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人物创造不能只贴“人设”标签

人物创造不能只贴“人设”标签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5-13 09:03:54 | 点击:704

在当下一些规模较大的作品中,往往会基于一些“人设”展开制作。利用好“人设”手法,人物呈现也会更加鲜明。图为动画《白蛇·浮生》剧照。

在当下一些规模较大的作品中,往往会基于一些“人设”展开制作。利用好“人设”手法,人物呈现也会更加鲜明。图为游戏《黑神话:悟空》中的人物模型。资料图片

【面面观·“人设”与新媒介文艺创作】

“人设”具有不依赖于文艺作品、自给自足、独立存在的特质

“人设”是近年来中文互联网中十分常见的流行词,在各大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的评论区,总能见到“立人设”“人设崩塌”之类的留言,这里的“人设”一词,几乎可以等于“公众形象”。而在网络文学的创作、研究领域,“人设”却被视作一种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是网络文学得以与传统文学区分开来的重要表征之一。“人设”的真正含义究竟是什么?要想厘清这个问题,必须从它的语源开始说起。

在日本的ACG(统称为二次元)文化产业中,存在着一个特殊的工业流程和与之配套的工作岗位:角色设计(character design)。它主要为动画、漫画、游戏等作品中登场的虚拟角色绘制视觉形象(体型、发型、服装配饰、标志性动作等)、撰写性格特征及身份背景信息等基础设定,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这类经由系统化的设计流程所生产出的角色,将获得像虚拟偶像那样发行角色印象曲、写真集,举办演唱会、粉丝见面会的机会;它们的形象则被印制在钥匙扣、徽章、文件夹等商品上溢价售卖,由此衍生出当下颇受年轻消费者追捧的“谷子经济”。

为了适应日本ACG产业这套特殊的运作模式,作为概念核心的虚拟角色,必须成为超脱于作品文本和故事背景之外,可以被独立消费、运营的商品单位。这意味着,他们的血肉不仅仅从作家编剧笔下的故事中生长出来,也诞生于某种特殊的生产机制:即选取若干个具有特定含义和对应视觉元素的标签(日本学者东浩纪将其称为“萌要素”),例如“双马尾”“水手服”“傲娇”(一种性格特征)等,通过拼贴组合的方式构造出一个人物,或者说“人设”(人物设定的简称)。而由于这类标签通常是某个亚文化社群内部广为人知的公共知识,其拼贴组合的过程,也就相当于对一个公共数据库进行反复引用,“人设”便因此拥有了不依赖于任何文艺作品、自给自足、独立存在的特质。

近十年来,这种用标签拼贴的方法塑造人物的技巧,逐渐在中国的大众流行文化领域获得了远比ACG作品本身更为广泛的传播与应用。尤其是娱乐行业和自媒体行业“立人设”的操作,就是通过反复强调某位明星、网红身上的若干特质,例如“学霸”“斜杠青年”等,打造出一个有记忆点的“人设”,以期在竞争激烈的业界脱颖而出。例如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就涌现出一批帮助用户打造“人设定位”的课程和模板,其主要内容包括围绕特定的热门标签进行内容设计与形象管理等。无独有偶,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作家们,也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这种人物塑造的方法论,陆续提炼出“大女主”“逆袭”“总裁”等一系列迎合网络文学读者喜好的标签。甚至还出现了一种帮助网文作者快速构造人设的应用程序,这类程序能够结合作品题材和当下最受欢迎的标签,一键生成人物的姓名、性格、外貌、身份背景等信息,并根据不同的世界观设定创建该角色的专属模板。

不打上清晰明确的标签以确保其可检索,用户就无法被算法所捕获

单从文学批评的立场出发,“人设”作为人物塑造技法的一个分支,显然是粗陋、扁平且毫无艺术性可言的,不过是脱离真实社会背景、凭空臆想出的一个个文化工业流水线上的人偶罢了。这样的论断或许并没有错,但终究滑入了一个并不适配当下文艺生产实际的理论坐标。事实上,“人设”的大行其道,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文学、文化现象,而是依托当前的媒介环境与技术逻辑应运而生的结构性症候。

让我们睁开双眼,直视一个如空气般无所不在却又很难被体察的困境:媒介信息过载。当无数条喷涌而出又迅速迭代的新闻、短视频、直播切片、八卦流言像是浓度过高的氧气将我们浸没,那唯一一张覆在口鼻之上,令我们暂时免于窒息、苟延残喘的滤纸,正是检索技术。从纸媒时代的人工目录索引,到1990年代开始普及的网络搜索引擎(代表性的网站有百度、必应等),再到2010年代以来飞速发展的推荐算法(代表性的网站有今日头条、抖音等),这一系列检索技术的核心逻辑,正是利用检索词(如标签、关键词、用户画像等),从各种数据库、网页中快速定位所需的信息,以达成需求和信息之间的匹配与排序。检索技术之于信息过载,正如良药之于顽疾。正因如此,几乎所有掌握前沿检索技术的互联网公司,都曾作为业界标杆在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回顾“人设”的生产机制与接受路径,自不难看出它与检索技术之间的若合符契:提取读者、观众的兴趣点(体现为标签、用户画像),从海量文艺作品、明星网红中间搜寻相应的标签,以达成兴趣和消费行为的匹配与排序。显然,“人设”从来都不是针对“圆形人物”的拙劣模仿,它无意于推进叙事、探索人性,只一味地将作为“可检索信息”的标签组合封装打包,等待着被拆解、被识别、被接纳。无论是对受众兴趣的提炼压缩,还是同匹配机制的人机合一,当标签成为互联网媒介信息组织的基本单位,“人设”也因其完美契合检索技术的逻辑架构,而得以分开信息的海洋引导众生去向彼岸,尝试解决我们这个时代人人困于其中却又毫无觉察的文化消费难题。正因如此,“人设”以及负责打造“人设”的文化工业生产管线,才能如此迅速地落地生根、广播四方。

然而物极必反,当“人设”成为唯一的最优解,它充满霸权的一面也随即暴露出来。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与人物塑造、角色描写相关的所有文化生产环节,例如网络文学。正如检索技术的匹配机制存在顺位次序,构成“人设”的标签同样越是清晰纯粹,就越是与检索系统相契合,越能优先被读者、观众所识别。久而久之,那些从文学网站的信息洪流中浮出水面的角色,就变得越来越性格鲜明、动机单一、缺乏变化。与此同时,我们的感知系统和审美趣味也逐渐被检索技术所驯化,一旦出现难以被标签所框限的、复杂多面且极具阐释空间的人物,读者们便容易陷入失语或被激怒的境况,进而对角色展开口诛笔伐甚至举报作者。安娜·卡列尼娜背叛婚姻、贾宝玉是“渣男”等毫无意义的批评言论,正是以这种标签化的思维理解文学名著的产物。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一道隐形的枷锁,极大地限制了网络文学创作者的探索欲。

将视线转向社交网站,我们还会面临一个更加无解的悖论:立“人设”行为的普遍化。曾经,立“人设”还是明星网红们的专利,而现如今,社交网站用户的自我标签化却早已成为常态。个中缘由,当然要归咎于这些网站普遍采用的推荐算法。这类算法会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和使用习惯将其识别为若干标签(即用户画像),例如健身、高消费群体、上班族等。再根据这些标签、同时参考热度排序等信息,对用户账号和推送内容进行匹配。这意味着,如果不立“人设”,不给自己打上清晰明确的标签以确保其“可检索性”,用户就无法被社交网站的推荐算法所捕获,进而在这类主打线上社交、追逐热度流量的平台上,丧失最基本的可见性。而当我们依赖检索技术的处境被掌握检索技术的科技公司所裹挟,诚实地发布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内容,也将成为奢望。例如某些社交网站就会利用算法规则,对那些兴趣广泛、发布内容横跨多个品类的博主进行“制裁”,削减他们的曝光度,鼓励甚至胁迫用户深耕某个单一的垂直领域。或许在这类网站看来,我们生命中的多义性、随机性与模糊性,不过是商业逻辑和检索技术所不屑于处理的“冗余”罢了。

真实存在的生命经验从来不是几个简单标签能够囊括的

利用标签的拼贴组合创造虚拟角色,是大众流行文化领域实践多年的成熟技巧。而无论一个人是否掌握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只要他成为社交网站的深度用户,就一定会在推荐算法的驱使下,自我拆解、自我扁平化,将其所欲所思编织进算法的反馈回路之中,亲手打造出一个由标签拼贴而成的“人设”。至此,那看似离奇实则有理可循的判断,便再一次得到了证明:“人设”与检索技术之间,存在着血肉交融、不可分割的关联。追根溯源,“人设”不过是文化工业生产体系内部一个标准化、可批量复制的开发流程,正是由于那层关联的存在,其概念阐释能力才得以突破原有的框架,成为这个杂乱无序、感官过载的媒介环境之中,最为振聋发聩的技术隐喻——我们的文化生产、文化消费、平台化的社会存在,正悄无声息地被纳入一个结构化、标签化、自动化的技术牢笼。

不可否认的是,“人设”及其所关联的检索技术,业已成为我们穿越碎片化的信息洪流,快速锚定目标、成功抵御过载危机的铠甲;但在同一枚硬币的另一面,它又以完全相同的机制,将变幻流动的人性凝固成可计算的符号,将我们的血肉之躯碾成可以被推荐算法识别的标签组合,阻塞我们通过文学艺术作品感知存在褶皱与灵魂棱角的路径。这种矛盾与悖论源自其挟带的技术基因:作为检索系统的输入端,“人设”必须遵循标签的识别标准,难免削足适履;而作为文化生产的输出端,它所面对的消费市场却无从补完业已流失的细节与内涵。

我们透过“人设”那无形无相的匹配机制,无知无觉地开启我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我们利用检索技术,也被检索技术所利用。然而,无论这一当下最具统治力的前沿技术能以多么高效率、结构化的方案妥善地处理海量信息,真实存在的生命经验,却从来不是几个简单的标签能够囊括的事物。它诞生于无数不可归纳、不可预期、不可言说的瞬间,在微妙的情感碰撞中,在那些永远无法被结构化的复杂情境里,自然而然地流动、生成。检索技术的逻辑分类绝非无所不能,至少现在不是,总有标准之外的例外,尝试唤醒我们的感知力、想象力和与存在本身赤诚相见的勇气。

诚然,我们无从逆转这个信息过载的媒介生态,检索技术也早已深刻地嵌入社会运作的底层结构。但这并不意味着,与之血肉相连,作为人物塑造技法和平台化生存策略的“人设”,就是文化消费与人性在数字时代的终极形态。事实上,它更像是一面需要我们时刻校准、观测的棱镜,唯有在技术逻辑与文化生产的动态平衡中,这个复杂多元的概念,才能折射出斑斓而连贯的光谱,成为我们连接虚实、沟通表里的意义纽带。

(作者:高寒凝,系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靖强


【作者:高寒凝】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事关1万亿 美最高法院11月审议政府关税合法性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9日宣布,将快速审议特朗普政府征收的多数关税的合法性,定于11月首周听取口头辩论。  诉讼所涉关税包括特朗普援引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面向全球征收的10%“基准关税”,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薛宏舜接受审查调查

央视网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9月11日通报,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监委消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薛宏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以蜜为礼,以情为颂——宁夏蜂业协会会长教师节献礼英才学校

每日新闻网讯(张天林)在金秋送爽、硕果盈枝的美好时节,宁夏英才学校迎来了第41个教师节。值此佳节,学校不仅沉浸在庆祝与感恩的氛围中,更收获了一份来自社会各界的深情厚礼——高田同学母亲、宁夏蜂业协会会长代表个人及协会,向学...

构建合作新框架 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达成协议

  当地时间9日晚,到访埃及的伊朗外长阿拉格齐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一同在开罗对外宣布,伊朗已同国际原子能机构达成新的合作协议。据悉,协议核心议题是构建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的新框架。  这是自6月以色列美国轰...

马克龙任命防长勒科尔尼担任法国总理

△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资料图)  当地时间9月9日晚,法国总统马克龙任命现任国防部长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接替贝鲁,担任政府总理一职。  据法国媒体报道,勒科尔尼被视作马克龙的忠实追随者。去年12月巴尼耶政府下台后,马克...

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用户找“时间差”降成本 企业拼“硬功夫”增收益

央视网消息: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2025年发布政策,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最近,新能源全面入市在山东率先落地,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在山东省临沂市,全国首次新能源增量项...

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呼吁保护医院和医务人员安全

当地时间9日,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向国际社会、联合国和其他人道主义机构发出紧急呼吁,要求立即采取措施保护加沙地带的医院和医务人员,并开辟相应的安全路线。加沙地带卫生部门称,一场人道主义灾难正威胁着数千名患者和伤员的生命。  ...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9月1日—9月7日)

溯源吴越文化《寻古中国·吴越记》开播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五集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吴越记》,将于9月8日起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播出,央视频全网首播。  春秋时期曾经崛起吴、越两个诸侯国的吴越大地,地处长江下...

抗战老兵罗竞辉——“我一生中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刻”

  9月5日下午,听说记者来采访,本已卧床休息的罗竞辉(见图,受访者供图)执意端坐起来:“我愿意多讲讲抗战历史,让大家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  从北京返回香港,再到广东深圳女儿家中,一路舟车劳顿,但这位年逾耄耋、满头...

2025
05/13
09:03
高寒凝
浏览量: 70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