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珠峰攀登者张卫东:测量世界之巅中的惊心动魄和梦寐以求

珠峰攀登者张卫东:测量世界之巅中的惊心动魄和梦寐以求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7-25 12:30:18 | 点击:3284

张卫东到达海拔6010米洛堆峰峰顶。受访者供图

“珠穆朗玛峰高8848.86米,这一精确数据的获得,也有我的一份力量。”说起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张卫东总是很自豪,他说,“这是我的青春非常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2023年,张卫东获得了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读大学前,张卫东曾在部队服役,获得多项荣誉。2017年,张卫东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毕业后,进入慕名已久的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工作。

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也称国测一大队,建立于1954年。69年来,国测一大队先后七测珠峰、两下南极,39次进驻内蒙古戈壁荒原,52次深入西藏无人区,53次踏入新疆沙漠腹地,徒步行程累计超过6000多万公里,在中国测绘史上具有极重的分量。

2019年,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开始,张卫东和他的同事们接受了最艰巨的任务之一——到西藏双湖县,对全域超1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测量。

海拔5200米的双湖县,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县级行政区,高寒缺氧,全年8级以上大风天超200天。当地常住人口不到1.4万人。

这是张卫东第一次去那么高海拔的地方,因为在无人区,生活极为不方便,能买到东西的地方离他们的驻地有100多公里,每次他们都要储备足够的食物。他们大部分时候住在乡政府或村里边,有时就在野外搭帐篷或者睡车上,两三个月洗不了一次澡。他们会遇到比越野车还大的野牦牛,还要小心翼翼地躲避雪豹和守羊的藏獒。“我们去过的一些地方,连藏族同胞都没去过。”张卫东说。

2020年4月30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启动,这是时隔15年后,中国再次测量世界最高峰高度,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展的第七次大规模的测绘和科考工作。

体能素质良好的张卫东入选。他说:“这是每个测绘员梦寐以求的事。”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分为攻顶组、支援组和接应组,张卫东是支援组组员。

登山前,他们进行了强度极大的训练。训练中,也有意想不到的危险。一次,4人一组的测绘队友,凭借登山绳艰难攀登海拔6010米、坡度达70°的洛堆峰,眼看就要到达时,夹杂着冰雪的大风使张卫东后面的队员失控并快速下滑,把距离10米外的张卫东拉倒。在下滑的瞬间,他立即制动,快速把冰镐反身压在雪里,后面的队员也立即采取制动,将自己制动住。

回忆起这一惊心动魄的瞬间,张卫东说:“两个人的重量,会把上面两名队员拉下来,冰镐、冰爪会伤到人,大家也有可能会跌入冰裂缝里。”正是部队的训练,使张卫东能迅速反应并处理危机。

2020年5月27日11时,8名冲顶队队员成功登顶珠峰。在峰顶竖立觇标,安装导航卫星天线,开展各项峰顶测量工作。

15时,张卫东等3人接到任务,带着雪深雷达探测器,从6500米营地攀登到7028米的北坳营地进行雪深系数采集。

当他们到达北坳冰壁下面时,已是17时30分。按照正常行进速度,要四五个小时才能到达营地,为把雪深数据尽快采集完送达大本营,那天,他们仅用了两个半小时就到达7028米营地。他们要挖一个深1.3米、长宽各1米的雪坑,这样的工程在平原很容易,但是在海拔7028米却是异常困难,队员们因极端缺氧而体力不支。他们轮番上阵,21时,采集雪深系数的雪坑终于挖好,经40分钟采集后,队员们立即下撤。

下撤途中,因积雪太厚,3人小队每30米一个人顺着雪坡往下撤,前一个人顺利下去,通知后面一个人下撤。当时雪一直在下,积雪很厚,天色黑暗,张卫东脚底一滑,冰爪踩到另一只脚的高山靴,整个人挂在了安全绳上,他下意识地紧紧抓住安全绳,停住了下滑,如果滚下去,旁边就是悬崖。23时28分,他们终于回到了6500米营地。

从参与训练到完成珠峰高程测量的半年里,张卫东瘦了26公斤。

珠峰是世界的高度,也是国测一大队队员们人生事业的高度。张卫东说:“参加了这么重要的任务以后,我给自己定了个规矩。以后的测量中,没有会比这更艰难的事情,所以每一项工作都要做得更好。”

在张卫东看来,是当兵的经历,让他不怕吃苦,而国测一大队的测绘精神,让他更愿意留在一线,去测遍祖国大江南北的一条条河、一座座山,在祖国的版图上留下自己的脚印,“那真是一件很骄傲的事情。”他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文凌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韩雅洁】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戛纳引关注

当地时间5月13日,第78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迎来一位“特殊嘉宾”——中国首部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这部融合科技与文化、交互与叙事的创新之作,在戛纳进行了海外首映。这部作品运用虚拟现实与实时定位技术,将平面影像拓展为...

国产动画“出海”升级

图①:《哪吒之魔童闹海》俄罗斯海报。图②:《凸变英雄X》中国大陆海报。图③:《罗小黑战记》格鲁吉亚海报。图④:《白蛇·缘起》美国海报。图⑤:《时光代理人》日本海报。本文配图均为网络图片5月7日,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在海外...

虚拟现实电影:让观众沉浸“入画”的喜与忧

【影视锐评】虚拟现实电影:让观众沉浸“入画”的喜与忧作者:何国军 周 怡(分别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湖北长江电影集团党委委员)前不久,国家电影局首次为虚拟现实电影颁发“龙标”,《唐宫夜宴》和《隐秘...

中国电影“走出去”:用丰富的类型叙事向世界表达

【文艺观潮】中国电影“走出去”:用丰富的类型叙事向世界表达作者:孙子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讲师)推动本土类型创作,加强中国类型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是提升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电影在...

巧妙平衡真实性与戏剧性

图为《绝密较量》剧照。片方供图国安题材谍战剧《绝密较量》迎来大结局,引起观众热议。该剧围绕第四代核电技术的重重博弈,通过真假难辨的人物身份与虚实交织的技术迷宫,精彩勾画新时代国家安全防线上的隐秘斗争。传统谍战剧往往依托战...

《折腰》热播:古偶剧的破局与新生

《折腰》海报。图据电视剧《折腰》官微□雷蕴含近日,电视剧《折腰》开播,在古装剧市场陷入同质化泥潭的当下,它却以傲人之姿实现突围。根据云合平台数据显示,《折腰》在开播第二天热度就已登顶,并在开播第四天市占率达到22.7%,...

排出原汁原味的京味儿戏 不能丢了土腥味儿

作者:张 嘉杨立新像一坛陈了五十载的醇酿,外表透着质朴劲儿,内里却沉淀出绵柔,这是北京人艺老戏骨才有的功夫——市井烟火与翰墨书香在岁月里勾兑得恰到好处。杨立新说话时常带笑意,举手投足间流淌的幽默总能引发听者会心一笑,但谈...

《折腰》做对了什么?跳出“恋爱脑”

近日,肖战主演的《藏海传》开播来势汹汹,古装剧《折腰》热度飙升,剧集市场话题不断,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的目光。《折腰》播至15集,根据云合平台数据显示,《折腰》在开播第二天热度就已登顶,并在开播第四天市占率达到22.7%,...

骑自行车上班的市长

每日新闻网辽宁讯  文/孙仲兴      1989年4月25日清晨6点,辽宁朝阳的柳城早市已热闹起来。身着便装的市长刘相荣推着他那台白山牌自行车,带着城建、城管等部门负责人又开始了一天的巡查。这是他上

《以美之名》呈现出医疗剧的新样态

医疗剧是职场剧经久不衰的类型,从上世纪90年代的港剧《妙手仁心》到新世纪之初的日剧《白色巨塔》、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不知有多少80、90后的电视儿童是因为看了这些作品而树立起救死扶伤的人生理想。而2012年的《心术》和...

2023
07/25
12:30
浏览量: 328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