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头条快讯 > 展现活力韧性 实现互利共赢 中南务实合作硕果累累

展现活力韧性 实现互利共赢 中南务实合作硕果累累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08-22 11:00:41 | 点击:3411

图①:8月21日,在金砖国家贸易博览会上,参观者在海信展台前交谈。

本报记者 闫韫明摄

图②:在中企承建的南非红石光热项目现场,中南双方员工就光塔施工工序问题进行探讨。

位争强摄

图③:一名南非女工在一汽南非工厂总装车间内工作。

本报记者 时元皓摄

图④: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部分师生合影。

本报记者 杨 一摄

图⑤:德阿风电项目远景。

盛 斌摄

应南非共和国总统拉马福萨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8月21日至24日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这是习近平主席时隔5年、第四次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必将引领中南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果,为构建高水平中南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在习近平主席和拉马福萨总统的共同关心和擘画下,中南关系始终保持高位运行,两国政治互信、务实合作、人文交流、战略协作持续深化。中南全方位互利合作展现出强大活力和韧性,结出累累硕果,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非洲发展、促进南南合作的成功典范。

风电项目——

“新能源领域合作的标志”

2022年3月,习近平主席同拉马福萨总统通电话时表示,支持双方拓展新能源、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合作。近年来,通过共同努力,新能源领域正成为中南务实合作的新亮点和增长点。

南非北开普省德阿镇附近的山峦之上,上百座数十米高的白色“大风车”巍然矗立。由中国龙源电力集团南非公司建成投运的德阿风电项目,目前累计发电量已超42亿千瓦时,成为中南务实合作走深走实的典范。

从德阿镇中心到风电项目路程不到10公里,记者开车却用了近1个小时。很难想象在如此崎岖的山道上,80米高的风机主塔和直径86米的风轮叶片当初如何运抵安装。据德阿风电项目工程师刘磊介绍,这样的风机共有163台。2015年项目一开工,工程人员便夜以继日安装调试,于2017年建成投运。

乘电梯至风机塔顶,极目远眺,蓝天白云之下,错落于山脊峰巅的风机驭风为电。风轮转动产生的电流在经过变电站升压后,传输至南非国家电网供调配使用。

南非是非洲电力大国,全国总发电量八成来自燃煤机组发电。为实现能源转型目标,南非计划到2030年将太阳能和风能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从7%提升到40%。作为非洲最大风电场之一,德阿风电项目每年可提供7.6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超2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60万吨,满足当地3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

现场负责人范·特纳表示,德阿风电项目有效缓解了南非部分地区电力紧张和供电不稳的状况,“风电场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大量清洁能源,保证了当地经济社会正常运转。”

德阿风电项目在建设和运营中始终注重当地生态保护。在项目工作多年的南非员工赫尔顿说:“这里每根电线杆顶端都安置了栖鸟支架,为的就是减少输电设备对鸟类的伤害。公司对风电场内的动植物进行长期监测,聘请生态专家予以评估,确保整个项目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中国企业积极促进本地化采购及用工,带动了当地上下游产业链建设和人才培养。项目建设期创造就业机会超700个,运营期每年可以提供100多个长期岗位。此外,依托项目运营日常流程,项目组为本地员工提供包括本科、硕士在内的学历教育,以及高压操作、高空作业等技能培训。公司还成立专项社区基金,致力于项目所在地社区公益事业,如在德阿镇设立4所早教中心,定期为当地儿童提供捐助等。

“德阿风电项目是南中新能源领域合作的标志。”南非国民议会事务主席弗罗里克表示,“南非正在扩大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提升绿色能源供应能力。希望中方企业发挥技术、创新等优势,积极参与南非新能源项目建设,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汽车产业合作——

“中国品牌得到市场高度认可”

2018年7月,习近平主席和拉马福萨总统在比勒陀利亚同时按下生产线启动按钮,通过视频连线,见证了第一辆南非本地组装生产的北汽X25汽车在纳尔逊·曼德拉湾市成功下线。

近年来,中南汽车产业合作屡创佳绩。北汽X55汽车在2023年南非年度车型评选中获得“南非最佳家用SUV”大奖;长城汽车旗下品牌哈弗成为南非十大畅销汽车品牌月度榜单常客,今年7月,奇瑞汽车也跻身该榜单;比亚迪今年在南非推出电动车型,助力当地绿色出行……南非汽车行业记者欧内斯特·佩吉表示,中国汽车企业为南非消费者提供了众多优质产品。

在纳尔逊·曼德拉湾市郊,库哈工业开发区附近的高速路旁,一汽南非工厂的标志牌格外醒目。一辆辆白色卡车整齐排列,将被运至南非各地完成交付。

走进工厂,集装箱卸货平台忙着开箱卸货,各种零配件运输车辆来回穿梭。总装车间更是一片繁忙景象:U形装配线上,几十名工人分布在10多个点位进行流水作业,卡车在装配线上经过各道工序,最终经检测后有序下线。

装配线上,技术主管让—雅克·姆万扎正悉心指导其他员工。这位来自刚果(金)的小伙子表示,自己2009年加入一汽南非公司,并在工厂建成后来到这里,逐步从一名技术工人成长为技术主管。“中国汽车品牌备受欢迎,我们的业务蒸蒸日上。”姆万扎对记者说。办公室里,仓库副主管诺布赫丽·雅各布斯正在电脑前核查集装箱货物清单,确保货物数量无误。她自豪地说:“我的工作非常重要,是所有装配工作的起点。”

据介绍,一汽南非工厂除两名中方员工负责总体运营管理和技术支持外,近200名员工都来自附近社区。通过与当地350多家供应商合作,工厂带动了超1500人就业。南非贸易、工业和竞争部部长易卜拉欣·帕特尔表示,一汽南非工厂为当地带来大量就业,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在南非交通物流领域专业杂志《焦点》去年组织的整车节油大赛中,一汽的一款车型荣获亚军。现在,一汽南非工厂的卡车除供应当地市场外,还销往其他10余个非洲国家。一汽南非公司负责人杨健介绍,公司提供了二次喷漆防锈、路试等当地用户关注的品质工艺和品控流程。安全和省油也是很多用户选择其产品的主要原因。

目前,一汽南非工厂月产量已从最初的25辆增长到最高超300辆。另据南非商用车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一汽卡车的终端销量达798辆,在商用车市场占有率排行榜上首次排名第一。南非《开普商业新闻》表示:“中国汽车企业产品满足了南非区域商用车客户的独特使用需求,中国品牌得到市场高度认可。”

家电产业园——

“互利共赢的一张名片”

2015年12月,在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主席在南非《星报》发表题为《让友谊、合作的彩虹更加绚丽夺目》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中国企业在南非投资建设的家电产业园、汽车、机车组装厂、水泥厂等项目为当地创造了上万个就业机会,“海信电视、冰箱作为主要家电品牌走入南非千家万户”。

近日,来自金砖国家的50余名企业代表来到南非开普敦市亚特兰蒂斯地区的海信南非工业园参观。来自巴西的一家咨询公司代表法布里齐奥表示:“金砖国家务实合作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希望借鉴海信的成功经验,加强与南非合作。”活动组织方南非西开普省旅游、贸易和投资促进局首席执行官雷内尔·斯坦德说:“海信南非工业园为当地带来就业机会和商业机遇,为社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我们希望有更多优秀企业来这里投资。”

2013年,海信南非工业园由海信集团和中非发展基金共同出资建立。如今,工业园的相关产品已进驻南非8000多家门店,还出口到赞比亚、博茨瓦纳、纳米比亚、毛里求斯、莫桑比克等10余个非洲国家,以及英国等欧洲国家。海信电视、冰箱成为南非广受欢迎的家电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名列前茅。

工业园的发展带动了地区产业链的完善。在一家泡沫衬板供应企业,一摞摞高高叠起的泡沫衬板摆满仓库,大部分是为海信生产的产品。企业总工程师吉米说,10年前企业曾面临经营危机,成为海信供应商后,企业经营逐渐稳定,生产不断扩大,收获了更多订单,“与中企的合作过程体现出了互利共赢”。

目前,海信南非工业园雇用了约700名当地员工,占员工总数的90%以上,并创造了4000多个间接就业岗位。据工业园人力资源主管约翰介绍,在为员工提供职业辅导计划之外,海信还与当地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合作培训,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培训机会,帮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软件应用和设备操作等技能。

南非贸易、工业和竞争部副部长吉娜说:“海信在开普敦建立产业园区后,实现了自身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水平不断提高,为南非制造业整体发展注入活力,成为南中互利共赢的一张名片。”

南非是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也是第一个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非洲国家。中南建交25年来,两国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早已超越双边关系范畴,越来越具有全球性影响。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双方将不断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携手构建高水平中南命运共同体,共同谱写中非合作新篇章。

(责编:袁勃、胡永秋)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从“寂寂无名”到“人声鼎沸” “古城老街+新业态”点亮城市新引擎

央视网消息:近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推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传承”。跟随记者的镜头去看看,各地都在如何保护城市文脉?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守护城市的烟火气。在...

“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行动!九部门联合开展宣传活动→

央视网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9月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今年9月15日至9月21日是第28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主题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普周期间,教育部...

各地一批“十四五”重点工程刷新进度条 “硬核”实力彰显中国力量

央视网消息:连日来,各地一批“十四五”重点工程稳步推进。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十四五”时期,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慢行交通网络融合发展。目前全国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31条,运营里程约1.1万...

花粉过敏别硬“挺” 这份“防御指南”请收好

入秋后,多种植物进入盛花期,北京正值秋季花粉高峰期。提醒市民:花粉过敏不能“挺”着,可能发展为鼻窦炎、鼻息肉、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要及时就医、规范用药。  问:一天之中,哪个时段花粉浓度最高?  监测显示,14时至20...

今明两天服贸会迎来公众开放日 交管部门发布交通提示

9月13日至14日,2025年服贸会迎来公众开放日,预计上午9点到12点、下午3点到6点,石景山首钢园区周边将出现客流和车流高峰,阜石路、北辛安路、石景山路及园区内二高炉南路、群明湖大街等路段将出现车辆排队、行驶缓慢情况...

以军称“基甸战车2”行动进入下一阶段

新华社耶路撒冷9月12日电(记者王卓伦 路一凡)以色列国防军12日发表声明说,以军在加沙城的“基甸战车2”行动进入“下一阶段”,超过500个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目标遭到打击。  声明称,以军继续对加沙城的巴武装组织基础设施和...

2025年上半年市场监管部门严厉打击侵权假冒取得成效

央视网消息: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2025年上半年,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商品、重点市场治理,积极发挥行政执法震慑力,切实保护权利人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营造良好营商...

新学年!看湾区3万名跨境学童如何丝滑上学|数说大湾区

解码粤港澳数说大湾区本期的关键数是——3万名每天大约有三万名跨境学童往返深港、珠澳口岸所谓跨境学童就是居住在内地、但到港澳上学的孩子他们每天清晨背起书包从家门出发跨过边境去上课傍晚再返回随着新学年的到来每个上学日的清晨在...

文化中国行 | 杨钰尼:非遗也可以很青春

清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一群孩子围成圈,红河县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校长、95后姑娘杨钰尼正带着他们练习乐作舞。  “老师,为什么跳这个舞要围成圆圈呀?”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举手问。  杨钰尼笑着摸摸女孩...

文博日历丨刻在半个贝壳上的“逛街小记”

  古人闲暇时也爱逛街?  还把一份“商圈实景图”藏进了  半个贝壳里  下滑出发  和古人一起走走逛逛  01  附带打卡定位的  清代“逛街小记”  200多年前的一天,风和日丽  闲来无事  不妨出门逛逛街  △清...

2023
08/22
11:00
浏览量: 341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