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老片重映:再现经典魅力 激活市场活力

老片重映:再现经典魅力 激活市场活力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2-27 17:27:06 | 点击:390

《海上钢琴师》《爆裂鼓手》《这个杀手不太冷》……前段时间,多部老片在院线重映。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重映的老片已有几十部。

重映的老片多为拍摄于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经典之作,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一定的粉丝群体。放映经典老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档期空缺,增加院线收入。不过,一些重映的老片票房多达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还是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老片受到欢迎有着深层的心理和情感原因。许多观众对老电影的文本已非常熟悉,他们再次购票观看,更多是希望通过老片重温过去的观影经历,借着熟悉的影像重返记忆中的某个时刻,满足自己的怀旧心理。

怀旧是一种对过去的回望。根据记忆重构理论,这里的“过去”并非对曾经时光的精准复制,而是大脑基于当下情感、需求对记忆进行的重构,是一种被浪漫化、理想化、美好化的时光。比如,宫崎骏的《龙猫》《千与千寻》《天空之城》《红猪》等影片是80后童年记忆的一部分。最近几年,这些作品不断重映,很多80后带着孩子再次走进影院,看得甚至比孩子还认真。当大银幕上的影像与观众记忆中的影像形成重合,一段温馨的怀旧之旅便由此开启。他们想到的可能是父母牵着自己小手进影院的温馨,可能是得到一个电影周边玩具时的兴奋,也可能是为影片中的某个桥段而哭鼻子的趣事。所以,观众看的是老电影,想到的可能是过去的种种美好。这其实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让个体在回溯往昔中获得更多心理满足,以在快节奏、高竞争的现代生活中为心灵找到栖息之所。

怀旧是一种社会纽带,既连接着个体的过去与现在,又连接着个体与集体的记忆。在网上以“怀旧”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会出现上千万篇相关笔记,涉及老式家具、怀旧穿搭、童年零食等各种内容。老电影频频上映其实是“怀旧风”的一个具体表现。法国学者莫里斯·哈布瓦赫指出,回忆是在与他人及他们的回忆的语言交流中构建的。一些观众观看老片并在网上讨论关于老片的话题,无意间激发起更多人对老片的兴趣,将深埋在观众心底的个体记忆转化成更具社会属性的集体记忆,从而引起更多人走进影院观看。

老片不仅有“老观众”,也有新观众。对更年轻的00后、10后而言,老片带来的新奇感,厚重的传统和历史所带来的价值感,也是促成他们走进影院的原因。一些年轻观众看完老片后感叹:“以前的演员演技真好”“没有特效但仍然吸引人”“故事讲得真扎实”。年轻观众的反馈,说明经典老片的艺术魅力不会因时光的变迁而减弱。

过去,老电影都是用胶片拍摄和存档的,十分脆弱娇嫩。受温度、湿度、虫害影响,老电影放置久了普遍伤痕累累,很多无法放映,有的即使可以放映,也满是脏点、划痕、噪波、零斑、坏帧、闪烁。

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老片的修复和重制成为可能。利用数字化修复技术,老片的画面质量可以得到显著提升,色彩更加鲜艳,清晰度更高,音效也更加逼真,这为老片重返大银幕创造了条件。很多老片经过修复重登大银幕,不仅让经典的魅力得以再现,还呈现了过去的电影技术无法呈现的一些艺术效果。例如,《海上钢琴师》4K修复版让观众能够更加清晰地欣赏到影片中精美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大闹天宫》3D修复版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的视觉体验。此外,一些老片还会进行重新剪辑或加入新的元素,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例如,《东邪西毒:终极版》对原版影片进行重新剪辑和调色,使影片的叙事更加流畅,画面更加精美;《新龙门客栈》修复版加入新的特效镜头,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一代宗师》3D修复版,在焕新视听体验、强化画面细节的同时,通过重新剪辑调整了故事结构。这些创新做法,不仅让老片得以重新上映且更具吸引力,也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

在“快文化”风靡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难以进入电影长片的经典叙事,而倾向通过短小的电影解说短视频来了解剧情。在学者韩炳哲看来,这种网络平台上的短视频是信息串联而非讲述,最终会导致叙事的危机——信息过载导致叙事失去其原有的深度和意义,而那些信息往往是空洞的、无方向的,缺乏真正的叙事结构和深度。 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院线放映经典老片,不管主观目的如何,客观上都有利于推动电影艺术欣赏的回归。

随着分线发行(电影发行方将影片在不同的院线或者放映渠道进行有针对性的发行安排)时代的到来,老片将会获得更多的甚至是独立的排片空间。因此,未来老片登上大银幕有望常态化。院线在常态化放映老片时,应进一步丰富影片类型,开阔美学视野,让更多观众可以在影院中尽享经典电影的艺术魅力。如此,才能让老片“活起来”,并以经典电影放映带动当代电影创作,提振电影市场。

责任编辑:王目雨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戛纳引关注

当地时间5月13日,第78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迎来一位“特殊嘉宾”——中国首部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这部融合科技与文化、交互与叙事的创新之作,在戛纳进行了海外首映。这部作品运用虚拟现实与实时定位技术,将平面影像拓展为...

国产动画“出海”升级

图①:《哪吒之魔童闹海》俄罗斯海报。图②:《凸变英雄X》中国大陆海报。图③:《罗小黑战记》格鲁吉亚海报。图④:《白蛇·缘起》美国海报。图⑤:《时光代理人》日本海报。本文配图均为网络图片5月7日,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在海外...

虚拟现实电影:让观众沉浸“入画”的喜与忧

【影视锐评】虚拟现实电影:让观众沉浸“入画”的喜与忧作者:何国军 周 怡(分别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湖北长江电影集团党委委员)前不久,国家电影局首次为虚拟现实电影颁发“龙标”,《唐宫夜宴》和《隐秘...

中国电影“走出去”:用丰富的类型叙事向世界表达

【文艺观潮】中国电影“走出去”:用丰富的类型叙事向世界表达作者:孙子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讲师)推动本土类型创作,加强中国类型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是提升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电影在...

巧妙平衡真实性与戏剧性

图为《绝密较量》剧照。片方供图国安题材谍战剧《绝密较量》迎来大结局,引起观众热议。该剧围绕第四代核电技术的重重博弈,通过真假难辨的人物身份与虚实交织的技术迷宫,精彩勾画新时代国家安全防线上的隐秘斗争。传统谍战剧往往依托战...

《折腰》热播:古偶剧的破局与新生

《折腰》海报。图据电视剧《折腰》官微□雷蕴含近日,电视剧《折腰》开播,在古装剧市场陷入同质化泥潭的当下,它却以傲人之姿实现突围。根据云合平台数据显示,《折腰》在开播第二天热度就已登顶,并在开播第四天市占率达到22.7%,...

排出原汁原味的京味儿戏 不能丢了土腥味儿

作者:张 嘉杨立新像一坛陈了五十载的醇酿,外表透着质朴劲儿,内里却沉淀出绵柔,这是北京人艺老戏骨才有的功夫——市井烟火与翰墨书香在岁月里勾兑得恰到好处。杨立新说话时常带笑意,举手投足间流淌的幽默总能引发听者会心一笑,但谈...

《折腰》做对了什么?跳出“恋爱脑”

近日,肖战主演的《藏海传》开播来势汹汹,古装剧《折腰》热度飙升,剧集市场话题不断,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的目光。《折腰》播至15集,根据云合平台数据显示,《折腰》在开播第二天热度就已登顶,并在开播第四天市占率达到22.7%,...

骑自行车上班的市长

每日新闻网辽宁讯  文/孙仲兴      1989年4月25日清晨6点,辽宁朝阳的柳城早市已热闹起来。身着便装的市长刘相荣推着他那台白山牌自行车,带着城建、城管等部门负责人又开始了一天的巡查。这是他上

《以美之名》呈现出医疗剧的新样态

医疗剧是职场剧经久不衰的类型,从上世纪90年代的港剧《妙手仁心》到新世纪之初的日剧《白色巨塔》、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不知有多少80、90后的电视儿童是因为看了这些作品而树立起救死扶伤的人生理想。而2012年的《心术》和...

2024
12/27
17:27
浏览量: 39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