时发布青山刚昌手绘海报,具体档期未定。《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是《名侦探柯南》第28部动画电影作品,由重原克也执导,樱井武晴编剧,于2025年4月18日...

日本宫崎:特选山的杜鹃花盛开

    当地时间2025年5月19日,位于日本宫城县气仙沼市的特选山,五彩斑斓的杜鹃花正盛开。特选山位于气仙沼市与前元吉町的交界处,海拔711米,是日本著名的杜鹃花山之一。从5月中旬到5月底,约有50万朵野生山杜鹃和莲华...

泰国推“绿色旅游季”以促进国内旅游业

中新社曼谷5月18日电 (记者 李映民)泰国总理府副发言人萨西卡恩18日表示,泰国政府将推出“绿色旅游季”活动以促进国内旅游业发展。萨西卡恩表示,今年以来,泰国游客数量持续下降,为刺激国内旅游业,泰国政府将推出“绿色旅游...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旅马大熊猫“福娃”“凤仪”平安接返回国

中马大熊猫国际保护合作协议将于2025年5月20日到期,双方经友好协商和充分准备,于今日将旅马大熊猫“福娃”(雄性,2006年8月23日生)和“凤仪”(雌性,2006年8月23日生)平安接返回中国。为做好接返工作,我方选...

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第5个月下滑

当地时间16日,美国密歇根大学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为50.8,连续第5个月下滑,也是美国该指数有记录以来的倒数第二低值。分析认为,这一数据显示了在特朗普政府所推行贸易政策的冲击下,美国家庭对经济前...

雅典卫城上空现“巨鞋”形状无人机群 希腊下令彻查

当地时间5月16日,根据希腊文化部提起的诉讼,雅典检察官办公室下令对雅典卫城上空无人机群表演事件进行紧急调查,以确定15日晚雅典卫城上空的无人机群表演是否构成刑事犯罪。调查的主要罪名是违反《古迹保护法》及其他刑事犯罪。5...

2025
02/25
13:49
汉娜·罗辛,朱迪译
浏览量: 16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谁沧桑了我们的守望

谁沧桑了我们的守望

武汉菊香迷人秋意浓

武汉菊香迷人秋意浓

两部门联合开展打击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

两部门联合开展打击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

记者体验上门按摩APP:额外支付2000元技师可“过夜”、尺度大得惊人……

记者体验上门按摩APP:额外支付2000元技师可“过夜”、尺度大得惊人……

罪犯劳荣枝被执行死刑

罪犯劳荣枝被执行死刑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