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头条快讯 > 强观察|如何监管生成式人工智能?征求意见稿来了

强观察|如何监管生成式人工智能?征求意见稿来了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04-26 14:33:45 | 点击:729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带来生产力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存在算法偏见、信息泄露、内容造假等安全隐患。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进行了框架性规范。

《征求意见稿》释放了哪些信号?系好“安全带”,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有何作用?人民网“强观察”栏目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张卫明、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黄文彬。

既划定界限也有发展空间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指基于算法、模型、规则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内容的技术。近来大火的ChatGPT即属于此类技术。

《征求意见稿》的公布,距离2022年11月30日对话式AI模型ChatGPT的发布不足5个月时间,如此高效出台,释放什么信号?

在张卫明看来,这种高效监管显示出国家层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支持与重视。《征求意见稿》提出多维监管意见,强调保护,防止“滥用”,有助于国内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健康发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国家支持人工智能算法、框架等基础技术的自主创新、推广应用、国际合作’,制定本办法的目的是‘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

黄文彬表示,《征求意见稿》发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需要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公民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研究发展与技术应用的信号。“这个管理办法为保护个人、国家甚至全球安全将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日益广泛应用的当下,人们需要足够的专业知识才能判别智能产品输出结果的真伪优劣,这些结果可能会影响个人的品德思想与行为规范。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对整个社会或国家产生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有可能超过服务提供者或用户的可控范围。”

监管措施迎头赶上

虽然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或即将引发生产力变革,但其产生的风险和挑战不能忽视。

比如,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会根据要求生成有说服力且有针对性的虚假信息;它还可能回答如何自杀、如何制造化学武器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问题。诸如此类新现象,都需要监管的与时俱进。

记者梳理发现,不少国家重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监管。英国政府于3月发布了第一份人工智能白皮书,概述了人工智能治理的5项原则。当地时间3月31日,意大利个人数据保护局宣布,从即日起禁止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限制其开发公司OpenAI处理意大利用户信息,并立案调查。美国商务部近日就相关问责措施正式公开征求意见,包括新人工智能模型在发布前是否应经过认证程序。

黄文彬表示,全球范围内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监管力度,意味着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已经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选择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规制对象并积极发布《征求意见稿》,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走在前列的。

“人工智能技术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应该接受严格的安全评估,需要监管来确保这些安全措施得以实施。”张卫明说,随着更多应用落地,一些潜在的风险将被认识和暴露,《征求意见稿》只是第一步。

提前布局守住“安全底线”

防止生成式人工智能滥用,在充分发挥政府监管职能的同时,也需科技企业提前布局,发挥技术能力守住“安全底线”。

黄文彬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只是一个工具。技术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应用技术时需要重点考虑智能产品情境背景的适用性、使用方式的合理性和应用目的的正确性。比如,在用户相对感觉心理孤独空虚的情景下,智能产品可以提供聊天陪伴,以舒缓用户心理为目的。然而,假如该产品提供偏颇甚至具有负面倾向性的聊天内容,可能会使用户产生自杀、暴力、歧视等问题,对个人及社会产生较大的伤害。

《征求意见稿》也提出,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采取措施防止生成虚假信息;尊重他人合法利益,防止伤害他人身心健康,损害肖像权、名誉权和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禁止非法获取、披露、利用个人信息和隐私、商业秘密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张卫明说。

“比如虚假信息检测技术,国外已经布局,我们的安全技术专家、安全技术企业也应尽快提出相应的技术方案。”张卫明认为,再先进的科技都需要人来使用、人来控制、人来确保安全。实施更全面的人工监管,时刻关注技术的安全性,确保其不会被滥用,才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潜力。

(责编:王雪纯、贺迎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客户端下载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前8月北京经济运行数据公布

9月16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共同发布1至8月北京经济运行数据。前8月,北京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0%,服务性消费较为活跃...

现场直击!长安街花坛为迎国庆“正变身”

9月16日,园林工人在北京西单路口改建国庆主题花坛。  据此前报道,长安街沿线十座立体花坛到国庆期间会进行转换,包括元素的更换和植物的调整,会更新一些长势更好的植物,保证在国庆期间呈现最佳的景观效果。壶口瀑布音乐可能会再...

从“寂寂无名”到“人声鼎沸” “古城老街+新业态”点亮城市新引擎

央视网消息:近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推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传承”。跟随记者的镜头去看看,各地都在如何保护城市文脉?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守护城市的烟火气。在...

“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行动!九部门联合开展宣传活动→

央视网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9月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今年9月15日至9月21日是第28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主题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普周期间,教育部...

各地一批“十四五”重点工程刷新进度条 “硬核”实力彰显中国力量

央视网消息:连日来,各地一批“十四五”重点工程稳步推进。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十四五”时期,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慢行交通网络融合发展。目前全国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31条,运营里程约1.1万...

花粉过敏别硬“挺” 这份“防御指南”请收好

入秋后,多种植物进入盛花期,北京正值秋季花粉高峰期。提醒市民:花粉过敏不能“挺”着,可能发展为鼻窦炎、鼻息肉、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要及时就医、规范用药。  问:一天之中,哪个时段花粉浓度最高?  监测显示,14时至20...

今明两天服贸会迎来公众开放日 交管部门发布交通提示

9月13日至14日,2025年服贸会迎来公众开放日,预计上午9点到12点、下午3点到6点,石景山首钢园区周边将出现客流和车流高峰,阜石路、北辛安路、石景山路及园区内二高炉南路、群明湖大街等路段将出现车辆排队、行驶缓慢情况...

以军称“基甸战车2”行动进入下一阶段

新华社耶路撒冷9月12日电(记者王卓伦 路一凡)以色列国防军12日发表声明说,以军在加沙城的“基甸战车2”行动进入“下一阶段”,超过500个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目标遭到打击。  声明称,以军继续对加沙城的巴武装组织基础设施和...

2025年上半年市场监管部门严厉打击侵权假冒取得成效

央视网消息: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2025年上半年,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商品、重点市场治理,积极发挥行政执法震慑力,切实保护权利人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营造良好营商...

新学年!看湾区3万名跨境学童如何丝滑上学|数说大湾区

解码粤港澳数说大湾区本期的关键数是——3万名每天大约有三万名跨境学童往返深港、珠澳口岸所谓跨境学童就是居住在内地、但到港澳上学的孩子他们每天清晨背起书包从家门出发跨过边境去上课傍晚再返回随着新学年的到来每个上学日的清晨在...

2023
04/26
14:33
浏览量: 72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