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头条快讯 > 美国银行业再爆雷,“看不见的手”为何失灵?

美国银行业再爆雷,“看不见的手”为何失灵?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5-06 16:30:02 | 点击:588

资料图:当地时间4月26日,旧金山,一名行人走过第一共和银行。

银行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血脉,也被视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今年以来,美国经济的这个“晴雨表”正引发全球担忧。

当地时间5月1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金融保护和创新局宣布关闭第一共和银行,由银行业监管机构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接管。当日,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与摩根大通签订相关协议,由后者收购第一共和银行的所有存款和绝大部分资产。

第一共和银行是继硅谷银行、签名银行之后,两个月来因资金链断裂而被关闭、接管的第三家美国区域性银行。

“雷曼时刻”重演?大萧条的前奏?持续发酵的美国银行业危机,令全球资本市场加深山雨欲来的恐慌感。尽管美国方面坚称爆雷只是孤立事件,但是,当“黑天鹅”成群结队出现,孤立事件背后潜藏着系统性风险隐患。

从硅谷银行倒闭到第一共和银行被接管,剖析美国银行业危机的祸根,除了银行流动性管理缺位、资产负债错配严重以及长期以来的监管失灵之外,几个深层次问题更须关注。

认清一个趋势: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

当前,银行业的管理体系依旧延续着工业时代的生产关系,而其业务范畴和运营模式已然是数字经济驱动下的生产力,可以说,当前的商业银行,正承受着生产关系拖生产力后腿的力不从心感。

这种“力不从心”,一方面体现在银行业监管体系韧性不足,风险预案失灵。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针对银行业的监管规则汗牛充栋,不可谓不细,而当几乎是经验总结的监管规则越细,对“黑天鹅”和新问题的指导性就越差。

另一方面体现在传统银行治理模式尚未形成适配新技术、面对新环境的应急机制。上述银行危机中,银行遭遇挤兑的速度之快,让不少媒体用“闪崩”一词来形容。数字渠道上的挤兑速度远远超出传统挤兑,同时,金融机构经营失败的负外部性与社交媒体病毒式、爆炸式传播相叠加,使得银行危机从连锁反应的多米诺式倒塌,变成自由落体式的轰然崩溃。可见,如何形成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避免“脑子跟不上步子”的迟钝,是当前银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2023年3月10日,美国加州圣克拉拉市硅谷银行总部门前。当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表示,硅谷银行因资不抵债已被加利福尼亚州监管部门关闭,由该公司接管。刘关关 摄

面对一个事实:“强者恒强”是无奈,更是风险。

无论是之前的瑞银收购瑞信,还是如今摩根大通收购第一共和银行,银行危机的处理路径都是政府牵线搭桥,让更有实力的商业银行收购危机银行的业务,但是,这种混合型接管的利益一致和激励相融很难达成。

面对银行业危机,监管者的主要诉求是尽快阻隔风险外溢,防范系统性风险,而接盘者的接盘动力则来自利益驱动,因此,必然要经过一番挑肥拣瘦与讨价还价。在这个过程中,接盘者们要获得有足够吸引力的收购价格,而监管者手中的筹码则不多,甚至要拿出存款保险共担风险。

在美国正经历的这场中小银行危机中,“强者恒强”的现象既是危机之下的无奈,也隐藏着商业银行过度集中而带来的金融体系不稳定的潜在风险。

看透一个本质:缺乏监管的“自由市场经济”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

作为美国两大商业银行监管机构,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与美联储近期都发布调查报告,试图解释银行危机的原因。

除了银行自身管理不善,更深层次的原因包括立法上放松对中小银行监管、宽松货币政策导致银行资产规模膨胀过快而积累风险、监管机构核查人手不足等。

其实,上述银行危机中,美国的银行监管机构一直受到舆论责问。美联储相关机构幕后操纵的公正性遭到舆论质疑,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处理危机时,其左支右绌、挖肉补疮的行径,同样暴露其畏怯的一面。

一直以来,美国常以“自由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对他国经济行为说三道四,然而,从一系列的银行危机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的“看不见的手”和西方监管机构所谓的“独立性”是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的选择性适用,所谓的自由市场经济,只是其冠冕堂皇搞“双标”的一个说辞。(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郭素萍】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前8月北京经济运行数据公布

9月16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共同发布1至8月北京经济运行数据。前8月,北京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0%,服务性消费较为活跃...

现场直击!长安街花坛为迎国庆“正变身”

9月16日,园林工人在北京西单路口改建国庆主题花坛。  据此前报道,长安街沿线十座立体花坛到国庆期间会进行转换,包括元素的更换和植物的调整,会更新一些长势更好的植物,保证在国庆期间呈现最佳的景观效果。壶口瀑布音乐可能会再...

从“寂寂无名”到“人声鼎沸” “古城老街+新业态”点亮城市新引擎

央视网消息:近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推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传承”。跟随记者的镜头去看看,各地都在如何保护城市文脉?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守护城市的烟火气。在...

“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行动!九部门联合开展宣传活动→

央视网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9月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今年9月15日至9月21日是第28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主题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普周期间,教育部...

各地一批“十四五”重点工程刷新进度条 “硬核”实力彰显中国力量

央视网消息:连日来,各地一批“十四五”重点工程稳步推进。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十四五”时期,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慢行交通网络融合发展。目前全国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31条,运营里程约1.1万...

花粉过敏别硬“挺” 这份“防御指南”请收好

入秋后,多种植物进入盛花期,北京正值秋季花粉高峰期。提醒市民:花粉过敏不能“挺”着,可能发展为鼻窦炎、鼻息肉、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要及时就医、规范用药。  问:一天之中,哪个时段花粉浓度最高?  监测显示,14时至20...

今明两天服贸会迎来公众开放日 交管部门发布交通提示

9月13日至14日,2025年服贸会迎来公众开放日,预计上午9点到12点、下午3点到6点,石景山首钢园区周边将出现客流和车流高峰,阜石路、北辛安路、石景山路及园区内二高炉南路、群明湖大街等路段将出现车辆排队、行驶缓慢情况...

以军称“基甸战车2”行动进入下一阶段

新华社耶路撒冷9月12日电(记者王卓伦 路一凡)以色列国防军12日发表声明说,以军在加沙城的“基甸战车2”行动进入“下一阶段”,超过500个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目标遭到打击。  声明称,以军继续对加沙城的巴武装组织基础设施和...

2025年上半年市场监管部门严厉打击侵权假冒取得成效

央视网消息: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2025年上半年,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商品、重点市场治理,积极发挥行政执法震慑力,切实保护权利人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营造良好营商...

新学年!看湾区3万名跨境学童如何丝滑上学|数说大湾区

解码粤港澳数说大湾区本期的关键数是——3万名每天大约有三万名跨境学童往返深港、珠澳口岸所谓跨境学童就是居住在内地、但到港澳上学的孩子他们每天清晨背起书包从家门出发跨过边境去上课傍晚再返回随着新学年的到来每个上学日的清晨在...

2023
05/06
16:30
浏览量: 58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