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考古文博纪录片:莫把“述说”变“戏说”

考古文博纪录片:莫把“述说”变“戏说”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2-05 13:28:08 | 点击:398

伴随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与观众审美需求的日益提升,考古文博纪录片近年来迅速发展。《何以中国》《又见三星堆》等优秀作品以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引领着观众穿越时空隧道,探寻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文明瑰宝,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考古热”“文博热”。然而,部分创作者在积极探索创意表达的新路径时,偏离了原本的学术与艺术追求,过于追求视觉效果的震撼、情节的戏剧化以及观众即时的感官刺激。这导致部分考古文博纪录片在内容的深度探索与精细呈现上浅尝辄止,甚至出现过度娱乐化的趋势。

有些纪录片试图通过融入网络流行语、段子等元素,来拉近与年轻观众的距离。如某纪录片里,古代士兵以说唱的形式讲述心路历程,博物馆里的人俑互相调侃对方的啤酒肚,秦国官员抱怨职场压力大。而另一部纪录片在讲班超出使西域的故事时,小剧场上演了一出“跟着班超向西行”的“旅游综艺”;讲汉代厕所时,又摇身一变,仿佛成了“每日农经”节目,让记者采访“汉代村民”如何用厕所的发酵物沤肥。这种尝试将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置于现代语境之中,让观众产生“穿越之感”,或可激发观赏兴趣,提升观赏体验,却容易使内容夹杂具有误导性的信息,使观众对历史事件和文物故事产生误解。

还有一些纪录片为吸引观众注意,抛出一些突兀无据的“未解之谜”。这些谜题伴随着阴森恐怖、令人心悸的剪辑手法、背景音乐、叙事方式,制造出紧张、压抑、悬疑的观感。比如某纪录片围绕“汉墓里出现一具姿态诡异的唐代人骨遗骸”展开讲述,把考古过程拍得好似“刑侦探案”。最终得出结论,这可能是唐代盗墓贼分赃不均引起的凶杀案,也可能只是唐代凶杀案的抛尸地点。不管是哪种推测,都与汉墓关系不大。创作者过度渲染戏剧氛围,营造一种故弄玄虚之感,反而会阻碍观众对考古工作的深入了解。

针对考古文博纪录片创作出现的这些“越界”现象,可以从两个层面剖析原因。从认知层面看,部分创作者对考古和文物与博物馆学的理解、界定及其内在价值的把握上有些模糊,甚至存在认识误区。在构思与创作的过程中,这种认知问题导致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将考古活动与盗墓寻宝这类充满刺激与冒险色彩的行为混为一谈,忽视了考古学的科学性、严谨性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社会意义;二是将文物简单地等同于市场上的古玩藏品,忽视了其作为历史见证者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独特历史信息,使创作狭窄化、浅薄化。而从创作动机来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纪录片的受众群体日益年轻化。他们追求新鲜感,喜欢有趣、轻松的内容,更乐于参与到内容的创作与分享中。部分考古文博纪录片为了迎合年轻观众的这些需求,激发其观看热情,在创作中一味追求戏剧性,结果把“述说”变成“戏说”,历史变成“秘史”。还有部分主创将商业考量置于艺术追求之上,为了获得更多流量,追求爆点、爽点,设置大量虚构内容或出位情节,甚至在拿捏纪实元素多少的过程中突破了非虚构的底线,离业界对纪实精神的基本共识渐行渐远。

对于考古文博纪录片来说,创意表达不能没有边界限制。一味迎合大众娱乐化需求,有损考古文博纪录片的艺术质量和社会价值。纪录片作为传递历史文化知识的重要媒介,其内容应当严谨准确,紧密围绕历史的真实面貌和文物的实际特征展开,做到历史真实性与叙事趣味性相平衡、科学精神与大众接受度相协调。尽量避免缺乏依据的演绎或无关紧要的联想,这样才能实现信息的真实传递与文化的正确解读。

具体而言,创作可以采用情景模拟。运用高质量的CGI(计算机生成图像)和VR(虚拟现实)技术,对古代场景进行复原,并在画面上标注“模拟场景”字样。通过“前景”叙事技巧,即在不直接干预历史叙述的前提下,巧妙地通过视觉和声音效果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历历史。创作也可以展开互动叙事。比如,利用新媒体平台设计互动叙事环节,或让观众通过投票决定探索方向,或邀请观众上传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形成“观众共创”内容。创作还可以优化感官体验。比如,结合视频、音频、图文、动画等多种媒介形式,打造全方位观赏体验,使观众能从多个角度理解历史。

综上,考古文博纪录片的创意表达不能越过“真实”这条边界。在坚守这一准则的前提下,创作者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综合运用技术创新、叙事优化和多媒体融合等策略,找到与观众共情共鸣的“最大公约数”,让人们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既能获得愉悦身心的审美体验,又能潜移默化地加深对作品所要传递的考古文博知识以及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和认同。

(作者:王克修 陈琼瑛,分别系湖南省委党校教授、讲师)

责任编辑:靖强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美财政部宣布对胡塞武装发动“最大规模”制裁

  △美国财政部大楼(资料图)  当地时间9月11日,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发表声明,宣布将与胡塞武装相关的32名个人和实体列入制裁名单,并点名四艘相关船舶。  声明表示,这是迄今为止美国财政部对胡塞武...

今天,英雄回家!

今天(9月12日)上午,第十二批30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75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为身后的祖国和人民,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铁血长城。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山河已无恙,英雄归故乡转发,传递,致敬!一起接英雄回家...

事关1万亿 美最高法院11月审议政府关税合法性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9日宣布,将快速审议特朗普政府征收的多数关税的合法性,定于11月首周听取口头辩论。  诉讼所涉关税包括特朗普援引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面向全球征收的10%“基准关税”,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薛宏舜接受审查调查

央视网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9月11日通报,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监委消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薛宏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以蜜为礼,以情为颂——宁夏蜂业协会会长教师节献礼英才学校

每日新闻网讯(张天林)在金秋送爽、硕果盈枝的美好时节,宁夏英才学校迎来了第41个教师节。值此佳节,学校不仅沉浸在庆祝与感恩的氛围中,更收获了一份来自社会各界的深情厚礼——高田同学母亲、宁夏蜂业协会会长代表个人及协会,向学...

构建合作新框架 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达成协议

  当地时间9日晚,到访埃及的伊朗外长阿拉格齐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一同在开罗对外宣布,伊朗已同国际原子能机构达成新的合作协议。据悉,协议核心议题是构建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的新框架。  这是自6月以色列美国轰...

马克龙任命防长勒科尔尼担任法国总理

△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资料图)  当地时间9月9日晚,法国总统马克龙任命现任国防部长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接替贝鲁,担任政府总理一职。  据法国媒体报道,勒科尔尼被视作马克龙的忠实追随者。去年12月巴尼耶政府下台后,马克...

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用户找“时间差”降成本 企业拼“硬功夫”增收益

央视网消息: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2025年发布政策,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最近,新能源全面入市在山东率先落地,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在山东省临沂市,全国首次新能源增量项...

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呼吁保护医院和医务人员安全

当地时间9日,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向国际社会、联合国和其他人道主义机构发出紧急呼吁,要求立即采取措施保护加沙地带的医院和医务人员,并开辟相应的安全路线。加沙地带卫生部门称,一场人道主义灾难正威胁着数千名患者和伤员的生命。  ...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9月1日—9月7日)

2025
02/05
13:28
浏览量: 39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