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深度观察 > 让罕见病更早被“看见”

让罕见病更早被“看见”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4-02-29 13:36:20 | 点击:6549

 2月29日是国际罕见病日。“瓷娃娃”“月亮天使”“黏宝宝”“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这些看似美丽的名字背后,却对应着成骨不全症、白化病、黏多糖贮积症、苯丙酮尿症等疾病。这些疾病的患病人数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65‰—1‰,因此被统称为罕见病。

  罕见病为何难以预防?早期筛查和诊断罕见病有何手段?哪些新技术和前沿研究有望助力罕见病的诊疗?在第17个国际罕见病日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多数罕见病难以预防

  世界各国对罕见病的定义各不相同。《中国罕见病定义研究报告2021》提出,符合“新生儿发病率低于1/10000,患病率低于1/10000,患病人数低于14万”这三个条件其中一个的疾病,即为罕见病。

  目前,我国的罕见病管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罕见病流行病学数据相对缺乏,主要通过罕见病目录的形式进行管理。2018年5月和2023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委联合发布《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和《第二批罕见病目录》,分别收录121和86种(类)罕见病。罕见病目录作为相关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还在持续动态修订增补中。

  虽然罕见病的单病种发病率和患病率较低,但患者的绝对数量不少。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的罕见病患者比例占总人口数的6%—8%,约有3亿—4亿人受到罕见病的影响。

  “我在门诊中遇到的患者,有不少患有罕见病。每次看到家长怀中抱着那些头发枯黄、目光呆滞、不会开口说话,或者肝脾肿大、骨骼畸形的孩子,我的心情就特别沉重,这些孩子很多都错过了最佳诊疗时期。”罕见病专家、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顾学范教授说。

  全球最大的罕见病数据库Orphanet在2019年对6172种罕见病统计后发现,71.9%的罕见病与基因有关,69.9%的罕见病在患者儿童期发病,有近1/3的患儿在5岁前因无法获得有效治疗而死亡。顾学范介绍,目前已被发现的多数罕见病都是由遗传性因素导致的。因此,这些罕见病可能无法通过传统意义上的“预防”措施来避免。

  新技术提升筛查和诊疗水平

  “尽管罕见病难以‘预防’,但是通过早期筛查和诊断,仍然可以靠干预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顾学范说。目前,罕见病筛查的常见方法包括新生儿代谢筛查、遗传咨询和靶向筛查等。新生儿代谢筛查是在新生儿产出后进行血液及尿液检测。这种方法可以对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甲基丙二酸血症等常见遗传代谢性疾病进行早期诊断,以早期治疗干预,改善预后。对于有罕见病家族史的家庭,在计划怀孕前或孕期,可以通过遗传检测评估罕见病遗传风险。靶向筛查则是面向特定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酶活性检测,进而实现早期诊断。

  在基因缺陷所致的罕见病中,神经系统、眼科、代谢类疾病所占比例较大。顾学范介绍,其中,质谱技术在遗传代谢病诊断中处于核心地位。这项技术对一些遗传代谢病的诊断、治疗、随访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等至关重要,是较为可靠且应用广泛的罕见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此前,顾学范所在的新华医院团队在国内首次将串联质谱技术应用于临床,只需一滴血即可诊断40多种遗传疾病。现在,全国约60%的新生儿筛查中心都应用串联质谱法进行多种遗传代谢病的筛查和检测。利用质谱技术进行的多种遗传代谢病筛查结合基因筛查,是今后罕见病筛查的发展方向。

  在罕见病诊疗新技术应用方面,北京锦篮基因科技联合创始人、总经理董小岩博士介绍,对于传统方式无法治疗的罕见病来说,细胞与基因治疗有望提供新的治疗途径。通过基因替代、基因编辑、基因修饰干细胞治疗等策略,让人体基因正常表达,以达到治疗效果。目前,该企业自主研发的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及庞贝病的两种基因治疗药物,已在多家医院进行的一、二期临床试验阶段取得重大突破,获得显著疗效和进展,有望通过单次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运动能力。

  “我们要关注罕见病患者群体。”顾学范建议,首先,需构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对相应疾病的诊疗给予政策支持。其次,医学院校、相关医学中心需加强罕见病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医护人员对罕见病的认知度。此外,要完善三级转诊制度,各层级医疗机构明确职责,通过罕见病诊疗网络,打造多学科、多平台联合的罕见病诊疗中心。

  “罕见病患者就像一个个搁浅在海滩上的海星,渴望命运能够发生改变。希望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能够伸出援手,帮他们改变命运。即使我们的孩子不能被治愈,但是也希望您能看到罕见病、研究它,了解它的致病机理及表达方式,让更多的罕见病患者在不远的未来有被治愈的可能。”一位CACNA1F基因遗传眼病患儿的父亲对记者说。(记者 华 凌)

(责编:乔业琼、杨迪)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关注旗下公司 马斯克称其恢复全天候工作状态

当地时间5月24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X平台发文称,由于X、xAI 和特斯拉正处于关键技术发布期,下周还有星舰发射,他目前已回归全天候工作状态。此前,马斯克旗下社交平台X在24日早间发生大规模宕机,目前服务已基本恢复。马斯...

德国法兰克福国际龙舟赛展示多元文化魅力

德国法兰克福国际龙舟友谊赛24日在德国美因河上举行。除龙舟赛外,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各国传统歌舞表演,让民众体验到多元文化交融的魅力。当天,来自多国的17支参赛代表队劈波斩浪、竞渡争先,龙舟两侧水花飞溅,鼓点低沉密集,参赛队...

美法官下令阻止教育部裁员 要求恢复1300人职位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5月22日获悉,美国一名联邦法官下令,让特朗普政府恢复1300多名美国教育部员工的职位。据悉,该法官发布了一项禁令,阻止了特朗普政府推进教育部大规模裁员的计划。  美国民主党主导的各州认为,大规模解雇...

英国宣布将查戈斯群岛主权移交给毛里求斯

当地时间5月22日,英国首相斯塔默宣布与毛里求斯政府签署一项协议,将查戈斯群岛主权移交给毛里求斯,并以99年租期的形式保留美英在该地区的军事基地运营权。据悉,该协议曾因毛里求斯和美国两国政权更迭而陷入停滞——特朗普政府的...

西班牙媒体:硅谷富豪为何迷上了格斗?

西班牙《机密报》5月16日文章,原题:百万富翁们砸脸:硅谷为何痴迷于摔跤 安德鲁·贝迪这辈子从未站上过拳击擂台。但在几周前,这位体重超90公斤的硅谷投资人却在擂台上听到自己的名字被高声呼喊。在他对面,一位瘦弱的区块链创业...

从天天米饭到每周三次:日本米价飞涨改变民众饮食习惯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的数据,截至19日,日本大米价格已经历连续十多周上涨,较去年同期高出大约1倍。日本民众表示,大米涨价给日常饮食造成了直接冲击,不少人甚至减少米饭摄入。米价较去年同期翻倍 民众饮食受影响日本民众:对普通...

《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官宣引进

5月19日,动画电影《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官宣引进中国内地,同时发布青山刚昌手绘海报,具体档期未定。《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是《名侦探柯南》第28部动画电影作品,由重原克也执导,樱井武晴编剧,于2025年4月18日...

日本宫崎:特选山的杜鹃花盛开

    当地时间2025年5月19日,位于日本宫城县气仙沼市的特选山,五彩斑斓的杜鹃花正盛开。特选山位于气仙沼市与前元吉町的交界处,海拔711米,是日本著名的杜鹃花山之一。从5月中旬到5月底,约有50万朵野生山杜鹃和莲华...

泰国推“绿色旅游季”以促进国内旅游业

中新社曼谷5月18日电 (记者 李映民)泰国总理府副发言人萨西卡恩18日表示,泰国政府将推出“绿色旅游季”活动以促进国内旅游业发展。萨西卡恩表示,今年以来,泰国游客数量持续下降,为刺激国内旅游业,泰国政府将推出“绿色旅游...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旅马大熊猫“福娃”“凤仪”平安接返回国

中马大熊猫国际保护合作协议将于2025年5月20日到期,双方经友好协商和充分准备,于今日将旅马大熊猫“福娃”(雄性,2006年8月23日生)和“凤仪”(雌性,2006年8月23日生)平安接返回中国。为做好接返工作,我方选...

2024
02/29
13:36
浏览量: 654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谁沧桑了我们的守望

谁沧桑了我们的守望

武汉菊香迷人秋意浓

武汉菊香迷人秋意浓

两部门联合开展打击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

两部门联合开展打击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

记者体验上门按摩APP:额外支付2000元技师可“过夜”、尺度大得惊人……

记者体验上门按摩APP:额外支付2000元技师可“过夜”、尺度大得惊人……

罪犯劳荣枝被执行死刑

罪犯劳荣枝被执行死刑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