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以舞台创作回溯历史致敬崇高

以舞台创作回溯历史致敬崇高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1-20 13:39:27 | 点击:521

评剧《母亲》剧照。

导演张曼君。

本报记者 王润

2014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的讲话中,特别提到了北京密云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她把丈夫和5个儿子送上前线……

中国评剧院将这位英雄母亲的故事改编成评剧现代戏《母亲》搬上舞台。这部红色题材精品剧目,荣获第十五届文华大奖和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并入选201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回忆起当初创作这部作品的过程,该剧导演张曼君表示,“以舞台创作回溯历史,致敬崇高,弘扬民族信仰之光,是我们创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让主旋律创作有趣有智

评剧《母亲》通过一位母亲讲述自己一生故事,用倒叙手法,以小见大地向观众展示了中国母亲的坚韧和抗战的残酷,进而引导观众铭记历史,反对战争。该剧以情动人,没有说教,给观众以巨大的精神震撼和强烈的艺术感受,是一部难得的舞台力作,上演后受到各界好评,荣获多项大奖。

导演张曼君回忆道:“当年,我们去了几次密云到邓玉芬妈妈的家乡采风。编剧锦云老师特别感慨,说:‘如果邓妈妈的儿子小仔还活着,跟我一样大!’我说你就从这个角度写吧。”因此,死在母亲怀中的小仔成为这部戏的主要叙述人,他的出现贯穿全剧——他看见自己的生,看见自己的死,看见自己的父母结婚,看见父亲的离去,也看见哥哥们的参军和壮烈牺牲……使整个故事视角具有很神奇的戏剧性效果。这样的奇妙结构,把一个命题作文,新、奇、绝地立在舞台上,并且让歌舞并重的戏曲赢得了诗意表达的形象空间,借由中国戏曲手段,上天入地,可你可我、可进可退的自由通达,使得舞台的组接方式和表达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何表现母亲这一角色的情感?张曼君认为既要悲壮,又要让这个人物看上去内心平静淡然,还要让观众看着痛彻心扉。她选用了倒叙加插叙的叙述方式,演员在台上塑造人物时无泪,却让观众更加为之伤心动容。“生与死,母与子,是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一面。我们要做的是去挖掘这份悲情之中的抒情与浪漫,让每一个场景都显示出母爱的宽厚与挣扎。”张曼君导演特别强调艺术创作中,在坚持正确方向、历史真实和民族力量的同时,要注重艺术地表达,要把故事表现得有趣有智。她表示,“有时候我们过多追求新技术带来的舞台效果,而忽略了最本质、真诚的情感。只有回归到本质,我们才能探索出更动人心魄的表现手法。”

以“新歌舞演故事”

由于张曼君一向不喜欢程式化的排演风格,她的创新往往围绕着“民族、民间、民俗”这“三民”,整个演出表现手法别具匠心。这也和张曼君独特的成长经历有关。

张曼君出生在江西赣南,很年轻就进入剧团,在基层院团担任主演,演过各种各样的剧种,“我当时是文工团员,既是独唱演员,又演过话剧、歌剧、京剧、花鼓戏、采茶戏、赣剧、评剧……在表演方面达到一个很杂学的状态,这个经历现在看起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对我来说是宝贵的财富。”张曼君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后,对舞台有了更多思考。当时她只有20多岁,就提出了关于“扩展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戏剧文化”的观点,她认为:“我们要敢于拿来,要勇于借鉴,在这个基础上,万变不离其宗,因为我们的根脉,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表达方式,其实都是长在血液当中的。”

她特别强调,中国式审美源自生活,“我们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形成了舞台艺术最好的基座,所以我们就应该向生活、向民间寻找,再通过我们理解和掌握的一些手段,把它综合而成一种新歌舞方式……”在这个基础上,张曼君大胆引入新的歌舞形式,以非程式化的“新歌舞演故事”将地方戏曲向地方音乐剧发展,逐渐形成她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追求。

评剧《母亲》中,歌队起到了点题、贯穿,并对情绪推波助澜的作用——她们拿着做针线活的竹篮和新纳的鞋垫,在民歌曲调“望儿归”的歌声中登场,母亲生产时她们鼓盆而歌,诗化抒情的方式突出了中国母亲平凡质朴的形象。

庄严性与民间性结合

张曼君导演还特别提到了庄严性史诗体的作品,如何进行民间性表达的问题。“中国评剧是一个非常有民间基础的剧种,中国评剧院又是一个很有传统的团队,如何在创作中把庄严性与民间性结合,如何与剧院本身的特质结合,如何在戏曲舞台上坚持我们的中国式审美,是特别值得我们思考的事情。”

她表示,“邓玉芬妈妈的事迹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考、震撼和触动,所以评剧《母亲》虽然是非常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但是对接了假定性舞台的诗性之美、自由之美、浪漫之美、壮烈之美,才能更充分地展现历史当中我们承受的苦难,我们的挣扎、呐喊、痛苦、悲伤。我们是以人的情怀来展现历史的背景,展现一个民族的集体诉求。特别是在抗日战争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坚持民族的正义,要坚决抵抗侵略者的不义,也要对战争进行深入的反思,呼唤世界和平和安宁。”

张曼君导演至今已经排演了六十多部作品,涉及三四十个剧种,但《母亲》依然是很特别的一部。她说:“这部作品多年后依然会被人关注,为我们面对这类题材创作提供了一个好的方式。”

责任编辑:张晰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美财政部宣布对胡塞武装发动“最大规模”制裁

  △美国财政部大楼(资料图)  当地时间9月11日,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发表声明,宣布将与胡塞武装相关的32名个人和实体列入制裁名单,并点名四艘相关船舶。  声明表示,这是迄今为止美国财政部对胡塞武...

今天,英雄回家!

今天(9月12日)上午,第十二批30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75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为身后的祖国和人民,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铁血长城。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山河已无恙,英雄归故乡转发,传递,致敬!一起接英雄回家...

事关1万亿 美最高法院11月审议政府关税合法性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9日宣布,将快速审议特朗普政府征收的多数关税的合法性,定于11月首周听取口头辩论。  诉讼所涉关税包括特朗普援引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面向全球征收的10%“基准关税”,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薛宏舜接受审查调查

央视网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9月11日通报,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监委消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薛宏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以蜜为礼,以情为颂——宁夏蜂业协会会长教师节献礼英才学校

每日新闻网讯(张天林)在金秋送爽、硕果盈枝的美好时节,宁夏英才学校迎来了第41个教师节。值此佳节,学校不仅沉浸在庆祝与感恩的氛围中,更收获了一份来自社会各界的深情厚礼——高田同学母亲、宁夏蜂业协会会长代表个人及协会,向学...

构建合作新框架 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达成协议

  当地时间9日晚,到访埃及的伊朗外长阿拉格齐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一同在开罗对外宣布,伊朗已同国际原子能机构达成新的合作协议。据悉,协议核心议题是构建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的新框架。  这是自6月以色列美国轰...

马克龙任命防长勒科尔尼担任法国总理

△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资料图)  当地时间9月9日晚,法国总统马克龙任命现任国防部长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接替贝鲁,担任政府总理一职。  据法国媒体报道,勒科尔尼被视作马克龙的忠实追随者。去年12月巴尼耶政府下台后,马克...

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用户找“时间差”降成本 企业拼“硬功夫”增收益

央视网消息: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2025年发布政策,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最近,新能源全面入市在山东率先落地,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在山东省临沂市,全国首次新能源增量项...

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呼吁保护医院和医务人员安全

当地时间9日,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向国际社会、联合国和其他人道主义机构发出紧急呼吁,要求立即采取措施保护加沙地带的医院和医务人员,并开辟相应的安全路线。加沙地带卫生部门称,一场人道主义灾难正威胁着数千名患者和伤员的生命。  ...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9月1日—9月7日)

2024
11/20
13:39
浏览量: 52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