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辽宁讯 孙仲兴 蒋海东
清明前夕,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来到辽宁省北票市台吉镇南山坡。东北初春未消的残雪,眼前就是日伪时期死难矿工纪念馆。这座曾被称为“人间地狱”的遗址,如今已成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过国家投资五百万元专项修缮,台吉南山万人坑的上万具遗骸终获安息之所,而他们的故事,那堆堆的白骨,那挣扎着带气的遗骸,那带血迹斑斑的铁榔头,那捆绑遗骸手脚的铁链,撕裂着时空的帷幕与屏壁。
北票市始于1907年,清朝光绪年间,朝阳以北的小扎兰营子等四处煤田获发开采“龙票”,得名“北四票”,后简化为“北票”。1925年京奉铁路局在此开凿冠山大井,引入蒸汽动力与绞车提升技术,让这座塞北小城跻身近代工业重镇。然而1933年2月日军的铁蹄碾碎了发展轨迹——早川支队以刺刀逼签“日满合办”协议,强占冠山、台吉、三宝三大煤矿,开启长达12年的“以人换煤”掠夺计划。
日军推行“人肉开采”政策,每吨煤炭都浸透矿工鲜血。840万吨掠夺量的背后,是平均每337吨煤吞噬一条人命的残酷公式。五座万人坑如同五道撕裂大地的伤口,记录着3.12万亡魂的控诉:
冠山东山坡万人坑(1933-1937)
早期劳工埋葬地,2000余具尸骨多呈俯卧状,双臂反绑率达43%。1937年因修建劳工房,遗骸被迁至北大墙外。
北大墙外万人坑
天然沟壑成为抛尸场,野狗撕咬尸首的血腥场景持续至1943年,埋尸超3500具,半数头骨存钝器击打裂痕。
城子地万人坑(1940-1945)
规模最大的“无底洞”,日军为掩盖罪行夜间秘密倾倒尸体,坑深超15米,万人以上遗骸层层交叠。
三宝万人坑(1936-1945)
占地90亩的露天坟场,风雪中裸露的断肢被当地人称为“黑雪”,至今仍可在地表浅层掘出零散骨殖。
台吉南山万人坑
现存最完整罪证:1967年暴雨冲刷出七层叠压尸骨,60平方米“人窖”内240具遗骸中,11具保持活埋时蜷缩抓挠的姿态,指骨嵌入泥土深度达3厘米。
“招、骗、抓、派”四字政策,将河北、山东等地农民变成“人形采煤机”。闷罐车厢内,500名劳工像沙丁鱼般挤作一团,三天三夜仅靠两瓢污水维生。井下世界更为残酷
矿工在瓦斯浓度超5%的巷道匍匐12小时,头顶煤层最薄处仅30厘米,稍抬头即撞破颅骨。
每日配给“兴亚面”实为糠皮、花生壳与霉变玉米混合的团块,1942年矿工平均体重仅38公斤。监工手持包铁橡木棍巡视,矿工排泄超3分钟即遭毒打,台吉矿现存34根木棍尖端仍附着干涸血迹。
1943年从山东武定府强征的500名劳工,一年后仅存13人;1941年除夕,“报国寮”宿舍单日运出48具冻饿而死的尸身。矿工李有才在岩壁刻下“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绝笔”时,指尖磨出的血痕至今清晰可辨。
台吉南山遗址5.7万平方米的土地上,6500具陈列遗骸构成震撼的集体证言:23%呈蜷缩状,17%带锐器伤,8具尸骨的牙齿间嵌着煤块——那是死者最后的“反抗”,试图用身体藏匿资源。1969年建成的纪念馆内,420米长的煤炭传输带遗址与放飞的白鸽形成时空对话,单日1.5万人次的参观量印证着历史记忆的觉醒。
2019年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后,青少年在岩壁刻痕前写下“这双手不会再颤抖”的誓言。北票市史志办的数字更触目惊心:日军每掠夺270吨煤需消耗一名矿工全年口粮,每700吨煤等价一条人命。
历史教训深刻,落后必将遭受打击,民族兴亡,匹夫有责。前世之事后世之师,我们不应因岁月的流转而忘却抗日战争给国人带来的深重灾难,那份仇恨应成为我们铭记历史、勇毅前行的力量。当春风轻拂过南山坡上新植的松柏,日伪时期北票市三万多个遇难矿工未能安息的灵魂仍在追问:为何一座现代化的煤矿会成为民族苦难的象征?答案,深藏在每一束清明祭奠的菊花之中。
离开发黄的档案与发黑的遗骨,我们回望台吉南山,清明祭扫不仅是擦拭墓碑,更是以记忆为镜,映照出一个民族在血泊中站起的坚毅脊梁。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铭记这段历史,不忘仇恨,以史为鉴,为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编辑:唐玲