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太行山上那片林(逐梦·情系绿水青山)

太行山上那片林(逐梦·情系绿水青山)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08-23 12:03:34 | 点击:6324

  通往马峪村的路旁绿树成荫。
  崔彦文摄

  劳动中的马三小。
  王保龙摄

  马三小在他种下的树林中。
  王保龙摄

  一

  巍巍太行,铁骨铮铮,处处都是坚毅和刚强。

  马三小,一位无腿的退伍老兵,在太行山里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种树二十三年。他以坚强不屈的精神,为这座山增添了一抹抹新绿。

  夏季的太行山,阳光炽热,绿色鲜亮耀眼。我们一行人来到河北石家庄井陉县秀林镇马峪村,拜访马三小。这位七十四岁的老人双腿装着假肢,银丝满头,脸上刻满多年风吹日晒的沧桑,眼中却闪动着坚韧而动人的光彩。

  马三小带我们去看他的几片树林。树林位于他家附近的山坡上。到了山下,马三小麻利地将假肢摘下,戴上防护手套和护腿棉套,右手拿着一把镰刀,左手拿着一把小耘锄。镰刀是用来“开路”的,在他上山的路上,常会遇见拦路的荆棘,他用右臂反手砍伐,将灌木扒拉到两边,开出一条可以爬行的路来。

  看到马三小趴在地上,慢慢前行时,我的鼻子一下子酸了:他原本是一个高大挺拔的人啊!此刻,他匍匐向前的身影,虽然低矮、缓慢,却坚定、无悔。我们仿佛看见了一位战士在战场上匍匐着战斗!

  马三小为何投身这场“战斗”?这要从他的军营生活说起。

  1969年秋天,马三小高中毕业,从家乡来到福建某部参军。他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很受战友们认可。部队选他去支农,他白天和村民一起插秧,晚上组织村民学习。一天,马三小的右小腿肚子被一只大蚂蟥咬上了。他没当回事,随手将蚂蟥拔了出来——缺乏在南方生活经验的他哪里知道,这种做法后患无穷。没多久,马三小在运动时突然跌倒在地,站不起来了。

  战友们赶紧把他送到医院,一检查,竟是因蚂蟥咬伤处理不当,患上了败血症。病情严重,马三小在医院一住就是四十多天,在右大腿和右腋下做了两次手术,至今伤疤还清晰可见。大病加上手术,严重损坏了马三小的健康,最后,他满怀遗憾地办理了退伍手续。

  1973年,马三小回到家乡。回家后的马三小成为乡里的代课教师,干一行爱一行的他,勤奋钻研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全乡教学考核中多次获得佳绩。离开教育岗位后,他很快又在经商上闯出一条路来,不仅成功致富,还买了全村第一台电视机。每天晚上,马三小的家就是村民们的“文化娱乐中心”。

  就在马三小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时,那蚂蟥的遗毒并没有放过这个勤奋的人。他的病情恶化,又患上了极其严重的脉管炎,右小腿被截肢。马三小想尽一切办法想要保住仅存的左腿,但病魔无情,到了2004年,左腿也不得不被截肢。前前后后,那次蚂蟥咬伤让他住院十一次、动手术九次,曾经殷实的家庭变得债台高筑。妻子和孩子们看着马三小遭的罪,心痛不已。

  被病痛折磨多年的马三小痛苦彷徨,一度心情压抑。但他始终记得部队首长的一句话:“军人面前没有困难,只有战场,绝不能做逃兵!”对呀,他是退伍军人,也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他不能倒下,家庭需要他!孩子们需要他!他不能让一只蚂蟥打趴下!

  坚定了生活信心的马三小,找到了新的人生寄托——种树。

  二

  2000年,马三小从电视上看到一则山东农民靠在山上种树致富的新闻。正发愁不知道干什么的马三小望着村前村后的大片荒山,内心被触动了:“我身残志不残,当兵时练就一副好身板,克服困难去种树应该没问题。”

  病情一稳定,他就找到村干部,希望义务看护村外一条沟渠,条件是可以在附近的荒山上植树。村委会答应,在不影响村民耕地的前提下,可以利用集体的沟边、路边、荒坡荒滩种树。村委会也知道马三小家极为困难,按照国家关于村民垦荒种树的相关规定,约定马三小种树收益全部归他本人所有。村委会的支持,让马三小时隔多年再次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看到了美好生活的盼头。

  但是,家里穷得叮当响,买树苗的钱从哪来?马三小就去捡废品,五毛一块地攒起来,买了几十棵树苗运回来,托村里的年轻人帮忙扛上山。

  马峪村地处太行山腹地,举目四望,漫山遍野都是石头。在这样的石头山上挖坑种树,对健全人来说都是一桩辛苦事,更何况一位残疾人?刚开始,马三小还有一条好腿,在单拐的辅助下,挖坑、植树、培土、浇水都还勉强可以。第二条腿被截肢以后,无腿的他看到三个孩子还没有成家,决心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他要用行动告诉孩子们:没有过不去的坎!

  就这样,马三小开始了他“无腿植树”的艰难历程。每天早上,马三小5点起床,装上假肢,在双拐上绑好撬棍、铁镐、铁锹等总共几十斤重的工具,拄拐步行去植树点。最远的植树点,他要走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后来有了社会捐助的残疾人车,赶路快了许多,但车是上不了山的,到了上山的路口就要把这些工具卸下来,捆绑在后背上,开始“无腿的攀登”。

  上坡时假肢用不上力,马三小便把它们卸下,给残腿绑上棉套。当兵时的底子还在,上坡时他一路匍匐前进,下坡时就用手和屁股撑着,慢慢往下挪。手套几天就磨坏一副,即便他如此小心地保护手指,还是受了伤。病情令他手上的伤难以愈合,右手小拇指最终也不得不截去。

  种树要先挖坑。用镐先刨,再用锹一点一点往外铲,不好铲的碎石就用手挖出,要是碰到大块石头,就只能用钢钎一点点撬。辛辛苦苦挖一天,才能挖出三四个树坑。下雨天更难,山上无处避雨,要想下山回家躲雨,对马三小来说得花一个多小时,怕是人没到家雨就停了。他索性冒雨接着干。老伴王雪瑞有一次去给马三小送伞,眼前的情景让她心疼不已:“他坐在泥浆里,浑身都湿透了,像个泥猴儿,还在那儿忙活。晚上回到家赶紧给他烧姜汤,生怕淋感冒了。”

  春天是一年里植树最好的季节,那时马三小也最为忙碌。夏天种柏树,秋天种杨树,余下的时间,他就多刨些树坑,为来年春天植树做准备。春季浇水尤为重要,任务繁重,马三小的三个孩子同老伴一起上山帮他。他们不忍心看那些辛辛苦苦栽上的树木缺水死掉,那可都是马三小的年华和血汗啊!

  三

  初次听说马三小的事迹时,我的内心除了震撼,还有对于种树细节的诸多疑问:水是怎么浇的?难道他背着水一棵树一棵树去浇吗?他爬行又怎么背水?虽然孩子们在大规模浇水时可以帮他,但缺苗补苗的时候呢?

  当我们跟随着马三小爬上山坡,看到这成片的树林后,一切疑问便迎刃而解了。

  在种树这件事上,马三小展现出的智慧令我叹服。他在植树之前,会先围绕山坡,开垦出一层层平平的“梯田”来,用石头围住,然后填土,筑成沟槽状,再在“梯田”上挖坑植树,宽的地方可以种两棵树,狭窄的地方可以种一棵树。那与其说是“梯田”,还不如说是一条条宽宽窄窄的沟渠,一层层地盘旋在山腰上。所以我们在山下看到的树木,也是一层层错落着。面对这些“梯田”,马三小脸上露出自豪的神色。

  马三小头几年种树时,充分利用了井陉县多年前开凿的绵右渠,这条人工渠就像一条白玉带绕行在太行山间。马三小给树浇水时,用一根长长的水管子和一个大碗,组成简单的引水设施,将绵右渠的水引过来,这样便能顺着“梯田”的地形,灌溉比绵右渠地势低的林地。浇水的过程也伴随着风险,马三小为了引水,几次掉进激流涌动的绵右渠里,有一次甚至被冲到十几里外的渠水出口。好在他会游泳,没有生命危险。后来,有爱心企业受他感染,捐资打了一眼机井,铺设了管道。水可以上山了,马三小才脱离了对绵右渠的依赖,把树种到了更高的山坡上去。当然,他还是先修“梯田”再挖坑,再植树,一排一行十分整齐。

  就这样,修“梯田”,挖树坑,种树浇水,马三小全年都有了安排。冬天只要不是严寒冻土时节,他都会出现在那个山坡上。房前屋后、村前村后、沟谷底下、道路两旁,那一片片浓密的绿荫都是马三小这些年种下的。

  坐在树林中的马三小,深情地注视着一棵棵树,就像在凝望他的战友。在他给树修整枝丫的时候,我们去四里地外的南坡,寻找马三小当年种下的第一棵树。

  到南坡没有可以通行的小路。我们下到谷底,再攀上对面山坡,一路上“披荆斩棘”,生怕划破衣服和身体,不禁再次感叹:我们正常人都难以顺利到达南坡,失去双腿的马三小竟能把树种上去!好不容易登上高坡,只见七棵大杨树并排屹立,树的根部有一条沟槽,水流进沟槽里就能把七棵树都浇灌了。看来,马三小种下第一棵树的时候,就已经谋划好了科学的种树方式。

  这七棵树,我们分不清哪个是第一棵,但每一棵都已经有成人搂抱之粗,排列整齐,如同马三小整训出来的一队士兵,显得生机盎然。

  四

  靠着这满沟茂密的树木,马三小当初种树致富的理想实现了吗?

  2008年,马三小的故事被电视台报道,他很快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其中最受用的是县林业局免费提供的树苗。与此同时,他种下的第一批树也成材了。有木材商听闻后赶来收购,出价不低,马三小却给找上门来的人们一个相同且干脆的答案:“不卖。”

  为什么?马三小说:“因为这些树,我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关心,如果我再用它们给自己换钱,就太不应该了。退伍老兵的待遇也越来越高,我现在不愁吃也不愁穿,知足了。”他决定,以后要将树木全部捐献给国家。

  这个决定,他几次在电视采访中讲过,对来看望他的县市领导说过,还多次找到相关单位,说起捐树的事情。相关单位的领导让他先继续种树,手续以后再说。马三小反复讲,树虽然是他种的,但那山是属于国家的,那绿色是属于大自然的,属于太行山这片土地的。

  改变了种树致富初衷的马三小,把树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种植成活的树木已经超过一万七千棵了,每当他坐在树荫下,过去所有的那些苦啊累啊,仿佛一下子都消失无踪。如今,马三小和老伴每月有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生活补助和养老金,三个子女每月还会给二老一笔钱。老两口的生活温饱有余,看着这满沟满坡的绿树,心里美着呢。

  说到子女,我有些好奇:马三小的孩子们如何看待父亲捐赠树的决定?马三小这些年治病欠的债,都是孩子们一笔笔还上的。林忙的时候,孩子们还要帮着马三小浇水、运送苗木。女儿马韩玲的回答代表了三个孩子的心声:“只要父亲高兴,我们没有什么说的,苦点累点都没啥。当年我结婚的彩礼,也都让他用去种了树。这满山的树现在已经是他的命了,树绿就是他的生命在闪光。”

  我们穿过马三小种下的树林,又经过几处立着牌子的林带,牌子上“战友林”“文学林”“希望林”等字样非常醒目。受马三小的精神鼓舞,井陉县的城乡居民、石家庄市民、年轻学生纷纷来到山里,挥起铁锨和镐头,把这一带的沟里沟外都植上苗木。十几年来,许多人捐资出力帮助马三小种树,极大缓解了马三小种树的压力。井陉县有关部门对马三小也给予大力支持,到他家里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他种树时遇到的各种困难。

  马三小二十三年的个人植树行为,变成了当地群众的集体行动。生命之绿就这样溢满了太行山。

  我们离开的时候,车从马三小种下的林荫道穿过。车走老远,身后的马三小还在拄着双拐目送我们,坚定的身影挺立在太行山间。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23日 20 版)

(责编:胡永秋、牛镛)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事关1万亿 美最高法院11月审议政府关税合法性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9日宣布,将快速审议特朗普政府征收的多数关税的合法性,定于11月首周听取口头辩论。  诉讼所涉关税包括特朗普援引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面向全球征收的10%“基准关税”,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薛宏舜接受审查调查

央视网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9月11日通报,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监委消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薛宏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以蜜为礼,以情为颂——宁夏蜂业协会会长教师节献礼英才学校

每日新闻网讯(张天林)在金秋送爽、硕果盈枝的美好时节,宁夏英才学校迎来了第41个教师节。值此佳节,学校不仅沉浸在庆祝与感恩的氛围中,更收获了一份来自社会各界的深情厚礼——高田同学母亲、宁夏蜂业协会会长代表个人及协会,向学...

构建合作新框架 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达成协议

  当地时间9日晚,到访埃及的伊朗外长阿拉格齐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一同在开罗对外宣布,伊朗已同国际原子能机构达成新的合作协议。据悉,协议核心议题是构建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的新框架。  这是自6月以色列美国轰...

马克龙任命防长勒科尔尼担任法国总理

△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资料图)  当地时间9月9日晚,法国总统马克龙任命现任国防部长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接替贝鲁,担任政府总理一职。  据法国媒体报道,勒科尔尼被视作马克龙的忠实追随者。去年12月巴尼耶政府下台后,马克...

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用户找“时间差”降成本 企业拼“硬功夫”增收益

央视网消息: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2025年发布政策,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最近,新能源全面入市在山东率先落地,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在山东省临沂市,全国首次新能源增量项...

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呼吁保护医院和医务人员安全

当地时间9日,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向国际社会、联合国和其他人道主义机构发出紧急呼吁,要求立即采取措施保护加沙地带的医院和医务人员,并开辟相应的安全路线。加沙地带卫生部门称,一场人道主义灾难正威胁着数千名患者和伤员的生命。  ...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9月1日—9月7日)

溯源吴越文化《寻古中国·吴越记》开播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五集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吴越记》,将于9月8日起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播出,央视频全网首播。  春秋时期曾经崛起吴、越两个诸侯国的吴越大地,地处长江下...

抗战老兵罗竞辉——“我一生中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刻”

  9月5日下午,听说记者来采访,本已卧床休息的罗竞辉(见图,受访者供图)执意端坐起来:“我愿意多讲讲抗战历史,让大家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  从北京返回香港,再到广东深圳女儿家中,一路舟车劳顿,但这位年逾耄耋、满头...

2023
08/23
12:03
浏览量: 632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