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头条快讯 > 强观察|如何监管生成式人工智能?征求意见稿来了

强观察|如何监管生成式人工智能?征求意见稿来了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04-26 14:33:45 | 点击:528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带来生产力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存在算法偏见、信息泄露、内容造假等安全隐患。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进行了框架性规范。

《征求意见稿》释放了哪些信号?系好“安全带”,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有何作用?人民网“强观察”栏目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张卫明、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黄文彬。

既划定界限也有发展空间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指基于算法、模型、规则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内容的技术。近来大火的ChatGPT即属于此类技术。

《征求意见稿》的公布,距离2022年11月30日对话式AI模型ChatGPT的发布不足5个月时间,如此高效出台,释放什么信号?

在张卫明看来,这种高效监管显示出国家层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支持与重视。《征求意见稿》提出多维监管意见,强调保护,防止“滥用”,有助于国内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健康发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国家支持人工智能算法、框架等基础技术的自主创新、推广应用、国际合作’,制定本办法的目的是‘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

黄文彬表示,《征求意见稿》发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需要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公民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研究发展与技术应用的信号。“这个管理办法为保护个人、国家甚至全球安全将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日益广泛应用的当下,人们需要足够的专业知识才能判别智能产品输出结果的真伪优劣,这些结果可能会影响个人的品德思想与行为规范。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对整个社会或国家产生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有可能超过服务提供者或用户的可控范围。”

监管措施迎头赶上

虽然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或即将引发生产力变革,但其产生的风险和挑战不能忽视。

比如,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会根据要求生成有说服力且有针对性的虚假信息;它还可能回答如何自杀、如何制造化学武器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问题。诸如此类新现象,都需要监管的与时俱进。

记者梳理发现,不少国家重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监管。英国政府于3月发布了第一份人工智能白皮书,概述了人工智能治理的5项原则。当地时间3月31日,意大利个人数据保护局宣布,从即日起禁止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限制其开发公司OpenAI处理意大利用户信息,并立案调查。美国商务部近日就相关问责措施正式公开征求意见,包括新人工智能模型在发布前是否应经过认证程序。

黄文彬表示,全球范围内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监管力度,意味着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已经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选择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规制对象并积极发布《征求意见稿》,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走在前列的。

“人工智能技术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应该接受严格的安全评估,需要监管来确保这些安全措施得以实施。”张卫明说,随着更多应用落地,一些潜在的风险将被认识和暴露,《征求意见稿》只是第一步。

提前布局守住“安全底线”

防止生成式人工智能滥用,在充分发挥政府监管职能的同时,也需科技企业提前布局,发挥技术能力守住“安全底线”。

黄文彬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只是一个工具。技术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应用技术时需要重点考虑智能产品情境背景的适用性、使用方式的合理性和应用目的的正确性。比如,在用户相对感觉心理孤独空虚的情景下,智能产品可以提供聊天陪伴,以舒缓用户心理为目的。然而,假如该产品提供偏颇甚至具有负面倾向性的聊天内容,可能会使用户产生自杀、暴力、歧视等问题,对个人及社会产生较大的伤害。

《征求意见稿》也提出,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采取措施防止生成虚假信息;尊重他人合法利益,防止伤害他人身心健康,损害肖像权、名誉权和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禁止非法获取、披露、利用个人信息和隐私、商业秘密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张卫明说。

“比如虚假信息检测技术,国外已经布局,我们的安全技术专家、安全技术企业也应尽快提出相应的技术方案。”张卫明认为,再先进的科技都需要人来使用、人来控制、人来确保安全。实施更全面的人工监管,时刻关注技术的安全性,确保其不会被滥用,才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潜力。

(责编:王雪纯、贺迎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客户端下载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获取社区数据 链接服务资源 上海“社区云”平台为基层工作减负增能

“我们居民区经常会推进一些民生实事项目,比如燃气管道改造,项目推进过程中要征求老百姓的意见,还要最大程度降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通过‘社区云’的‘云三会’(三会指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记者注)功能来发布通知、收集意见、...

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开幕

    5月22日拍摄的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开幕式。  当日,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浙江宁波开幕。本届博览会以“向新 向实 向未来”为主题,除14个中东欧国家展商参展之...

北京市八一学校少先队:扎根红色沃土,培育新时代好少年

2024年10月,八一学校小学少先队员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京西稻田收割节。受访单位供图开栏的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亲切关怀关爱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为展示新时代少先队员阳光向上、茁壮成长的精...

古都洛阳引八方游客

  4月10日,游客在龙门石窟游玩。  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与消费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  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吴琪:在雪域高原勇挑“科研+育人”重担

气候恶劣、氧含量低是西藏自治区的基本区情,加快解决供氧问题一直是戍守高原地区的官兵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期盼,是一项迫切的民生工程。针对传统制氧锂分子筛材料成本高、分子筛及供氧设备使用寿命低等重大疑难问题,1988年出生的西藏...

上海龙华码头正式启用

  5月19日拍摄的上海龙华码头(无人机照片)。  当日,上海龙华码头正式启用,新航线游船也同步进行首航。龙华码头坐落于徐汇滨江,其前身为亚洲最大的上海水泥厂码头。据悉,该项目计划建设2个2000吨级游船泊位,目前1个泊...

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顺利抵京

  5月18日,护送文物归国的工作人员手捧装载着子弹库帛书的保护箱走出客机。  5月18日,流失海外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和《攻守占》搭乘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航班安全降落北京首都机场,经国家文物局相关工作人员查验后,通过海关...

天问二号探测器顺利转入发射区

  5月18日,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按计划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等工作后,顺利转入发射区,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计划5月底择机实施发射。此前,执行天问二号发射任务的长征...

武汉至松滋高速公路武汉段通过交工验收

  这是武汉至松滋高速公路武汉段(5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  5月16日,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武汉至松滋高速公路武汉段顺利通过交工验收,为后续通车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该项目采用双向六车道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20公里,是...

“五一”期间青年消费趋势观察 青年消费新活力 城市经济新动能

2025年“五一”假期,青年群体以特有的消费理念和创新活力,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晋动力,展现出青年消费群体蕴藏的蓬勃生机与巨大潜能,预示着青年消费正从短期流量变现转向与城市发展共创的长期价值,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

2023
04/26
14:33
浏览量: 52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